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福王的告别
福王朱常洵,自得以就藩日本后,便事事都亲力亲为,在大明境内,招募百姓,士兵以及官员。
招募百姓,倒还好说,朱常洵承诺,到了日本以后,给房子,给地,还给说一个日本媳妇。
大明境内,穷苦百姓,有的是,一听说是这待遇,再加上朱常洵仗着王府积蓄,先给安家费,还有户部在一旁协助,很快就招募了大量百姓。
招募士兵,也不是什么难事。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福王朱常洵,舍得花钱,以原来福王府的侍卫为基础,也招募了不少士兵。
福王三护卫,缺额的士兵,都由军政部给他补齐。
不过,招募官员,可就让朱常洵犯了难了。
按照朝廷的规定,他福藩境内的官员,除了左右议政,三护卫的指挥使外,其余的都是由他自己任命,而后报备吏部即可。
可日本那地,孤悬海外,大明境内有功名的人,压根就不愿意去。
在大明,只要你有功名,见官不拜,还免除赋税,你就在那站着不动,都会有大把的人争着将土地投献到你的名下。
在大明过的挺滋润的,谁愿意去日本那破地啊。
所以,朱常洵就转变思路,我坚决不找进士,因为我找了人家也不会搭理我的。
朱常洵准备找些什么人呢?
是些上了年纪的举人。
因为年轻的举人,人家还一心想着金榜题名呢,也不大可能愿意跟着他去日本。
在大明朝,举人,就可以参加会试了,但你屡试不中,随着时间的消磨,你的年纪也大了,心态也就随着崩了,心灰意冷。
你参加科举考试为的是什么啊?
我是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呸!
你说的那话和放屁没什么区别。
你参加科举考试不就是为了当官吗。
你找我朱常洵来,我朱常洵给你官当。
自古以来,什么人都缺,但唯独不缺想当官的人。
朱常洵就打算找这样的人,而且开了很高的俸禄。
果不其然,这一招很奏效,很快,朱常洵就招募到了五个举人,还有十几个秀才。
只不过这五个举人,基本都四十开外了,但朱常洵也很开心。
尤其是对其中的一个举人,朱常洵是最满意的,那就是牛金星。
牛金星,河南卢氏人,天启七年中举,而后屡试不中。
这时的大明朝,因为朱由检的缘故,李自成等流寇也没掀起什么太大的浪花来,牛金星也只能是回乡,整日仰天长啸,空有满腹经纶,却报国无门。
朱常洵招募官员,他首先就是在河南招募的。
人,往往偏向于自己熟悉的事物。
对于朱常洵来说,他最熟悉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北京,那是他出生并成长的地方。可在北京招募官员,不现实。
那他熟悉的另一个地方,就是河南洛阳了,那是他就藩的地方。
所以,朱常洵招募官员的第一站,就放到了河南。
朱常洵放出了消息,我这福藩,六厅的参政,都空缺着,那可是正四品啊,还有六厅的参议,也都空缺,这也是从四品的官职啊,谁来了,就让谁当,先到先得。
本来,福王府在洛阳一带,就有影响力,再加上河南官府的配合,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河南。
牛金星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他眼前一亮,这官就是给我准备的呀。
我说我怎么屡试不中呢,原来是天命在此啊。
我就算是考中了进士,那出来也不过是个七品官,这可是四品官啊。
于是乎,牛金星就屁颠屁颠的跑去找朱常洵了。
牛金星在福王朱常洵面前,一通白话,什么天文地理,兵法战策,民政税收,是样样都有。
朱常洵听着牛金星的白话,很是高兴,激动的握着牛金星的手,“哎呀,孤之有先生,犹鱼之有水也。”
朱常洵当即决定了,任命牛金星为福藩刑厅参政。
牛金星一听,就愣住了。
说的这么热闹,我还以为你得让我当户厅参政或者是兵厅参政呢,最不济也得是个礼厅参政啊,怎么给我弄了一个刑厅参政啊?
朱常洵可不傻,你说的挺热闹的,但咱俩是第一次见面,我就能把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你吗。
我福王府里的长史、审理等人,跟着我都多少年了,那么重要的位置我不给自己人,我给你一个陌生人吗。
在招募到足够的官员之后,朱常洵便让他们先去山东登州府集合,等着他回来后,乘船一同前往东瀛。
而朱常洵本人呢,则是又赶回了京师,去向皇帝朱由检告别。
待来到乾清宫,朱常洵双膝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行了五拜三叩首的大礼。
朱由检赶忙亲自扶起了朱常洵,“福王叔,您这又是何必呢。”
“臣此番前去东瀛就藩,远离故土,恐再难见到陛下了,心中感慨万千,不由得行此大礼。”
朱由检也是惆怅的叹了一口气,“福王叔,你我虽身为叔侄,至亲之人,可真要算起来,相处的时日,并不算多。”
“只是为了我大明能够稳定东瀛,也只能委屈福王叔了。”
“世人都说,故土难离,说句不吉利的话,朕能为福王叔做的,也就是百年之后,让福王叔葬于故土。”
朱常洵颇有感触,“臣为大明臣子,这是臣应尽的本分。”
“臣的心中,对大明也是百般不舍。不过,臣百年之后,还请陛下务必将臣葬于东瀛。”
“只有臣葬于东瀛,福藩才算是真正的扎根日本,我大明才算是拥有日本。”
“倘若日后有什么变故,臣葬于日本,也可确保我大明后世子孙再度出兵日本,是名正言顺。”
朱由检点点头,“福王叔想的周到。”
“朕听闻福王叔已经招募了人员,接下来是不是就要前往东瀛就藩了?”
“不敢欺瞒陛下,臣确实已经招募了人员,此番前来,正是向陛下辞别的。”
“好啊,王承恩,拿酒来。”
“是。”
朱由检亲自为朱常洵斟了一杯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杯酒就当是为福王叔饯行了。”
“谢陛下。”
朱常洵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而后再次向朱由检行了三百五叩首的大礼。
朱由检扶起朱常洵,“福王叔,临行之前,去定陵上柱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