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水到渠成
内阁首辅张瑞图,带着另外的两位内阁大学士分管户部的毕自严,分管吏部的杨景辰,以及户部尚书程国祥,兵部尚书兼军令总长李邦华,来到了武英殿。
军政次长西宁侯宋裕德,军需次长张庆臻,军令次长陈奇瑜,也来到了武英殿。
众人的心里都明白朱由检唤他们来的目的,那就是要不要出兵吕宋,凭他们对皇帝的了解,十有八九肯定要出兵。
在场的众人,大多数都是主张出兵的,尤其是内阁首辅张瑞图和兵部尚书李邦华,这两个人是最主张出兵的,甚至比西宁侯宋裕德的态度还要强烈。
原因无他,因为对他们有利。
张瑞图刚刚接任内阁首辅,他自然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来的。前任内阁首辅李国普在任时,蒙古归降,建奴覆灭,史书上必然是有他一笔。
现在身居吕宋的海外遗民遭到屠杀,请求大明出兵援救。
要是不出兵,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冷酷无情,人们不敢骂皇帝,那自然就要骂他这个内阁首辅。
而且,他这个内阁首辅是刚刚坐上,屁股还没捂热乎呢,要是因为这事被人弹劾,那可就太不值当的了。
更重要的是,他之前就攀附魏忠贤,被人认定是阉党,他属于是先天不足,要是因为这事被人抓住不放,加以弹劾攻击,就那群文官可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别人了,他还真不见得就能顶的住。
再有一点,张瑞图也确确实实想做点实事。以前李国普在任时,蒙古归降,建奴覆灭,还收复了半个日本,他在任时要是能收复吕宋,那也不失为是一桩美谈啊。
所以,张瑞图是主张出兵的。
兵部尚书李邦华,也主张出兵。
原来分管兵部的内阁左次辅孙承宗,也致仕回乡了,他作为兵部尚书兼军令总长是最有可能接孙承宗的班,成为军事委员会右副委员长兼内阁左次辅的。
若是此次收复吕宋,凭借此功,他这个兵部尚书定能再进一步。
李邦华本人,忠心为国,并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可是,他不功利,但是架不住他身边的功利啊。
他当了十年的兵部尚书了,身边早就围拢了一帮人,不然他也不可能坐稳兵部尚书长达十年之久。
这些人,都希望他再进一步,而且,他不升,占着位置,其他人也升不上去啊。
官做大了,有时候也身不由己,因为你身边已经形成了利益集团,就算是你可以放下一切,你想退,但你身边的这些人,可不一定能放得下。
而且这一仗下来,肯定有许多人要得到嘉奖晋升,他也不能拦着人家升官啊。
所以,李邦华也主张出兵吕宋。
其他人,像毕自严,杨景辰,他们俩关于军事上的事,除非皇帝主动开口询问,不然他们两个一般是不轻易说话的。
而西宁侯宋裕德,惠安伯张庆臻,包括陈奇瑜,则都是主张出兵的。
朱由检也是了解这些人的心思,所以,他也没绕弯子。
“浙闽总督范景文的奏疏,已经传阅京中各衙门了,吕宋的事,诸位想必也都知道了。”
“永乐年间,吕宋就已经从属于我大明,三宝太监郑和更是代天巡狩,册封了当地汉人许柴佬为吕宋总督,至今已有二百年了。”
“都二百年了,吕宋也该重新回归我大明了。”
“西班牙人联合当地土着,肆意屠杀我大明在吕宋的百姓,朕身为大明天子,尔等身为我大明公卿,若是放任我大明百姓于屠刀之下而不管不顾,那我等还有何颜面再站立于朝堂之上。”
内阁首辅张瑞图躬身道:“陛下爱民如子,实乃我大明百姓之福。”
“臣身为内阁首辅协助陛下统理天下政务,自当秉承陛下意志,激励士卒,筹措钱粮,兴起王者之师,讨伐不臣。”
朱由检点点头,看向军需次长惠安伯张庆臻,“惠安伯,粮草当方面可有困难?”
张庆臻躬身道:“臣斗胆请问,此次出兵吕宋,陛下打算动用多少兵马?”
