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清宫团宠小幺儿 > 第25章 25

第25章 25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三月十八, 本是康熙的生辰。

    皇帝诞日叫“万寿节”,按照惯例,这一天阿哥们都不必再去尚书房,朝臣们也领了假, 以便举国同庆, 为康熙贺寿。

    今年老皇帝迟迟没有答应大办寿宴的事宜, 礼部左右为难。一直等到快要暮春, 西北传来战报,说十四阿哥此番大捷, 康熙才喜溢眉梢,着礼部连同着即位满60年一道给庆贺了, 办他一场“千叟宴”。

    礼部对此极为重视,寻了一千个长寿小老头儿进宫,中和殿里坐不下,索性把芦棚子搭在了太和殿前的月台上。

    老头子们扎了堆,康熙对此大喜, 只苦了四阿哥带着内务府忙前忙后,恨不得自个一人掰成八瓣用。

    胤祕随着与席的阿哥们一道入座,十七阿哥提前得了四阿哥叮嘱, 寸步不离的照看着这小团子。没想到,八阿哥跟九阿哥也挤过来凑起了热闹。

    九阿哥一直追问着幺弟:“除了摩斯密码和魔方,还有没有别的好玩的, 快给九哥瞧瞧。”

    小团子可嫌弃他了,往十七哥身边靠了靠:“九哥,这么热的天, 你不要老是粘着我呀。”

    九阿哥一脸讪讪:“就你讲究。”

    十七阿哥瞧见九哥没讨到好, 甚至还逼得幺弟跑来自个身边, 高兴的跟什么似的,满脸春风得意:“九哥,小幺不喜欢你就别勉强,这强扭的瓜不甜。”

    三个阿哥推来搡去闹作一团,八阿哥在一旁浅笑两声,举杯小酌,觉得今个天气是不错,跟兄弟们这样坐坐也挺好。

    只是康熙不大好。

    紫檀七屏风大宝座上,康熙的手已经抖得有些控制不住。

    赵昌距离最近,注意到了,被康熙眼神示意,连忙小跑着去找了四阿哥。

    胤禛这段日子常常出入畅春园和乾清宫,跟康熙来往密切一些,隐隐已经察觉到汗阿玛御体欠安,但汗阿玛不点破,他便不能说。

    如今赵昌这急匆匆走过来,胤禛心里一咯噔,忙迎了上去。

    赵昌低声附耳:“四爷,万岁爷身子不大好了,怕是得您前去接应。”

    胤禛黑着脸,抿紧唇赶进了中和殿内,只见汗阿玛垂首高座,虽辨不清神色,双肩却已经塌陷下去。他片刻都没犹豫,请赵昌让乾清宫的人一路掺着康熙,由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护送出宫。

    笑笑闹闹的场子瞬间安静下来。

    胤祕瞪大眼瞧着汗阿玛被人架走,起身想要冲过去,被老十七和老九一左一右拦住了。

    近旁的十阿哥没过脑子,低声喃喃:“好好的千叟宴,竟成了催命宴……”

    八阿哥一个眼刀子递过去,草包也息了声。

    千叟宴草草收场,朝野震动。

    御驾当日便回了畅春园。整个太医院的人都差不多搬去了旁边的清梵寺客舍内,施药诊治几日之后,情况总算有了好转。

    至少,万岁爷是转醒了,且如今已经能坐在榻上进食。

    胤小祕自从康熙病倒之后,每日都探着脑袋,眼巴巴候在清溪书屋外头,等他汗阿玛醒来。等不住的时候,甚至还想揪下自己脑袋顶的小花去试试。

    可惜,没长成就是没长成。花花揪不下来,便是揪下来,也对汗阿玛不起效果。

    听二筒说,像这样的状况,至少得用他成熟落果之后的参须养着。

    须须?胤小祕压根找不到自己的须须在哪里,只好催着脑袋上的花快点结果子,成日里站在阳光底下,用新学的光合作用“催熟”。

    这期间,二筒一直沉默陪伴着。

    它已经可以预见到,日后若是康熙到了那一天,胤祕该有多懊恼,多自责,大哭一场怕是免不了的,它只担心这孩子犯轴,钻起了牛角尖。

    小团子不知道,人参成熟落果之后,养参须也需要时间。像他这样的人参精,虽然在养参须时要快上许多倍,参须的效用也堪称独一无二。

    但康熙……怕是撑不到了。

    二筒冥思苦想正犯愁呢,五花从皇子们读书的无逸斋打探消息跑回来了。

    “醒了,醒了,小阿哥,万岁爷醒了!”

