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 第133章 穿越时空的切磋!

第133章 穿越时空的切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兹咕!”

    虽然隔着屏幕,但杜夕月好像听见了那边的大礼堂会场,响起一阵吞咽口水的声音。

    也许是她自己的错觉,因为刚刚她也做了相同的动作。

    回忆起刚才顾知书念的那首诗,丰富的画面感自然而然在脑海里浮现。

    一名身穿白衣,腰悬佩剑,风流倜傥的男子,攀登上一座位于山顶的高楼之上。

    为什么是白衣?

    不知道,总之就一定要是白衣!

    这座楼是如此高耸,以至于显得有几分危险。

    人站在高楼之上,就连原本遥不可及的天上星辰,都变得好像触手可及。

    给人一种伸手就能从夜空中摘下一颗璀璨星辰的错觉。

    “嘘!”

    就连在楼上说话都要谨小慎微,压低声音。

    因为你太过大声喧闹的话,

    只怕会惊动居住在天宫之上的神仙啊!

    这……

    你丫的有点离谱了吧?!

    哪个正常人在登上一座高楼的时候,会产生这种联想??

    感觉自己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辰?

    不敢大声喧哗只因为害怕惊扰到天上的神仙?

    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心境胸怀,才能写下这样的诗句?

    而且,奇妙的是,明明是一首从观感上给人感觉极其“夸张”的诗文。

    又是危楼又是星辰又是天上人的,都仿佛要进入到仙侠世界里面了。

    但偏偏这首诗使用的文字,全诗没有出现一个生僻字。

    就像是用最普通的食材,却烹饪出来一道世界上最美味的佳肴。

    让人不得不敬佩厨师的鬼斧神工。

    成铭也是做足了功课的,他听完诗后,先是问道:

    “李白的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夜宿山寺》。”顾知书回答道。

    “很符合场景的一首诗,山本来就地势高耸,又空旷寂寥,很容易让人有天人交融的感触。”

    “是的,古人常有退隐山林的念头,因为远离尘世喧嚣,能让人心灵得到洗礼,在山水间陶冶情操。”

    “但苏轼也是爱好山水田园之人,可他如果来到这座山中寺庙,恐怕不会生出‘恐惊天上人’的想法吧?”

    “是的,李白又号谪仙人,是生活在人间的诗仙,自带一股飘渺超然的气息,与之相比,苏轼则更显得接地气许多。”

    成铭沉思片刻,忽然伸手推了推眼镜,正襟危坐。

    从这些细微的身体语言,就能看出,接下来,他可能要放大招了。

    “那我其实很好奇,我们都知道深夜宇宙系列里出现过的人物,每一个都是特点鲜明的。比如尼采的孤独,苏轼的乐观,苏洵的刻苦用功等等。

    大家也常常期待出现所谓的梦幻联动。

    既然今天顾老师在现场,主题又是‘以诗会友’,那我可不可以设想一个场面——

    让唐朝的李白,和宋朝的苏轼,也来一场以诗会友,做跨越时空的朋友呢?

    李白夜游山上寺庙,写下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那不如让顾老师带我们领略一下,假如是苏轼,也进入该寺庙夜游,他又会心生怎样的感悟,会写下何等的诗篇呢?”

    哦豁!

    命题作文!

    成铭向顾知书抛出的,可以说是整场交流会截至目前为止,最难的一个问题。

    毕竟有“恐惊天上人”的珠玉在前,而假设之中的苏轼,又是“坡仙”级别的大神。

    隐隐之中,已经有了几分“诗仙”对阵“坡仙”的韵味。

    对顾知书来说,这也许会是个不小的挑战。

    但是,

    好啊!

    我们就喜欢看顾知书挑战难题!

    新粉还在担心,问题太过深刻刁钻,会不会难倒顾知书,让他陷入难堪。

    而老粉都知道,越是艰难的时刻,越是重要的场合,就越有可能铸就经典的诞生。

    比如第一期的《深夜巷话》,比如第一届的三行情书大赛,比如那次的网红风波,再比如《故事人生》节目的首播。

    这家伙手里明明握着数不清的顺子炸弹,偏偏平时没事就喜欢打一张单6,出一对小3,悠哉游哉地过牌。

    老粉早就苦顾知书久矣!

    现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之中,好几位大佬的注视下,还有几千名学生在热切期待。

    好啊!

    提出的问题越难越好!

    这样我们才能把顾知书手里的炸弹,给他逼出来!

    现场的学生观众更是开始疯狂起哄,唯恐天下不乱。

    更是有人现场开始呐喊起了“苏轼”的名字。

    疯狂!

    这是什么诗词圈的顶流?

    顾知书看见现场的狂热氛围,也是觉得活久见。

    他从未想过,一个可能是这个世界里面不存在的“虚构”人物,居然能引起这么热烈的反应。

    但转念一想,前世连一款二次元游戏都能举办音乐会,且一票难求。

    那些举办漫展的城市,“奇装异服”之人能把地铁塞爆。

    在一个虚拟人物的歌唱舞台下面,无数年轻人在疯狂“打拳”、甩头,似乎那是一种特殊的应援方式?

    顾知书忽然又好像能理解现场年轻人的热情了。

    嗯,这话说得好像他自己年纪很大一样,都快忘了重生后也就是二十来岁刚毕业不久的小伙子。

    顾知书自嘲一笑,整理了一下思路,在几千人的目光注视下,缓缓开口:

    “很好的问题,其实,我也会经常产生类似的思考和联想。

    两个身处不同朝代,不同时空的诗人,在身处相同的地点,目睹相同的景象时,会有什么不同的诗作诞生呢?

    如果是登上同样的一座“危楼”,苏轼会写下什么样的诗句呢?

