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回到唐朝当侦探 > 第163章 自负的人哪里都是

第163章 自负的人哪里都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琅琊王李冲,素来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他很喜欢陈胜吴广起义起义的时候说过的那句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啊,王侯将相可不就是天生高贵,生来就与众不同嘛。

    不然这些做皇帝的怎么不是阿猫阿狗,而是刘汉、李唐呢。

    说白了,有的人天生就是帝王相,有的人生来就是被奴役和糟践的下等痞子。

    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默认了自己的出类拔萃和与众不同。

    这一点完全不需要任何外人的恭维或是赞美。

    他自己就已经深信不疑。

    虽然他们家必然是跟皇权没什么关系了,可当个王爷难道不好吗?

    至少在他看来,这非常好。

    远在沂州的他,根本用不着去管什么国家大事。

    他偏居一隅,是整个州的老大,只要在他的封地,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虽不是皇帝,但胜似皇帝。

    这不就够了吗?

    好像还不够。

    人总是渴望获得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

    这是追求,是人就会有的追求。

    他不太懂这些歪理,他只是觉得机会摆在眼前,如果还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那就是犯罪,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连老天爷给的机会都不知道把握的人。

    连吃口饭都不配。

    他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才从沂州赶回长安,他代表的不光是他个人,还有他的老父亲。

    他是来讨要说法的,他的底气十足,因为他们家是受害者,是无辜的苦主,是失去亲人、悲痛欲绝的可怜人。

    他此行唯一的目的,就是废后。

    他的那位皇帝老叔也不是第一次想着要废后了,只是因为他老人家实在是太过优柔寡断,才会导致武则天那个妖后的权势越来越大。

    李冲和父亲有着共同的看法。

    那就是一旦皇帝驾崩,新帝登基,武则天一定会干政。

    现在皇帝还在呢,她武则天竟然都敢当着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放厥词,大谈国家。

    若是皇帝没了,她岂不是就要上天了。

    身为李氏族人,太宗皇帝的血脉,他有义务铲除祸害。

    李温的死是个契机,是绝佳的借口。

    虽然案件的导向是吐蕃的奸细杀人,可这根本说不通的。

    自家的小弟是个什么德行,李冲比任何人都要了解。

    李温那种人,如果是生在平民家中,估计每天都会挨一顿毒打。

    他根本没有什么值得被杀的价值。

    一个不学无术,每天就知道花天酒地的公子哥,吐蕃人为什么要杀他?为了跟他抢女人?还是为了抢他的钱?

    都不是吧。

    所以他坚定的认为县衙的调查方向是错误的。

    说那个杀人的女人是吐蕃奸细完全就是嫁祸啊。

    真正指使女人杀人的,一定是武则天。

    除了她,还有谁会这么痛恨他们姓李的?

    他进宫之后就一直在强调这件事,他认为李温的死只是个开端,是武则天利用吐蕃人当挡箭牌,暗杀李氏族人的开端。

    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李氏族人死亡。

    高宗觉得他是危言耸听,没听他说几句就将他轰走了。

    李冲觉得高宗一定是快驾崩了。

    否则他怎么会如此糊涂。

    李冲气急败坏的回到冷清的越王府。

    他越想越觉得生气,他甚至已经开始思考在沂州起兵之后,应该首先联合哪些宗族兄弟,来暴力逼迫武则天下台。

    想着想着,他就迎来了回长安之后的第一个访客。

    李冲比李象小了正好十岁,可李象给他的感觉就像是个四十多岁的糟老头子。

    他既黑又瘦,面容枯槁,跟个庄稼汉没什么区别。

    李冲不太想在这个时候见这个人,因为李温就是和他在一起吃饭才被杀的,他得避嫌。

    可他从心底里又挺高兴能在长安城见到他的。

    两家关系匪浅,虽然到他们这一辈有点淡了,但父辈的关系还在,他们也时常联系。

    此时见面,倒是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李象也是如此感想,两人感慨一番后,李象便谈起了这一次拜访的目的。

    他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截了当地说怀疑武后要对他们老李家出手了。

    证据就是李温的死跟一个神秘的杀手组织有关。

    且这个组织曾经给武则天效命过,替她铲除了不少意见不合的政敌。

    听闻这话,李冲首先想到的不是痛斥武则天的心狠手辣,他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生命安全。

    李象倒是比他从容淡定许多,反过来还安慰他说不必担心,说他是琅琊王,手里可是有兵权的,武后未必就敢对他出手。

    李冲一想倒也在理,他称赞李象这么多年在底下摸爬滚打看来也不是没有白浪费馒头啊。

    李冲觉得李象说的很有道理,因为这跟他想的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他也就不再隐瞒,把自己打算联系各路诸侯清君侧的计划和盘托出。

    李象听闻后大受鼓舞,不停地称赞李冲不愧是皇室后裔,一身铮铮铁骨天地可鉴。

    他认为李冲的计划万无一失,一定可以成功。

    光说没用,李象甚至还表示愿意跟随他,替他在岭南道和江南道好好宣传一番,拉拢人脉。

    李冲听得是满心欢喜,他觉得能有这样一个同道中人真是太好了。

    两人商定了合作事宜,李象便询问李冲打算什么时候回沂州图谋大事。

    李冲想了想,说事不宜迟,明日便回。

    李象闻言又是对他好一顿夸赞,说他谋虑不在房玄龄之下,决断更胜杜如晦一筹。

    李冲更是哈哈大笑,一边摆手自嘲哪里可以比得上太宗皇帝的这两位贤臣,一边又感叹如今高宗皇帝身边竟然没有一个能用之人。

    他显然是已经把自己带入到了治世之能臣的仙班之列。

    诚然,他的年纪还算年轻,如果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在朝中担当要职的话,说不定还真能让他施展抱负。

    不过还是算了吧,这样自负且糊涂的生瓜蛋子,最好还是别入朝祸祸大唐官场了。

    李象显然是抱着心术不正的目的接近李冲的,而李冲这么容易就着了道,也着实是让李象有点无语。

    他记得曾经跟李冲见过面的,那时候的李冲更像是个书生。

    这才几年时间,他怎么就一点长进都没有。

    国家的这些藩王如果个个都像李冲这样的,帝国岂不是就要完了?

    离开越王府的李象优越感爆棚,他觉得自己这些年的历练真的没有白费,他的格局和学识早就已经远远超出同龄的这些兄弟许多。

    那个治世之能臣的宝座,除了自己,还有谁配?

    而且,和他见了一面之后,李象也就放心了。

    这样没什么头脑的人利用起来,完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