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权 > 第142章 从根本上改变吏制

第142章 从根本上改变吏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林国华眉眼一挑,虽受了恭维,却不敢笑纳。

    连忙回礼道:“各位大臣谬赞了,能为陛下分忧是臣子本分,一切都是陛下治国有方,老臣不过学之一二,加以利用而已。”

    说着,他的目光看向李辰,拱手道:“陛下圣明,臣能追随陛下,实属三生有幸。”

    众大臣如同受了点拨,纷纷跪地:“陛下龙威耀世,旷古绝今,我等望尘莫及。”

    李辰看着他们虚伪的样子,嘴角一咧,抬手道:“都起来吧,既然各位都没有意见了,林大人你便继续说说你的想法吧。”

    两个主仆一唱一和,大戏唱完以后,文武百官再也不敢放肆,乖乖起身,等着林国华开口。

    林国华会意,继续拱手道:“陛下,臣觉得此事太过重大,只在朝堂议论还不能落实到位,倒不如听听书院院令意见。”

    他故意卖了个关子,没有直接道出哪个书院,而是配合李辰演戏。

    李辰轻轻点头,眉头微蹙,似有意无意道:“院令吗?朕记得朕的皇后是不是住在七山书院?”

    “回陛下,臣女确实在七山书院为国祈福。”

    说着,他到地上,额头贴地,言辞恳切道:“臣女在七山书院潜心

    精修,祝祷祈福,以望早日回到陛下身边,侍奉陛下。”

    “恩,皇后仁心,朕也很是想念她。”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愣了一下。

    陛下此意,还用多说吗?

    分明是在夸奖林国华爱女同时,将吏部尚书摆到了朝堂之首的位置上啊。

    国丈大人!

    这个词就像洪水一样的蔓延开来,摧毁了很多大臣们的心底防线,让他们开始动摇,盘算着今后的去路。

    “陛下,需不需要臣派人去……”

    “无妨。”李辰抬掌,打断了林国华的话。

    想起上次,和林芷柔在山野之间,佛像面前的画面,他就心猿意马,意犹未尽。

    在那样的地方,别有一番风味,也很刺激……

    下一次,再去!

    况且,今日的目的,并不是谈论林芷柔,他只是想借用林芷柔的身份,让朝堂大臣看清局势。

    让他们知道,现在朝堂上谁才是最受宠的人,谁才更值得巴结。

    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加彻底的分散沈镇海的势力,让更多的人反向倒戈。

    “朕听闻,七山书院的院令,如今在你的府上做客?”李辰继续问道。

    “回陛下,七山书院此次前来

    京师采购书画,正巧与臣说一说小女的近况,并无其他僭越举动。”

    “无其他僭越举动?哼!朕看你此次要破格录用学子的主意,也是受他的影响吧?”李辰忽而扬声道。

    林国华吓得赶紧跪地,颤抖道:“陛下,臣……臣怎可能和一个院令妄议国事!”

    “哼,朕料你也不敢!不过,这个迟长公若真是当世大贤,朕也不介意将他破格录用。”

    林国华诚惶诚恐,李辰威严凛冽,两人催古拉朽的演戏,糊弄的文武百官一愣一愣的。

    恐怕就算沈镇海现在在场,也看不出一丝破绽。

    “陛下,迟长公一生清廉,更是教导学子学有所成后,报效大魏,造福百姓,是不可多得人才,臣愿以乌纱担保,举荐迟长公,为陛下分忧。”

    林国华目光炯炯,当真摘下了乌纱,高高举起,做起誓之状。

    看到他如此行径,不认识迟长公的官员好奇不已,不知道这个院令到底有何才能,竟能让堂堂吏部尚书如此保举。

    李辰见大臣们狐疑,连忙追问:“如此,各位爱卿有什么意见吗?”

    话音刚落,左海棠连忙站了出来。

    拱手道:“陛下,臣听闻七山书院院令

    治学严谨,为人正直,是个旷世奇才。”

    “是啊,臣也听闻,七山书院办学百年,教育之风清廉无比,院令更是人中诸葛。”赵会忙不迭的附和。

    李辰见他俩如此有眼力劲,便朝他们使了个赞许的眼神。

    众大臣再蠢,也已经看了出来,朝堂之上风向大变。

    继三位尚书之后,他们纷纷站了出来,趋言附和。

    “是啊,臣也略有耳闻,还听说七山书院乃京城百大书院之首,想来都是这个院令的功劳。”

    “臣也听说了,陛下若是得用此人,定是大魏之福。”

    伴君如伴虎,如今的帝王喜怒无常,他们又失了领头羊,这个时候若是不跟对队伍,怕是落不得好下场。

    “额?没想到这个迟院令还是京城百院之首?当真难得!”

    “既然如此,便传他来面圣,朕倒要亲自会会看,是不是如传闻那般旷世之才。”

    李辰笑道,语气平淡,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在演戏。

    一声令下,御林军便有人冲了出去。

    没过多久,迟长公便在御林军的带领下,来到了金銮殿。

    “七山书院院令迟长公,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刚踏

    进金銮殿,迟长公便双膝跪地,山呼海啸。

    随后虔诚匍匐,等待着陛下开口。

    “你便是

    迟长公?虚礼作罢,走上前来,朕听闻你有办法改变吏治,可是真的。”

    迟长公目光炯炯,拱手道:“回陛下,大魏开国以来吏治百年,一成不变,如若想彻底改变,必须从根本做起!”

    “额,如何作为?”李辰饶有兴趣道。

    “天子圣明,有意拓宽科举之路,让寒门学子也能参加科考。然,大魏百万学子,分落各地,经过乡试省试才能到达陛下的殿试,这其中……”

    他顿了顿,抬头看向李辰道:“贪官污吏横行,贡院考官渎职,会流失大量可用之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番话落,全场震惊。

    有的大臣默默点头,有的叹气摇头,有的甚至一身冷汗。

    迟长公所言不仅将大魏科举之路的狼疮暴露无疑,也更是在抨击大魏开国以来,帝王昏糯,督促不及。

    此乃大不敬之罪,足以杀头啊。

    李辰闻言,眉头紧蹙,良久没有出声。

    这让朝堂百官更加笃定,迟长公要倒大霉了。

    就连举荐他来金銮殿的几大尚书,都可能受到牵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