    胤祕发愁的小表情瞬间转为惊喜,扑上去抓着五花摇晃:“汗阿玛醒啦?那我去看看!”

    五花忙给人拦住:“听闻万岁爷这会召见了许多朝中大员,爷现在过去,怕是见不到面。”

    二筒也担心这小土包子裹乱,索性丢给他一道送分的任务。

    【滴。】

    【检测到新任务:锦带羹。】

    【完整录入锦带羹的制作流程后,获得奖励:书本《居民膳食指南》x1,《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x1】

    焦躁的小团子果然被二筒吸引了注意力。

    胤祕一向不喜欢读那些个之乎者也,因为每回闯了祸,总会被汗阿玛和佟额娘揪着抄两句文绉绉的话,抄得他胳膊都发酸了。

    在小团子这里,读书就等于受罚。

    但二筒这两本书,却让他耳目一新,跃跃欲试。

    满清入关之后尤其注重养生,做皇帝更是如此。

    胤小祕忍不住想,这回汗阿玛倒下,定是因为操劳过度,醉

    心于朝中事务而忘记时辰用膳,说不准,也有御膳房做的东西不合口的原因。

    要是有了这《膳食指南》,他就能每日搭配均衡,送去给汗阿玛用啦。

    胤祕说干就干,从皇子四所直奔膳房。

    如畅春园这般御园里的膳房,宫里称之为“园庭膳房”。康熙住过来的时候,里头即有园子里的八旗厨役,也有随驾出宫的御厨。

    小团子直接找上了御膳房的杜庖长。

    “汗阿玛醒了,我想给他弄点好克化的吃食送去。就先做一道锦带羹,一盅笋蕨馄饨,再热拌个豌豆苗,最后,东坡豆腐要加了香榧子的那种。”

    杜庖长也是刚得知皇上转醒,正愁着该做点什么备着,听了胤祕的话连连点头。

    膳房里一直备着净菜和高汤等物,只等着万岁爷那头有消息就开始准备早晚膳。因而,胤祕提的这几样要求都还算好办。

    杜庖长按着习惯,先开始准备小阿哥特意点出来的锦带羹。

    这锦带羹其实就是莼鲈羹。

    《晋书·张翰传》里提到“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此后,莼菜鲈鱼羹便成了一道名菜。

    杜庖长先将葱姜切段,鲈鱼洗剖完毕后,以盐、葱姜、料酒腌制,入小甑蒸熟。

    等待蒸鱼时,他用葱姜入高汤,大火煮开后,捞出弃用。

    此时,鱼肉已经冷却完毕,杜庖长抽骨之后,将鱼肉切丁,和莼菜一道下入高汤里,辅以胡椒、盐、料酒等物调味;最后,再将蛋清淋入高汤,形成蛋片。

    一盅营养丰盛,口味又清淡的莼菜鲈鱼羹就出锅了。

    另一头,其余的小菜都交给了廖公公来制作。

    他先将豌豆苗(龙须菜)洗净,用真麻油翻炒调味,制成拌菜;

    再取嫩笋和蕨菜焯过,佐以香料拌匀,包成馄饨下锅;

    等待的过程中,廖公公还准备了一道东坡豆腐,以切断的葱入油锅煎豆腐,少顷,与酱料和碾碎的香榧子数十个一同煮好。

    这些工序几乎是同时进行,有条不紊,没多时,胤祕点的菜都装盘入了火碗,被一排小太监们托举着,直奔清溪书屋。

    从膳房去清溪书屋不算近。

    畅春园建园伊始,乃是康熙为了避喧听政,命宫廷画师在清华园基址上所造。苑内水域广袤,奇峰异石虽不算多,从各地移植来的名贵草木却不在少数。

    胤小祕带着人一路呼哧呼哧,跑到了他汗阿玛住的清溪书屋。

    此时,康熙已经与南书房行走谈完了正事。

    父子俩一相见,小团子便忍不住红了眼圈,汗阿玛一身寝衣靠在榻上,唇色苍白,看着还很虚弱呢。

    胤小祕连忙甩开小短腿奔过去,边走边抱怨:“汗阿玛,都老大不小了,怎么还学不会劳逸结合!佟额娘总说我就知道玩,你应该学学儿砸。”

    康熙听到这话就乐了。几日没见小幺,老皇帝竟也想得紧。于是伸出手召他过来身边:“朕这几日没管着你,是不是玩疯了?叫你佟额娘又多操劳多少心?”

