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星际直播:打工努力,家产万亿! > 第185 章 直播手工造纸1

第185 章 直播手工造纸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几天后,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晒过来,晒得人暖暖的。

    柏晞提着笔,画下最后一笔。

    这是自己第一幅成品,临摹吴冠中的残荷图。

    她看看画,还算满意,可以留下。

    她在纸的右下角,用小字写下日期和名字。

    画了两三天画,陶冶了情操,眼看离过年还有七八天,柏晞也不打算在家里憋着了,她想出去一趟。

    她本来就计划寒假要直播造纸术。

    正好她这两天她查找了一些资料,又张立联系了一下。去看造纸,得有当地人带着,要不然,她担心进不去车间。

    等张立那边给了反馈,柏晞定好车票,跟爸爸说了一下,就带着林一林二出发了,目标宣城。

    从南市到宣城并不远,坐高铁一个小时即到。

    这个宣城的宣,即是宣纸的宣。

    宣纸在华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具备耐老,不变色,不蛀虫,寿命长的特点,被称为国之瑰宝,有纸寿千年的说法。

    宣纸不仅在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名录,2009年又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出了高铁站,就有车来接,接人的是一个小伙子,他长得粗粗壮壮,一看就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来人看到柏晞愣了一下,然后腼腆一笑,“你好,我姓曹,你叫我曹大哥就行。”

    “曹大哥好,我是柏晞。”

    “那……那走吧,咱们出发。”曹大哥领着她往外走,走向一辆车。

    柏晞坐上车,“出发。”

    她今天的目的地是宣城泾县小岭村。

    一路上风景很美,山泉叮咚,微风吹拂,路上,曹大哥很好奇,“你来我们村看宣纸?”

    “是。”

    “可是,你也没带摄影机……”

    他们村作为宣纸发源地,经常有媒体来,也有网红,摄像机看惯了,空手来的不多。

    即使来了,也都是来旅游的,不会找人接。

    柏晞笑起来,“我就是来看看。”

    曹大哥摸摸头,“看造纸啊,我跟你说,你来的时候不太对,你三月以后再来,那时候风景好,正好我们开始收檀皮。”

    青檀皮,宣纸的原料之一。

    在华国,各地都有造纸术传承,如贵州一个小山村里,用构树造纸,称为皮纸,天府有竹纸,浙省有藤纸。

    泾县,则是宣纸的故乡。

    不过一个小时,他们就沿着弯弯曲曲的县道,开到小岭村。

    下车后,一个几百年的古青檀树映入眼帘,曹大哥拍拍树,“知道为什么我们这里出好纸吗?因为我们这儿长青檀,青檀皮纤维细长,适合造纸。”

    他们先在村子里转了转,小山村山青水秀,溪水清可见底,这是一个古村落,白墙黛瓦,风景很美。

    确实应该春天来,冬天,显得有几分萧条。

    村子里还遗留着清代抄纸池遗址,以及一些小作坊。

    “现在这些小作坊基本很少用了,我们村建了好几个造纸厂。”

    曹大哥介绍,“以前,宣纸的需求量不大,我们都是在本地采檀皮,现在不行了,得从隔壁几个市往这里运。”

    “青檀树皮不好剥,树枝割下来,得拿大锅煮过才能剥开。”

    说着,他带着柏晞走进一个手工作坊的库房,“这是割下来的青檀皮,晒干之后就堆在库房里。”

    这就是造纸的主料之一。

    柏晞伸手摸了摸,嘎嘎硬。

    旁边库房,堆的就是宣纸的另一种主料,沙田稻草。

    “青檀皮要变成白色纤维,要经过好几步,石灰水浸泡三天,草木灰蒸煮两天。”

    这是为了去掉树皮中的有机酸,油脂,树胶,微生物等等。

    柏晞看到作坊里干活的人,他们揭开大锅盖子,身影淹没在热气蒸腾里,却顾不上热,他们手里拿着工具,扒出刚煮好青檀皮,装进篓子,背上往外走去。

    柏晞跟上去。

    只见前方一行五六人,把刚刚煮过的,现在还热腾腾的檀皮浸入溪水中清洗干净,又装入背篓,背到溪水旁边一个小山上。

    这边山坡没有土也没植物,全是石头,石头上,晾着看不到头的檀皮,站在高处看,有的黑,有的灰,有的白。

    有的还冒着热气,就是刚刚送上来的。

    曹大哥带着柏晞穿过这些黑色的灰色的青檀皮,到白色的区域,他抓起一把白色的檀皮,“这叫燎皮,已经晒了一年了。”

    青檀皮在长达一年的风吹日晒里,自然漂白,变成造纸的原料。

    “那沙田稻草呢?”

    “也一样,石灰泡两天,煮一天,晒一年,变成燎草。”

    柏晞看着山上晒的,看不到尽头的的燎皮和燎草,发出了一声感叹,“好难啊!”

    不用漂白剂,就只能用时间漂白,风霜雨雪,冷热交替,冲走杂质,剩下干净的燎皮。

    想造一张纸,太不容易了!!

    曹大哥蹲在河滩上,幽幽道出:“这才刚开始。”

    ……

    按照天工开物记载,造纸的步骤有五步:斩竹漂塘 ,煮徨足火,荡料入帘 ,覆帘压纸,透火焙干 。

    但在这之下,还有无数小步骤。

    正好,这时候,有人来收燎皮,来人将干燥的燎皮压进背篓,背着往回走,柏晞跟上去,想看下一个步骤。

    燎皮带回去,倒入大车间里,几个工人正在挑选燎皮,一丝一丝细细挑选,去掉颜色不干净的,只剩下白色的燎皮。

    然后,处理好的燎皮和燎草传递给旁边车间,车间里的几个大叔一下又一下地捶打燎皮。

    将燎皮捶打成一片。

    称为碓料。

    然后再经过切,踏,袋洗等几个程序,燎皮和草皮终于成了纸浆的样子,分别放进两个大池子里,使劲搅拌。

    这时候纸浆很浓稠。

    柏晞看着几个大池子,眼睛亮晶晶地,问:“这下可以抄纸了吧?”

    她见过电视,觉得一抄一张纸,太神奇了。

    “快了快了!别急!”

    曹大哥指着这些池子,“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溪水的源头接过来的,最干净的山泉水,符合文物修复用纸的ph值。”

    柏晞有点呆。

    这么苛刻吗?

    曹大哥点点头,就是这么苛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