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战国七雄 > 第185章 闲聊

第185章 闲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到了如今这个时代,女性在生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双重加持下,社会地位达到了数千年来的最高点。”

    卫央将杯中佳酿一饮而尽,毫无仪态地打了个饱嗝接着说道:“这两种价值是不能永久叠加的。过了育龄之后,女性就只剩下了经济价值。但是和男人比干事创业,女性的劣势还是太大了。”

    “会做菜的女性很多,顶级大厨却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做会计的女性很多,大师级别的却是男人主导;外贸行业女性多,行业大神却都是男性;考上大学的女生多,985高校却是男生占六成;思维细腻是女人的标签,但史书上留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却是清一色的男性。”

    “这可不仅仅是因为女性要照顾家庭。这个时代,很多女性已经放弃了生育价值,选择个人事业。”

    “即便如此,也难以打开局面。体力、耐力甚至智力的差距,才是根本原因!”

    “既然无法突破,为什么当代女性仍然越来越倾向于放弃生育价值追求事业进步呢?”丘圣接着问道。

    “当然是权衡利弊后的最佳选择啦。”没等卫央回答,关仲接话道。

    “生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十月怀胎的艰辛、一朝分娩的疼痛、含辛茹苦的养育,哪一样都要人半条命。”

    “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支持,为什么要去受这份罪?”

    “农业文明时没得选择。女性经济不独立,必须依附男性,以生育价值换取生存权。”

    “那个时代,没有子嗣,尤其是没有男丁,活命都是个问题。”

    “兄弟少了,连耕种的水源都抢不到。”

    “吃绝户在当代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名词,搁以前,呵,诰命夫人没有儿子都能被亲戚们把家给拆了。”

    “但是工业文明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女性也能够实现经济独立自主。就算收入比不上男人,养活自己总没有问题。”

    “这种情况下,身为女性,如果找不到足够优秀的老公,完全没有必要去受这份罪。”

    “换句话说,女性追求的,是向上求索,借助婚姻实现阶级跃迁或是满足自身对其他方面的追求。比如老赵,虽然收入低了些,但完全可以靠脸靠身材吃饭,娶个富婆毫无压力。”

    突如其来的揶揄,让祖龙本来已经平静的脸色再次黑化。

    笑谈过后,关仲接着说道:“优秀男性是稀缺资源,新鲜出炉就被抢了个精光。”

    “这么一来,社会上自然就会出现大批剩女。对她们来说,不将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比找差了门划算。”

    “至于剩男,基本都是社会底层,没有什么向下兼容的空间。”

    “虽然剩男远比剩女多,但底层发出来的声音实在太微弱了,根本无人理会。”

    “你们法家的人看问题都这么冷血吗?”在一旁听了许久的李丹苦笑道:“男女结合的美好爱情,到你们嘴里都成了权衡利弊。”

    关仲三根手指夹住酒杯,食指和无名指微微张开,微笑说道:“什么是爱情?这种男女间互相吸引的微妙情绪难道不是由人体内分泌物质所决定的吗?归根结底,还是生物进化的需要。”

    “个人爱情妙不可言,但一旦上升到群体的高度,利益才是一切行为模式的根本驱动力。”

    “不对,还有问题没有解决。”丘圣很有些刨根问底的意思:“即便是选择生育的女性,单体繁衍数量也远少于之前,这又是什么原因?”

    “成本问题!”关仲轻松答道:“养孩子的开销很高。”

    “如果仅仅是吃饱穿暖,那自然没有什么。但若想要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景,至少要保证不从现有阶层跌落,那良好的教育实践就必不可少。”

    “工业革命初期,生育率不降反升,为何?养育成本低,不必担心阶层跌落。”

    “三岁就可以清理烟囱,六岁就能糊纸盒,还没到青春期就上工地下煤矿。开销可以忽略不计,甚至还有收益。”

    “至于阶层降级,那时候中产阶级很少,无产阶级更不需要有这方面的顾虑,反正都是工厂打螺丝,不会更差了。”

    “后来二三次工业革命,社会分工复杂化,要求更高的教育水平。中产崛起后,为了维持现有阶层,甚至向上跃迁,拼命内卷,养育孩子的成本更加高昂。”

    “工业文明发展到深处,生育率越来越低,不婚、少子化越来越普遍。”

    “结果就是人口减少,社会变老,房子卖不出去,学校成片倒闭,社保资金寅吃卯粮,除了老年医疗保健产品,其他各行各业都陷入萧条。”

    “除非产业升级顺利、新市场开拓成功,把这个大窟窿给补上,否则经济发展的前景绝不会美好。”

    “眼下正是两强角力的关键时期,这要是蹬车爬山半道链子掉了,可就有大麻烦了。”一直默默围观的李民插话道。

    “无须忧虑!”关仲又一杯红酒下肚,抹嘴笑道:“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要对太平洋两岸的优秀匹配机制有信心。”

    “一场高端局,未必非要看谁表现好,也可能是比谁没那么烂。”

    “哪怕翻翻历史,比烂也是常态。大刀阔斧维新改革才是反常。”

    “眼下华夏人口还没到血崩的时候,产业升级、市场开拓也还有空间。大洋对岸的那位,才更是焦头烂额。”

    “好吧,但问题总要解决不是。不知关兄可有什么好办法提高生育率,避免老龄化?”李民正色问道。

    以后大唐说不定也会走上这条道路,提前准备好对策,准没坏处。

    “方法很多,想落实却难。”关仲往后一躺,换了个更舒适的坐姿。

    “简单来说,就是效仿历朝鼓励生育之法,厚奖重罚。”

    “厚奖嘛,物质奖励很难。这是个无底洞!匈牙利每年投入gdp的百分之五,生育率才从123,上升到156。中国要把生育率拉到21的自然更替线,需要多少钱?总不能每年投入十万亿吧?国家岁入半数投进去,政府就等着瘫痪吧。”

    “那就只能敲敲边鼓,出台些生娃减免赋税、生二胎三胎高考加分之类的政策。”

    “关键在于重罚。不生孩子罚款、提高税率、养老金多缴纳少领取等等。”

    “总之就是提高不婚不育成本,逼迫适婚男女结合生娃!”

    “但在现下的社会大环境中,想要推行这种政策,”关仲摇摇头:“不现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