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 第160章 草原上长大的女人,扛造!

第160章 草原上长大的女人,扛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主公所言之物,真能取暖?”

    姚广孝问道。

    “当然,比起木炭来,取暖更加持久,效果更好。”

    刘玮点点头,“还能更容易冶炼铜铁,打造工具。”

    在云中遇到的这场大雪,姚广孝和一众官员绞尽脑汁想到的御寒手段,却只能堪堪应付过去。

    毕竟木炭并没有准备多少,而柴禾还是生的。

    现在听闻有比木炭更好的取暖物资,自然是来了兴致。

    虽然是阴山南麓,高大的阴山挡住了北边来的寒冷气流,但这里维度高,一到冬天肯定还是十分寒冷的。

    而且现在才是初冬,要到明年春暖花开,怎么也得寒冷四五个月才会转暖。

    “此物何处可有?”

    姚广孝眼中顿时期待无比。

    他现在是军师,还是长史,他和身为侯府司马的薛仁贵,一文一武。

    一个负责政事,一个负责军务。

    眼下几万人的御寒是老大难问题。

    这几日虽然放晴,冬日的太阳照得些许暖和,不过看天气很快就要变得阴冷,搞不好又会下雪。

    要是再下一场雪,处在湖畔的五原城,想要伐薪还得去几十里之外的阴山山脚。

    “我们在这里安顿一两日,我便让郭杨两位侍卫负责此事,带人去朔方沃野县。”

    “那里挖地不到三十来丈,必能现出煤炭。”

    刘玮自信满满。

    后世刘玮在旅游的时候,在磴口县东北河的拐子古城附近,参观过一个巨大的露天煤矿。

    运煤车在几十米深的煤坑底部,将黝黑的煤矿一车车运出来。

    听工人说,一开始下挖十多米就有煤层,这么大的坑,也是挖了好多年了的。

    这个磴口县,汉末便是沃野县。

    东汉朝廷对云中四郡失去控制,沃野县自然也被废了。

    “原来主公早有安排,那贫僧就不必操心了!”

    姚广孝当即又一摊手,“主公,我们还是聊聊人手的事情!”

    “初步预计,修筑城池需要五万人,工期二年!”

    “开荒的话,便鼓励朔方和五原两位太守的士卒,以及两郡百姓积极劳作。”

    “我们划出区域,规范引导。”

    “开荒出来的田亩,分官田和私田”

    刘玮道:“开荒种田之事,想必军师更有良策,本侯就不过问!”

    “不过有一点,这开荒的秸秆,枯草,一定要火烧!切莫让它们埋在地里。”

    后世那些所谓的砖家不让焚烧秸秆,说是污染环境!

    千百年来就是这么种地,一群从没下地的人睁着眼睛说瞎话。

    姚广孝惊道:“没想到主公居然懂农事!”

    “自古以来刀耕火种,想要让地里没有虫害,那些枯草秸秆就要焚烧才行。”

    “埋在地里那是不懂农事的做法,绝对不会有什么好收成。”

    听得姚广孝如此说,刘玮放心下来。

    姚广孝虽然天天想让他造反夺嫡,但正事绝不含糊。

    “至于修路嘛!”

    “先将云中、九原、临戎这三个治所连接的古道进行拓宽,至少能齐驱并行四辆马车。”

    “另外还要保证路面平整,以秦直道为标准!”

    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令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用两年时间修筑的一条军事通道。

    南起咸阳,北到五原郡的九原城。

    长达700多公里。

    一旦河套有事,从咸阳骑马,日夜兼程,三日便能抵达九原。

    可谓是古代的一条高速公路。

    “首期工程目标在半年内完成,第二期以此为主干道,再延伸到三郡诸县。”

    “本侯要三郡各县,实现交通通畅,处处跑马车。”

    从云中城到朔方的临戎,古道有四百多公里。

    半年时间,应该能够完成。

    “主公,这人手方面”

    姚广孝知道这修路不是一个好差使,得耗费大量人力。

    “你要多少人?”

    “怎么滴也得五万人吧!半年时间这多短,还有他们吃穿用度!”

    姚广孝一副精打细算的模样。

    “那就给你十万人!最多一个月的粮草,其他的你自己想办法!”

    刘玮现在是“人多气粗”,但粮草却是大问题。

    云中太守张巡有一万兵马,五原太守刘度和司马仆固怀玉有四千兵马,朔方太守张辽和司马李肃有八千士卒。

    刘玮给他只准备半个月粮草,其余自行在各郡解决。

    现在需要刘玮负责供给粮草的是一千六百玄甲骑和薛仁贵带领的四千骑兵营。

    另外还有给玄甲骑服务的六千辅兵。

    这六千辅兵,已然安置在乌梁素海旁边,并下令开荒屯田。

    虽然他现在已经有了480万的人口数可以兑换金币。

    但是粮草的损耗也是巨大的。

    好在几场大战下来,缴获也是颇多,暂时还能自给自足。

    并不是领取人口越多越好,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

    衣食住行哪一样不要考虑?

    总不能让他们饿死吧!

    “一个月就一个月!”

    姚广孝一摸脑袋,现在他手里可是十五万张嘴啊!

    这一边修城修路的同时,还得管十五万人的饭。

    “你要的人,陆续会从各处赶来,尽管接收差遣好了。”

    “这些人一个个都是青壮劳力,工程完成之后,便直接入户两郡,成为居民。”

    “到时候,还得大和尚解决他们娶妻生子的问题哟!”

    刘玮笑了笑!

    其实刘玮也可以从系统领取女性成年人,来平衡性别,组成家庭。

    但是目前还有抓获的大量匈奴和羯人女子没有消化。

    另外这两郡当地胡人数量占比也是相当大,他们从游牧民族变成了农耕者。

    对于这些人,刘玮便采用民族同化的手段,将他们彻底汉化。

    大量的汉人青壮劳力出现,便是改变两郡民族对比,以及种族血脉的好方式。

    先将这十五万人投放下去,等一年半载,这些人能自给自足,再投放几十万人进来。

    不出两三代人,当地的胡人便彻底同化掉了。

    要做的事情很多,一步步来,哪里能一蹴而就?

    两人商议一阵后,姚广孝高高兴兴而去。

    接下来,这个光头必然会变得像陀螺一般团团转。

    这时,刘度与妹子刘依菲、还有他的儿子告别,带着朵颜三卫来向刘玮辞行,去九原上任太守。

    刘玮把南到乌拉山、西至乌梁素海,东到色尔腾山(阴山山脉一段)这片后世叫乌拉特草原交给刘度的部众。

    这五万部众是不愿改汉姓,然后坚持来这里放牧的。

    刘玮便将几场大战缴获多出来的五万多匹战马交给他们饲养。

    因刘度兄妹的关系,刘玮已然是非常善待他们了。

    如今的刘度,从一个野狐岭的部落首领,成为刘玮麾下的太守和领兵校尉。

    而他的十万部众,五万在云中落户,五万到了这乌拉特草原放牧,算是过上了安稳生活。

    作为鲜卑部落来说,已经是相当成功了。

    要是他的妹妹能为刘玮生下一子半女,刘度的身份更加水涨船高。

    当初应该感谢于夫罗,若不是他,怎么会和这个大汉皇子攀上这层关系呢?

    “侯爷,那卑职便去上任了!”

    “我那妹子,要是侍奉得不好的地方,还请侯爷狠狠责罚!”

    “咱们草原上长大的女人,特别扛操!”

    刘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