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给昏君当替身 > 第210章 朱儁的三封信

第210章 朱儁的三封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怀县,县衙之内,朱儁看着堂下被打得血肉模糊的那名西凉兵,脸色有些凝重。

    “董贼的手伸得倒是长啊,居然派人勾联黑山贼。”朱儁沉声道,“怪不得贼兵战力陡增呢。”

    “恐怕董贼那边打得也不顺手,这才想着在河内的后方捣乱。”韩浩道,“为今之计我等该如何是好?”

    “要不要让盖大司刑那边多派点援兵?这个徐荣貌似不是很好对付。”郝萌建议道。

    朱儁摇了摇头,道:“这样老夫反倒放心了,只要我们在这里拖住贼兵,董贼那边就难以为继,若是从河东抽兵太多回防,反倒给了董贼可趁之机。”

    “可是我们只有五千余人……”方悦道。

    “此战,我等不求胜,更不求速胜,只要拖住就行。”朱儁沉吟良久,神色坚毅,道,“传令周边各县,紧守城池,不得擅自出战,以守为上!”

    紧接着他立刻又给盖勋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是董卓派人联络黑山和白波贼在河内作乱,目的就是为了让河东分兵来救,以减轻其在河东的压力。

    因而,建议盖勋不要以河内为念,不必再派援军来了,反而要联合皇甫嵩抓紧进攻董卓,不给其喘息之机,一举平定河东,彻底解除京都雒阳之危。

    “大司空胸怀全局,我等佩服。”方悦道,“可是贼兵四万,我军五千,其他各县守备就更弱了,若是没有外援……”

    “放心!”朱儁手抚花白长髯,冷哼一声道,“贼兵坚持不了多久,若是董卓在河东战败的消息传来,徐荣必然再无战心,黑山、白波贼补给不足,不战自退。”

    朱儁说着扫视众人一眼,沉声道:“从即日起,韩浩主要负责城内乡勇训练和青壮选拔,力求在短期内让怀县兵力增加一倍,并形成战斗力,届时贼兵想退,也得留下一层皮!”

    众人被朱儁的气势所激,立刻分头行动,安排去了。

    ……

    河东郡,董卓一退再退,已经退到了临汾城。

    皇甫嵩驻军在临汾西南的冀亭,盖勋驻守在临汾东南的绛邑,两支军队像是一把大钳子虎视眈眈盯着临汾的董卓军。

    董卓军队现在的补给全靠劫掠,就差吃人了,可谓是惨不忍睹。

    盖勋持续争战,显得有些清瘦了,但是却更加神采奕奕。

    刚刚送走皇甫嵩,两人约定,明日对临汾进行总攻,务必在河东春耕之前将董卓赶出去。

    河东地处黄河转弯之处,土地肥沃,若是不耽误农时,能够养活大批人口。

    “大司刑,河内急信!信使就在帐外候着。”突然一名亲兵走进来,禀报道。

    “河内急信?让他进来。”盖勋急忙说道。

    河内有可能给他来信的也只有朱儁了。

    盖勋的兵马是从河内打到河东的,临走时与朱儁有过约定,若是河内有什么变故,当然主要是指黑山贼与白波贼,盖勋要全力救援河内。

    毕竟河内之乱是陛下亲自平定的,交到他们二人手中,不能让乱局复生。

    如今河东战事紧张之时,朱儁突然来信,不用问,肯定是贼人又不安份了。

    亲兵很快带进来一个风尘仆仆的士卒。

    “见过大司刑。”士卒行礼毕,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恭恭敬敬递给盖勋,道,“这是大司空给您的亲笔信。”

    “可是贼人下山了?”盖勋一边打开信件一边问道。

    “大人料事如神。”士卒急忙道,“白波贼与黑山贼突然从山林中冲出来,正在围攻怀县。”

    盖勋打开信件观看,果然如此,朱儁在信中说贼人没有接受陛下的招安条件,倾巢而出杀向怀县,漫山遍野皆是,河内危急,请盖勋速派援兵。

    “果然贼性不死!”盖勋怒道,起身在帐中走了两圈,他能够从朱儁的语气中感受到怀县的危机,大声道:“擂鼓聚将!”

