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后宫多窈窕 > 第 12 章

第 12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三日前的夜晚,京畿一片漆黑,长安城内门户关闭。黑夜中一派寂静之象,一骑黄马士卒,手持符节,星夜赶到都城。一入城,声如洪钟,一路马不停蹄高亢道:“魏州已收复!魏州已收复!”

    声音一路传遍八街九陌,闾左闾右零散推开自家门户,循声望去,待确定消息无误时欢呼雀跃。

    似诸侯邸、官僚府邸及北阙甲第等,皆有仆从推开双扇,仆从们交头接耳着商量。

    这日,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宫阙楼宇宁谧而舒朗。

    昌华宫内与门扉外虹销雨霁不同,宫人、内侍步履急匆匆,皆低头垂眸,噤若寒蝉。

    知韫坐在上首处,神色莫辨。

    其他妃嫔各自的漆案上,置有彩陶熏炉,余烟袅袅,她们手捧形小铜袖炉,盈盈可握。不时面面相觑,又暗忖上首知韫。

    “殿下,何美人醒来了。”

    一个内侍的声音响起,打破了众人的缄默。

    妃嫔们不再顾虑重重,与身畔交好之人低声耳语,渐渐三两围坐一处。

    知韫听着这些呢喃的莺声燕语,正欲开口,忽而看其到门扉正中身躯凛凛,两弯眉浑如刷漆,冕旒十二章白玉串珠发出“叮当”声的黑赤相间深衣之人。

    莺声燕语戛然而止,殿内诸人纷纷行稽首礼,皆道:“拜见圣上。”

    李霖瑾唔了声,行过后妃。

    貌美年轻的女子们绣口锦心,傅粉施朱,各有千秋,胭脂粉黛芳香四溢。偏偏上首头戴冕旒之人并无任何流连。

    有多愁善感而见微知著的女子,心中苦涩:何美人近日复宠,岂能料到宠爱更甚从前?

    李才人抬眼看着前方,又缓缓垂眸,心中百转千回只化作无声叹息。

    李霖瑾行至那亭亭玉立的女子身侧,嘴角向上弯起好看的弧度:“皇后辛苦了。”

    算你有心。

    知韫扬起招牌微笑:“这是妾分内之事。”

    余太医从内室走出来,李霖瑾免了他的行礼,问他何美人康健否。

    余太医墨色须眉,通身颇有清修之态。

    他叹了口气,略有褶皱的手抚过长须:“美人年纪尚轻,怀此胎却多生变故,近日又思虑过重,臣只得再三小心调理,美人的身子和皇嗣是否康健,臣亦太多无把握。”

    李霖瑾眉头一皱,似有不悦:“思虑过重?”旋即他看向何美人贴身侍婢,“你来说,是何缘由?”

    绿华“扑通”一声跪下,颤抖着说:“前几日二公主来和我们美人嬉闹,曾说…说……”

    知韫见她支支吾吾,怒拍漆案:“你这婢子,关乎你们美人的事还吞吞吐吐,实在可疑!”

    她心中没有半点涟漪,只不过她是中宫,执掌宫务,适时还需装模作样。

    绿华一惊,心口扑通乱跳,面上飞快闪过害怕:“二公主说郑将军父子收复魏州乃当今头等大功,原话还说姨母,你的孩儿被人害了将来也无法报仇……”

    殿内如箴坠入沧海。

    陆昭仪以绢帕掩住口鼻,讥讽道:“二公主的行径哪里像是淑妃姊姊所出,阿渝比阿湄年长一岁,长这么大,可都不曾像阿湄似的,对大人说这种话。”

    说着,她还觑了觑李霖莫测的脸色。

    何淑妃没有理会陆昭仪,径直对李霖瑾盈盈一拜,日光通过窗牖,斜照在她如凝脂般的柔荑上,说句弱柳扶风也不过如此。

    知韫心情复杂地望着她。

    何淑妃口若含朱丹,只听她温声道:“清者自清,妾不在乎旁人如何污蔑妾与阿湄,伏惟圣上不为琐事劳心费神,便是妾的夙愿。即便令妾即刻赴死,妾也如饮甘露。”

