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满池娇 > 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

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莫国的日子,姜永改头换面卧薪尝胆,深得莫国皇帝的赏识。渐渐的,兵部尚书姜永“绿发青衫美少年,追风一抹紫鸾鞭”的形象,在莫国的达官贵人千金中传开了。在千金们的眼里,姜永当真是上乘的夫婿人选。

    关于姜永的传说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莫国皇帝的妹妹莫愁这里,引得莫愁非常好奇。要说这莫愁也算是待字闺中,选一个驸马易如反掌的她为何长久以来独自一人?因为这莫愁,有“分桃之癖”,只有极少数随从知晓,连皇帝老儿也被蒙在鼓里。莫国皇帝几次催促莫愁找驸马,都被她推拒了。唯有这一次皇帝老儿提起姜永,莫愁说感兴趣,答应和姜永见一面。莫愁这一次爽快答应是为啥?因为对姜永的底细,莫愁已经了解得一清二楚。这姜永,在临安府休了发妻,因为他爱上了“朱鹊桥”的少夫人秦寒烟,爱而不得自然痛楚。最近他连日来拒了太傅、知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提的亲事,说是临安府有爱人还在,不想让她伤心。这理由听上去很感人,一众提亲的也不好穷追猛打。

    莫愁派人给姜永送去了请柬,约他过府一叙。收到请柬的姜永,第一次犯了愁:“这莫愁公主还待字闺中,她给我送请柬,莫不是看上我了?这莫愁公主可不好拒绝。”

    看姜永犯难的模样,黄滔给他出主意:“姜尚书不妨先听听公主怎么说?公主再怎么骄横,总不好强人所难吧。”

    “拒绝其他官员容易,可是这公主是金枝玉叶,我们还指望在莫国立足,万一得罪了公主麻烦会很大。一会儿,我只好见机行事了。” 姜永吩咐黄滔,给他拿一件平日里最不好看的一身装束。你看这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上一顶方桶形的帽子,说不出的怪异:“姜尚书,你穿上这一身,确实跟我的相貌也差不多了,美貌大打折扣。”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我说让你拿这一套长衫没错吧。你再看看这色彩,像不像家里有丧事要办?” 姜永抖了抖衣裳,颇有点得意。

    ‘你穿这一身,我怕公主把你打出府,然后降罪于你。” 黄滔会心一笑。

    “就你嘴贫,赶紧换上我最好看的那套便装。我要让公主瞧一瞧,我身边的小厮都比我帅气。”

    两人轻车简从来到了公主府,门前早有人等候着,通传一声就直接把他们俩领到了内室。

    莫愁出来时,一身袅袅婷婷的打扮甚是养眼。看到有两个身形差不多的男子候着,其中一男子的服饰色彩甚为怪异,莫愁吃不准哪位是姜尚书:“哪位是姜尚书?”

    “公主,小人便是。” 姜永上前一步,向公主行礼。

    打量着姜永怪异的打扮,莫愁心中明白了几分,她看向了黄滔:“你先出去吧,我有几句话要和姜尚书聊。”

    公主的命令不能不从,黄滔只好出门候着。

    “姜尚书,你可知晓我今日为何把你唤来?” 莫愁盈盈一笑。

    “公主,小人不知。”姜永老实坦白。

    “姜尚书,我就和你直说了吧。我了解过你的过往,所以我觉得我们俩结为夫妇很合适。你放心,我们不会有夫妻之实。不妨告诉姜尚书,我有“分桃之好”。只要你答应成为我的驸马,我会给你荣华富贵。当然了,你也不会打扰到我的生活,是不是?”莫愁开门见山。

    听公主这么一说,姜永不由得大喜。答应了公主,可以免去其他人的打扰,而且正合他在莫国找一个靠山的本意。而且这公主的“分桃之好”,也不会妨碍他对秦寒烟的相思之情,岂不两全其美?

    既然公主实话实说,姜永当然答应做驸马。而且成为公主的驸马,不用尽一个夫君的责任和义务,这甚是合姜永的心意。至于其他官员那里他也不用交待了,因为人家只会认为皇家权势滔天,容不得他拒绝,也省得他多费口舌了。

    一朝成为驸马爷,一步登天的姜永,门前人来车往好不热闹。在莫国获得重生的姜永,吸取了之前在临安府贪腐的教训,行事非常谨慎。一般关系的他绝不收礼,只有关系非常好他又确定对方守口如瓶的才会收下。而且但凡他要收礼,都会掂量一下对方有啥所求?如果所求的他能办到,那么他会收礼。如果掂量之下事儿比较难办,或者办办很麻烦的话他绝对不收礼。先知先觉把隐患杜绝,姜永无疑是吃一堑长了一智。

    身在莫国的姜永,撒出一张“探安”网,为他搜罗来自临安府的各式情报。其中“朱鹊桥”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探安”网探子回报:“朱鹊桥的少夫人,已经把楚关流的小妾张炎请出了府邸。那张炎开了一家金银饰品的铺子,在生意上处处要和朱鹊桥别苗头。”

    得知张炎的本意,姜永心生一计,让黄滔找一个联络人和张炎接洽,目的就是和张炎合作,给张炎的生意注入莫国的资金。他呢,成为张炎生意背后的大股东,开出多家分店,可以和“朱鹊桥”分庭抗礼:“烟儿,待我生意慢慢做大,把朱鹊桥打压下去,我再派人把你接到莫国。烟儿,你迟早都是我的人。” 姜永的如意算盘,打得蛮好。

    对于那个姜永口中的烟儿,黄滔一直很好奇:“姜尚书,这个你一直念念不忘的烟儿,到底是啥人物?”