    他可能会写于楼上所见的江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他可能会写天上的月亮星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他也可能会写江上的小舟和船夫,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他应该也会向往云端之上的仙境,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但苏轼的目光不会停留在虚无缥缈的天宫之上。

    他总是要回到人间。

    在短暂的欢快和放纵之后,苏轼更大的可能,会联想到自己人生之中遭遇的种种挫折,心生一些怀古伤今的悲鸣吧?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但最终,苏轼还是能够从悲伤的情绪之中,挣脱出来。

    因为他就是这么一个乐观之人,仿佛没有任何负面的情绪,可以将他打败。

    所以他会发出感慨——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随着顾知书展开“联想”,一字一句吞吐而出,

    现场再次变得沉默下来,

    如果周薇此时将手机镜头调转方向,往观众席上进行拍摄的话,

    应该能录下许多人张大嘴巴,或者伸手捂住嘴巴的惊讶表情。

    特别是那些认领了苏轼粉丝牌子的大学生,更是一个个难以言述自己此刻的心情。

    听听,听听!

    都听听顾知书他在说什么?

    是一首大家没听过的新词吧?

    都不用多做介绍,他们这些“资深”的苏粉,几乎一眼就能辨认出,这首词就是苏轼的风格!

    但是,但是,但是……

    为什么他们没有听说过啊?!

    为什么在上次的《故事人生》里,你没有说出来啊?!!

    到底,关于我们的偶像苏轼,你还藏了多少宝贝诗词,没有告诉我们啊?!!

    顾知书,

    你要不自己反省一下,是不是太过自私了呢?

    粉丝们现在对顾知书是又爱又恨,觉得这人就跟个渣男似的。

    一方面身上具备致命的吸引力,让人欲罢不能。

    另一方面又明知他不可能会专情于自己,知道这段感情注定是飞蛾扑火,没有好下场。

    真是纠结死了个人!

    而坐在主舞台上的大佬们,则是目光惊讶,一个个都陷入到沉思之中。

    他们能听出,顾知书刚才对苏轼的假想描述里,其实是引用了某首古词里的内容。

    如无意外,那应该是苏轼的又一篇佳作。

    虽然没有能听到完整版本,所听所闻只是来自顾知书的部分节选引用。

    但也足以让人窥见这首词的厉害之处。

    前面是写景,仿佛窥见诗人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手拈来。

    此时的诗人是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所以有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一只小舟随波飘荡,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的情景诞生。

    更是给人一种即将要羽化登仙的飘飘然之感。

    但人在大自然面前,实在是太过渺小了。

    很容易就会生出把自己和宇宙对立起来,从而诞生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类似的思考,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我是谁?

    我为什么是我?

    我要去往何方?

    苏轼也不例外,所以有托遗响于悲风。

    但喜与悲都是发乎于心态。

    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

    因此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这首词……

    太厉害了!

    “情、景、理”互相融合,从只言片语之间,也能明显察觉出三层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第一层,月夜俯瞰大江星辰,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

    第二层,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第三层,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就跟高考语文作文题一样,任何一首诗词,只要你能紧扣主题,并且表达出以上三层思想,由浅到深,由表及里,那你就已经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而在这个前提下,若还能字迹清晰整洁,文章妙笔生花,逻辑井然有序。

    那你就可以去竞争当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了。

    厉害!

    太厉害!

    哪怕是再骄傲的文人,在这样的诗词面前,也只能自惭形秽,甘拜下风。

    “顾老师,请问你刚才引用的那些词句,是来自?”张子青迫不及待问道。

    “是苏轼的《赤壁赋》,回头我把完整的文章,放上微博账号,以供大家观赏。”顾知书回答。

    又是赤壁!

    苏仙你可真是太喜欢赤壁了!

    先有《赤壁怀古》,又有《赤壁赋》。

    顾知书啊顾知书,你可别过几天告诉我们,苏轼还有第三首写赤壁的。

    不然我们真要生气了哦!!

    “太好了。”

    张子青满足点头,不再发言,把舞台留给主持人和顾知书。

    成铭看了眼手表,知道留给顾知书发挥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但他虽然身为主持人,也难免有些惋惜和贪心。

    总想听更多一些关于李白和苏轼的内容。

    这是今晚整场读书交流会最精彩的部分了。

    看了一眼台下观众,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好奇宝宝的眼神,期待感溢于言表。

    成铭灵机一动,抓住最后的时间,和顾知书进行最后的互动——

    “苏轼的故事,我想在场的观众都不会陌生,但关于李白,我们都所知甚少,不知道顾老师可否再多做一点介绍?”

    “这就说来话长了,我怕今晚的时间不是很足够。”

    “所以,下一期的《故事人生》……”

    成铭一句话就引起现场观众的欢呼和掌声。

    你太会了哥!

    的确,在一场读书交流会现场,想要讲透一个新人物,是很不容易的。

    大家现在的胃口也被养得刁钻起来了,浅尝辄止已经不能满足对深夜宇宙系列人物的好奇心。

    成铭的这句提问,就等同于让顾知书出个预告,

    假如下一期的《故事人生》主角,真的是号称“诗仙”的李白……

    都不敢想象会有多么精彩!

    估计收听率会直接爆炸吧?

    “我有在进行准备了,李白的专题节目,应该会很快就和大家见面。”

    顾知书的回答瞬间引来更大的欢呼和掌声。

    如果是一个不明所以的人,突然进入会场,看见现场的热闹场面。

    估计还以为是雷总在卖车呢。

    从未见过如此热烈的读书交流会。

    “但下一期节目太遥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这个环节还有大概三分钟的时间,不如,顾老师就在这里再给我们念一首李白的诗吧。

    嗯,我再加个小小的限定条件。

    就把这首诗,当作顾老师对现场来自北大和各大高校同学们的鼓励和建言,如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