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1976步步生莲 > 第242章 有头脑的曲久勷

第242章 有头脑的曲久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曲久韬和曲久勷两兄弟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都对政事没有兴趣,也不喜欢在土地里刨食。

    说白了,就是愿意经商做买卖。

    但对于“生意”的理念,两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曲久韬比较老派,喜欢做贴近民生,预期稳妥的行业。

    比如连锁士多,寻着发达国家早已经检验过的经验,照猫画虎就不会出错。

    此外,小农机厂也是曲久韬提议的。

    弯省农民的收入水平摆在那里,再加上地形地貌的诸多限制,那些高档、大型和先进的农机市场有限。

    而廉价,能有效提高效率的小农机,市场潜力很大。

    事实证明,曲久韬是对的。

    曲家的农机厂没有任何核心技术。与其说是生产农机的工厂,不如说是组装厂。

    但即便这样,每年也会产出不少的利润。

    还因为廉价耐用和薄利多销的策略,闯下了不错的口碑。

    而曲久勷,不耐烦挣小钱赚薄利。喜欢搞大的,搞高附加值的产业。

    他最初的想法是搞地产。

    进入七十年代后,湾省的经济增长飞快,连带着房价跟着节节攀升。曲忠禹在正届有着厚实的根基,曲家完全有能力在地产业分一杯羹。

    说实话,曲久勷的眼光不错。但曲久韬觉得投资太大,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始终不同意。

    曲忠禹也不同意,他不是怕赔钱。而是觉得地产业太肥,想进去的人也太多。

    曲家一旦掺和进去,那些挤不进去的人必然眼红。钱财虽好,但会凭空招来仇视,就不值当了。

    曲久勷第二个想法是搞电器。

    弯省人收入节节攀升,对电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旺盛。而且,随着新技术层出不穷,换代速度很快。

    对此,曲久韬还是不同意。

    理由很简单,电器属于高科技,家里没人懂。也找不到懂行,又能够完全信任的人手。

    这种情况下入局,风险太大。

    兄弟俩很快再次吵到老父亲那里,曲忠禹觉得老二是稳妥之言,再次否了曲久勷的提议。

    曲久勷恼了,大闹了一场后玩起了离家出走的戏码。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去了港岛,发誓不混出个模样绝不回来。

    虽然雄心壮志满满,但曲久勷到港岛后很快就蔫了……他的野心太大,荷包又太瘪。

    曲家的家底虽然算得上厚实,但曲忠禹在钱财上,对儿女的管控非常严格。

    未成年之前,只有一点点零花钱。

    成年后……还是只有零花钱,只是稍微能多一些,跟朋友交集时不至于窘迫。但想豪车名表泡明星,门儿都没有。

    只有结了婚,才能每年从公中分到一笔勉强还算可观的份例钱。

    曲久勷没结婚,他的全部家当,也只不过是过去一些年里攒下的零花钱,换成港币还不到两万块。

    住两天酒店再稍微潇洒一下,就没了大半。

    可豪言壮语已经说出去了,曲久勷只能硬着头皮租了间房,去街上逛游着谋出路。

    当时港岛正处于73股灾后最不景气的一段时间,曲久勷堂堂湾省清华的毕业生,连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

    最后,只能在房产中介找了份临时工。

    曲久勷确实有脑瓜!

    同事都在努力撮合买卖以赚取佣金分成时,他注意到了一个情况,尽管港岛的房价跌的很厉害,但似乎一直有个底价存在。

    比如较为最常见的,50平左右的物业,挂十六七万基本无人问津,但没有一间低于十四万八的。

    这很不正常!

    就在曲久勷发现蹊跷,用心揣摩的时候。有房主禁不住金融公司的催讨,将一套原本挂牌二十三万八的小别墅,降价到了二十一万。

    然后,那套房小别墅,就从业务员的房单里消失了。

    这一发现,让曲久勷坚定了判断。换上他那身比较贵的西装,以顾客的身份,转遍了港岛每片区域的房产中介。

    然后,他确定了,有人在低价抄底大规模收房!

    踩着一道底线在全港岛范围内大规模收房,肯定不是一家一户能够办到的。

    说明什么不言而喻……

    曲久勷动心了,生出在那条线之上,稍微提高一些的位置上截胡的心思……但他没有本钱。

    找家里?

    根本没戏,也丢不起那面子。

    曲久勷想到了三姐曲静……

    曲静刚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为新欢抛旧爱的老套戏码。

    男方家里虽然势力不小,但曲忠禹也不是软柿子。

    所以,离婚后男方虽然带走了孩子,但给曲静留了一笔非常可观的分手费,以平息曲家人的怒火。

    曲静很清楚,钱攥在手里只会越来越不值钱。正愁不知道如何保值呢,就接到了弟弟的电话。

    听了曲久勷详细的分析后,曲静觉得有搞头。就算弟弟判断失误,买到手的房子又不会跑。最多掉价呗,不可能变得一文不值。

    女人嘛,好冲动。

    脑子一热,把账户里的整数,全都汇去了港岛。

    可汇完款脑子冷静了一些,又后悔了。

    不好意思往回要,只能回娘家跟老爹叨咕,寻思找找颗定心丸吃。

    不曾想曲忠禹隔天一个电话,把曲久勷从港岛喊回了家。

    曲久勷本以为回家后肯定挨骂,结果……老爹仔细询问了一番后,给了他一张一百万美金的支票。

    没错,美金!

    曲家的家底还是很厚实的,尤其是煤焦和液化气厂的股份,每年都会带来一笔非常不菲的收益。

    曲忠禹虽然不懂金融,但也明白经济发展越快,钱就“毛”的越快。手里攥着大量现金,必须想办法投资保值。

    可股票期货风险太大,投资实业又没有稳妥的好项目。囤房子?

    湾省的房地产很古怪,新房价格节节攀高,二手房的行情却一直很不好。

    权衡再三后,他选择了最稳妥的办法,一部分换成美元,一部分囤购黄金。

    然后,便吃了不懂金融的亏。

    自从美元与黄金脱钩后,黄金价格变成自由浮动,虽然总体是看涨的,但每天起起伏伏的曲线让人看着直揪心。生怕哪天一头扎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

    而美元,就更不济了。

    曲忠禹握着大量美金后才知道,原来大老美正在“智障”。虽然不理解为什么叫智障,但听名字就知道,铁定不是什么好事儿。

    问了好多明白人,曲忠禹大概有点懂了。捞干的说,就是老美那边人没工开赚不到钱,物价还一直在涨,钱毛的厉害。

    老美的人有没有活儿干有没有饭吃,曲忠禹不关心。美元毛的厉害,这是在挖他的肉呀!

    就在曲忠禹听说小日子的钱稳定,纠结着要不要把美元换成日元时,曲静就来家里絮叨了。

    开始时曲忠禹有点烦,可听着听着,有点听进去了……

    港岛虽小,但远比湾省发达。

    地方小,人口多,房子不论到什么时候,都不应该跌的太惨……

    曲忠禹动心思之后,紧急找了几个懂经济的老友请教,最后得出结论——有搞头!

    而且,房子毕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不像钱,到底是厕纸还是金票,全在别人的一念之间。

    于是,才有了个紧急喊回曲久勷,并甩出支票的一幕。

    而且,一百万美金只是投石问路。

    当时间进入75年,港岛楼市出现了明显回暖的迹象。曲忠禹又追加了两笔投资。让曲家踩着港岛73股灾的尾巴,狠狠的捞了一笔。

    当然了,曲家赚的那点,和那些真正吸血而肥的大庄家比,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