    “她不是啥人物,她是我最爱的人。以后等我把她接到莫国,你就要叫她嫂子了。”姜永心中很笃定。

    关于唐隐的消息,“探安”网的探子也来报:“唐隐回娘家后,因为从临安府带回去的物资很丰裕,所以娘家人也不敢怠慢她。听说娘家人近些日子还要给她说一门亲呢!”

    本来姜永对唐隐是恨之入骨,一直想要报复她。但是自从自己到了莫国后发展势头正劲,所以也顾不上理会唐隐。待他把秦寒烟接到莫国,再来对付唐隐也不迟。

    和公主成婚后的日子,姜永和莫愁两人相安无事。二人人前一副相爱的模样,人后两人各过各的,互不干扰。公主也是信守承诺,给了姜永荣华富贵,还对他收受贿赂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公主莫愁,姜永是感激的,毕竟公主这么大的一座靠山,可不是人人都有资格拥有。

    有一次公主对姜永心中的爱人甚是好奇,问姜永她是怎样的一个人,能让他念念不忘守身如玉?姜永说起她,眼中都有光:“我的烟儿,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能有我美吗?”莫愁存心想逗逗姜永。

    “公主自然也是美的。公主的美,和我的烟儿的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美。” 姜永说的是心里话。

    “喔,有何不同?” 莫愁实在是好奇。

    “公主的美,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而我的烟儿,是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说起寒烟,姜永沉浸在回忆里。

    “姜尚书,你倒是谁都不得罪。” 对于姜尚书的回答,莫愁甚是满意。

    为了投莫愁之好,姜永搜罗了两位也有“分桃之好”的美女,让她们伺候好公主并守口如瓶,并把两位美女的家人逐一控制,让她们俩明白,如果伺候公主的事敢透露半分,她们和家人都有性命之忧。两位美女入了公主府,自然是对姜永言听计从,也把公主伺候得舒舒服服的。

    莫国的户部尚书陈安,向来和姜永磁场不合拍,而且他的人打听到姜永在临安府的所作所为,也对姜永曾被发配边疆的事儿一清二楚。之所以没有揭穿姜永,陈安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在官场上混的人都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况且现在姜永又成了莫国的驸马。不到万不得已,陈安不会明里暗里得罪姜永。

    在莫国和临安府的关系上,陈安向来是主战派,他曾提议“直捣临安府”。陈安的主战,在某种程度上,与官家和民间都有了间隙。而姜永呢,属于主和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寒烟的缘故。他不希望一旦两国之间发动战争,他的寒烟沦陷于战火之中。万一战争真的无法避免,他也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秦寒烟接到莫国。

    某日朝堂之上,陈安又跟皇帝老儿提议,加快“直捣”临安府的进程:“陛下,临安府的统治者们安于现状,他们虽然有很多名将,但是却缺少能安邦的文臣。一旦我们发起战争,临安府的那帮文臣很可能就是我国的助力。”

    皇帝老儿对于陈安的建议,犹疑不决:“驸马,你以为如何?”

    姜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陛下,临安府的探子回报,皇帝的想法是,只要别人不打我,我也不想去招惹人家,守着半壁江山,相安无事最好。既然人家这么想,我们何必去主动挑起事端?而且发动战争,暂且不说能不能赢?一旦开战,双方的老百姓最吃亏。有钱人家可以早早逃离,老百姓又能逃到哪里去?”

    陈安早就想到姜永会如是说,在朝廷之上当然不能退让:“驸马毕竟是临安府过来的,难免会替临安府多考虑一些,这也能够理解。但是如果我们不趁着临安府的那帮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之地的时候突然一击,恐会失去最好的时机。”

    看两人针锋相对,皇帝老儿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两位爱卿的提议,朕觉得都各有道理,此事容后再商议。我听说临安府的丞相秦左有意和我们修好。驸马,你派人择机和秦左取得联系,看看他的意思?”

