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直播:老祖宗们别看了,你们墓都没了 > 第275章

第27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朱元璋的评价,我们就不说明清时了,一个是自家老祖宗,一个是后世朝代,明朝那么多奇葩皇帝大清也是出了一份力的。fangzexs

    基本上都说明太祖奋起草野,攘除奸凶,光复旧物。

    整体的评价都是正面的,那我们就来说说他发猪瘟的事情吧。】

    ???

    就这么草草了事?

    其他人:讲你讲得够多了,你最大的功绩就是光复汉室,登基以后,还真就杀大臣很有说道。

    这个问题可能就是明朝的臣子最关心,毕竟他们是直接受害者啊。

    虽然里面掺杂着一些该死的人,但几次的谋逆案,还真是有许多受害者,起码,罪不至死。

    【基本上前期的臣子是善终了的,像是常遇春这种就不用说啦,徐达大将军也是,曹国公李文忠、六安侯王志、黔国公沐英大多数都善终了的,大家也别真就心慌啊,有一大串名单,只不过我懒得念就不念了啊。】

    大明的臣子只差伸出尔康手:别啊,这个真的不能偷懒,生死攸关啊。

    徐达、李文忠、王志、沐英:我们不一样,总算是能放下点心。

    【洪武年间几次牵连较广的案件,都是很政策有关。

    第一个自然是胡惟庸案,既然老朱都要废丞相,肯定是威胁到了君权,作为宰相的胡惟庸身后依附了多少人不用脑子想都明白,因此案件牵扯进来的人可真是数不胜数。

    洪武十三年,据说牵连了一万五千多人,可这并不是结束,后面借着这个案子又兴大狱,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都被牵扯进来,还有著名的儒臣宋濂,这两个可是学语文和历史都知道的人啊。

    更甚至王公贵族都没有逃脱,零零总总被牵扯进来的人达到三万多人。

    并不是说废丞相就错了,但一个案子牵扯进来如此多的人,哪怕是有着国家层面君权的考虑,但也已经过了。

    所以,咱们老朱杀功臣的名声可以和汉高祖一拼。

    对了,李善长当时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我之前就说过,司马懿曹魏时的誓言,顺着将近千年的时光,带来一支箭射到李善长身上。

    这样解释,大家可以理解李善长的死了吗?】

    李善长本人:有点理解,但还是不能接受,该死的司马懿。

    没办法骂自家的皇上,只能骂前面的狗东西。

    朱元璋也惊了,他是被天幕所说的数字惊讶到,三万多人,这种事情肯定不是普通百姓能掺和的,那要折进去多少人可想而知。

    难怪说他会背负杀功臣的名声,不管是不是事出有因,他确实该背。

    问题是,现在都还没做的他,只能绷着一张脸,下面的臣子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请罪吧?天幕没说什么罪名。

    不请罪吧,总不能叫死要面子的皇帝说对不起吧,那才是真的要遭殃。

    【然后还有一个案件便是蓝玉案。蓝玉啊,是太子妃的舅父,忘记说了,朱元璋怕是第一个和儿子公共用一套班底的太子,满朝文武都可以说是太子党,因为朱元璋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太子党。

    可问题是,朱标死了,洪武二十五年死了,他儿子朱允炆洪武二十六年被立为皇太孙,母亲是动工的一个侧妃,蓝玉案的时间是洪武二十六年。

    这样的时间线,大家差不多能懂了吧?】

    不管是朱元璋力皇太孙的行为给众人显示的他对太子的爱重,还是从时间线展示出现蓝玉案的政治需求,都叫人震惊得说不出话。

    朱元璋和马皇后第一时间看向朱标,得知自己死亡时间得朱标愣住后,却还是有时间安抚家里得父母和兄弟。

    旁边的少年朱棣已经恨不得立马叫太医来。

    朱标慌乱的天下之主安抚住,立刻明白天幕的话。

    是因为他的死,才叫他爹信不过幼子能压住朝廷的一帮重臣。

    底下的臣子同样明白,蓝玉也在思考着这件事的避免,说简单也简单,一切的根由都是太子。

    马皇后却是想到一件事,最后居然是东宫侧妃之子,那她的嫡孙呢?

    【蓝玉案的规模直接能和胡惟庸案对标,不管是人数还是质量,质量上更胜一筹,这么一遭下来,开国的重臣基本都栽了。

    等到靖难之役,已经没有了能派的将领。

    其实传位给孙子这件事不能说不好,但是吧,老朱你自己也明白,你孙子压不住那些臣子,所以才在死之前将一切威胁剪除,但既然都明白,又何必还坚持呢?

    主要是你孙子真的…等会儿给你说你好大儿,你就知道了。】

    少年朱棣立马晓得说的是他,抓着他大哥的手还没松,就在那嘀嘀咕咕。“我可不是我爹的好大儿。”

    他爹的好大儿从来都只有一个,他们剩下的兄弟都是兔崽子,他们已经接受良好。

    朱标无奈摇摇头,叫他别再刺激他爹了,就是下面的叔叔伯伯们也是受够刺激,希望等会说到他四弟的时候能饶过他们。

    只不过,想必他们大多数都折在他爹手里,想到这,朱标心中也难免一梗。

    只是想着,若是朕逃不过命运,还是趁着有时间改变他爹的观念吧。

    从天幕的嘴里,已经知晓他四弟做得有多好,换他来也不过是叫皇权过渡稳定些,为君如何,谁都无法说出确切的答案。

    【但总的来说,朱元璋在几百个皇帝里面排得上号的,唐宗宋祖,赵匡胤因为后面继承人不给力,连带着自身的风评都跟着下降,以至于还出现许多人把朱元璋和朱棣捆在一块代替了宋祖。

    当然不是说他们得要两个人的功绩相加才能,只不过两个都是祖。】

    这下子无论是少年朱棣还是成年的朱棣都忍不住僵硬,后面这句话完全可以不加。

    后账又被他爹想起来了,那个成祖的名头真是害苦了他啊。

    朱棣:老子只想当太宗,不想当什么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