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沉沙 > 一百一十八第章 日居月诸

一百一十八第章 日居月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当台城外的厮杀声已稀疏得零落散乱之时,太极殿西堂之中的压抑气氛方才达到了极点。即便谢长缨只是立于殿外守卫,也能隐隐觉察出西堂内隐隐涌动的不安与沉郁。

    她正极目眺望着台城的南方,此刻太阳门与大司马门尚在紧闭,宫禁之中亦无嘈杂之声,想来是王肃尚未整兵入宫。只是不知方才得了石头城传信前去袭击北宫仲华的,又会是何人?如今宫中留存的宿卫皆属卫尉寺管辖,南宫城的一万宿卫既已在此,那么唯一能够大规模调动的,便是由城门校尉所领的一万宿卫了。

    但原先领城门校尉一职的王氏子弟早已西逃,今日早晨……似乎也未有城门校尉的任命?

    谢长缨正径自思索着此中关节,却不防瞥见侧方御道之中,陈定澜正携着卫陵阳,在数十名亲信宿卫的簇拥之下,不紧不慢地向太极殿西堂而来。她心念一转,已先行转身向那一行人叩首行礼,朗声道:“臣叩见中宫殿下,见过清河公主。”

    一旁的内侍闻言一惊,亦是忙不迭地叩首行礼:“老奴恭迎中宫殿下、清河公主。”

    随之齐齐行礼的还有护卫于殿门前的宿卫。

    “都平身吧。”陈定澜行至近前,微笑着虚扶了一下,声线依旧是宽和而仁慈,“今夜战事激烈,本宫忧心陛下安危,故来此一探。”

    内侍直觉其中似有不妥,只是眼下情势非常,他一时也理不出头绪,更无阻拦的理由,唯有与谢长缨等人一道应声:“是。”

    那内侍思忖片刻,又道:“如此,请二位随老奴入殿。”

    “不必劳烦内侍通传,本宫自行前往便可。”陈定澜笑了笑,抬手一指谢长缨,“请谢侍郎随本宫一同拜见陛下,也便于商议对策。”

    “……臣领命。”谢长缨不觉蹙了蹙眉,而后一瞬舒展开来,只作万事不知的模样,跟在了这一行人的身后。

    太极殿西堂之中,两侧灯檠之上依旧燃着点点高烛,照得整座殿宇皆是敞亮通明。卫景辰此刻正跽坐于殿上案桌之后,而北宫端华垂眸陪侍一旁,二人神色俱是不掩忧虑。

    见得这一行人入殿,卫景辰略微一惊,起身蹙眉:“皇后何故深夜造访?谢卿此刻入殿,可是台城战局有变?”

    谢长缨垂首行了个军礼,正忖度着该如何作答时,陈定澜却已自如地举步上前,徐徐道:“据妾所知,若无意外,此刻宣阳门当已陷落。不知陛下可有应对之策?”

    卫景辰神色不改:“卫尉寺尚有宫廷宿卫两万,再整合京郊之东府与丹阳郡城的兵力,未尝不可一战。”

    “未尝不可?”陈定澜唇角的弧度依旧微微上扬,复又向前走了一步,“那么陛下以为,武卫将军和丹阳尹为何至今仍无声援的迹象?”

    卫景辰冷笑起来:“皇后莫忘了,你的兄长在此次叛乱之中的行径,似乎更为不堪。”

    “不堪?若颍川陈氏当真如此,妾今夜又何必来走一遭?”陈定澜淡淡地微笑着,一步一步走得极稳,“陛下,您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如今已被事实证明。当初妾不敢与陛下妄谈政事,如今这旦夕存亡之际,却是不得不谈了。”

    谢长缨原本仍维持着躬身作揖的动作,此刻余光瞥见陈定澜步步上前,便也在片刻的斟酌过后,向一旁立着的宿卫们无声地打了个手势。

    十余名机灵些的宿卫立时也举步跟上了陈定澜。

    卫景辰的眉头立时蹙得更紧,目光在掠过陈定澜后,复又落在了谢长缨的身上,冷笑道:“陈定澜,你想逼宫?谢明微,你今日可要仔细思量,莫要让陈郡谢氏这将将平反的声名,毁在你的手上。”

    “妾不敢逼宫,只是进谏。”陈定澜驻了足,侧目看向谢长缨,“谢侍郎亦然,不是么?”