    胤小祕有些不好意思,又按捺不住依恋地往老皇帝身上靠了靠,蹭着他的大掌反驳:“才没有呢,儿砸这几天担心汗阿玛,乖的像小猫一样。”

    康熙慈爱地看着幺子,捏捏他脸颊上的肉,乐呵呵道:“朕瞧着是像小猪一样,长肉了。”

    对此,胤小祕概不承认,并向他汗阿玛丢了一桌子的晚膳。

    康熙醒来便嘱咐张廷玉和方苞去落实十八行省近期衙门事宜,等人走了,又听赵昌念起各处递来的请安折子。

    如今叫小幺一提醒,他才发觉自己是真饿了。

    老皇帝招招手,便要下榻去用膳。原本太医们还思虑着要不要阻拦,待司膳太监们一揭锅,顿时都改了口。

    “小阿哥呈来的鱼羹等物,俱是滋补益寿之效用,正适合万岁如今的身子。”

    康熙笑笑,撑着身子从黄花梨罗汉床上坐起来,叫幺子坐到他身边来。

    雨声劈啪作响。

    园子里移植的清凉山松木在斜风细雨中,发出“簌簌”声。

    清溪书屋内,父子二人就着两三样小菜,竟也用的无比惬意。等撤了膳,康熙照例夸赞两句,才终于难掩困倦之色,叫胤祕先行回西花园的皇子四所。

    胤祕瞧得出来,汗阿玛是强撑着跟他一起用膳的。

    小团子抿抿唇,凑在他阿玛身边,蜻蜓点水亲了一下老皇帝的脸颊,“呲溜”跑远了。

    人都出去好远了,一句“阿玛做个好梦”还回荡在主殿里。

    康熙怔了一下,瞧见赵昌满面喜色,才回神骂道:“这小皮猴子……”

    小皮猴子胤祕才听不到呢。

    小孩子的世界总是很简单,非黑即白,非彼既此。

    在胤祕的思维里,汗阿玛既然醒来了,还用了他准备的晚膳,那就一定是身体大好啦!

    既然好了,汗阿玛便一定能万岁,万万岁~

    小团子将心安到了肚子里。

    他一边往回走,一遍就趁着五花不注意,偷偷从袖兜摸出了二筒这回给的奖赏《居民膳食指南》,津津有味的看起来。

    这书里面图文并茂,讲了许多小团子从未听过的有关吃喝的知识。加上图片里有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食物,胤小祕登时闲不住了。

    “这些东西,大清也可以种吗?”

    二筒扫了一眼:【别想了。以你们现在的技术,种个土豆番茄小玉米就已经很好了。】

    【再说了,你们的小麦和水稻都产量不高呢。】

    小团子一听顿时不服气了。

    汗阿玛睡着的这几日,他都乖乖巧巧憋着股劲儿,这时候忍不住屁股痒痒了。

    一天不搞事就难受的胤小祕将视线一转,锁定了畅春园和皇子们居住的西花园之间——

    那是一大片用来观稼验农的农田。

    一定要跟二筒证明,大清的厉害!

    畅春园的田区紧邻一条窄窄的河道。

    有些时候,康熙来了兴致,会亲自下田,看看栽种的小麦、豆子和蔬菜等物是否长势良好。这片田区平日里都有专人打理着,除了万岁爷跟四阿哥,很少有人愿意来接触,更别提当真上心了。

    因此,负责打理农田的两名小太监乍一见到胤祕,还给愣在了原地。

    五花对外还是端着些威势的,见状忙斥道:“没瞧见咱们二十四阿哥来了吗?”

