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二丫的平凡人生 > 第60章 远亲不如近邻

第60章 远亲不如近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爸爸又拿着水壶准备装水,带去山上干活了。

    大丫也把小宝放在了背篓里。去地里帮他们减少点活计。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一阵鞭炮声。

    爸爸东张西望,知道是村子里放的鞭炮,但不知道是哪一家。

    直到一阵阵烟冒出来的时候。

    才确定是“路路通”的老爷爷家放的鞭炮。

    赶紧放下手中的锄头和水壶。

    一路跑着去老爷爷家,村里在家的大的小的都不停的往爷爷家赶。

    原来是老爷爷过世了。真的是远亲不如近邻。

    大家齐刷刷的来到屋里,老爷爷的女儿跪在地上,哭天喊地。

    失去亲人是一种无法理解的痛。

    爸爸带领了几个年轻人,把他们家的堂屋,全部都要打扫出来。

    屋里装满了,是一口袋,一口袋的玉米。还有一些不起用的东西都堆在了里面。

    大家看着眼前的那么多东西,都无奈的摇了摇头。

    赶紧搬了一些东西后,地上有好多的老鼠屎。

    有的玉米口袋都被咬破了。

    突然“嚓嚓嚓嚓”发出了一阵阵响声。

    大家都马上停下了,听着声音找老鼠。

    一包一包的慢慢的把玉米搬开。

    在缝里看到了一条老鼠的尾巴。

    年轻的大哥哥,冲上去,一脚死死的把尾巴踩住。

    老鼠吓得到处扑。接着,一个两个三个。口袋旁边围满了人,今天让这个老鼠插翅难逃。

    爸爸慢慢的又把一个口袋移开。

    “哎呀,这一窝”。

    大家走上前去,凑出头看个究竟。

    大大的老鼠,东张西望。它并没有求饶的意思。尽管自己的尾巴被踩出了血。

    怀里有好多只小小的老鼠。还是粉红色的身体。

    大家赶着时间,要不然对这一窝老鼠又是戏弄一阵子。

    想到老鼠,它干的坏事可多了。

    经常偷吃粮食,还把妈妈的家具都给啃坏掉了。把衣服到处咬的是洞。

    要是饭菜没有盖好,也将会进入它的肚子。到处拉屎,要是米桶没盖好,它的屎就会从你的嘴巴到你的肚子。

    大哥哥一只脚紧紧的踩住,用另外一只脚在地上跺出声音吓着它。

    可能是天太冷了,它瑟瑟发抖。

    “快点解决了,甩出去”。一个婶娘早已等不及了。恨得它咬牙切齿。

    哥哥只顾着和大家嬉皮笑脸的,丝毫没有发现老鼠的尾巴断掉了。

    “哎呀,老鼠跑了”婶娘大声叫到,哥哥的脚下只剩了半截尾巴。

    屋里的人乱的一锅粥,都忙着追老鼠,把它赶到了墙角。

    受伤的老鼠,已经是绝望的眼神。

    可能它心里还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宝宝还在窝里。不能自己找吃的。

    不得不感叹,母爱的伟大。

    两三个人,一拥而上,三拳两脚就把那老鼠解决得很彻底。

    婶娘拿着个铁锹,一锅端了,把他们通通的都扔在了猪圈的粪池里。

    多解恨啊,婶娘还不停的拍打着铁锹。

    他们把屋里东西全部搬完。发现屋里好多的垃圾。

    于是有的去拿扫把,有的洒水,有的拿铁锹,屋里的灰尘在跳舞。

    跑到了煮饭的厨房里。

    “把门关起,你们想在菜里加点佐料吗”?妈妈微笑着说道

    又是一阵欢声笑语。

    就连老爷爷的女儿都忍不住笑了。

    老爷爷走了,大家不是不尊重他,不是不伤心。反而有说有笑。

    人嘛,从生下来,短短几十年,生老病死太常见了。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

    况且老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用农村的话来说,这是喜事。

    该吃吃,该喝喝。

    现场差什么东西,凡是自己家有的,都自觉的回家搬来。

    女的就在厨房里,准备着菜,煮着饭。

    每当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是村里最团结的时候。

    只要是吃饭的点,每家每户,大的小的,男的女的。

    都要去,大家很齐心,把饭菜全部端到桌子上,一起吃,吃饭后又忙着做事情。

    每个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任何人偷懒。

    看着有人去拿什么东西,“还要人不,要人帮忙就说一声”,大家都齐声说道。

    到晚上是最需要人的时候,晚上需要更多的人来守夜。

    打牌的打牌,喝茶的喝茶,烤火的烤火。

    到了八九点,又准备了夜宵,虽然没有山珍海味。

    每个人只有白菜和面条一碗。

    大家在一起比吃什么都香。

    每天如此,都忙着帮忙,忙着通知在外面的家人,让他们回来帮忙。

    爸爸妈妈忙到半夜才回家。

    “你不回来帮忙,以后你的妈自己到土里是不是”?幺妈的声音比鞭炮声还大。

    “你现在都不回来,过年都不用回来,你好歹是个人,还比动物冷血”。幺妈匆匆的挂了电话。

    妈妈进门去,去劝着幺妈,幺妈说着说着更气愤。

    爸爸掏出电话。给幺爸打了过去。

    爸爸告诉幺爸,“尽量还是抽出时间回来,回来帮忙了,再过去。钱要挣,人情也要,有时候人情比天大,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电话那头传来幺爸的声音,“我尽量赶回来”。

    幺妈才平息心中的怒火。

    幺爸回来的那天,幺妈在街上赶集。

    专门等幺爸的那班车,一起回家。还给老爷爷家送了菜,买了豆腐和粉条。

    村里或者是自己的亲人家有白事或者是红事。

    都会送上菜,不论菜便宜或者是贵。礼轻情意重。

    老爷爷的儿子女儿看到村里外出的人都纷纷回来。

    都忙着发烟,忙着端茶送水。嘴里还不断的说“给大家增添麻烦了”。

    幸好幺爸回来帮忙了,要不然他就是人们聊天中的一个话题。

    瞧。坐在那烤火的几个老奶奶和婶婶,又在坐在一起。

    围成了一个圆圈。像是在开着会。

    大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还不停的这看那看,那手指一指一指的。手一点都不知道累。

    “这次村里哪个又没有回来”。

    “他们挣钱重要,要不然人家钱是飞来的,等他家以后有事的时候,我们都不要去哈,让他们用钱请人”。

    “用钱请,我都不会去,我不稀罕他那钱”。

    “有的人,他家的死完了,现在不要人帮忙了,所以人家有事情的时候,回不回来都觉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次是他们聊天的主题,“老爷爷过世了,谁回来了,谁没有回来。”

    我估计要是在结婚的场所。她们聊天的主题我给她们早想好了。

    “谁家的媳妇,才有钱,陪了好多的嫁妆”。

    “媳妇找远了,没意思,都没嫁妆”。

    “找媳妇,就是要找勤快的,光吃不做事的媳妇懒得伺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