    聚将鼓声隆隆响起,众将官闻之迅速聚集在帅帐之中听令。

    盖勋当众将河内军情说了一遍,道:“河内军情紧急,怀县只有五千人马,而贼兵却倾巢而出,必须尽快派兵回援。”

    “几个贼人也敢如此嚣张,请给末将一道令,定将这帮不开眼的贼子们斩尽杀绝。”帐下走出一将,大声道。

    众人看去,正是曹操的族亲曹仁。

    最近几个月在河内和河东战场上,曹氏族亲大放光采,屡立战功,曹仁也展露出了自己有勇有谋的一面,深受盖勋器重。

    “明日就要总攻临汾。”曹操担忧地说道,“若是分兵少了,不能解河内之危,若是分兵多了又必然会影响总攻效果。”

    “河内必须要救,否则贼人势大,我等也会陷入腹背受敌之势。”这时并州牧丁原说道,“若是担心河东兵力不够,丁某可以晚些时日再回并州。”

    此时的丁原已经由并州刺史升任并州牧,本来与皇甫嵩、盖勋三人商议,丁原要尽快返回并州主持大局,以防董卓逃入并州生事。

    若是因为分兵救河内而导致前线兵力不足,他还真就暂时不能离开了。

    盖勋想了想,道:“这样也好,但是建阳兄(丁原字)也不需要耽搁太久,拿下临汾之后,你便可以继续按原计划尽快返回并州。”

    “刘表、曹仁听令!”盖勋说着举起了令箭。

    “末将在!”刘表、曹仁二人叉手施礼。

    刘表虽然之前在何进还是大将军时,便担任北军中候,统率御林北军拱卫京城,但是没有真正参与过大战,磨砺不足,甚至还有一股子书生气。

    自从跟着刘明来到河内后,便开启了将近半年的高强度战争,先是打白波贼、黑山贼、匈奴兵,又与董卓对战,可以说战事一场接着一场。

    军营生活特别是铁血实战,使得他的身上多了一股坚毅和不屈进取的气质。

    或许他自己也没有体会到,但这半年来对他而言却是有了质的变化。

    “刘表率射声营前去解怀县之围,曹仁领兵三千作为辅助,不得有误。”盖勋将令箭交给二人,道,“到达河内后,具体作战部署听从大司空朱儁安排。”

    “遵令!”刘表、曹仁二将接下令箭前去准备去了。

    北军射声营经过这半年的磨砺,已经成为大汉最为强大的弓箭兵,屡立战功,用来对付兵甲落后的贼兵有着先天的优势。

    但是毕竟是单一的弓箭兵种,需要有其他兵种辅助保护,所以曹仁辅助。

    因为本来就是备战状态,所以也不用做什么多余的准备,兵贵神速,半个时辰后二人就率领大军出发了。

    又过了一个时辰,将近中午的时候,盖勋接到了朱儁的第二封信,信中详细叙述了黑山贼与白波贼的攻城战法,并指出,贼兵攻防有序,且军中有大批铁甲之士,已知贼兵中有高人指挥,只是还不知是谁。

    河内战况比预期要糟糕,请盖勋多派些人马。

    盖勋陷入沉思——铁甲之士?高人指挥?

    怪不得贼人不愿意接受招安,原来是有第三方参与其中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怀县就更加危险了。

    当即立断,派夏侯渊率骁骑营、越骑营两营骑兵部队作为后续部队前往怀县。

    夏侯渊作战风格勇猛,擅长千里奔袭,由他统率骑兵最为合适。

    而且盖勋还另有盘算,尽管贼兵中有高人指挥,但主体必然还是那些乌合之众,对付他们最好的兵种就是骑兵,之前陛下带着我们在河内接连平息贼乱,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相信,自己手中的最强骑兵再配上最强弓箭手,与朱儁这位宿将里应外合,还破不了贼兵?

