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种田养大三个崽后,大佬上门认亲了 > 第 19 章(修

第 19 章(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青杨也是第一次见这架势。他一脸严肃,还在思考要怎么招呼客人呢。

    那边,姜禾已经极其丝滑的进入状态了。

    她本就生得好看,这两天顿顿吃饱饭,脸色也好多了。一双杏目弯弯,看什么都带着笑意,非常具有亲和力。

    加上姜禾很会吆喝,她本就是江南一代长大的,语调婉转,声音清脆。落落大方,一点也不扭捏,也吸引来不少围观的人。

    姜禾曾经可是失业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她在公园里卖过气球,在小学门口摆过淀粉肠摊子。

    她可太知道要怎么揽客了。

    大多数人其实都在观望,并没有要买的意思。

    但只要他们的目光有停留在小摊上,有那一份好奇在,姜禾的目光就已经达到了。

    给油条摊的年轻妇人包好一个饭团后,雨桑伸手接过六个铜板,小榆仰着头大声道:“谢谢惠顾。”

    乍一看,小摊还挺热闹的,但姜禾暂时还没有接到下一单的生意。

    她抬起目光,环顾一圈后和一个背着手溜达到摊子前的壮汉对上目光。

    “大哥,您看看,要不要来一个尝尝?”

    “不了不了,妹子,我早上已经吃过了。”那大汉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这就走,不耽误你做生意。”

    姜禾忙叫住他,笑道:“没事大哥,您就看看也是欢迎的。”

    这壮汉身着麻布短褂,在这微凉的清晨里,显得格外惹眼。

    这一看就是在附近做工的工匠。

    也是姜禾的目标顾客。

    姜禾的语气真诚,原本抬腿要走的大哥还真的就停下,围观了起来。

    一旁的青杨微微皱眉,有些不解。

    他们的摊子本就不大,这不买的人围一圈,还怎么做生意?

    “妹子,这是什么东西啊?”

    那壮汉见姜禾笑意盈盈,是真的没有介意的样子,他便指着肉松问了起来。

    这不买就算了,怎么还问起来了。

    青杨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姜禾倒还是笑眯眯地解释:“这是肉松,用里脊煮熟撕碎,炒出绒来。”

    “倒是个新奇玩意,也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也不急,我以后都在这摆摊,过几日还有新的料可以加。”姜禾笑着搓了搓手:“这几日先摆着试试看。”

    其实是没钱买别的东西,有什么卖什么,先回一波血。

    做生意的嘛,说出口的话偶尔也是要润色一下的。

    俩人就聊着的时候,三五个青年勾肩搭背的过来,在看见那壮汉的时候,挑了挑眉,明显是认识的样子。

    他们脚步一顿,就朝着姜禾的小摊拐了过来。

    “呦,柱子哥。”那几个青年穿着和壮汉同款的麻布短褂,显然是要去做工的。

    “柱子哥跟这姑娘认识啊。”

    “是没见过的摊子欸。”

    “姑娘卖得是什么啊。”

    几人七嘴八舌地围了过来。

    柱子明显有些招架不住,他忙摆手解释:“不是,我不认识人家,就是第一次见这卖饭团的,多看了两眼。”

    “饭团,那是什么?”

    姜禾又介绍了一遍。

    那几个青年听得认真,然后齐齐扭头看向柱子。

    “柱子哥,好吃吗?”

    “我不知道啊。”没有打算买饭团还和姜禾聊了这么久。现在又被兄弟们这么一问,柱子是真的有几分不好意思了,他忙解释:“我是从老陈那吃了馄饨,过来看才看见的。”

    “老陈那馄饨,我都吃腻了。”

    “嘿嘿,柱子哥已经吃过早饭了,吃不下了。”其中一个青年笑着搓了搓手:“让我先来尝尝!”

    “那给我来一个。”

    年轻人就是这样,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叛逆好胜心。

    有人开口,就马上有人追着道:“给我也来一个。”

    这一下,就卖出去三个。

    这几个青年人手一个饭团,吵吵闹闹地朝着国子监方向走去。

    柱子朝着姜禾一拱手,笑道:“回头专程空下肚子来吃姑娘的饭团。”

    姜禾笑着点头。

    目送柱子离开后,姜禾又招呼了两声后,只是没有再吸引来客人。

    她无意中侧目,瞥见一旁数钱的雨桑和若有所思的青杨。

    “你是不是在奇怪为什么那人不买,我还一直跟他聊?”

    青杨缓缓抬眼,点了点头。

    他确实有点不太明白姜禾想干什么。

    “这不是卖出去三个了吗?一共卖出去四个,算算成本已经差不多回来了,今天已经不亏了。”

    青杨的眼中浮现出一丝不可思议:“可是我们要的只是回本吗?”

