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宋 > 第291章 “二府制”

第291章 “二府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于是在一阵鼓瑟齐鸣的氛围之中,宋齐鲁第一次见识到了,古代帝王级的大型歌舞表演阵仗。

    嚯!大气!

    这是宋齐鲁最直观的感受!

    真特么会玩啊!

    这是宋齐鲁对赵构发自内心的“赞叹”!

    一群妙龄舞姬,衣着鲜艳,香肩外露,外披轻纱,时聚时散,在那里翩翩起舞!

    第一次见识这种场面的宋齐鲁,也不由看的有些出神。

    这是一种迥异于后世的舞风!

    宋齐鲁内心只冒出一句“媚而不俗,赏心悦目”之外,然后,就词穷了!

    赵构对于宋齐鲁的“土包子”表现,也很是自得。

    别的东西不敢说,出身帝王之家的他,对于这些“高雅”的东西,那审美级别,可是凡人无法企及的!

    这点自信,他赵构还是有的!

    宋齐鲁心里也暗道:赵构这也算是继承他爹大部分的“文艺细胞”,艺术天赋颇为不俗了!

    这才刚吃了几顿安稳饭?

    而且亡国之耻近在眼前,开封和应天府又连遭战乱。

    没想到赵构这才登基不足一月,就在这等“废墟”之上,为他自己调教出来这么大一支舞队。

    哎,人才啊!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宋齐鲁有心劝谏,但是看着赵白眼那副自得的嘴脸。

    就算他说了,估计赵构也是听不进去,还平白给人添堵,坏人家雅兴……

    哎,随波逐流的且混着吧!

    “世人皆醉你独醒”在赵构面前,可不是啥好事!

    怂是怂了点,不过还是明哲保身为上!

    就李纲那名望履历,赵白眼说撸就给撸了,估计自己脸也大不到哪去!

    好赖哄好了赵构,自己还能总领三路义军招抚使和负责全国的海军事宜。

    这有权在手,也好便宜行事。

    多少还能按照他自己的想法,不受掣肘的干点“正事儿”!

    要是跟李纲一样被撸掉,就算宋齐鲁再牛叉,没了赵构的官方背书当靠山,百姓估计也够呛买他的账!

    没了群众基础,他也翻腾不起大的浪花。

    就这样,经过一番“赏心悦目”之后,二人宾主尽欢而散。

    既然已经被赵构点了名的,所以宋齐鲁也得参加五日一次的“大朝议”。

    第二日宋齐鲁早早的穿上官服,准备上朝。

    等宋齐鲁来到殿前的时候,有一些大臣已经到了,正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说着话。

    等宋齐鲁这位“稀客”到来以后,在一阵错愕以后,大家纷纷近前来拜见宋齐鲁。

    但是像汪、黄这类自持赵构心腹,地位尊崇的人,只是朝宋齐鲁抱拳遥拜了一下,也算是打了个招呼。

    但是像此时担任尚书右仆射(右相)的“老耿直”~李纲,连招呼都不屑于跟宋齐鲁打,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

    因为在这老哥们儿看来,他李纲是来办事的!

    阿谀奉承那一套,他还不屑于去做。

    虽然李纲对于宋齐鲁没有多大意见,远远及不上他对汪、黄二人的恶心程度。

    但是宋齐鲁地位高,他不想落一个趋炎附势的“舔狗”名声。

    宋齐鲁知道他的性格,也没有去理会。

    应付了前来拜会的人之后,便跟还算聊得来宗泽,在一旁窃窃私语,谈论着一些关于边防建设的问题。

    此时人群中有一个人,目光狠毒而又怯懦,躲在偏僻的一角,没有出现。

    他就是被宋齐鲁用酒壶爆锤一顿的——范琼!

    要说这哥们儿,也是命不该绝。

    本来宋齐鲁都劝好了赵构,要宰了他杀鸡儆猴。

    赵构当时也点头了,把范琼押入了天牢等待侯斩。

    可偏偏没几天,赵构就登基了,宣布大赦天下,所以被范琼逃过一劫。

    也不知道赵构这哥们儿怎么想的!

    不仅没杀范琼,而且还按照承诺,让范琼重新位列朝堂了!

