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年代文不知道剧情怎么办 > 第 12 章

第 12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于林芳华与谢明礼而言,这场祸事是无妄之灾,当年的事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最后还被亲哥哥坑了一把。

    刘家查到林芳华是跟家里长工跑了的时候,认为这事是奇耻大辱,誓要抓回林芳华进祠堂上家法。

    林芳年也着急,为此也派了人寻找妹妹。

    可是,即便林父只有他一个儿子,即便他是板上钉钉的林家继承人。他毕竟在外多年,宗族这些年虎视眈眈,早就安排了不少人进驻林家,林家已经不是林芳年的林家了。

    林家是要给刘家一个交代的。

    谢明礼与林芳华本就不指望林芳年什么,明了这些原委之后,不过是感慨造化弄人。

    他们两个依旧是按照了原计划,落胎之后没有休息,就被陆小姐安排登上了去广州的船。

    路上一批批人来查,都略过了他们,因为情报上早已说明,林芳年是个身怀六甲的孕妇,于是两夫妻一路并未有太大波折的到了广州,不久之后就参加了革命。

    但是林芳华身体却损坏了,以后也不会再有孩子了。

    谢明礼说到此时,林芳华早已泣不成声,她抽噎着几乎要晕厥过去,谢明礼紧了紧怀抱,神情哀伤。

    不论什么样的缘由,他们夫妻当年都是扔了一个孩子,又杀了一个孩子,是他们没有做好父母,让孩子吃苦受罪。

    这些年悔恨悲痛蚀骨钻心,如今说出来就像是割肉放血,免不了要伤筋动骨,精气神都要去了半截。

    谢明礼心中愧疚似要压垮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他看着一旁神色复杂的儿子:“我们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们兄妹了,你不要怪你娘,她是弱女子,前半生都受人摆布,要怨就怨我。”

    谢启文厚厚的眼镜下,面容似悲又似喜,他自小聪敏,儿时恨父母抛下他,少年时书读多了也明了这世上有许多身不由己。

    从小,养父母就明言,父母是因为红色事业把他寄养在老乡家,他们理想崇高,志向远大。

    他理解父母当初的选择,但并不代表不怨恨父母当初的选择。

    今晚父母把往事掰开,把心事揉碎,他就情不自禁带入了自身,起码此刻,他心中的怨愤有了宣泄之口,那层隔阂终究碎了一个口子。

    李秀清关切看了丈夫一会,见他虽然神色动容,但面上没有怨愤。心里松了一口气,她上前扶住林芳华,与谢明礼打了招呼之后,搀扶着婆婆走出了房间。

    室内,老中青三个谢家男人相顾无言,一室寂静。

    谢启文拿起桌角的烟,点了一支,沉默半晌才抽了一口。

    “爸,妹妹她……还活着吗?”

    谢临一惊,剑眉一拧,眼中满是恍然之色。

    是了,什么样的恩情,让爷爷明知道陆家要倒的情况之下,还要为他定下这一门亲事。

    难道真的就是为了救命之恩吗,要报恩,有的是其他办法,不结婚也可以把陆家的孤女划到他们的羽翼之下。

    安排工作给与庇护,可不单单只有结婚这一个方法。

    谢明礼沉默许久:“当年,你娘生下你妹妹之后就晕死过去,我拜托陆小姐收养了你妹妹。”

    “那奶奶她,她知道吗?”谢临讷讷开口。

    “一开始不知道,她以为你姑姑已经过世了,可陆家出事之后,陆时文找到了我,当年陆时婉把孩子抱回去之后没多久,就与丈夫一家迁往香江了,前几年陆之棋出逃海外曾经传回来一封信。”

    “她还活着,活下来了,我的女儿,她活下来了。”

    陆明礼说道这里,已经泣不成声,褪去威严,他也不过是个亏欠子女半辈子的老人罢了。

    谢启文颤抖的摘下眼镜,他拭去眼眶的泪水,终是上前几步,轻轻的把手搭上了父亲的肩膀。

    谢临亦是眼眶含泪,听到这里,他已然明了,想要解除婚约已经是不可能了,即便真的祸事临头,爷奶、父母也决计不会与陆家断绝关系的。

    看着爷爷奶奶变得这样萎靡,他的心中满是后悔,这短短的半小时,爷爷奶奶好似从精神矍铄,步入风烛残年,似乎有个风吹草动,就要迈不过去了。

    他长长的吸了一口气,又无奈的叹了出来,陆家于他家是有大恩,但他也不能真的看着自家被殃及池鱼啊。

    想到脑海中记忆残片,谢临还是决定要说些什么。

    已经把婆婆送到房间的李秀清此时忽地进了房间,她看着室内沉默的三人,出声打断儿子要开口的话:“阿临,今天已经太晚了,你先回房间休息,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

    “爸,事情已经说开,有什么问题,一家人慢慢商议,你们年纪大了,熬夜对身体不好,妈今晚受了刺激,我怕她晚上睡不好,你也早点休息,有什么事就叫我。”

