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帝国:我拥有百分比加成 > 第236章 中枢搬离

第236章 中枢搬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就在周晟植刚刚出发之时。

    还留在交趾的南顺政权,正在商议最后的迁徙时间。

    “王上,新顺领的布局基本完成,交趾只剩下800万民众,以及少部分工业生产设备。”

    “按臣预估,再有一年时间就可彻底放弃交趾。”

    杨泽开恭恭敬敬说道。

    如今的张明德已经17岁了,端坐于上首的张明德,越来越有君主的威严。

    “杨卿劳苦功高,待我南顺迁往新地,寡人要为杨卿夸功升爵。”

    杨泽开连称不敢,一切都是在张明德的英明领导下才这样顺利。

    勉励完杨泽开,张明德看向牛满仓问道:

    “牛卿,泰西诸国对我们在新顺的大移民行动,有没有什么动作?”

    牛满仓连忙回道:

    “新顺乃我国法理之地,泰西诸国没有借口干涉我们,除了嘴上抗议几句,并没有实际行动。”

    “不过昂撒人在奥贡地区开始修建堡垒群,一看就是防我们的。”

    张明德不置可否点点头。

    每天来来往往的运输船,把无数交趾人和顺人拉往新顺。

    这架势一看就是要在瞻洲立国。

    昂撒人又不是白痴,怎么可能不做点准备?

    “王上,牛大人,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昂撒在奥贡修筑的防线。”

    “经过三年修养,我南顺海军已经拥有了6艘6000吨和11艘4000吨的铁甲舰。”

    “刚刚搬到新顺的造船厂,正在设计我们自己的万吨大舰。”

    杨泽开适时开口道。

    有了大明援助的造船设备,就相当于有了母鸡。

    中洲人无论在哪,面对任何环境都能快速适应,并努力奋斗。

    南顺海军从无到有历经3年。

    虽说没有万吨大舰,但17艘铁甲舰的规模已经不小了。

    何况缓过来的南顺,正在设计自己的万吨大舰。

    “好好好。”张明德连连叫好,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但笑容没有保持多久,张明德像是想起了什么,皱着眉问道:

    “赵黎没问题吧?”

    听到顺义王突然提起赵黎,下首三人互相看了看,牛满仓躬身答道:

    “王上放心,绣衣处24小时不间断监视着赵黎。”

    “臣还在赵府安插了不少探子,对赵黎的审查表明,他对王上的忠心毋庸置疑。”

    听到这,张明德的眉梢有所舒缓,但还是不放心道:

    “牛卿不可掉以轻心,孤可不想赵黎是下一个刘亦辰”

    牛满仓点头表示明白。

    赵黎,原顺驱逐舰舰长。

    原顺国海军分两大部分,一部是真正的海军,也就是刘亦辰领导的舰队。

    一部分是专门负责近海防御的海防舰队。

    海防舰队规模不大,也没有装备什么铁甲舰之类的,主要是打击海上走私。

    刘亦辰投诚后,大部分海防舰队也在他的号召下陆陆续续投降明军。

    少部分驻扎在琼崖省的舰船选择逃到南顺。

    赵黎的驱逐舰就是其中一员,他也成为了南顺少有的海军人才。

    所以,南顺海军重建以后,没有办法的南顺朝堂,只能把赵黎推上了海军提督的位置。

    不过,因为刘亦辰事件,顺义王对海军高层很警惕,或者说疑心不小。

    哪怕你打一场再投降也好说啊,刘亦辰是一枪没放带着整个舰队降了大明。

    张明德又询问了一些小问题,之后说出了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众位爱卿,孤想来想去,既然新顺趋于稳定,为表示南顺立国之决心,孤决定下个月前往新顺。”

    大臣们皱着眉,不知道张明德的意思。

    杨泽开秒懂,小心翼翼问道:

    “王上,去新顺没问题,朝堂之事”

    张明德挥手打断了杨泽开的发言,深吸一口气说道:

    “此去新顺,不是孤一人,而是整个王室,以及整个朝廷中枢。”

    好嘛,他们的王决定先把政权搬过去。

    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只有杨泽开、牛满仓和王凌波显得毫不意外。

    甚至杨泽开之前问的那句话,都是为了配合顺义王。

    南顺中枢提前搬到新顺,是张明德和三人私下商量的结果。

    新顺已经达到了立国的条件,真正意义上的立国。

    现在的南顺还顶着大明藩属国的名头,这可不是张明德想要的。

    张明德急切想要摆脱明帝国施加在南顺头上的枷锁。

    等到了瞻洲,南顺就是名副其实的独立国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张明德还想登基称帝。

    反正在瞻洲当皇帝,大明是不会管的。

    而且,近些年大明不停追问南顺的搬国进度,摆明了想要接手交趾。

    既然众人都明白大明的心思,南顺也无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不如光棍一点,提前去瞻洲站稳脚跟,把交趾还给大明。

    “王上所思有理,提前把中枢迁往新顺,可以更快在瞻洲建立统治。”

    牛满仓第一个赞同道。

    王凌波随后附议。

    王凌波代表的财团,这段时间在新顺吃的满嘴流油。

    凡是能赚钱的产业,王凌波他们都想掺一脚。

    不过,张明德亲政以后,专门敲打了一番财团,杨泽开在财团问题上站在了张明德一边。

    此时的王凌波早就没有了之前的野心。

    一是年纪大了,王凌波已有五十有四。

    二是当年刺杀永昌帝所带来的后果,实在是太疼了。

    加之南顺还处于“创业期”,牛满仓虽然成为了五人财团之一,但没有金融基础的牛满仓一点都不像财团。

    王凌波不想再搞幺蛾子了,而且还约束其他几人在一些问题上对张明德让步。

    三巨头都赞成张明德的提议,其他人更不可能反对。

    不过,杨泽开还是提醒了张明德一句:“王上,我们是否要和大明通通气?”

    张明德脸色一变,迅速调整状态后,面无表情回了句:“是该通知大明一声。”

    南顺的搬国计划要是没有大明在背后支持,不可能这么顺利。

    且张明德也担心在这最后时刻,万一和大明产生什么矛盾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在中洲,下锅后的饺子飘起来就能吃,人飘了也会被人“吃”。

    所以,固然张明德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杨泽开的提醒不无道理,自己只能支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