    谢长缨听得这“进谏”二字,心中便已有了一套说辞,自是恭敬地向卫景辰叩首答话:“臣今夜入殿进谏,正是因为不敢玷污谢氏故人的清名。如今王肃兵势强盛,身负拥立之功,更兼有沿途高门世家声援,绝非台城两万宿卫所能抗衡。陛下若仍旧一意孤行,恐也不能平乱,反将累及社稷——请陛下三思。”

    “妾亦有此意。”陈定澜亦是向卫景辰欠身行礼,道,“王肃师出有名、兵马正盛,不可撄其锋芒。大宁于江左立国时,更是颇为倚仗琅琊王氏的拥戴。王肃此人倨傲狂放、赏罚随心,唯有暂且妥协,令其尽显本性,方能以此中利害警示国中诸世家,届时再整合兵力传檄声讨,又有何不可?”

    “皇后这一句‘届时’说得好不轻松。”卫景辰仍旧冷笑,“那么在‘届时’之前,又会有多少公卿百姓会受其迫害?”

    “妾斗胆一问,如陛下这般闹得玉石俱焚,他们便不会受屠戮么?”陈定澜摇了摇头,“更何况,是‘玉石俱焚’还是‘以卵击石’,都还未有定论。”

    卫景辰的眉头蹙得更紧了些,然而还不待他发作,自入殿起便一直沉默着的卫陵阳也蓦地抬起眼来开了口,声线泠泠如坠珠玉:“陛下心性刚烈,陵阳深感敬佩,但心中仍有一问——陛下此刻既是如此陈词,为何在面对北伐之时,反倒如中宫殿下一般谈起了‘届时’?”

    “你们……”卫景辰气极反笑,拂袖回身重新入座,“好得很,陈定澜,朕早该明白,你当年既能舍弃入宫封三夫人之位的机遇来做这续弦王妃,如今便不该是个成日礼佛念经的清静人。”

    “陛下此言未免有些意气用事。昔年琅琊王府与颍川陈氏便是各取所需,互相裨益,如今陛下又何必空谈心性情分?陛下既不能止兵燹之危,便当择贤良止之,这本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陈定澜,你莫非当真以为,仅仅是换了这太极殿中的人,便可平息这场无妄之灾么?”卫景辰讥诮地冷笑一声,却也的确顾忌着眼下的局势,未再与她做徒劳的争辩,“呵……那么朕这次便看一看,你们颍川陈氏能将这残局收拾成何等模样。”

    陈定澜的神色却是至今也未有太多的波澜,听得此言,也只是淡淡地向着卫景辰再行一礼:“那么,便首先请陛下交出北宫氏之女,以免王肃再借机生事。”

    卫景辰神色几番阴晴变幻,一时却并未开口,想必也是早已明白了其中的关节——王肃起兵的旗号既是冲北宫氏一族而来的“清君侧”,那么若自己拒绝交出北宫端华,对方也自然会以“妖妃惑主”为由继续用兵。但……

    “不必劳烦陛下做决定了。”

    寂静的宫殿之中,当先响起的却是北宫端华的声音。这名身着华美宫装的清丽妃子自方才起便一直沉默着,直至此时方才猝然举步,避过卫景辰向大殿中央的一众人等徐徐走来。

    “端华……”

    不曾想她会在此刻有所动作,卫景辰蓦地一惊,待要抬手去拉北宫端华的广袖之时,后者却已飘然行至陈定澜的身前,深深地一礼。而殿中由陈定澜带来的亲信宿卫已然动身隔在了卫景辰与北宫端华之间,令卫景辰唯有继续端坐于案桌之前,目光暗含怒意地掠过殿中众人。

    谢长缨不愿横生枝节,自是不着痕迹地垂首避开了卫景辰的目光,凝神听着殿外宫门处的动静。而卫陵阳却不再有什么顾忌,仍旧是目光灼灼地与卫景辰遥遥对峙了许久。

    陈定澜微笑着看向北宫端华的眸中,并不言语。

    北宫端华亦是并不躲闪:“不知中宫殿下有何训诂?”