    宋齐鲁不无恶意的猜测,应该是赵构“感念”范琼,把他爹和他大哥一家子搜刮的干干净净,全部打包给金人送去了。

    这无形中替赵构,清空了登基之路上的“血脉障碍”。

    而且范琼因为对金人极为忠诚,在张邦昌的“伪楚”,就手握一部分兵权。

    这也算是赵构对这个“从龙之臣”,变相的投桃报李和收买吧。

    随着小黄门三声净鞭之后,众人便依次而入,按照左文右武(文官在东面,武官在西面)分列在大殿两边。

    以“齐鲁郡公”的头衔之尊贵,宋齐鲁是应该站在文官头排的。

    但是宋齐鲁还同时兼任着三路招抚使和靖海巡检制置使的名头,这样一论,他又是不折不扣的军方大佬了。

    宋齐鲁这人也干脆,直接往武将队伍里一扎。

    他看着那群“投降派”官员嘴脸就上火,相对而言他更喜欢这群“弱势”的武将。

    但是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宋齐鲁这往队伍里随便一扎,关键是以他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没人敢站他前头啊!

    除了宗泽和汪伯彦这两位之前“大元帅府”的副元帅,还堪堪与之相比之外,其他人都不够格!

    哪怕是张俊、刘光世之流,甭管他们心里服不服气的,这会儿也不敢站宋齐鲁前面去。

    最后经过一番“谦让”之后,由名为“同知枢密院事”的汪伯彦打头,宗泽居中,宋齐鲁排头排第三位。

    这老汪的头衔其实就是枢密院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的职位,从一品的高官,职位远远高于正三品的兵部尚书。

    而且汪伯彦还是实际上掌管赵构手下所有军事调动大权的核心人物!

    此时的南宋建炎朝廷因为初创人员不足的缘故,很多都是一人多职。

    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军方和“三省六部制”,这些部门的职能跟宋齐鲁印象中的大不相同。

    比如军方,首先是枢密院,这就是相当于国防部。

    但是呢,枢密院老大多为文官兼任,老二有时才是武将。

    而且枢密使他们只有下发军令、军队调动和高级武将任免的权力,没有实际的统兵权。

    此外除了地方厢军和乡兵之外,所有军队均隶属于禁军!

    在此基础上还建有“三衙”,三衙首脑分别为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兵马军都指挥使和侍卫亲兵步兵都指挥使。

    三衙首脑之间相互牵制也就罢了,而且他们还得受枢密院节制。他们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

    至于三省六部的兵部,这节骨眼上纯属打酱油的角色。主管后勤保障和地方厢军。

    连推选武官的权力,都被吏部弄走了。

    于是就形成了以枢密院为龙头,三衙、兵部、吏部四部门,联合分管军事的权力架构。

    同时南宋初年,赵构还允许各个领兵大将可自行“招募”军队。

    于是也就有了后期的“岳家军”、“韩家军”之类的个人嫡系部队。

    本来就对这些将领和军队的约束力不足,这样一来更是尾大不掉。

    像刘光世屡次不奉诏书,怯敌不战,这要是随便换其他一个朝代,早被切丝剁沫喂王八了!

    至于“三省六部制”,更是奇葩!

    本来三省中由中书省负责决策、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监督。

    但是自元丰改制之后,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门下(省)侍中事,为首相。

    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省)令,为次相。

    这基本上等同于三省合一了。

    至于南宋建炎朝廷更干脆利落,直接以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至于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都改为参知政事,直接为副相。

    不过把元丰时期的尚书左、右丞官废除了。

    参知政事,就成了宰相的二把手和接班人。

    而且按照宋朝廷不成文的规矩,只要御史台的老大御史中丞弹劾宰相,那么宰相必须辞职下台。

    然后由副相接班,而且御史中丞也能以此进身为执政(李纲当了75天宰相后,就是被张浚这么搞掉的)。

    此外还有把户部权力瓜分的“三司使”。

    分别为掌管全国山水物产、关市、河流、军器的盐铁使(国税局)。

    掌管赋税、开支的度支使(审计局)。

    掌管全国人口和赋税登记的户部使。

    这三者又被称为“计相”,基本等同于全国的“钱袋子”!

    一般在朝堂上负责的角色为——不停的哭穷!

    于是最终就形成了,以中书省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分别掌管“文武”的二府制。

    外加管钱袋子的“三司”和负责监督、台谏的御史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