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帝国:我拥有百分比加成 > 第141章 奇怪的第9集团军

第141章 奇怪的第9集团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二天,李墨轩如约而至,随行的只有三人,两名护卫,一名军医。

    护卫很好理解,为什么李墨轩要特意点名军医随行呢?

    按他的说法,这是为了防止吃完火锅出现身体不适。

    长期没有和山城接触的北明人,听到关于山城最多的话题就是火锅辣菊花。

    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山城人不是最能吃辣的,只是火锅的名头大,以讹传讹加上长期没有接触造成的误会。

    李墨轩挺胸抬头,面不改色进入了山城,街道两旁站满了持枪的顺军士兵,后面是看热闹的百姓。

    为了表示重视,刘玉宪亲自迎接,双方互相寒暄过后,真的就在山城市政厅摆上了火锅。

    为了表示尊重,刘玉宪特意安排了山城本地人不吃的鸳鸯锅,就怕李墨轩吃不下。

    哪不妨李墨轩大快朵颐,来者不拒,不知名的食物只管丢入锅中涮。

    边吃还边和刘玉宪等人聊天打屁,着重介绍如今的北明局势。

    一顿火锅吃了三个小时,刘玉宪这个地道的山城人也被李墨轩侃晕了,特别是关于大明方方面面的介绍。

    总之一句话,北边的大明就是天堂,速来!

    伴随着最后一杯酒下肚,刘玉宪当场宣布山城易旗。

    随后,8000明军涌入山城,李墨轩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李家有钱,直接包下几百家火锅店专供明军享用。

    大明历555年,乾武四年1月13日,大明收复山城。

    与此同时,大明第32师、39师、45师和47师,在指挥官孙明昭的带领下,冲进了西川腹地,兵锋直指天府城。

    1月15日,大明32师和39师分别收复名山、新津。

    驻守在西川腹地的顺军有24个师,共32万人,指挥官名叫胡寿斋。

    这些人以天府城为中心,层层分布在明军的前进道路上。

    但不愿打内战的西川士兵,抵抗意志薄弱,面对明军统一天下的气势,根本没有对抗之心。

    把防区交给39师后,孙明昭让32师向简阳移动,后方的45师进攻彭山,47师则绕过彭山,迂回北上攻占大邑和邛崃。

    听说李墨轩解决了山城的8万顺军,孙明昭升起一个大胆的想法。

    为什么不利用起义的顺军帮忙切断西川向南云的退路呢,这样一来还可以“现身说法”,劝降其他不想作战的顺军。

    一封电报拍给了远在山城的李墨轩,决定以43师为骨干,收编山城驻军后,临时组建大明第9集团军。

    就这样,李墨轩被赶鸭子上架般升任集团军司令,但军衔还是少将。

    刚准备赋闲在家等待机会的刘玉宪,被李墨轩从被窝里拽出来,换上一套明军将官服,充当第9集团军的副军长。

    刘玉宪是懵逼的,你们明国人,不对,是我们明国人的上级长官胆子这么大吗?

    一天前还是不同阵营的顺军,就这么放放心心大胆启用?

    孙明昭怎么可能这么鲁莽,明军进入西川后,不像应天方向那样遭到坚决抵抗,也不像荆楚方向的明军,直接见不到人。

    西川的顺军既不打也不走,就这样待在原地像是等着明军上门一样。

    往往刚发生交火不到半小时,顺军装模作样抵抗两下就投了,这让孙明昭摸清了西川顺军的心态。

    说白了,大部分西川顺军不想流血,也不想离家太远。

    要是胡寿斋学着赵崇,脚底抹油直接后退,虽然明军能顺利收复西川,但对顺军有生力量的打击就不尽人意了。

    事实情况是,位于天府城的胡寿斋已经指挥不动下面的顺军了。

    作为应天空降下来的指挥官,当时的胡寿斋是带着永昌帝莫大的期望来的西川。

    西川名义上接受大顺统治,该缴的税,该实行的政策从不拖延。

    不过,一旦涉及军事层面,比如调动西川顺军出省作战或者驻防,西川军会以各种理由推脱。

    所以,永昌帝希望胡寿斋能改变这个情况。

    胡寿斋明显没有这么大的本事,来到西川两年,没有纠正顺军不说,还被手下军官架空了。

    怕被上面追责的他,只能不断哄骗永昌帝,自己在西川取得了重大进展。

    顺弗战争爆发时,西川顺军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嚷着要去交趾为大顺而战。

    这一变化惊的胡寿斋目瞪口呆,接着一喜,马上向朝廷上报,什么西川顺军在自己的谆谆教诲下,决定为了大顺流尽最后一滴血。

    当时的永昌帝还很高兴,觉得提拔胡寿斋这步棋走的不错,也就继续让胡寿斋在西川待着,直到永昌帝遇刺身亡。

    瞒天过海后,胡寿斋就安心的在天府城充当吉祥物,怕被绣衣处发现,胡寿斋直接和下面的军官摊牌,我不管你们,但你们也不能给我掀桌子。

    所以,西川驻军的高层军官们,每个月都会回到天府城向胡寿斋报告军务,做做表面工作。

    明军进攻西川后,胡寿斋开始还很着急,后来想起自己的处境,干脆待在指挥部每天吃吃喝喝,什么都不管。

    而下面的实权军官们,也都抱着观望观望的态度,没有选择投降,也没有选择抵抗。

    这导致基层士兵全都是躺平状态,随便应付两下就投降。

    随着明军距天府城越来越近,这些墙头草们有些急了。

    大顺好歹是第五列强,怎么面对大明会如此不堪?

    这也怪不得大顺,要是对上外敌,大顺这个第五列强绝对会好好给他们上一课,谁叫打的是内战?

    还是当年中洲的唯一正统,这让下面的士兵包括百姓都不是很积极,除了少部分既得利益者。

    1月16日,眉山、邛崃、大邑相继被明军收复。

    李墨轩带着临时换装的第9集团军,从安岳一路向西进入盐都,并分出一部分向南开往宣宾。

    由于李墨轩手里没有足够的军装和制式武器,第9集团的大部分士兵,全都穿着由红布缝制的简易马褂,用以区分纯蓝军装的顺军,手里的武器也没法换,还是扛着南顺的单发步枪。

    顺军刚开始见到这支奇怪的明军都惊呆了,顶着顺军蓝帽,披着红色马褂,最重要的是举着大明龙旗。

    很快,凡是遇上第9集团军的顺军,马上被这支操着家乡话的军队劝降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