    两个小太监打了千,磕磕巴巴见礼之后,便缩着脑袋立在一边,不说话了。

    胤小祕乐得自在,一会儿摸摸豆角架,一会儿摘一只小辣椒,一口咬下去又辣的涕泪直流。跟在身后的小太监心惊胆战,欲哭无泪。生怕这位小阿哥出点什么岔子,他们也跟着受牵连。

    好在,胤祕并没有在菜田地区待太久,一路溜达到小麦田里去了。

    春夏交接的小麦田绿油油一片,小团子穿行在麦田里,被掩去大半个身子。远远望去绿得喜人的麦田,走近站在垄上仔细瞧,却能发现时不时有麦穗变成了白色。

    小团子疑惑的摸了摸麦穗,问道:“麦子不是由绿转黄吗?怎么会是白色呀?”

    领头的小太监还算持重,这会儿习惯下来,躬身温声答话。

    “小阿哥有所不知,这民间有句话叫‘小麦难过五月天’,说的就是五月正处在麦子扬花、灌浆期,多容易遇上病害虫害。常见的病害如赤霉病、纹枯病、根腐病等,虫害如麦秆蝇等,都可能导致出现白穗。”

    另一个小太监也回过神来,补充道:“御园里的麦子这都算好的了,民间只怕白穗要更严重呢。”

    胤小祕一边汲取难懂的新知识,一边开动脑筋,很快抓住重点:“白穗是不是不好?对麦子收割有影响?”

    小太监一瞧阿哥爷是真上心了,连忙讲的更细致一些。

    “灌浆期长得不好,肯定是影响收成的。”

    在小太监的娓娓道来中,胤祕大致有了个基本概念。

    大清国如今良田亩产,如山东省这般农业占了优势的,平均亩产也才5斗(约80多斤),陕西与新疆屯田或许更高一些,但仍有不少地区亩产只堪堪达到2斗(约30多斤)。

    胤小祕对这个数字没概念,二筒却嫌弃了。

    【5斗也才80斤,够干什么?后世收成差的小麦,亩产也要300斤了。】

    胤祕瞪圆了眼睛:“这么多的嘛!”

    二筒骄傲的“哼”了一声:【那当然。】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呀?我,我用好吃的跟你换吧?”

    一人一统在脑海里讨价还价。

    二筒主要是疑惑,这小不点何时关心起这么大的盘子了,平日里明明都只顾着自己那点吃喝玩乐的事情。

    胤祕说起这个,整只团子表情都严肃了。

    他从小绕在汗阿玛身边乱窜,有时候,能听到他跟南斋的大臣们聊起国事。

    汗阿玛总是忧心完这个,又操心下一个,其中提起最多的,是徭役。

    胤祕初时听不懂。

    为什么每每提起轻徭薄赋,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时,汗阿玛都要摇头叹气。按照他跟张廷玉大人说的,百姓没了人头税,都牟足了力气去种地,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后来出去走了这一趟塞外,跟二筒和四哥讨论了多次,小团子顿悟。

    原来汗阿玛担心的不是眼前,而是子孙万代得失。

    没了人头税,人口嗖嗖涨上来了,可土地却还是那么点,甚至因为王公贵族圈地,百姓手里的地反而更少了。

    按照今年户部统计的,大清如今约有三千万口。

    这数字尚且还在可控范围内,加上如今有了大面积种植的土豆等粮食作物,尚且还不需要担心,可若是人口成倍增长以后呢?

    大清国负担得起这么多张嘴吗?

    在胤小祕的世界里,吃,就是一项顶了天的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他完全能理解汗阿玛的忧虑,也就对二筒口中所说的亩产300斤十分向往。

    小团子软磨硬泡,二筒总算是从万界美食的任务中,翻找出可以对得上号的。

    【滴。】

    【检测到新任务:牡丹鱼片。清宫御制八大川菜之一,任务难度3颗星。】

    【请宿主亲自演示做法,口味评判合格后,获得奖励:《手把手教你亩产

    400斤》x1】

    胤小祕欢呼雀跃,决定明日一早就直奔膳房。

    不就是做一道菜嘛?

    他堂堂小阿哥,上天入地都不怕,还能屈服于下油锅子?