    “陛下,我着人即刻就去办。”既然皇帝老儿下了命令,姜永也不能不办。虽然他是皇帝老儿的女婿,但同时也是作为臣子的他,自然知道谁的命令,是要百分百服从的。忤逆,对他也没好处。

    下朝之后,姜永回到驸马府,把黄滔唤来吩咐了若干事宜。对于今日朝堂之争,莫愁公主也是略有耳闻:“驸马,万一两国之间真的要开打,你是不是要把你那个心上人接过来?你放心,我不会阻拦。”

    姜永对于莫愁公主的慷慨,甚为感激:“谢谢公主。万一真的有需要,可能还真的要叨扰公主。到时候,我就说寒烟是我的表妹,是我在临安府唯一的亲人,万不会让公主为难。”

    对于公主,姜永是诚心诚意感激。他能有今天,虽然有他自身的努力,但是跟公主的全力帮衬,也是分不开的。

    黄滔派出去的人来到临安府以后,以商人的名义找到一个机会拜见了丞相秦左,并呈上了来自莫国姜永的书信。对于这个姜永,秦左之前略有耳闻,原以为他被发配边疆后会一蹶不振,想不到此人居然途中逃脱还去莫国做了驸马,想来也是一个颇有能力之人。对于姜永信上所说希望两国修好,请他斟酌的提议,秦左是百分百赞成。其实秦左也知晓,临安府的统治者何曾想战火蔓延,毕竟偏安一隅的日子甚是惬意。既然莫国有意,秦左也乐得做一个顺水人情。

    兵法讲,“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这秦左能坐到丞相的位置也不是一个无用之辈。既然姜永有意修好,那他对姜永在临安府的过往也要打探清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秦左知晓了姜永和“朱鹊桥”的纠葛,也知晓了姜永的软肋,自然心里有底了:“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这个姜尚书,姜驸马,倒是两样都想占着,也是一个贪心之人。贪心之人就好掌控了,人啦,就怕他不贪心。”

    秦左随即吩咐府里的管家:“以后朱鹊桥但凡有个风吹草动,都要向我禀告。特别是朱鹊桥的少夫人秦寒烟,给我看好了,不能有丝毫差池。总有一天,这个秦寒烟,说不定能派上大用场。”

    管家也是个严谨之人:“相爷,除了那个秦寒烟,我看朱鹊桥的少东家也得看紧了。我听说他甚是宠爱他的夫人,因为吃姜永的醋,还曾经娶了一个小妾气他的夫人。现在那个小妾,已经被他们请出府了。”

    “那个姜永,对那个秦寒烟是势在必得。朱鹊桥的少东家楚关流么,迟早是他们之间的障碍。到时候这个障碍要不要搬除?我可以伺机而动随机应变。为了我们临安府的利益,搬除一个布衣商人或者为我所用,都不是什么难事。” 秦左胸有成竹,心中已有了几分盘算。

    “相爷,那个朱鹊桥的财富,在临安府也是数一数二的。以后但凡相爷遇到困难了跟他们开口筹措银两,谅他们也不敢不从。” 管家也是个能盘算的主。

    身在莫国的姜永,不日收到了临安府丞相秦左的密信。信中主要说两国交好,实乃幸事。望尚书有机会到临安府走动,看望故人。尚书的过往,他在临安府统治者这里已经禀明,过往概不追究。万一有一日两国战争真的无法避免,只愿尚书在他乡异国为故国争取应得的利益,而不是推波助澜让故国陷入深渊。

    收到来自临安府的信件,姜永还是很欣慰的,好似身处临安府的秦寒烟给他来信一般。至于张炎那一边,黄滔也已派人跟她联系上,来自莫国的第一笔银两,也悄悄运到了张炎身边。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必要时那个张炎,还不得听他姜永的?当然她现在还不知银两背后的真正主人是姜永,她还以为是莫国的商人黄滔,想在临安府分一杯羹而已。张炎也不知,某些方面姜永和她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得不到的要毁掉,不喜欢的人要除之而后快。

    对于接受来自莫国的银两,张炎明显有自己的考量,最近她也接连看了两个商铺,准备盘下来扩张:“只要对我们有利,莫管银两来自何处?如果不接受这一些,单凭我们的力量没有办法跟朱鹊桥抗衡。”  张炎吩咐亲信,抓紧招聘几个手艺好的待诏,接下来她要设计几款金银首饰,免不了缺能工巧匠。

    既然银两归了张炎,姜永也没有让黄滔过问太多。协议上写着收益是“六四分成”,黄滔得六,张炎得四。对于张炎来说,随便怎样分成她都赚了。

    为了给张炎设计助力,姜永还让黄滔,给张炎送去了几样具有莫国特色的首饰。什么缠枝花纹金镯,镂雕金荷包、银盏托等等,其中有一只鎏金花鸟镂空银冠尤为精美,它的冠顶呈圆形,两侧有立翅,各向外撇,通体镂空。冠的正面及立翅均装饰展翅欲飞的凤凰,周围还装饰了缠枝花卉,纹饰和造型,都十分华美。把这个首饰递给黄滔的时候,姜永十分不舍:“本来这个银冠,我是要留给烟儿的。罢了,我再搜罗更好的,给烟儿留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