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140章 不仅上学,还是个大一的!

第140章 不仅上学,还是个大一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怎么办?直接摊牌?

    我不装了,我其实是个大一学生。

    你们这帮主任院长教授,好菜呀,hhhh!

    有点yy,这又不是网文小说。

    好在孟超凡有意无意的打了个掩护:“师弟呀,还有一点,虽然我们讨论了那么久,你怎么能证明如今我们看到的《伤寒杂病论》是完整的呢?”

    李介宾心里松了一口气,然后装作回答孟超凡问题:“《伤寒论》有一点,不知道你们注意过没有,就是条文中说什么方主之,宜什么方,下面附方药与服法。”

    “有什么问题吗?不都是这样的吗?”

    “宋林亿、孙奇校正之前,《金匮玉函经》、《高继冲本伤寒论》的编排体例,都是前论后方,二百六十二方是附录文末的”

    众人吃惊之余,也顾不得好奇李介宾身份了。

    如果在过去的传本,文体结构是论在前,而方在后的话

    “而我们现在看的这种形式,是林亿、孙奇为了方便重新编次,所以每提到一方,将其附在条文之下。”

    “所以假如流传过程中真的亡失,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前方与后药的散落其实也确实有这种情况,禹余粮丸有方无药,大概就是到了宋朝,抄录过程中遗失了。”

    其实这才是正常的,多少硝烟战火,中华历史上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打仗,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都靠传抄,散播不广。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北宋年间林亿、孙奇校正,由官方力量刊印发布,后到明万历年间赵开美复刻的。

    仅凭此功绩,乃至于口口相传,知名度比一些名医都广。

    多少帝王将相成土,他们得以名传千古。

    孟超凡曾经听说过李介宾,也见过他一面,知道这个年轻人很了不得,但是今天相谈之下,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他呀!

    而陈教授则是已经将李介宾当做知己,恨不能赶紧拉着他去熬夜翻书。

    李老看着讨论声渐稀,清了清喉咙。

    “今天呢,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年轻人呢,是我的后生晚辈,叫做李介宾的便是。”

    有些本校的,隐约听着感觉有点耳熟,似乎是之前讲座自己老师想收入门当徒弟的。

    果然,谣言不可取,这明明就是裙带关系。

    李清涟则是一双美目看着李介宾,似笑非笑。

    “他应该叫我爷爷来着。”

    众所周知,李老长子早夭,只有一个女儿,还早早离异……

    这是哪里冒出来的一个孙子。

    难不成是外面的……

    大家眼观鼻,鼻观心。

    而李介宾则是悄悄看了一圈,还好,没人没眼力见的当面问。

    随后想起来什么。

    拿出包里的盒子,站起身来:“那个,李老呀,这是王医生让我给捎给你的礼物。”

    都说了,生活时叫爷爷。

    李老抚须,“难得有心了,是礼物呀?”

    李介宾打开盒子,对着众人,展示一圈。

    孟超凡疑问道:“这是人参?”

    李介宾看了他一眼,他是半路出家的,应该没机会辩识药物。

    李老从李介宾手里接过盒子,细细用手抚摸。

    “这么好品相的野人参,也就我小时候曾经见过了。”

    说罢递给了身边一脸好奇的孟超凡。

    “这只野人参可是好东西,宾宾真是有心了。”

    最后给李老师收下了。

    …都说了,是王医生送的,我就是个跑腿的……

    孟超凡看了看,可惜他只会开方子,确实不会认中药。

    在场那么多人,也就几个有这个眼力,路天正之所以能认出来,也是因为从小见得多了。

    这也是现如今中医的通病了,分科严重,且精力分散,医不知药,很多都是云中医。

    接下来大家继续喝酒,到了敬酒环节,陈教授很是激动,说什么也要加李介宾微信,回头真的出来结果,大家一起署名云云。

    李介宾就没打算读研,论文什么的对他来说完全无感,但是这人确实有两把刷子,也就加了微信。

    到了孟超凡,这人说话温尔文雅,敬酒也不忘了问几个自己以前思索良久的问题。

    “伤寒论中有些地方是‘胃中不和’,有些地方是‘胃气不和’,有区别吗?”

    “有,一者用泻心汤,一者用承气汤。”

    “伤寒论中多处出现,‘发汗后’,‘下之后’,这跟‘发汗’,有区别吗?”

    “有,加了‘后’字,意为变证,前证已消,如今是新出现的症状;没有‘后’字,说明前症状仍在。”

    “伤寒论……”

    “孟教授,我手举酸了,咱们先喝酒吧!”

    “哎,见外了,以后记得喊师兄,来,咱们碰一个。”

    这一轮一轮的酒敬下来,李介宾感觉自己又飘起来了。

    待到主食送上来,他吃了一碗酸汤面叶。

    李老还亲切的问他吃饱了没有,要不要再吃点。

    吃饱了,也喝足了。

    李老大手一挥,今晚上到此结束,大家顺路的一起,不顺路的自己回去,回去之后记得报声平安。

    “那个清涟呀,你住家属院,送一送阿宾吧。”

    李介宾闻言,顿时酒醒了一半。

    “那个,不劳李老师费心了。”

    “乱叫什么,叫姑姑。”

    …感觉有点不对味儿…世界变化的太快,我应接不暇……

    “天正,咱们一块吧。”

    路天正奇怪的问:“我又不住学校,不顺路呀。”

    “而且咱们还都喝了酒。”

    的确,在场里只有李清涟没有喝酒。

    最后,李介宾还是一脸不情愿的坐上了李清涟的保时捷。

    他强打着精神,但是随着后劲儿上来,他的眼皮也是越来越重,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而另一边打车回去的陈教授,通过了李介宾的好友,打开朋友圈一看,顿时酒醒了。

    开学啦!好开心呀。

    就要到学校了,好开心呀。

    今天也有认真上课,好开心呀。

    他擦了擦了眼镜,重新看了一眼。

    好家伙,不仅还是个学生,而且还是个大一的!

    ————

    按语:

    北宋治平二年以前,《伤寒论》有以下几个重要传本:

    1王叔和《脉经》卷七;

    2《隋书经籍志》着录《辨伤寒》十卷本;

    3《金匮玉函经》八卷本;

    4唐初孙思邈收录于《千金翼方》卷九卷十的《伤寒论》二卷本;

    5北宋初荆南国末主高继冲进献的《伤寒论》;

    6本世纪初敦煌石室发现的《伤寒论》残卷,等等。

    宋以后,宋本、康平本均为善本,桂林古本编排错漏颇多,似清代传抄,仅供参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