    翌日雨过天晴。

    园庭膳房内。

    杜庖长吩咐完早膳各处有什么细致讲究,刚歇下来片刻,跟廖公公泡着新茶,看景唠嗑。

    廖公公手下的小太监潮生打帘子进来,给两人打个千,嘴上亲热道:“廖爷爷吉祥,方才去银器库取换用膳器物,瞧见咱们阿哥朝这头过来了,便想着赶紧来给您报个信儿!”

    廖公公跟杜庖长对视一眼——

    得,清闲日子又到头了。

    杜庖长笑着拍了一下潮生的脑瓜:“倒是个机灵的,跟着你师父好好干!”

    潮生怔了一瞬,连忙跪地冲着廖公公磕了三个响头,嘴上却不敢擅自叫出口。廖公公笑骂了一句,打发人起来打下手备菜,这便是默认了。

    胤祕喘着气冲进来,就看到两位大厨做作的忙碌身影。

    小团子没想那么多,笑道:“廖公公和庖长起得好早呀。”

    两个老油条装的不知情一般,惊愕作礼打千,口上斟酌问道:“小阿哥今个来,还是给万岁爷送膳?您尽管吩咐,能做的咱们都尽全力满足。”

    没想到,这回胤祕摇了摇脑袋:“不是,我是想学一道菜。”

    “……”

    您三天两头就整点新花样,这回幺蛾子整大了,还想亲自上?

    杜庖长当然不敢答应。

    他怕胤祕把膳房给炸了。

    瞧见两个人为难不吭声,小团子扁扁嘴:“我就给汗阿玛做一道牡丹鱼片嘛。”

    好家伙。

    您连刀都举不动,菜都不会切,一上来就要挑战八大菜?

    杜庖长跟廖公公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胤祕气鼓鼓,扭头就要出去:“你们不教我,我自己回阿哥所慢慢研究!”

    廖公公一听这哪得了,回头自己耍大刀再给伤着,他们罪名可大了。

    这趟廖公公跟着来畅春园,本就是佟佳贵妃担心胤祕那张挑剔的嘴,特意拨来的。杜庖长可以不管,他却绝不能让阿哥自己摸索。

    廖公公叹道:“哎哟,我的阿哥爷,您就惯会难为奴才的。”

    胤祕回头,顿时喜笑颜开。

    杜庖长见状只好认命,跟廖公公一左一右,教起了二十四阿哥……做菜。

    神奇的仿佛在做梦。

    牡丹鱼片,是从川菜牡丹鸡片演变而来。

    这道菜对刀工、火候、美感和厨师的技法非常考验,然而这几样里,胤祕哪个也不占。

    两位师傅取了鲜活的青鱼,引着小阿哥用特意寻来的小刀慢慢片起了鱼片。

    鱼片讲究薄如蝉翼,片片均匀,杜庖长的手法最好,廖公公次之,至于胤小祕……不提也罢。

    师傅们捏着鼻子,眼一闭心一横,连声夸赞小阿哥有天赋,然后叫他用盐水泡了鱼片,以香料腌制一刻钟,开始重头环节。

    给鱼片裹上一层面粉,用力均匀的敲打。

    这力道不好掌控,胤祕一时像是给鱼片挠痒痒,一时又像是鱼片欠了他八百吊。

    仅这一项,就把杜庖长和廖公公教的口干舌燥。

    想想接下来还得用剪刀将鱼片均匀剪成大、中、小鱼片各12个,廖公公欲哭无泪。

    不过,这回小阿哥出乎意料的做的挺好。

    杜庖长惊奇:“阿哥爷这手剪刀用的很巧。”

    胤小祕嘚瑟:“那是!在承乾宫我天天都剪佟额娘的花儿呢~这叫‘勤能补拙’!”

    众人:“……”

    你勤的方向不大对劲吧!

    这么磕磕绊绊,总算是到了入油锅炸鱼片的环节。

    油温的把控是一门学问,胤小祕不具备,就只能淌着石头过河。

    相继炸糊了十几个之后,小团子总算能出锅焦黄色的鱼片。

    杜庖长满意极了:“这就可以了!”总比一坨黑炭强。

    土豆泥捏成牡丹花底座,翻糖制成花蕊,最后将炸好的鱼片精心摆在底座上,作出牡丹盛开的样子。

    一道牡丹鱼片就大成啦。

    两盘国色牡丹之间,夹着一盘辣眼睛的皱皱巴巴大肥花,杜庖长都没眼瞧。

    然而,小团子竟然还挺得意:“好啦,我这就送去给汗阿玛吃!”