    说完李秀清拉起丈夫的手:“启文,不论有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时能解决的,今晚好好休息,明天早上再说。”

    于是室内三人在李秀清的安排下各自回房,谢临被母亲瞪视了一眼,无奈的下楼回了自己的房间。

    他叹气,辗转,今晚的谈话没有解决他的顾虑,反倒是让他顾忌更多。

    如今,只期望陈平能带给他一点好消息了。

    楼上,李秀清轻轻把丈夫的头揽进胸口,谢启文闷闷的埋进妻子的怀里,双臂死死箍住妻子的腰身,疲惫的宣泄着自己的情绪。

    她爱怜的抚摸丈夫瘦弱的背脊,眼中满是心疼。

    公公婆婆有自己的苦衷,儿子也有自己的缘由,谁又能心疼丈夫儿时被抛弃的苦痛呢。

    丈夫从小就被夸谦逊知礼,聪慧非常,没人看到村里老秀才背后对他的严苛打骂。

    从小他就优秀,所有人都说她配不上他,连她自己心里也是这样想的。

    她爹生了四哥女儿,一辈子在村子里都抬不起头,启文到她家之后,她爹把启文当亲儿子看待,她也把启文当亲弟弟照顾,两人从小一起长大。

    启文刚到她家的时候身体不好,几乎是在她背上待了一年。

    她上山背着他,下地也背着他,那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她背着启文上学的时候,启文忽然就在她背后哭了出来。

    此后,启文待她就不同了。

    她也待启文是不同的。

    她十七的时候,亲娘看出来了,然后亲手掐灭了她的念头。

    爹娘生了想把启文招赘的心思,她比启文年纪大,尽管启文钟意她,爹娘属意的却是二妹。

    爹娘计划好了,若是启文父母不幸去世,启文就跟二妹结婚。

    她是长姐,理所应当为这个家奉献,为这个家牺牲,她要嫁出去是别人家的人,二妹留在家里招亲,她要对下面三个妹妹好。

    家里人都觉得爹娘说的好,就只启文不愿意,她也不愿意,她喜欢启文,但是二妹也喜欢。

    于是启文去县城读书的半个月后,她就在二妹哭闹下被爹娘嫁了。

    爹娘把她嫁给了县里的屠户,可半月之后,启文得知消息找到她,要带她走。

    昏暗中,李秀清柔美的脸上现出几分痛苦之色。

    当时,她已经嫁人,无论是为父母还是启文,她都不能跟她走。

    启文一气之下书也不读了,大病一场后就参了军,自此,几年没了消息。

    而她,在启文离开的第二日,就被二妹上门骂了一通,她没反驳什么。

    自此,闲话传开,她就开始不受婆家待见了,丈夫的厌弃很快就来了,婆婆的磋磨打骂不过是家常便饭。

    父母不敢帮她,二妹恨她入骨,三妹有心无力,四妹又太小。

    怀孕四个月的时候,她被丈夫故意打流产,从那以后,她就彻底枯萎了。

    那时候,她想,孩子死了也好,没必要把孩子带到世上受罪,她想再见见启文,又想着这个样子也没脸再见他,于是就投了河。

    李秀清给谢启文掖掖被角,美目在昏暗中熠熠生辉。

    当年她醒来的时候已经睡在省城的医院了,看到形容枯槁的启文在病床前守着她,她还以为是做梦,等她能出院的时候,启文就告诉她两人已经结婚了,然后把她带到了部队,再没让她回过老家。

    在她的身体被精心调养三年之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幸福的生活,这二十多年,她过的很幸福。

    这些年,她不是没问过启文,当年他做了什么,启文总是轻描淡写,也不愿与她多说,可她心里明白,启文当时是求了公公的。

    启文曾经那么怨恨他父母,最后也还是为了她妥协。

    后来启文退伍转业,公公也给她安排了工作,除了她提出回家的要求,启文什么都会答应他,就连小儿子李天佑,启文也同意姓李,甚至默许了她定期往家里寄钱,在三妹四妹上学之后还资助了学费。

    李秀清想到这里,心里已经软成了一汪水。

    等两个孩子大点,启文甚至让阿临带着天佑回去见外公外婆,但启文就是不让她见父母,并且启文也没再见过他们。

    二十多年没见父母,她心里是想念的,她知道自己性子软,启文是怕她被父母拿捏。

    她不是聪明的人,性格里甚至有几分令人恨铁不成钢的逆来顺受。

    可她也有逆鳞,启文就是她的逆鳞,启文那么聪明,又重感情,一定会把她和儿子们安排好,可他却不会为自己考虑。

    她性子软,只期望自己做事能周全些,不给启文添负担,这辈子只要能跟他活到老,就算到死不见父母,她也认了。

    李秀清思虑着,依偎着丈夫,进入了梦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