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下崇祯 > 第32章 银行的构想

第32章 银行的构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孙承宗走了,留下王德化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王承恩满头大汗的跑过来了,左瞧瞧,右看看,“哎,孙阁老怎么还没来呢?”

    王德化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那个孙阁老说是去御马监找曹公公了。”

    “找曹公公去了?”王承恩想了想,“也不奇怪,孙阁老是兵部尚书,找曹公公也不奇怪。”

    “那礼部的三位大人呢?”

    听了王承恩这话,王德化好悬没哭出来,“礼部那仨人,走到半截拐弯了。”

    “什么!”

    “嘶!”王承恩顿时感觉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在哪呢,在哪呢,孙师在哪呢?”朱由检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可是朱由检四下张望,就是没看到人,“你们不是说孙师找朕呢,人呢?”

    王德化看了一眼王承恩,一努嘴,意思是,你跟万岁爷关系近,你说吧。

    王承恩冲着王德化一皱眉,意思是这孙阁老是你问的话,还是得你说。

    朱由检看着他们俩这样,气就不打一处来,“说话呀,哑巴了!”

    最后,还是王德化承受不住了,毕竟朱由检喊王承恩大伴,可不喊王德化大伴。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回,回禀万岁爷,孙阁老他,他,他去了御马监。”

    “去了御马监!”朱由检瞪大了双眼,“去了御马监你这么着急喊朕做什么!”

    说着,朱由检一脚将王德化踹翻,王德化直直的受着,连大气都不敢喘。

    “算了,不是说礼部的三位主官也来找朕吗,他们人呢?”

    王德化看向了王承恩,谁知王承恩却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王承恩一看,得了,还得我来。

    他又重新跪好,“礼部的三位主官,走到半道拐弯了,好像没往东暖阁来。”

    王德化说这话的时候,可能自己都觉得罪该万死了,声音小的好似蚊子嗡嗡叫。

    “哈哈,”朱由检被气乐了,“下次弄准了,不然,你就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上吊吧。”

    王德化如蒙大赦,一个劲的磕头,“多谢万岁爷开恩,多谢万岁爷开恩。”

    其实,朱由检知道,这里面也有王承恩的事,如果没有王德化点头,那扇门是没人进得去的。

    不过,那又能怎么样呢?

    哪个庙里还没走屈死的鬼了。

    更何况,这两个人也是为自己着想,小惩大诫也就是了。

    “起来吧,让你派人去接毕自严,人接来了吗?”

    “奴婢谢万岁爷恩典。”王德化先谢了恩,才敢起身。

    “回禀万岁爷,毕大人已经接到了,现在就在偏殿等候。”

    王德化本来还想再加一句,“要不奴婢现在就把他叫过来。”可是他想了又想,还是没敢说出口。

    谁知道万岁爷接下来想干什么呀,要是万岁爷意犹未尽,想继续完成没有完成的事情,那我这不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吗。

    “来了就好,大伴,去把朕便装找了,咱们出去走走。”

    “是。”

    帮着朱由检更衣的,正是小雨的双胞胎姐姐,小雪。

    朱由检初看到小雪的时候,还有些惊讶,但转念一想,也明白了,“你和小雨是双胞胎吧。”

    “是。”

    “你叫什么名字?”

    “小雪。”

    “小雨,小雪,好名字,”朱由检点了点头,“大伴有心了。”

    王承恩则是派人去找了方正化,还有李若链,他们两个一个是朱由检钦点的保镖,一个是锦衣卫,保护皇上出行,那是应该的。

    王德化为了表忠心,也从东厂调来了一队心腹。

    历史上,崇祯元年毕自严就任户部尚书,可是大明的财政,入不敷出,算是赤字。

    当时毕自严的弟弟毕自肃为辽东巡抚,因为发不出粮饷来,被活活逼死。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毕自严殚精竭虑,一度使大明的财政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尤其是崇祯二年,清军入关,兵临北京城下,天下四十万勤王大军云集北京,在毕自严的精心筹划下,粮饷及时发放,立了大功,事后崇祯皇帝晋其为太子太保。

    这次,朱由检任命毕自严为户部侍郎,就是看中了他的财政能力。

    早在派遣田尔耕,许显纯查抄八大晋商之时,朱由检就构想过成立银行,也是在那时,朱由检启复毕自严为户部侍郎。

    自古以来,缓解财政压力,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两种方式。

    可是节流再怎么节,也不过是把米从一个锅里转移到另一个锅里,说穿了,也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先不说效果能不能达到预期的设想,更重要的是,一个弄不好,就有可能得罪人。

    对于大明体量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来说,第一要务,是稳。

    既然节流这条路不好走,那就想办法开源。

    正巧,田尔耕,许显纯两个查抄八大晋商,带来了两千多万两白银,这一下子本钱就有了,这也让朱由检把成立银行的想法提前了。

    银行,在如今的时代下,叫做钱庄。

    钱庄皆是私人买卖,客户向钱庄中存钱,钱庄不仅不给予客户利息,客户反而还得向钱庄缴纳保管费。

    其唯一的优点就是方便,人们往来,不必再携带大量的现银,只需要出示钱庄的票据即可兑换现银。

    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末,商人走南闯北,往来贸易,携带大量现银自然是极不方便,钱庄抓住了这一点,可谓是得天独厚。

    在后世,银行的基础业务是存款,主要业务是贷款。

    存款给利息,贷款同样给利息,只不过,是借贷双方发生了互关。

    现代社会的人未必见得比古人聪明,但是,在制度上,却一定比古人更成熟。

    仅凭存款给予利息这一点,就可以吸引很多人。

    现在本钱有了,人才嘛,虽然目前只有毕自严一个人,但是,大明这么大,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信不信,只要宣布科举考经济学,用不了几年,这帮读书人就能写出资本论。

    人有了,钱有了,可朱由检最担心的还是朝廷的信用问题。

    毕竟现在的大明朝,公信力太差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