    杜庖长:?

    廖公公:??

    做成这样您还真敢送到御前啊!

    杜庖长张口又闭口,一脸便秘样。生怕自己说出口的话刺激到这位小阿哥,反而非要送去给万岁爷吃这……看起来能食人的花。

    廖公公迂回道:“阿哥不妨先拿去给相熟的同龄尝尝?万岁爷如今刚转好,不宜用这炸物。”

    小团子拍拍脑袋,对哦。

    汗阿玛的身体重要,同龄人……那就去找四哥吧,他皮糙肉厚的,肯定可以吃他做的东西。

    同龄人四阿哥:“……”

    廖公公本意是说弘历这个皇孙,奈何胤小祕打从心底觉得四侄子是下一代,他跟四哥之间才是毫无代沟的兄弟情呢。

    没等廖公公反应过来,小团子就带着做好的“食人鱼片”呼啦啦跑远了。

    “……这可怎么办?”杜庖长如是发问。

    早已习惯的廖公公答:“凉拌。”

    四阿哥自打千叟宴之后,便一直奔波于畅春园和皇宫之间,替康熙处理这些日子积攒下的繁杂政务。

    如今康熙一醒来,头一件事,便是卸去他主管内务府事宜。

    胤禛一夜之间变成个大闲人。

    说心里不郁结,是不可能的。胤禛只能每日来园子里请个安,然后回去王府呆着。

    这回,正要出畅春园的四阿哥就碰上幺弟。小家伙搞得脸上身上全是面粉,身后的宫人们又盛着食盒,怕是去给汗阿玛送吃食。

    四阿哥正想着,被胤祕一把抱住大腿:“四哥!可算抓到你啦,你最近忙的我都找不到人。”

    这话算是触了霉头,胤禛原本就不明快的面色显得更差一筹:“我有什么可忙的。”

    小团子浑然不觉,招招手,叫人将食盒里的东西取出来:“四哥,新做的牡丹鱼片,快尝尝!”

    四阿哥掀起眼皮瞧了一眼,被惊到了。

    这能叫牡丹鱼片吗?既侮辱了牡丹,也侮辱了鱼片。

    他以为是膳房的奴才们蹉跎了幺弟,怒道:“谁做的这道菜?四哥如今虽然不管着内务府,却还不至于叫你被饿着。”

    小团子眨眨眼:“是我、我做的呀。”

    “四哥,你怎么不管内务府啦?汗阿玛又让你去做别的吗?”

    胤禛:“……”

    四阿哥沉默半晌,不好告诉幺弟汗阿玛什么都不让他做了。于是难得发了火:“你是大清的阿哥,不是厨子!叫你读书你整日逃避,成日钻进膳房里头,真当大伙儿都稀罕你这点吃食?”

    胤祕被这一番话批的莫名其妙,梗着脖子凶道:“你不稀罕你别吃,有的是人喜欢吃!”

    “就这道菜,你不说,谁能想到是牡丹鱼片?”胤禛权衡半天,还是决定把接下来的话说完。

    汗阿玛护不了幺弟太久;

    而他,似乎是自身难保。

    胤禛狠狠心,冷声道:“就算别人愿意吃,愿意夸你两句,也是看在你阿哥的身份,看在汗阿玛宠你上勉为其难,演给你看的。你自己没什么本事,如若往后没有汗阿玛庇护,你看那些人还会不会买账。”

    胤小祕头一次被四哥这样严厉的教训,眼圈忍不住泛红,还要争论:“汗阿玛会一直好好的!怎么会没有!”

