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种田养大三个崽后,大佬上门认亲了 > 第 32 章

第 32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孙家两口子搬来了两个陶罐子。在姜禾面前打开,灰白色的马蹄粉装得满满当当。

    “加上这里的,总共有八罐。”

    姜禾捧起罐子,掂量了一下重量,约莫两斤多一点。

    这马蹄又名荸荠,生熟都可食用,姜禾就喜欢吃生的,放在水里冰一冰,格外脆爽。

    马蹄需要捣碎了后反复清洗,取沉淀下来粉浆,再进行晾晒。不难,就是废人,在没有榨汁机的年代,不知道多少马蹄才能做成这一罐子的马蹄粉。

    从姜禾她们进院子,她就不止一次听到屋子里痛苦又压抑地咳嗽声。

    姜禾猜,这么多灌的马蹄粉,应该也不全都是今春做出来的,可能是急着筹药钱,才将家中原本有的马蹄粉也都拿出来卖了。

    “去京城的药铺卖是八十文一罐,顾沛媳妇,你要是要,八十文一罐就行。”

    被称呼某某媳妇,感觉怪怪的,姜禾有些不自在的朝孙姨道:“还是喊我姜禾吧。”

    她这话倒是叫孙姨两口子有些误会了,他们还以为姜禾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肉眼可见地紧张了起来。

    “这样,孙姨,你这八罐,我想都要了。”没等孙姨反应过来,她忙接着道:“但是我这刚买了两条狗,手头也没有多的钱。我先给您二百文,就先买这两罐可以吗?”

    姜禾手头确实没什么钱了,两百文是她目前能拿出来最大的数额了,毕竟还要留一些本钱来支持饭团摊的运转。

    就是不知道孙姨到底有多急,姜禾起码还要三五天才能攒出买下全部马蹄粉的钱来。若是孙姨等不及明日就要去药铺卖剩下的马蹄粉,姜禾已经想好了,那这两罐子凑合凑合也能够端午那两天用的。

    孙姨有些惊讶地看向将姜禾,她颤抖着嘴唇,半天也没说出话来,用力点着头,努力向姜禾表明态度。

    既然孙姨两口子都表示非常愿意把马蹄粉卖给姜禾,并且同意剩下的都给她留着。

    姜禾当即就要回去取钱,孙姨忙嚷着不能再叫姜禾多跑一趟,抱着罐子就要给姜禾送去。刚好姜禾给梁燕儿编了一张团饭团的帘子,可以拿给她。

    这一路走着,不再像之前那样沉默了。闲聊之间,姜禾也大概知道孙家发生了什么。

    孙姨的大儿子前段时间上山打猎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下来,勉勉强强养好外伤之后,却一直还是觉得胸骨疼,止不住咳嗽。

    孙家也不是什么有钱人家,前几年战乱也没攒下什么钱,又包了一口泥塘准备赚点钱,好给儿子娶媳妇。谁知出了这事,家里的钱都用得差不多了,不得不把攒了两年的马蹄粉都搬出来卖了。

    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确实是会掏空一户人家的。

    姜禾也理解这种手里没钱的感受,她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房间里取了钱,递给孙姨。

    “这药可算是能续上了。”孙姨接过钱,朝着姜禾连声道谢。

    送走孙姨后,姜禾才回头看院子里闹哄哄的一群人。刚刚在河边围着玩的孩子们倒是都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了梁大的女儿瑶瑶。四个孩子和梁燕儿,围着个火堆,不知道在干什么。

    这都几月了,怎么还在院子里点上火了?

    “你们在干什么呢?”

    姜禾凑上前去,还没看到发生了什么呢,就已经听见了小狗呜咽的求救声。

    只瞧见雨桑举着小狗崽,强制把他箍在怀里,站在火边烤着狗崽柔嫩的肚皮。大狗也窝在旁边,由其他三个孩子盯着,时不时还拍拍大狗脑袋,提醒它“翻面”。

    姜禾满眼疑惑:“你们?烤狗呢?”

    一旁的梁燕儿捂着肚子,笑得合不拢嘴。

    姜禾好说歹说,可算把小狗崽从孩子们手里救了出来。

    家里那些关了一天的小鸡早就急得不行了,那能上山的路基本都已经被青杨用竹篱笆隔上了,便把小鸡都放出来了。

    “明天国子监休沐,就不摆摊了,歇一歇。”