    姜禾嘻嘻笑着,也不给他解释,只是道:“这才第一天啊,急什么。”

    这个时候,姜禾才觉得青杨像个十岁的孩子。

    没有那么成熟的眼界和思维,理解事情还有些一板一眼。

    不过姜禾觉得这样才真实,这孩子要是什么都懂,才不正常。

    对于这样的孩子,比起把答案直接给他们看,还是多给他们留些思考的空间比较好。

    再说了,雨桑虽然没什么反应,也看起来对摆摊兴趣不是很大的样子。

    但姜禾总觉得,她的思路已经快了青杨一步,要不然怎么会突然跑去数钱了。

    这不带停的一通闲聊,姜禾也有些口干舌燥。她端起水囊喝着水,就看见那油条摊的年轻妇人直直走了过来。

    “小姜姑娘,再给我来个饭团吧。”

    “好嘞姐!”

    姜禾立刻放下水囊,开始卷饭团。

    “我先前买的那个拿回去给家里人分食了,大家都说好吃,软糯又酥脆的。”那妇人笑着:“我们卖了这么久的油条,还不知道炸酥了包在饭里能这么好吃。我婆婆喜欢得紧,催着我再来买一个。”

    “姐,那我给你多放些这油条酥。”

    姜禾有心和这家油条摊子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她也一直在观察这个摊子,是婆婆带着儿媳妇出来炸油条,带着个比小榆还小些的小孩。

    摊子收拾得很干净,油也很新。加上这一家子讲话都细声细语,看着就是讲道理的样子。

    关键是她们摊子离很近,方便姜禾去拿取油条酥。

    有姜禾这客气在前头,她又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两家人之间有相似的处境。

    年轻的妇人根本没有什么犹豫,就应下来了。

    送走她后,姜禾抿了抿嘴唇。

    其实饭团里还可以加榨菜碎和油条,也是从前校门口非常受欢迎的一款搭配。

    只是还得看看这一家子人信不信得过才行,万一有产生纠纷就不好了。

    稍稍歇了一会后,就是国子监监生来往的时间点了。

    姜禾这是新摊子,有新手保护期,路过的人都会看上一眼。

    姜禾之前比较担心的是,国子监的那些监生们会看不起门口摆的摊子。

    但梁二说,现在国子监里其实有很多都是平民,或者是落魄的氏族,本朝文官政治发达,氏族并没有很大的权势。甚至很多自诩为氏族的人,其实日子过的也很清贫。

    而且,国子监食堂价格对他们来说也是比较昂贵的,对那些没办法回家吃饭的监生来说,出门觅食显然性价比更高。

    有着这些信息,姜禾也就放心了。

    但是这一波的销量却是非常惨淡的,监生们大多只是看看。

    整体上而言,他们多数还是比较内敛的,没有像工匠那样会和姜禾唠上两句,甚至连出声询问的人都很少。

    青杨的脸色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差了,他甚至时不时还叹气两声,态度非常悲观

    一旁搞不懂状态的小榆已经彻底混乱了,哥哥的眉头皱得很深,但娘依旧是满脸笑意,一点也没有受惨淡业绩的影响。

    小榆思索了一瞬,最终将目光投向了站在姜禾身边收钱的雨桑。

    一张稚嫩的小脸正儿八经得板了起来。

    以至于饭团摊看上去还有些奇怪。

    那摆摊的小姑娘笑靥如花,明媚灿烂地招揽着客人。可她身后的三个孩子面色是深浅不一的凝重。

    这极致的反差,叫油条摊的年轻妇人都投来了担心的目光,生怕他们会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好在在姜禾准备收摊前,有位马车上下来的锦袍青年,直接买了四个,还分给了随行的小厮和车夫。

    这四个饭团稍稍缓和了一点紧张的家庭氛围。

    刚到晌午时分,溜出来买饭的梁生和梁二惊奇的发现,姜禾已经将所有剩下的米饭都包成了饭团,装进了背篓里。

    俨然是准备要收摊了。

    “嫂子不卖了吗?”

    “今天先不卖了,这些东西就拜托你们了。”

    把饭桶和碗都交给梁生,请他们下工回村的时候一起带回来。

    姜禾背着背篓,领着孩子们往京兆府的方向走去。

    “六十六文。”雨桑轻声道:“卖了十一个”

    “只卖了一半。”青杨皱着眉,面色凝重地询问道:“明天还要继续卖吗?”

    这钱虽然也不少了,但青杨总觉得,有点不符合预期。

    若是寻常生意,倒也是还算不错了。但是他们是放弃了家里的地出来摆摊的,青杨觉得不值。

    还不如踏踏实实种地呢!

    “当然要继续了。”姜禾权当没看见他的担忧,她朝着孩子们招招手,笑道:“走吧,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

    ——

    国子监门口。

    正值午饭时分,国子监门口人来人往,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高兄,你信我,这饭团真的比想象中美味很多。”锦袍青年领着友人阔步往国子监门口的桂花树下走去:“趁着还没有很多人知道,我领你去尝尝,免得人多了就跟那李娘子豆花似的要排大队……”

    少年的目光穿过来往的人,聚焦在那空荡荡的桂花树下后,一下便愣住了。

    “那做饭团的姑娘怎么不见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