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纯恶女主和她的神明 > 勾人心

勾人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从疗养院回来后,周安的心平静了很多。

    她开始去图书馆整理自己之前的研究笔记,零零散散好几本,她耐心地将它们全部装订在一起,又特地往许多处地方添了些新的批注。

    顶着重重的黑眼圈,她再一次去到赵老教授的办公室,老教授正在读文献,带着老花镜细细地看手里的论文,很是认真。

    周安简单自我介绍后,将自己的笔记放到赵教授的桌上,低头十分恭敬道:“老师,虽然没有能拿到进课题组的名额,但我还是想请您看看我之前写的研究笔记,看方不方便给出些建议。不管能不能跟着您学习,我都还想继续研究下去。”

    一番话听起来极为诚恳,再加上笔记密密麻麻的,有很多批注和注解,一看就能感觉到做笔记的人有多么用心。

    周安想,老教授不习惯用电脑读论文,这是她上次来交申请表观察到的,再加上电子版的笔记也不能体现出她的用心,只有一笔一划写出来的、看起来便是厚厚一大摞的纸质笔记才能显出她的仔细。

    赵老教授果然拿起来认真地翻看,看了几页,他抬头打量眼前这个看起来十分热爱学术的学生,扶了扶眼镜,朝着周安道:“你先回去,我看看你这个笔记。”

    周安笑了笑,点头离开。

    那本笔记里面有一个话题是和赵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周安在整理笔记的时候,特地加上了一个和赵老教授相反的观点,或许周安的这个观点还略显稚嫩,但至少能增加引起赵老教授关注的概率。

    一本笔记,或许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是对赵老教授这样的人,一定会有用的。

    赵老教授是那种以学术为生命,几十年的人生里唯爱学术研究的人,他纯粹、执着,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才。

    他们珍惜和自己相似的人,哪怕有一点相似,都会忍不住多给几分心软的关注。

    周安必须承认,自己卯足了劲儿要进课题组虽然动机不纯,但是那本研究笔记上记录的知识和心得却是她好几年的功夫。

    在写下那些笔记时,她并不知道自己会用在这件事上。

    她那时虽然清苦,却是喜欢读书这件事的,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呆在图书馆光线好的角落,专专心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没有任何烦恼和痛苦,一看便是一整天。

    曾经那个一笔一划写下笔记的周安从未想到有朝一日,这些文字会成为她走向命运拐点的工具。或许这便是命运将她指引至此。

    课题组科研助理最终上报时间是在公示的七天后,在距离公示结束还有两天的时候,周安接到了辅导员的电话,说是学院要召开教研会,赵老教授让周安去旁听。

    周安暗自窃喜,但她稳了稳心神,应了下来。

    教研会上,赵老教授的声音很是有力。

    他说:“我想替一位学生争取一个机会,希望学院能同意我的课题组破格增设一个科研助理名额。我认为这本研究笔记足以证明这个学生对学术研究的热爱,我们这个行业最珍贵最稀缺的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为了这样一份热爱,我想打破原本的考核规则也是值得的。如果有什么不良影响,我来替她承担。”

    法哲系的老师们大多崇尚规则,谨守着程序正当的原则,尤其是像赵教授这样孤傲了一辈子的老教授,更是将规则和秩序奉为圭臬。

    因此不管陈娜是怎么入选的,但她已经入选并且经过公示了,完全符合程序,再加上周安手上也没有她和许钦寿勾连的实质性证据,所以,她没有试图从陈娜手里抢名额,而是选择利用赵教授对学生的惜才之心,引得这样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愿意为她破格争取到一个名额。

    周安坐在角落,听着赵老教授的声音在整个会议室回荡,她低下头,只是听着。

    从来没有人这样维护她,一切在她计划中,但好像又超出了原本冷冰冰的计划。

    赵老教授,赵明均,他是法哲领域相当有威望的老师,不仅因为他学术能力强,更是因为他的品性纯良,令人钦佩。

    他像明灯一样照亮过无数学生,桃李遍布国内外。

    周安想,其实自己是配不上这样的人给出的维护和帮助的。

    只是,配不配得上,她都已经得到了。

    离弦的箭是不会回头的。

    正式进入课题组后,周安每周都会定时给赵老教授汇报课题进度。

    这天,周安正在和赵老教授探讨最近的收集到的课题问卷结果。

    她把自己针对结果的思考讲给赵老教授听:“这些问卷的采集对象主要是存在被欠薪情况的农民工,根据他们的反馈,相当一部分人的态度是认为工资的延迟支付已经形成行业惯例,他们无力改变。法律援助可能不仅不会让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反而会破坏他们和工程承包方老板的人情关系,影响务工机会的信息来源。”

