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从武昌开始崛起 > 第133章 阁臣在行动

第133章 阁臣在行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跪在地上的杜勋,心中也是战战兢兢。

    早知道,他在进城之前,就让高宇顺提供下人质,押在大顺军中;这样,他的小命也会多一层保障。

    现在,崇祯如果对他生杀予夺,他可是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就这样煎熬了半晌,他见上首的崇祯仍然一言不发,阁臣们也是放空大脑般在一旁扮木头人,只得继续硬着头皮道:

    “大顺王说了,只要答应他三个条件,就放弃攻打京城。

    其一,就是答应他裂土称王,将山西、陕西等地割让出来,作为他的封地。

    其二,就是出银百万,作为犒军之用。

    其三,就是下令河南的明军全部移镇,供大顺军驻守。

    只要陛下答应这三个条件,大顺王受封后,愿意为朝廷内遏群贼,外制辽沈。”

    听到这样的条件,崇祯明显愣神了片刻。

    按照常理来说,李自成已经取得了战场上的绝对主动权,而朝廷就是砧板上的一块肉。

    原本,他以为李自成会让他逊位并自缢;但这三个条件,可比他想象中的好太多了。

    首先,西北特别是陕西,早就是李自成的天下;割不割让,没什么实质上的影响。

    其次,一百万两银子看起来很多;但崇祯近段时间创收有方,单是收上来的议罪银就远远不止这个数。

    就是最后这一条,有点难办。

    因为,河南实际上已经成了王国梓的地盘。

    不过,他转念一想,李自成要的,不过是一份旨意。

    如果自己答应了闯贼,倒是可以祸水东引,让他跟毛脚女婿狗咬狗去。

    崇祯并不想成为亡国之君;面对李自成的条件,他明显心动了!

    但如果答应了流寇的条件,明显又有违祖制:

    大明自立国以来,便有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规矩。

    如果今天答应了闯贼的条件,那他崇祯照样会背负千古的骂名。

    这时候,如果有哪个实心为君分忧的阁臣站出来,背负起这样的骂名;那他三辞三让后,倒是可以诚实的认下来。

    想到这里,他低沉着声音,对着内阁首辅魏德藻说道:

    “魏爱卿,如今局势已经危如累卵。

    卿为首辅,有何良策教朕?”

    朝堂上的魏德藻,就如同老僧入定般,一言不发!

    身为嘴炮王者和甩锅小能手,他对崇祯丢过来的锅,自然是圆润的躲开。

    崇祯见此,已经气急,咬着牙催促道:

    “魏爱卿,朕现在授权你一言决。

    只要爱卿开口,朕都会照办!

    说话呀!”

    崇祯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就是傻子也明白这是让首辅递个台阶给他下。

    不过,魏德藻仍然一言不发,只是叩首伏地,久久不起。

    笑话!

    今天他要是说话了,那就是一生的污点。

    按照崇祯刻薄寡恩的性格,李闯一旦离开,为了名声,肯定会推出自己当替罪羊。

    他现在不开口,最多也就是被迫致仕;开了口,他就得考虑丧事!

    魏德藻自觉还不算老,依然可以在新的大顺朝再干十年!

    ……

    见魏德藻装聋作哑,崇祯又看向其他阁臣;他们却纷纷回避眼神接触。

    此时,崇祯不禁怒火中烧,对着杜勋交代道:

    “好好!

    你等着,朕有定计后,就会出中旨给予封赏!”

    说完,他怒瞪了在场的阁臣一眼,就头也不回的去了后宫!

    看来,崇祯确实是想答应李自成的条件;不过,如今有些炸毛的他,还得找人捋一捋身上的毛,好好的缓一缓,做一做心理建设。

    毕竟,这份旨意一下,他就得背负起不孝子孙的千古骂名!

    ……

    待崇祯一走,朝堂的阁臣们像是突然活过来一般,将杜勋团团围住。

    杜勋一见情势不好,立马提醒道:

    “各位大臣,您各位现在都不装聋作哑了?

    你们是想干什么,打杀了咱家?

    咱家可告诉你们,咱家现在可是代替大顺王来谈判的。

    万一有个山高水长的,你们想在新朝谋个一官半职的梦想,恐怕都成了空想;反而,大顺王进城后,你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杜勋的话,明显让魏德藻等人的动作一滞。

    他们都干笑的看向这位宦官,忙安抚道:

    “杜公公,你别误会,我等并无恶意。

    你是侍奉过皇上的,自然知道他优柔寡断的性格。

    大顺王将如此大事交托给你,如果没得到一句准话,他是不是也会降罪于你?”

    杜勋听了,脸色一变,开口道:

    “皇上已经准备出中旨了;言明将定计,有旨约封!”

    魏德藻悠悠的道:

    “公公,皇上的话,可曾言明定的什么计?何时才能完成定计?他又准备约封什么?封王、封侯还是仅仅封官?

    你觉得,这样模棱两可的答复,大顺王能满意吗?”

    杜勋一听,脸色剧变。

    是呀!

    刚刚崇祯可没将意思给说明白!

    魏德藻见他神情有变,知道是听进去自己的话了,就又继续道:

    “公公,本官现在可是为了你的安危着想。

    谈判这样大的事,虽然只有我们几个老成持重的阁臣知晓;但保不准就泄露了出去。

    如果你来议和的消息被那些言官们知道了,公公觉得,自己会有什么下场?”

    杜勋听他说起言官,只觉得头皮发麻。

    这群愣头青,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弘治年间,就有过李梦阳当街持鞭殴打国舅的事情发生。

    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变节,现在还代表大顺王让朝廷割地赔款;说不定,自己这条小命就得交代在这。

    魏德藻见他脸色发黑,知道他已经怕了,遂建议道:

    “大顺王估计也不希望事情拖下去吧。

    你现在想要出城,本官倒是可以帮忙遮掩一二;如果在宫里呆久了,那可就生死难料!”

    这一次,换杜勋服软。

    他赶紧对着魏德藻道:

    “元辅,你得想法子救救咱家!

    元辅放心,咱家一定在大顺王面前,为您扬名!”

    魏德藻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悠悠的开口道:

    “本官现在就要回府。

    公公原是宫中的老人;若想出宫,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要知道,宫中大部分的侍卫、太监们,可都去守城了!

    当然了,公公也可以在这大殿上等;说不得皇上马上就会出中旨了呢!”

    “不!

    咱家一刻都等不了了。

    元辅,咱家出宫后,你可一定要保护咱家!”

    魏德藻见他怕成这副模样,搀扶起他,含笑道:

    “魏某以后也要多多仰仗公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