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直播:老祖宗们别看了,你们墓都没了 > 第653章

第65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看到那个天文数字,朱元璋都没想到会有如此巨大的负担,挥手叫户部大臣退下,思考该如何安排朱家未来子孙。chuoyuexs

    【明朝对藩王的管理很有趣,朱元璋到底是出身小农,不是贬低阶层的思想,而是他当了皇帝以后,并不信任为外姓的任何人。

    在他的设想中,天子居宇内,藩王镇守四方,拱卫中央。

    很熟悉的呃操作,对不对?

    这不就是分封制嘛。

    导致了初期的大明,所有权和军队权基本姓朱。】

    洪武年间,朝臣和皇帝都不敢说话,显然天幕在这话可不是褒义,连分封制都出来了,前面天幕对分封制的不赞成可还历历在目,相当于说他们大明逆行倒施。

    【朱元璋这么做,但后续甭管是朱允炆,还是朱棣祖孙三代,说辞不一,但基本都是在削藩。

    几代人的努力啊,后面藩王的护卫被削得差不多了,调度当地军队得权力基本被没收了,连朝谏得机会都越来越少。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种管理藩王得新模式。

    其实就相当于持股大明朝,他们可以享受大明的分红和利益,但想要插一手来管理却是不可以的。

    也给明朝的藩王把红线画得清清楚楚,军队不可以碰,政治不可以谈。

    但在这之外,享受大明朝得繁荣,不掺和政治的情况下,参加一些活动。

    这样的话,朱家人的生活基本上就没有其它选择了啊,除了吃喝玩乐生孩子,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百姓很羡慕啊,还要干什么啊?

    但朱元璋确实生气的很,给权力不行,容易养大野心,他们大明可是有个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在;当废物养也不行,这样真和养猪没区别。

    太上进不行,完全不上进也不行。

    真就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嘿嘿,明朝藩王的红线,第一个触碰的就是咱们的judy了,造就了一个第一——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人。

    受到他的影响,朱高煦也在大侄子朱瞻基在位的时候造反了,但结果显然不尽如意。

    在之后,朝廷对藩王的管束越来越严格,已经到了“故事亲王非迎驾及扫墓,不许出城一步”的地步,这和圈养确实没有区别,但人家的这个圈有点大哦。

    到了明武宗时期,明朝已经到了普遍朝廷的疲软阶段,社会危机严重、朝廷治理无能,又给了藩王一个机会。

    宁王就是当时很有想法的一个,只不过,前面咱们提到了王阳明的时候,简单提过这个炮灰,他的造反可能唯一的作用就是扳倒了大太监刘瑾。】

    每个被提到的人除了王阳明,一个个都没好脸色。

    只觉得这是在反复提醒他们,朱棣倒是成功了,但他这会儿亲爹和大哥还活着呢,虽然有个出海的钩子在那吊着,但现在就是在画大饼啊,船都不知道在哪呢,生怕他爹稍不如意就不愿意给他钱、给他船,直接把他打发出去了。

    宁王已经沦为阶下囚,心气都没了,天幕讲的他失败,起码还开始了,等到这一世,直接出师未捷身先死。

    【哪怕是明末,起兵依旧是明朝的红线。

    当时明末了,崇祯下了号召天下人马勤王的诏书,有一位唐王啊,响应得十分积极。

    按照道理说啊,这是毁家纾难。

    但放在崇祯的角度,这些人朱姓的人,今日能勤王,明日就能擒王,然后这个唐王就悲剧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