    赵老教授有些沉默,法律讲规则,但在现实中人情考量超越法律规则的情况才是常态。

    周安也跟着沉默起来。

    “阿善。”赵老教授突然出声,眼睛也望向门口的位置。

    门被打开又轻轻关起来的声音响起,带来外面的一丝风。

    周安的眸狠狠一缩,捏了捏自己的衣角,垂下头看着灰扑扑的鞋子。

    她没想到今天宋择善会出现,外出调研了一周急忙回来汇报结果,此时的她没有精心打扮,倒是有些蓬头垢面。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完美的第一次见面看来是不存在了。

    但她很快打起精神。

    这是她和宋择善的“第一次”正式见面,且不论她打扮如何,但一定要留下好的学术印象。

    周安按捺住心里的万般想法,转身望向刚刚进门的宋择善。

    赵老教授笑了笑,对着周安道:“小周,给你介绍下,这是我以前的学生,快要入职咱们学院了,姓宋。”

    周安乖巧地点点头,走向宋择善,喊了句:“宋老师好。”

    宋择善立定在他们面前,一如既往的浅色系衬衫配上剪裁精细的西装裤。周安仔仔细细地扫了一眼他的正脸,他本人的五官是好看的,透着一股清逸的少年感。然而,只是细看会发现那双眼如经过岁月雕琢的玉石,沉静得平乏无波,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质。

    她的脸完全展现在宋择善面前,她再一次看到了他眼里的一闪而过的诧异,只是这次他迅速地隐藏掉了。

    宋择善微微颔首,谦逊间唇边带上一抹若有似无的礼貌微笑,但那笑容中却透着难以言喻的浓重疏离感。

    赵老教授拍了拍他的肩膀,朝着周安道:“叫宋师兄吧,毕竟正式入职还有一段时间。”

    宋择善对赵老教授很是尊敬,点头接话,但也只是短短一个字:“是。”

    真是惜字如金。

    周安开始引向和学术相关的话题,希望能和宋择善搭上话:“宋师兄,您之前对延迟支付工资这方面有过研究吗?”

    宋择善拿过周安手里的报告,眉头微蹙,仔细地审视每一个细节:“抱歉,但我觉得这里写得不好。”他的声音依然平静得没有一丝风波,骨节分明的手指敲了敲报告中的一处文字,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提到学术,宋择善的眼中瞬间只剩下认真与专注。他的话语变得多了起来,娓娓道来,声音如清泉流淌:“延迟支付工资的普遍性并不能掩盖不正当性,这个课题需要做的法律援助最终希望达到的效果并不是个体完全的正义,而是希望能推动整个行业不合法现象的改善。所以我认为你刚才提到的人情因素,从长期来看,并不是阻碍。”

    身为法哲人,总是更加关切宏观世界,学者们往往渴望以自身之力对整个社会有轻微的触动,这是宋择善和赵老教授毕生追求的理想,所以他这样分析无可厚非。

    宋择善身上有那种极度理想主义的干净和纯粹,正如他的声音,也正如他的思想。

    周安神色不动,心里却在想:在宋择善的观点里,整体的正义大于个体的正义,她佩服这样宏大的思想,也能体会到宋择善的理想追求。

    她稳了稳心神,继续认真听宋择善的分析。

    宋择善分析完后,又提到另一个相关话题:“在司法实务中,经催告后仍然延迟支付工资甚至拒不支付的行为有入罪之说,若是你后面遇到,可以再讨论。”

    周安点头,她想了想,道:“是,您刚才提到的应该是去年赵老教授的观点,我有看到过,入罪说的弊端很多,尤其是直接从立法上将欠薪行为入罪有将刑事法律功能无限扩张之疑。”

    一旁的赵老教授笑着:“小周,论起勤奋,你这位宋师兄可是比不上你的。”

    周安看向宋择善,他的眼虽然还是平静无波,深如潭水的模样,不过总算是比刚才少了些淡漠。

    周安暗自庆幸,她做研究的时候从来不敢偷懒,虽然天资不是很好,但用十二分的认真,总是能有几分成效,再加上运气好,宋择善提的都是她之前关注过的,这才能和宋择善说得上几句话。

    做研究和勾人心的诀窍,或许如出一辙吧。

    打铁趁热,周安拿出手机,笑得亲切,道:“宋师兄,加个微信吧。”

    宋择善愣了愣,似乎很不习惯周安的热笼,但还是拿出手机,同意了好友申请。

    但他同时轻轻说了句:“我平常不怎么看微信,如果有学术问题讨论,可以发邮件。”

    周安的笑容微微凝固,这是对除了学术以外的一切社交都漠不关心么,那她要怎么接近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