“五万。”
“若是安南战事稳定,军需部可以保证五万大军一年粮草无虞,再多了,还请陛下恕罪,臣确实是无能为力。”
“能供应一年的粮草,足够了。吕宋气候湿热,适宜农业发展,若是成功收复吕宋,便可以极大的缓解我大明的粮食压力。”
人呀,绝大多数都是无利不起早。
当初收复日本,大明朝的粮草还是很拮据的,那为什么朝堂上下仍然支持出兵日本,甚至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出兵日本呢?不就是因为日本有金银矿吗。
收复安南,因为安南的地形就是一条海岸线,发展海洋贸易,这是一条很好的补给线,收复安南,便可以为大明的海洋贸易提供极大的便利。
现如今收复吕宋,大明不仅获得了一块领地和海外补给站,同时还可以获得一个粮仓。
把利益关系摆出来,也可以使那些反对出兵吕宋的声音,减小一些。
既然军需部能够保证五万大军一年的粮草消耗,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只要大军能够在吕宋登陆,那粮草基本上就可以在当地获取了。
不过,现在问题又来了,此次出兵吕宋,由谁领兵呢?
西宁侯宋裕德,就站在武英殿里呢,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他是想领兵的。
可关键是,他没带兵打过仗啊。他一直都是坐镇中枢了。
可是宋裕德没想到,朱由检还真就点了他的将。
“此次出兵吕宋,驻守杭州府的细柳营两万人马,河南、登莱、南京各抽调一万人马,共计五万人马。”
“西宁侯宋裕德为征讨将军,河南总兵侯世禄为左副将军,登莱总兵杨御蕃为右副将军,统帅五万水陆大军,收复吕宋。”
按照朱由检的计划,吕宋收复后,就按照东瀛的配置来,设立都司,设置卫所,让勋贵担任镇守吕宋总兵官,文官担任巡抚兼布政使兼按察使,再移藩一个藩王。
勋贵,文官,藩王,三者相互制衡。
西宁侯宋裕德虽然没领过兵,打过仗,但是他忠心啊。
就吕宋那地的反抗势力,除了西班牙人之外,那就是当地土着了。
西班牙人横竖能有多少人啊,当地土着,那不更是白给吗。
这一仗,基本上就是十拿九稳。
所以,朱由检就让西宁侯宋裕德领兵,直接在实战中锻炼,然后再担任镇守总兵官。
另外,为了以防万一,朱由检还给他配了河南总兵老将侯世禄。
侯世禄,榆林卫军户出身,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收拾几个西班牙人和土着,那还用费事吗。
而且,朱由检还有一层打算,那就是在收复吕宋这仗中,再封一个爵位。这个爵位,就给侯世禄了。
因为这个爵位,不能乱封,滥封,封爵的人你得让人服气,说白了,得有含金量。
侯世禄是老将,而且从军多年,屡立功勋,现在已经是左都督了,凭借收复吕宋之功,给他一个爵位,那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要打算推行改革,中兴大明,就必然要对抗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朱由检现在就在培养壮大属于他的利益集团来对抗原来的利益集团。
属于朱由检的利益集团,那自然就是武将勋贵了,原来的勋贵大多数都堕落的不成样子来,朱由检现在就努力的培养新的勋贵。
老将侯世禄,资历够了,能力够了,但毕竟上了年岁,也该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了。
在那么多的老将之中,朱由检之所以选择了侯世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有一个好儿子,侯拱极。
侯拱极,将门虎子,有能力,有魄力,现在担任山海关总兵。
给侯世禄一个爵位,他的儿子侯拱极将来有能力能接住这个爵位,大明朝就又多出了一个勋贵世家。
那他侯家的利益自然而然的也就跟朱由检绑在了一起,朱由检也可以得到一个强有力的臂膀,甚至将来这个臂膀还可以传给他的儿子,孙子。
明朝的皇帝要想有座位,那必然要得到武将勋贵们的支持,你得有军权。
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为什么能成功?那纯粹就是武将勋贵们把他抬进南京的。
最典型的,就是曹国公李景隆。
曹国公李景隆,领兵五十万征讨朱棣。可攻打北平城时,愣是没打下来,
五十万大军,打下北平城,那是应当应分,可五十万大军打不下北平城,那才是技术活呢。
就像瞿能父子,人家爷俩都带兵攻进北平城了,眼看着就要大功告成了,结果硬生生的让李景隆给叫了回来。
李景隆可是从朱元璋时期就开始领兵了,你说朱允炆年轻,看人不准,看错了李景隆,但你能说朱元璋看人不准吗。
到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开门的也正是曹国公李景隆。
事后,李景隆更是被评为靖难第一功臣。
所以,明朝但凡是有作为的皇帝,那都得有武将勋贵的支持。
朱由检如今就在着手培养新的勋贵,像这次细柳营主将周遇吉也是,他现在是右都督,等吕宋战事一结束,晋左都督,然后再打上几仗,封爵,最后再变成世爵。
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