    何况夏侯渊、曹仁、刘表都不是易与之辈。

    夏侯渊走后,盖勋想了想,又给皇甫嵩写了一封信,说明河内战况,以及自己这一方分出骑兵、步兵、弓箭兵近万人前往救援的情况。

    与友军及时通报兵力部署情况,以便明日协作攻打临汾之时对方出现误判。

    当下整备军马,准备继续按照与皇甫嵩的约定,明日卯时三刻出发进攻临汾。

    半夜时分,盖勋正要休息,突然,负责巡夜的徐晃走了进来。

    “公明,这么晚了何事?”盖勋问道。

    徐晃虽然是从白波军归降过来的,但是武艺高强,做事认真,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像那些普通贼人一样,他不但能识字而且还乐于钻研兵法。

    盖勋虽然与他在一起共事也就几个月,但是能够感受到他在快速成长,因而对徐晃也是极其器重。

    有时候盖勋还颇为感慨,之前感觉大汉风雨飘摇,武将后继无人,保卫汉室江山的力量江河日下。

    但是近几个月来,似乎大汉一下子成了卧虎藏龙之地,不断有良将涌现,吕布、张辽自不用说,后面的刘关张三兄弟、曹氏族人,甚至于徐晃这个投降的贼将都是出类拔萃之辈。

    这让他这个当统帅的一下子提起了信心。

    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盖勋也曾经琢磨过,就是从陛下的转变开始的,当陛下不再沉迷于玩乐,不再被十常侍所惑开始,仅仅几个月,就让大汉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日他与皇甫嵩见面时,两人都已经知道了陛下诛杀孙坚平定荆州,然后返回京城剪灭袁家之事。

    作为武将出身的两人,他们最佩服的就是这种雷厉风行的上司,而现在的陛下无疑就是这种英杰,行事果决。

    这次延续了其剿灭何大将军、十常侍的雷霆风格,关键还不是胡来,进退有据,处置得当,几次都是挽大厦于将倾。

    盖勋与皇甫嵩谈到这些震惊天下的大事,一个个都热血沸腾,感觉战力十足,于是两人当即击掌,明日攻下临汾,消灭董贼。

    徐晃看着面带微笑的盖勋,叉手施礼,道:“大司刑,刚才在营门口发现一名士卒,说是怀县大司空派来的,有要事禀报……”

    “快让他进来。”盖勋急忙披衣站了起来。

    朱儁也是经久沙场的宿将,连发三信,显然怀县那边军情紧急,或者说是又有了新变化。

    盖勋心中暗想,可千万别是怀县失守了吧,朱公伟(朱儁字)啊,你可一定要坚持到援兵到达。

    很快,徐晃把信使带进来,递给盖勋一封信。

    盖勋一边打开信,一边问道:“怀县战况如何?”

    “大司空指挥得当,打退了贼兵进攻。”信使回道,“而且识破了贼人挖地道偷袭的诡计,派兵出城杀敌,大胜!”

    盖勋更加疑惑了,既然如此,那么朱儁又急慌慌派人送来第三封信是何意?

    打开信一看,不由得眉头紧皱。想了想,把信交给旁边的徐晃。

    徐晃一看吃了一惊,原来信中说指挥黑山和白波贼人的那个背兵高人,就是董卓麾下大将徐荣。

    董卓的目的是想让盖勋分兵回救,好减轻董卓在河东这边的压力。

    而朱儁很刚,在信中点明,董卓越是出此诡计,越说明其在河东岌岌可危,建议盖勋不必再派援兵了,而是集中兵力全力进攻董卓,只要董卓败,那么徐荣与贼兵也不会持久下去。

    “董贼诡计多端。”徐晃道,“我们援军已经派出,还要追回来吗?”

    “朱公伟高风亮节,其实他那里的战况也极其凶险。”盖勋露出钦佩之色,道,“但是为了大局着想,为了我们在此能够灭掉董贼,他情愿让自己继续在险境中抵抗苦战,令人佩服。”

    “但是怀县之围必须要救。”盖勋坚定地道,“我们这里艰难一点没关系,还有大司马皇甫嵩可以策应,怀县目前是孤城一座对抗数倍于己的贼兵,他们比河东更危险,明日攻打临汾计划不变,卯时三刻出兵。”

    话音刚落,突然大营之中一片混乱,喊杀声四起,还有火光映入帐中。

    盖勋与徐晃急忙出帐察看,就见士卒到处乱窜,营中火光冲天,一支铁骑横冲直闯,为首者正是董卓麾下悍将华雄。

    董贼袭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