    “今日的北宫夫人,与本宫以往所认识的,颇有些不同。”陈定澜微微颔首,“北宫夫人,此去无归,本宫的确有话想说——不过,也只是些闲话罢了。你若不愿听,便就此随谢侍郎去台城外吧。”

    “端华不敢僭越,请您示下。”

    陈定澜打量着她此刻平静的神情,忽而笑意更深了些许:“北宫夫人对陛下对本宫似乎都并无怨恨,倒是难得。”

    “这并非是寻常宅院后闱的儿戏,自然也无甚可怨,定要说的话,也唯有怨我北宫氏落子布局太过轻躁。端华是如此,中宫殿下亦是如此。”北宫端华牵了牵唇角,容色在殿中高烛的映照之下更显清丽温婉,眸光亦是明亮动人,“端华以为,会为此而迁怒怨怼的人,也入不了此局,活不到此时。”

    “好。”陈定澜应声之间竟有几分赞许,她微微颔首,在卫景辰惊怒交加的目光之中,坦然地示意北宫端华继续说下去,“那么北宫夫人以为,你们又败在了何处?”

    北宫端华再次深深一礼,从容道:“过刚而折,至察无徒,这便是兄长行事之弊病。以此法为政,便有害于社稷;用之行己,亦是陷家族于凶险。大宁门阀林立之弊病若要追溯,当是自前朝中兴时而始,至今百余年,非我北宫氏一门所能撼动。更何况高门之中非无良才,寒族内外亦多庸人,兄长虽品行端正,却一味排抑豪强鲜有抚恤,如此一来,贤宰见疏,物情解体,以致荆州权臣猝然发怒,借其名而誓师起兵。”

    她说到“排抑豪强鲜有抚恤”时,却是回过身来,向着卫景辰遥遥地一笑。

    谢长缨将这言下之意看得分明——北宫端华虽居于宫闱,见识却并不短浅,她自然也明白北宫仲华的确为政有失,但若非卫景辰的激进推行,亦不会将这样的错误延续下去。

    只是事到如今,为时已晚。

    “可惜啊……”陈定澜笑了笑,在这满堂通明的烛光之中,那素净简朴的衣着也显得光鲜而威严,“直至今日,端华与我,才算得上是真正地相识。”

    “中宫殿下言重了。”北宫端华向着卫景辰的所在之处屈膝叩首,盈盈一拜,而后重新转过身来,快步行至谢长缨的身侧,“只是临行前,端华对您亦有一言相送。”

    谢长缨心下蓦地一阵警醒,隐隐猜到了北宫端华或许会有的动作,却在随后的忖度过后不着痕迹地长舒一口气,并不打算设防。

    “请说。”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但愿殿下也莫要步了端华的后尘。”

    北宫端华向着帝后二人粲然一笑,而后倏忽夺过谢长缨腰间的佩刀,回肘只往颈上用力一横。

    “端华!”

    “北宫夫人!”

    一片迭起的惊呼之中,殿上鲜血飞溅四散,如春日花树揉碎漫天红雨,点染玉陛金阶。而在北宫端华的身躯颓然倒下之时,门外便有一名全副甲胄不见面目的年轻将领踏着刀刃坠地的铮然声响,趋步走入殿中,匆匆行了个军礼:“陛下,荆州军俘获御史中丞北宫仲华,现已在台城外偃兵息鼓。荆州牧王肃此刻正在大司马门外,请见陛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