    四阿哥回神,神色复杂的看着幺弟。

    他没想到,小家伙脱口而出的竟是关心汗阿玛的身子。

    这回到底不忍心再说狠话。

    胤小祕不喜欢他四哥这个眼神,更不喜欢他如今的沉默,这样子还不如大吵一架来的爽快。

    小团子“噌”的站起身来,什么牡丹鱼片也不要了,任务失败就失败,又不是不能重新爬起来再完成。

    他现在最想去的,是清溪书屋。

    清溪书屋内,康熙正卧在榻上,听赵昌汇报刚才阿哥们之间起的争执。

    畅春园又不大,到处都是皇帝的人,加上四阿哥跟小幺争起来声音不小,万岁爷知道没什么稀奇。

    康熙听完两人之间的对话,沉默片刻,笑道:“这个不识好歹的,忠言逆耳都听不进。”

    赵昌见万岁爷没有生气,心里有了底,躬身:“奴才倒是瞧着,小阿哥不是为四阿哥说他,而是担心万岁爷才置气呢。”

    这话说到点子上,康熙显然很受用。

    老皇帝支起身子靠着:“去外头瞧瞧,小幺八成是跑过来的,别叫摔着了。”

    赵昌连忙应是,出门就跟胤祕撞了个满怀。

    小小的人儿满脸通红,也不知道是跑的,还是被四阿哥的话气得。赵昌忙将人让进屋里:“小阿哥,万岁爷正念叨您呢,快进去吧。”

    胤祕闷闷“嗯”了一声,兴致不高,沉默着走进去,也没给康熙请安作礼,径直靠到了他汗阿玛怀里。

    康熙垂着眼,淡声笑呵呵道:“怎么?老四还能叫你受委屈了?”

    胤小祕钻在阿玛怀里,才有了真真切切的安全感,满意地旋了旋小脑袋,蹭着他阿玛的前襟:“您都知道啦。”

    顿了顿,他又补充:“四哥说我我才不在意呢,就是……”

    “就是什么?”

    “儿砸不喜欢他说的那个如若……”

    什么如若如果的,汗阿玛怎么会不在,阿玛可是万岁!

    康熙下巴顶着小幺的脑袋,被他脑袋上的蝴蝶结扎得不舒服,索性换了个姿势,叫人坐在榻上来。

    老皇帝没有继续那个沉重的话题,而是开了个新篇。

    “民间有句老话说得好,叫‘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讲的是买卖交易里,夸你的人未必会买你的东西,但挑剔贬低的买家,却大多认准了要买。你可知为何?”

    小团子隐隐有些察觉,还是嘴硬道:“汗阿玛说这个做什么,儿砸又不卖货。”

    康熙笑着睨他一眼:“买者名为挑剔,实为压价,目的是为了把东西得到手。”

    “人与人之间也是一样的

    道理。老四讲话刺你伤你,那是替你着急,希望你能过得好。你瞧着宫里的奴才们夸你好,却不是真的待你好,而是为了他们自个的利益;内廷的妃嫔们虽然宠你,眼头望着的,却是朕这个撑腰人。”

    胤小祕心里自然是明白的。

    他扁扁嘴蹭着康熙躺下来,小声接话:“娘娘们待我好,也是因为我年纪小,瞧着像个纨绔,对她们的儿子没威胁嘛。”

    康熙从嗓子里闷闷笑出声,前面还担心不分好赖呢,现在一瞧——

    这小鬼灵精的,难哄着呢。

    老皇帝喉间有些痒意,一阵咳嗽之后,呼吸重的好像在拉风箱。胤祕立马变得特别紧张,乖巧跪坐在一边给他汗阿玛拍拍背,眼里又焦急又关心。

    康熙喘着气平复下来,揉了揉小团子的脑袋,笑叹:“朕的小二十四也长大了。”

    胤祕不知怎么的,想到四哥方才的话,鼻子一酸。

    为了不叫汗阿玛瞧出来,他故意挺着小身板骄傲道:“儿砸早就长大了,晚上就能照顾汗阿玛起居呢。”

    老皇帝笑吟吟附和着,打趣叫他卷了铺盖睡在榻下,方便伺候人。没想到,小团子麻溜溜真的准备赤着小脚丫下床。

    康熙把人搂回来,怒拍屁股蛋:“少给朕作妖。小猪崽子睡得好才能长得好,想过秤跟朕论价,蹲几年再说吧。”

