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清宫团宠小幺儿 > 第96章 96

第96章 96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曹霑进宫的事儿很快定下来。

    想到明年富察·傅清要做御前侍卫, 雍正还特许曹霑同入尚书房,给胤祕做个伴读。

    除此之外,在御茶房做总领的曹欣也被胤禛拉了出来。

    曹欣是已经过世的曹颙的长兄, 比起曹家犯下种种大错的曹覜,雍正对曹欣的为人更了解和喜爱一些。

    种御稻米,重要的是埋下头做事情,曹欣就正合适。

    他的族人, 便跟着一起先放在幺弟的庄子里吧。

    雍正做出这一系列决定之后,心中松快不少,瞧见天气转热,这几日竟也不见幺弟的踪影, 召来苏培盛。

    “小幺近来在桃花坞用功?”

    苏公公一听便知, 万岁爷这是想见小阿哥了, 只是……

    苏培盛赔着笑脸道:“主子, 小阿哥这会儿正在观稼轩里头, 跟十爷在一处呢。”

    胤禛闻言,莫名翻了苏公公一眼:“他不用功,成日去找老十做些什么?”

    “……就是……十爷这几日在给晚稻插秧……”

    胤禛闻言一拍桌子:“胡闹!老十那是跟朕置气,他跑去瞎凑什么热闹, 丢人!”

    雍正说着便站起身往外头走, 不用问, 一定是去观稼轩。

    苏培盛忙跟上去, 也没敢说,那里不仅有十爷和小阿哥, 还有元寿阿哥和天申阿哥呢。

    于是, 胤禛一到田区就被场面镇住了——

    四个泥猪正在水田里比赛。

    胤小祕跟侄子们沾了个子矮的光, 在水田里反而活动更灵活一些, 嗖嗖嗖往后倒退着,一排秧苗就插好了;

    允誐呢,这几日听了幺弟的建议,技术上突飞猛进,只不过接连劳作后老腰跟不上了。

    眼瞧着落后于后辈,允誐回头大吼:“你们这帮孙贼(子)!跑这么快——”

    话说到一半,就看到雍正立在水田边,目光凉飕飕的看着他:“这都是你孙子了,朕得称呼你什么?”

    允誐:“……”

    胤祕也连忙回头,看到皇兄过来,高兴地挥舞手中秧苗:“四哥四哥,你快看,我插秧状元诶!”

    胤禛避开他飞过来的泥点子,嫌弃道:“朕用不着你搬回来这么个状元,你要是能在尚书房拿个状元,朕就谢天谢地了!”

    弘历弘昼惶恐的请过安之后,跟十爷一样宕机在原地,生怕被雍正注意到罚了去。

    只有胤小祕还举着两把绿苗苗,抹了抹额头的汗,一张脸越发像个小花猫。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四哥怎么还嫌弃呢?”

    雍正:“……”

    胤祕一脸严肃,这一刻就好像被朱轼附体一般:“阿玛从前总是说,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四哥不也一直强调,务农是一件顶好的事情嘛,怎么到了我和侄子们身上就变了。”

    “如果四哥是担心我们落下功课,那放心吧,都提前温习过啦。而且在田间一样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胤禛听了小团子的话,竟然深思片刻,点头道:“此言有理,是朕想左了。”

    小家伙摆摆手,一副我真是操碎了心的样子,逗得胤禛禁不住弯了眸。

    一旁,围观完全程的十爷目瞪口呆。

    这还是那个从前人人谈之色变的雍亲王吗?

    远的不论,他登基以后也可抄了不少朝臣富户的家呢!

    老十使劲甩甩脑袋,提醒自己千万别被雍正的表面给骗了。

    他不过就是逢场作戏,说说漂亮话罢了。

    十爷正脑补的起劲儿,下一瞬,就瞧见胤禛亲自脱了靴,挽起袖筒裤腿下水了。

    雍正今日穿着玄色龙纹常服,袍角掖在腰间,下水插秧的样子竟也十分熟稔。允誐定定看了半晌,忍不住掐了自个儿一把,才确定不是在梦中。

    胤小祕道士习以为常,跟胤禛并排务农,随口问:“四哥,我突然有个疑惑。”

    “说。”

    “为什么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没有一个农部啊?农耕之事不是国本吗?”