    姜禾将竹帘子找出来交给梁燕儿。

    刚好梁燕儿也需要一点时间来准备摆摊的东西,她又询问了一会,领着小侄女瑶瑶也回去了。

    院子里那火也不能白生,姜禾索性把骨头汤拿到院子里来熬。

    大骨汤里一会还要放胡萝卜,姜禾坐在院子里,拿着刀削皮。大狗晃悠着尾巴,懒洋洋地趴在了姜禾脚边。

    叽叽喳喳吵闹的笑声在院子里荡漾开,小狗崽追着小鸡,小榆又追着朝小狗崽伸出手,追逐的时候还时不时惊到兔子。

    姜禾忍不住笑了一声,这下是真的鸡飞狗跳了。

    大狗有些疑惑地抬眼看了她,似是不明白它笑什么。刚好姜禾在练习刀工,转着削胡萝卜皮争取削不断。

    她拎起完整的一条胡萝卜皮,朝着大狗晃了晃。

    大狗张着嘴接过,嚼巴了两下,又懒洋洋地趴下了。

    太阳缓缓朝着山头跌去,日光的颜色逐渐浓厚厚重了起来,那将涂抹在田边的轻薄云朵也被染上了绚烂的金色。

    姜禾放下刀,有些失神。

    这样养鸡养狗,有田有房子,还有三个孩子的日子比想象中充实很多,好像也挺幸福的。

    这一瞬间,她想,要是顾沛不回来就好了,她也就不用走了。

    她转念一想,人家这是御敌去了,这样想也不太好。

    反正她跟顾沛也没什么感情基础,要不等她赚够钱,把这田和屋子都买下来吧。这样这里就是她的家,而不是顾家了。

    ——

    黎州。

    澜安县。

    一支二十余人的队伍纵马踏过山野,他们身着轻铠,□□是棕红的高头大马,整齐有序。呼啸的风声间,偶尔泄出几分肃杀之气,叫围观的百姓不由停下手上的动作,投去敬畏的目光。

    他们都知道,那是朝廷的军队,打下了骠国,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他们来抢掠了!

    这支队伍最终停在了一处无人的湖边。

    为首的高大青年翻身下马,他环顾了一圈四周,朗声道:“今天就在这里扎营吧。”

    随着指令地下达,身后的士兵也都忙碌了起来。

    “顾哥,再有个三日我们就能追上大部队了。”有个面色俊秀的青年牵着马,走到背手立在湖边的高壮男子身边。

    “嗯。”他沉沉应了一声,抬头看向那群山之上张扬绚烂的晚霞。

    若是姜禾在此,应该勉强能认出来,这就是她心情复杂,想要他回又不想要他回的顾沛。

    那青年立在一旁,也没有再说话,从他的角度看去,刚好可以看到顾沛那刀凿剑刻一般的硬朗的侧脸,他宽肩窄腰,哪怕是盔甲都挡不住他这一身壮硕的肌肉。行军这两年,谁看到顾沛都要夸他一句“就是当兵的料”。

    青年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脸颊。

    可恶,为什么在同一支队伍里,大家都是一起风吹雨淋的,大家都是越来越糙,顾哥却叫这南方的风吹得越发硬朗起来了。

    “顾哥这么急着回去啊。”

    “嗯,想家了。”顾沛轻笑一声,提起“家”,他的眉眼间不由泛上了一层柔光。

    “我走的时候,我媳妇身子还不太好,这一走就是两年,当时给家里留得钱也不多,也不知道她和孩子们怎么样了。”

    顾沛这样的青年才俊,这两年也没少有长官有心招揽,先要给他许配给自家那个适龄的女眷。但全都被顾沛拒绝了,理由是已经娶妻,有三个孩子了。

    “顾哥和嫂子感情真好啊。”青年忍不住感慨道。

    顾沛抿嘴笑了笑,没应他,待天边的金灿变成了暗沉的红粉。顾沛扭头,招呼道:“走吧,搭营生火去。”

    二人朝着营地走去,顾沛状似无意道:“哎,这一趟走得太久了。”

    “是啊,也不知道有多少变化了。”

    青年从小就没见过爹娘,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因此并未有太多眷恋的东西,提起家时,也是一脸轻松。

    顾沛轻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回去怕是要被埋怨好久了啊。”

    青年脚步一顿,满脸不敢置信地看向顾沛。

    这好像在跟着感慨,实际上在暗戳戳的炫耀的语气,在起兵回京后,他都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

    有媳妇了不起啊!有孩子了不起啊!

    青年气得直跳脚:“顾沛!你差不多得了啊!!!”

    ——

    大骨汤一直熬到天黑,汤汁泛白,香味浓郁。

    姜禾舀了一小勺饭到汤里,也没急着吃,而是捧着碗,小口喝着汤。感受着暖意一路滑落到胃里,然后朝着四肢散去,幸福的人直眯眼睛。

    “明天不摆摊了,大家都多睡一会吧。”

    孩子们嚼着肉,点了点头。

    尤其是小榆,他昨晚没睡好,可能白天也没补觉,此时已经开始犯困,脑袋一点一点的。青杨不得不边吃饭边盯着他,免得他一头扎进饭碗里。

    “对了,小桑明天去趟柳姨那?”

    “嗯?”

    雨桑抬起头来,筷子蹲在空中,夹着地那块肉给小狗崽馋得够呛,连扑带跳的在她脚边一通折腾。

    “上回不是应下了要去摘桑葚吗?我一会把川贝枇杷膏熬了,你一并给她带去。”

    小桑应了一声,从碗里夹了一块骨头,丢给小狗崽。

    等到吃完饭收拾好后,把鸡都关回去,兔子也安置好。

    姜禾便催促着孩子们早点休息。

    等到青杨领着小榆去睡觉,雨桑端了水进房间洗澡的时候。姜禾则举着火,又回到了厨房。

    她抱起一罐马蹄粉,舀了一勺在碗里。

    慢慢地往碗里注入热水,姜禾的目光逐渐变得炽热了起来。

    这可是!她要在端午节大赚一笔的秘密武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