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五日封嫔半月封妃,独享无上恩宠 > 第219章 册封礼的筹备

第219章 册封礼的筹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太皇太后浑身颤抖,被气得七窍生烟:“你!”

    太皇太后很想反驳俪珠,可是俪珠说的都是事实,她完全无法反驳。

    太宗时期,她不止被亲姑姑和亲姐姐压制,甚至还被懿靖大贵妃和康惠淑妃压制。

    要不是借着与多尔衮的情谊,扶持了自个儿的儿子福临登基,从而一朝翻了身,如今根本当不上千尊万贵的太皇太后。

    俪珠挥着帕子,满眼嘲讽:“您别用手指着本宫,本宫只是说了一点实话而已,您好歹也是历经四朝的人物,怎么这就受不住了?”

    太皇太后内心已经腐朽,也开始喜欢自欺欺人了:“皇帝的后宫怎能任由喜好随意选择?太宗皇帝自然是最爱哀家的!只是为了稳定朝堂,不得不册封五宫福晋而已,都是不得已的!”

    “这话您也好意思说出口啊?您把宸妃海兰珠置于何地?”

    俪珠故作疑惑之态:“据说她是您的亲姐姐,又是一个寡妇……着实是奇怪,这太宗皇帝当年不喜欢您这么一个年轻貌美的黄花大闺女,却爱上了一个年近三十的孀居妇人,若说这不是真爱,本宫怎么都不……”

    “住嘴!住嘴!”

    太皇太后厉声嘶吼,气血上涌:“哀…哀……”

    苏麻喇姑惊声尖叫:“主子!”

    康熙大手一挥:“传太医!”

    很快,数名太医进来替太皇太后把脉之后,皆称:“太皇太后娘娘这是急火攻心,内腑不调,必须得安稳静养,否则必有性命之虞。”

    康熙言语之中话里有话,指桑骂槐:“都是你们这些奴才的错!为何不拦着皇祖母出宫?快把皇祖母送回去,以后没有朕的允许,谁要是再敢让皇祖母受累,朕要他的脑袋。”

    苏麻喇姑神色一变,满脸凄苦:“皇上,您就这么容不下您的亲祖母吗?”

    俪珠眼中的寒光一闪而过:“苏麻姑姑,有些话可不能乱说!不要仗着自己曾经照顾了几年万岁就有免死金牌了!”

    苏麻喇姑正要反唇相讥,俪珠却紧接着威胁道:“本宫劝你最好不要惹怒本宫,否则本宫也不知道本宫会做出何等可怕之事!若是等太皇太后待会儿醒来发现你不在她身边,你猜一下,她会不会再次被气病过去?”

    苏麻喇姑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顿时只能偃旗息鼓。

    而后俪珠将脸一扬,直接让人把太皇太后送了回去。

    康熙面露愧疚之色:“珠珠,让你受委屈了。”

    俪珠不以为意:“我委屈什么?要委屈也是那个老妖婆委屈。”

    康熙有些头疼:“每次你一得好处,她便要来闹上一场,这着实也不是个办法。”

    俪珠嗤笑一声:“由她去吧!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困兽之斗而已。”

    康熙抱着俪珠的肩膀,凝望着俪珠的双眼,郑重许诺:“为夫向你保证,将来一定让你成为天底下最尊贵最有福的女人。”

    俪珠心中一喜:“我如今自在逍遥,早已知足了。”

    “不!现在还远远不够,为夫已经让礼部和内务府加紧筹办封嫔与封妃的典礼了。”

    康熙越说越来劲:“等举行完册封礼,为夫会直接加封你为贵妃!妃子终究还是太低了,配不上朕最爱的珠珠。”

    封嫔封妃的册封礼需要提前准备很久,因为这里面有很多规矩。

    譬如一个良辰吉日,就能消磨很多的时间。

    不只是举行册封大典的时候要挑选良辰吉日,甚至连带册封礼需要用到的器物,制作的时候也要挑选良辰吉日。

    清朝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特别倒霉的嫔妃,乃是道光皇帝的睦答应,本来已经被皇帝下旨封嫔了。

    结果册封礼筹备了将近一年还没筹备好,在此期间她又不知犯了什么错处,道光皇帝直接借此取消了她的册封礼,又将她贬回了贵人,最后在半年的时间内连连降位,一直被降成了官女子。

    死后才又被追封成了答应。

    而康熙时期的册封礼仪,则更加耐人寻味。

    按照记载,康熙时期有很多嫔妃被册封为一宫主位之后,一直过了几十年才批量举行册封礼。

    这种不上不下的把人架着,着实恼火。

    而如果没有经过册封典礼,只是受过圣旨诏封,其实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

    相比受过册封的嫔妃,终究差了点什么。

    康熙本身也知道这一点,他之前对于那些嫔妃满不在乎,所以不怎么关心。

    但是对于俪珠他就特别在乎,已经向礼部和内务府催了三番五次。

    不过最快也得筹备个上三四个月。

    毕竟古人非常迷信,绝不能逆了良辰吉日。

    俪珠歪头沉思:“那我岂不是得连着举行两次册封礼?”

    “这是自然的!”

    康熙窃笑道:“你可别想偷懒儿,该有的仪式可不能少。”

    俪珠颔首:“我懂了。”

    ……

    延禧宫偏殿。

    张答应默默地抚摸着两套红色的小衣服和两双粉色的虎头鞋。

    她曾为康熙生下了两个女儿,一个生于康熙七年,卒于康熙十年,一个生于康熙十三年,卒于康熙十七年。

    她本是与马佳嫔一起最早伺候康熙的那一批宫女之一,也曾颇为受宠。

    可最终,经历了种种变故,她只得到了答应的名位。

    一滴浊泪落下,张答应想起了许多的辛酸往事。

    “两位小主子已经去了,您还得留着有用之身为两位小主子讨一个公道。”

    贴身宫女一脸的感同身受:“主子,奴婢跟您说过的事儿,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若是能投靠在俪宸妃娘娘座下,也算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了。”

    张答应抹着眼泪:“可依我如今这个样子,俪宸妃威势那般煊赫,她能收留我吗?”

    “您莫要妄自菲薄,那陈常在和刘常在一直都不受宠,完全比不得您当年风光,结果就因为投靠了俪宸妃,如今却也翻身了。”

    贴身宫女耐心劝道:“您纵然不在乎荣华富贵,可您也得为两位小格格想一想啊!她们都属于早殇,根本未曾序齿,也没上玉碟,连个封号都没有!将来更是无人祭祀她们,您忍心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