    胤小祕扭来扭去,都逃不过他汗阿玛的大掌,索性使劲钻进康熙怀中,趁机挠起痒痒来。

    清溪书屋内顿时满载着欢声笑语。

    一座大殿都从死气中盎然新生,重新焕发出活力。赵昌立在抱厦之下,无声的叹了口气,趁人不注意,以袖子沾了沾眼角。

    这一夜,胤祕特意被康熙留在了清溪书屋。

    小团子破天荒要揽着他汗阿玛的胳膊睡,老皇帝竟也没拒绝。帘子放下来,父子同床,胤小祕心安到肚子里,晚上做梦都喊的是“汗阿玛”。

    康熙夜中已经难眠,慈爱又怜惜地看着幺子,叹了口气。

    翌日一大早,神清气爽的胤小祕自然碰上了前来请安的四阿哥。

    胤禛昨日说完那番话,便已经冷静下来,奈何他还没想到说辞去哄幺弟,小团子便跺着脚红着眼睛跑开了。

    搞得他心里有些难受。

    如今在汗阿玛这处碰上,四阿哥微怔,主动开口示好:“幺弟昨日做的牡丹鱼片,卖相虽欠了些火候,味道不错。”

    【滴。】

    【检测到任务:牡丹鱼片已经完成】

    【宿主亲自演示做法,口味评判勉强合格,恭喜获得奖励:《手把手教你亩产400斤》x1】

    胤小祕瞪大眼,显然没料到他四哥叭叭叭批评完自己以后,竟然还转头去偷吃。

    好在自己得了奖励,不跟他一般见识!

    小团子扬起下巴,故意道:“哼,本来就是头一次,拿四哥来试手的。”

    他又扭头跟康熙道:“汗阿玛,儿砸拿四哥练手成功了,再做给您!”

    四阿哥:“……”

    康熙畅笑出声,每次看老四这张冰块脸被小幺拿捏住,都能叫他开心半晌。

    胤小祕再看看四哥,被汗阿玛放了长假以后,似乎脸色也变得好啦。

    小团子十分满意,背着手道:“儿砸最近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

    康熙很卖面子:“哦?”

    胤祕:“儿砸从汗阿玛和四哥身上发现,这世间最折磨人的不是动脑子,也不是下苦力,而是操心。汗阿玛对外要操心整个天下,对内还要操心这个大家庭,心里时刻都没放松过,实在是太累人啦。”

    康熙与四阿哥皆是一怔。

    小幺这童言童语,算是朴实的大白话,也戳中了两个操劳的人的心。

    有句话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就是说传载千秋万代的诗文篇章,只有作者自己才知晓其中的艰辛。

    如今,跳出来这么个暖心的小人儿,站在他们的角度,无关利益,只是心疼,叫康熙和四阿哥内心唏嘘不已。

    不知不觉,小幺已经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悄然成长了许多。

    胤小祕对阿玛和哥哥的心思浑然不觉,继续道:“人都有个累的时候,四哥会觉得疲倦,阿玛也会觉得疲倦,可每到这个时候,你们总是要勉强自己。”

    “儿砸今个去了田区,宫人告诉我,田里的庄稼夏天要一点点生长,灌浆,才会在秋天有巨大的收获。阿玛常说慢就是快,怎么自己给忘了。”

    康熙笑出了眼泪花,别过头道:“朕说的是‘欲速则不达’。”

    小团子叉腰:“一样嘛!”

    胤禛跟着一起笑开来,连日里对自己的怀疑和对汗阿玛旨意的不解,似乎也在这一刻尽数明悟。

    康熙将四阿哥的转变看在眼里,忍不住笑着对他说:“这个小二十四啊,率性真诚,想法多,脑子活,对万事万物的感受都有与众不同的一面,只是正事上惫懒了些。与你恰好相反。”

    胤禛面上不自觉柔和许多:“二十四弟聪颖,如能正确引导,必成大才。”

    胤小祕跳脚:“我才不要当大柴!柴火烧了就没啦!”

    康熙点

    点他脑袋,状似随意:“朕倒觉得,小幺最难能可贵的是真诚。”

    这份真诚,便是朕留给你们兄弟之间的一把钥匙。

    老皇帝望向窗外,将这后半句隐入朝阳初升的鸟语长鸣之中。

    良久,康熙重新笑着,摸摸胤祕的脑门:“你代朕走一趟,去瞧瞧老十三如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