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从劳改犯到千亿富翁 > 第264章 紫荆花园俱乐部

第264章 紫荆花园俱乐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沈总很是感动,没想到自己居然是商会的第一个受益者,喝完酒他放下杯子:“陈总,商会你提议的,整个名字呗,虽然不用对外宣传,但有个好名字也很必要。”

    “对、对!东子,整个响亮的名字。”

    杜总在旁边豪爽的喊道。

    陈东其实早就想好了,笑着道:“就叫‘紫荆花园俱乐部’吧。”

    彦总他们几个面面相觑,不是说好的商会吗,怎么又成了俱乐部?

    陈东摩挲着酒杯:“叫商会太敏感、又太刻板;圈子吗,干嘛搞的那么严肃,要低调、神秘、有逼格。”

    “从明年起,俱乐部成员必须2人以上推荐才能入会,年会费不低于30万。而且,到时候咱们会有属于自己的俱乐部会所。”

    也不能不怪大家土鳖,实在是这年头国内的土豪们大都崛起于草莽,真没见过什么世面。

    世界顶级俱乐部,入会资格是很高的。

    陈东这是在向世界看齐,到时候国内最红的一线明星,都会因为收到一张‘紫荆花园俱乐部’的邀请函而激动不已。

    上辈子,陈东没机会加入国内的顶级俱乐部,这辈子就自己办一个,让别人加入。

    当然,成员们每年的会费也不是白交的,会所里最便宜的一瓶保真矿泉水仅售360元,我们将想尽一切办法让会员们深入的体验什么叫奢侈。

    …………

    虽然是周六,但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秦若冰很少能自由休息。

    但今天她特意请了假,回家过周末。

    老妈于秀敏是北京某重点中学特级教师,带出不少清华北大的学生,秦省多次想让她调到教育局,都被她拒绝了,于秀敏还是喜欢三尺讲台,享受简单快乐的生活。

    家里今天准备包饺子,于秀敏和面,儿媳妇杨洋调馅。

    “妈,我来和面,你歇着去吧。”

    秦若冰挽起袖子进了厨房,摆出一副准备大干一场的模样。

    “哟,妈,看到没,闺女还得当爸的调教,小红以前从来不主动做饭。自从去年在青州出差几个月,回来后居然主动下厨房了,突飞猛进。”

    儿媳杨洋笑着道。

    于秀敏白了女儿一眼:“她!哼,就她做的那饭,狗吃了都得上吊。”

    秦若冰翻了个白眼:“切,不要看不起人撒,我做的饭菜,有人还得求着吃呢。”

    “好家伙,吃你饭的那个人,啥时候过周年,你可别忘了去给人家上坟烧纸。”

    于秀敏一句话差点把秦若冰噎死,好在后者已经习惯了。

    “咯咯咯……”

    杨洋在旁边笑的差点把调馅的盆子摔了。

    央视新闻联播结束,一家人刚好吃完饺子。

    电视上开始播出焦点访谈,也没什么大事,几人就坐在沙发上闲聊。

    秦若冰心不在焉,不断的起身去电视上调台。

    “诶、诶!你鼓捣啥呢,待会是《综艺大观》,你换什么台?”

    秦少刚见妹妹换了地方省卫视,播出的一档新推出的招聘类综艺节目《非你莫属》,他很不高兴。

    因为综艺大观是这年头少有的综艺栏目,大家都很喜欢看,收视率相当高。

    “哥、嫂子,《综艺大观》你们明天看重播吧,今天听我的,妹妹请假回趟家不容易。”

    秦若冰撒娇卖萌扮可怜,哥嫂还能说啥。

    “开原省电视台,不会是……”

    杨洋看了眼婆婆,没再说下去。

    【本期栏目由“远东集团-青州市南山制药公司”独家冠名播出】

    【五千年民族传承、三百年南山制药】

    【良心药、放心药,管用药、就选南山制药】

    “哟,这是厂房还是旅游景区,有小鹿,狐狸……真漂亮,这是咱们中国的企业?”

    杨洋嗑着瓜子,看着电视上的广告,惊讶的说道:“还有丹顶鹤,是模型吧,青州市怎么会有丹顶鹤?”

    秦少刚在旁边道:“你没看见腿上拴着绳子呢,要不然都飞了。”

    秦若冰已经不说话了,厂房她很熟悉,但是这些动物去年是没有的--陈东这家伙真能鼓捣。

    看着女儿咬着嘴唇,脸上泛起甜甜的笑容,于秀敏轻轻摇头:这丫头去年可能就去这个地方办案去了,当成自己的公司了--话说人家的企业跟你有几毛钱关系?不要自作多情。

    【天哪,都是熟人?】

    节目正式开始,镜头从五位嘉宾身上挨个扫过,秦若冰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萧晴、赵振山、李泽南、达尼、关启民。

    陈东的意思是每期都要上一两个外国人,有助于提高收视率,萧晴也是被赶上去的,美女也是收视率的保证。

    如果节目能持续办下去,陈东会让安慕雨、晴子、霍思颖、蓝冰儿轮流上镜,这些都是企业形象。

    为了保证效果,第一期节目共有20个应聘者,其中10个托,余下10个才是挑选出来的应聘者。

    因为节目需要效果,真正的应聘者可能太实在,跟面试一样干巴巴的说几句话就下台了,观众谁看?

    为了提高收视率,电视台和萧晴的公关公司,真是煞费苦心。

    今天的第一期栏目,准备了三枚小型炸弹。

    第一枚,是一位来自北京的女孩,名牌大学毕业,以前在某国际公关公司北京分公司广告部工作,拥有三年工作经验,独立创作过多个广告案例。

    其实她一周前就已经入职了,但为了节目效果,萧晴把她弄到节目里,重新面试一次。

    两人的对话都是设计好的,用的是一些词汇十分专业,观众听不懂不要紧,觉得高大上就行了。

    两人的观点时而针锋相对,就像开辩论会一般,火药味很浓,但金句频出;时而英雄所见略通,惺惺相惜,掌声四起。

    经过长达9分钟的对话,终于来的了最终环节--薪资待遇。

    女孩表示,自己在北京国际企业,以前的月薪是3500,跳槽来青州,背井离乡,要求月薪不低于5000,并提供住宿。

    这年代的月薪5000,那是相当高的工资了,而且还要提供住宿,台下观众们一片哗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