    知韫第一次听旁的女子当着她的面,对她的丈夫倾诉衷肠,心中第一次有怫然不悦的心绪,挥之不去。

    李霖瑾沉默良久,才和煦笑起来:“濯璧,你这是何必呢?朕从未疑心过你。”

    何淑妃莞尔一笑,再盈盈一拜便起身了。

    经这么一番,李霖瑾也没继续追究何美人因何晕倒,或许是政务繁忙,吩咐完昌华宫宫人悉心照料何美人,便在众人的行礼中离去。

    知韫直到夜间,依然甚是烦闷,像是有物什堵住心间。

    她便捣鼓起织机,看着密密麻麻的经纬,不知为何,那股子烦闷的心绪又上了心头。

    烦躁地将梭子放置一边。

    “阿韫今夜好雅兴。”

    映着烛光,那人修竹般的身姿出现在视野。

    知韫屈身行礼:“闲来无事罢了。”

    “嗯?”李霖瑾似笑非笑,“这梭子可是与阿韫不对付?”

    知韫一愣,面不改色胡扯道:“妾的女事不甚娴熟,不要梭子也罢。”

    怎不找你的濯璧,来我这做甚?

    知韫轻车熟路地为他脱去外衣,又唤宫人将准备好的兰汤端上。

    李霖瑾不置可否,任由知韫摆弄,此刻的他像个绢人一样。

    少顷,他低低道:“就寝吧。”

    知韫脸颊瞬间通红。

    都有三个小童了,还这般羞赧。你已经二十有一了,又不是孺子!

    知韫如是想着。

    红烛帐暖,耳畔边两人气息此起彼伏,知韫香汗淋漓,李霖瑾也没好到哪里去。

    朦胧之际,知韫纤纤玉手拧在李霖瑾腰上。

    只听“嘶”的一声。

    “你这女子。”李霖瑾缱绻又没好气道。

    旋即,知韫感到自己香肩一阵温热,酥酥麻麻的,让她不自觉“咯咯”放声笑起来。

    李霖瑾眸中似有些红,在夜晚显得神秘而又危险。他嘴唇覆在知韫脸颊上,温柔而又缠绵,渐渐向下移,樱唇贝齿,秀色若圭章,尤其那女子还止不住笑意,愈发可爱。

    知韫吃痛,呢喃一声,少顷,两人都尝到自己的唇血。

    “你唤我什么?”

    “圣上。”

    “嗯?”那人声音充满了威胁的意味。

    “不对,不对,是叔烨。”

    ……

    软玉温香在怀,一夜好眠。

    次日清晨,身侧之人已没了踪影。

    他真是忙得像个转毬。知韫腹诽。

    宫人们掀起珠箔,采葭笑意盈盈地走近知韫,道:“殿下,今日梳什么髻?”

    “随云髻。”

    采葭梳发髻得心应手,不多时,她仔细将知韫发髻检查又检查。

    在一个红漆妆匣里,采葭取出一花枝金步摇戴在知韫发髻正中,还有对流光溢彩的琉璃耳珰,最后添置了一个色泽无瑕的白玉钏。

    知韫心生疑惑:“这些是什么时候添置的?”

    “是圣上昨夜来时,特命易常侍带来的,还吩咐奴婢们不得告诉殿下。”采葭笑得神秘。

    东宫,传来陆陆续续小童与青年男子混杂的朗朗读书声。

    “太傅,帝权、相权、外戚,是否有何关联?”小童清脆的声音。

    “殿下说得不错。帝权,顾名思义犹秦皇汉武等天子共主;相权,犹汉霍光那般权倾朝野之权臣;外戚,犹汉高祖妻族吕氏、文帝妻景帝母族窦氏等……诸如此类。”一个青年男子悠悠说道。

    那小童恍然大悟:“孤明白了,所谓帝权相当于父皇,而相权相当于韦相,外戚相当于皇大母、母后、郑庶母、何庶母之类,她们的母族;而其中关联,若帝权弱于相权,势必皇室不振,其中便可巧妙运用外戚与相权平衡,这样朝堂相安无事,不仅有利于我李室的统御,何尝不也是造福黎民。”

    那青年男子朗声一笑:“战国屈子曾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如此,物如此,治理国事家事亦如此矣。”