    胤禛被幺弟问的一怔。

    不错,自古以来便有司农一职,掌管钱谷之事,到了汉代更是成为九卿之一,足以见得重视。可是朝代更迭到了大清,似乎确实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要说户部,更多的是管理财政,户籍,国土资源等事,田赋勉强还能算得上是重中之重,其余的粮米之事只能算作监管罢了。

    这一点,前朝的大司农从根上论起来,也同样是身兼财政和农田双重职务,并非专职。

    胤禛不由笑了笑,对着幺弟莫名放松下来,反问回去:“农为本,但农也是最离不开支持的。朕便考考你,你觉得用个什么法子才算是一石二鸟?”

    胤小祕闻言竟然真的思索起来。

    胤禛乐得清闲。

    另一头,看呆了的允和弘昼弘历对视,觉得雍正简直太不要脸了。

    竟然压榨这么小个孩子!

    小团子对他皇兄的“压榨”毫无所觉,歪着脑袋想出个馊主意:“封农民当官怎么样呀?”

    胤禛扬了扬唇角,未置可否,而是看向不远处听八卦的三人组:

    “你们觉得呢?”

    弘历连忙答:“听着噱头大,但是容易引起底层混乱。”

    这是大实话,胤禛没点点头。

    弘昼道:“我支持四哥的想法。封了官就得有顶戴花翎,这见了地方官也不好管理,万一他们飘了呢?都是没读过书的,就这么封官,容易心性不稳。”

    胤禛又看向十弟:“允誐,你有什么主意啊?”

    允誐被这一声叫的不自觉挺直了腰杆儿,总觉得哪哪都别扭,半晌憋出一句:“你……皇上封他们还不如封我呢,叫我当个农官,可比他们有说服力多了!”

    这话原本是瞎扯,没想到胤禛闻言点点头:“你愿意务农?只要你愿意,朕自然可以给你职务。”

    胤小祕欢天喜地:“十哥,太好啦,你的种地梦要成真啦!”

    弘历:“……恭喜皇叔高升。”

    弘昼:“贺喜皇叔高升!”

    允誐:“……”

    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是日,胤禛回到九洲清宴,便下令叫军机处跪听旨意,成立营田水利府,敦郡王允誐任营田局总务,直隶诸河水利则暂由允禟代管。

    对此,允誐朝天翻了个白眼。

    哼,爷这辈子种田种到老,都不会再跟九哥说一句话!

    夏日蝉鸣最燥时分,九洲清宴内下了一道旨意。

    雍正派了允礽、允祥、允禵去整顿旗务。

    这“整顿”二字,谁都听得出不满,起因是胤禛在京郊校场阅兵,发觉八旗子弟的弓马骑射退步极大,甚至不如刚学习不足半年的幺弟!

    胤禛原话也确实没留情面。

    “大清自打入关之后,下五旗统属不明,披甲人游手好闲者十之五六,方今莫说是十石弓,连降了等的满洲弓都拉不开。”

    “朕唯恐守成不稳,愧对列祖列宗,决意重新肃清八旗,排查斗鸡走狗之辈。”

    当然,雍正也不会不管这些入关出过力的人,平白寒了八旗的心。

    他近日从十爷身上得了点启发,打算肃清之后,给他们分荒田开垦,教习种稻种麦技巧。

    不是喜欢遛鸟斗蛐蛐嘛?朕看田区正适合你们。

    跟着老十好好学去吧。

    胤禛这是铁了心的要削减八旗子弟开支,重塑军纪。允禩那头却有些欢喜。

    这可真是给他白白送了个机会上来。

    为此,允禩加急前前后联络了满蒙汉下五旗的王爷贝勒和佐领们,希望能够集结力量,借着共同的利益为自己的大计添砖加瓦。

    连讨伐的大旗他都想好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雍正既然管不好这个天下,便应当将社稷交还给所有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