    青年男子忽然看到漆屏后,一曳地长裙,配饰皆低调中彰显高贵地位的女子。

    两人眸光须臾碰撞一起,青年男子明白皇后是来查验太子的受业情况。

    青年男子只得让李曜继续读《春秋》,叮嘱李曜仔细阅读,等他回来便提问。

    知韫已行至殿外廊庑处,心情颇怡然。

    她每月不定时便来东宫检查李曜起居、受业等各方面情况。

    至今为止,这两个方面,知韫甚是欣慰。

    为李曜授学的太傅骆栩,颍川人士。他出身非士族,而是出自寒门。他祖父、父亲都只是郡小吏。

    骆栩此人在家中是他母亲独子,凭着外家的关系和自幼早慧,先后师从荀且和张伧,依次学习儒家和法家思想。

    他十八岁因善文才名远播,颍川郡守周公读了他的辞赋甚是欣赏,便生了爱才之心。

    将他召在自己门下,自周公得了骆栩后,政绩卓越,被成宗擢升为刺史。周公为感激骆栩,十八岁的骆栩举孝廉,并得成宗看重,委其博士一职。不过一年,他对律法的独特见解和实际用处再次得到成宗另眼相待,又被破格提拔为御史中丞,是为我朝最年轻的御史中丞。

    朝中士族尤为震撼,且固执地认为骆栩妨害了士族利益,起先成宗且能压下去,可渐渐更多的士族参与起针对骆栩。

    成宗无奈,为了朝堂安宁,只能将骆栩迁为淮南国太傅。要知道当时的淮南王世子之争甚激烈,骆栩一个外来人,一着不慎轻易便会丢了性命。也只有这样,士族才歇下心来。

    成宗对于骆栩这样的人才,直至他命将休矣时,仍惋惜不已。

    士族万万想不到,今上比之先帝更加赏识骆栩此人。

    不顾群臣拦阻,坚持要其委以御史大夫之职。当时朝堂政局多变,因此裁去一批佞臣,也是人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见识这个帝王的手段。

    最后幸有姜太后胞弟姜奎大将军,在今上与朝臣之间奔波劝解,改变了今上的初衷,任命骆栩为太子太傅。

    知韫从廊庑中赏雪花粉妆玉砌,空中飞舞之景。

    骆栩行礼:“臣见过中宫。”

    知韫端庄微笑道:“骆太傅多礼了,卿教导太子令我与圣上少费不少心,我只顺道来看曜儿听话否,卿不必劳心我等。”

    相互客套一会儿,便商量有关李曜的学业。知韫又不想耽误李曜受业,不久便离开。

    骆栩转身回殿内,忽而瞧见李曜探头探脑在漆屏前,不禁啼笑皆非:“太子这是做甚?连中宫也不识得吗?”

    李曜却一本正经道:“母后我岂会不识?太傅方才还言齐国先齐家,我好奇母后怎么齐家,闻得母后之音便循声望去。”

    骆栩:“……”

    就知道这小童最会诡辩,也不知哪学来的。

    明明圣上和皇后皆端方之人,这小童智多近妖,但愿不会落得慧极必伤,若将来有一日能成天下之主,必然可造就一个全新的盛世。

    骆栩意味深长道:“太子既为储君,便要明白肩上重担任重而道远,臣方才说的齐国先齐家,太子所理解不错,可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

    李曜眼中充满疑惑:“哪一点?”

    骆栩道:“既为将来的天子,岂不闻帝王权术?好比良将用兵如神,妙就妙在‘用’字上,若为帝王何事需亲力亲为?同理,优秀的上位者,用人乃必备之一,齐家需贤女,齐国需贤臣。”

    李曜低低呢喃:“贤女,贤臣……”

    骆栩看着这个小神童似被自己难倒了,自得一笑:“殿下若不能懂,臣可……。”

    话还未说完,李曜露出洁白而又齐整的牙齿,笑得天真灿烂:“太傅都二十又八了,还未娶妇,怎知齐家需贤女?太傅还是先成家吧,甘夫人每每至信,无一不催促太傅快些娶妇生子。”

    骆栩:“……”

    这小童,分明是听进去他的话,还偏偏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

    骆栩只得笑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