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锦纶 > 第46章 百姓疾苦

第46章 百姓疾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老二醒来,已经是过了一天时辰。

    一阵头晕目眩,一起身,感觉腰上像是被刀割过一样刺痛。

    才发现自己的腰上,绑上了一大圈棉布,十分简陋,而自己一身行头已经被替换成了粗布麻衣,老二观察了一下周围,依旧是昏迷前的屋子。

    陈旧的木桌上,摆放着一碗水和几块年糕,顿感口干舌燥,端过碗来就灌了下去。

    喝到底后,才发觉碗已经有了明显的裂痕,碗口已经发黄磨损,这是用了很多年的迹象。

    老二喝完水,感觉好受了一些,他看着那几块年糕,肚子咕咕叫了起来。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拿起了一块年糕,咬了一口。

    年糕的味道并不好,有些发硬,但是老二此时已经饿极了,他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几块年糕就被他吃得干干净净。

    吃完年糕,老二感觉有了一些力气。他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身体,发现除了腰部的伤口有些疼痛之外,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大碍。

    这时候,老妇人推门进屋,发现老二已经醒了,欣喜道:“小伙子,你醒了!”

    老二看到老妇人,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感激之情。他走上前去,抱拳施礼,说道:“多谢老人家救命之恩。”老妇人微笑着摆了摆手,说道: “我一把年纪快入土了,哪里还伺候得了人,都是我儿在照顾你,要谢,就等他回来谢他吧。”接着她又从满是补丁的怀里掏出几个热乎的山芋,想要给老二吃。

    老二只接过一个山芋,道:“老人家,我只需要一个就够了。”

    屋外,阳光明媚,透过窗沿洒进阴暗的屋子,在光当中,看得见极细的尘屑在那里浮动,老二仿佛看见了自己,也如这尘屑一般,暖阳照在身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逸。

    整个身子都随之舒展,行走在黑暗中这么多年,甚至已经忘记了白天是什么样子,每天夜里数着蚯蚓蚂蚁过日,数到多少时,才看到初阳升上地平线,就要隐入黑暗。

    这种行尸走肉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少次,让老二变得麻木不仁,他想到死去的老三,不由自主地落下泪来,泪水滴在滚烫的山芋上,吃进嘴里,有着万般的苦楚。

    老妇人老眼昏花,并看不清老二在落泪,只是操着一副司州本地的土音,“我们日子过的清贫,家里没什么东西,就在后院小亩草地上种些芋头和豆子,这山芋是不是不合你胃口啊。 ”

    老二连忙说不是,老妇人搬了个小板凳坐在门口,自顾自地洗着衣服,地上堆着一些黄杂草,编起草鞋来,与老二时不时攀谈几句。

    从老妇人口中得知,她儿子周福是给怀县衙门当差的,一直早出晚归,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但老妇人却很是自豪,觉得儿子给官老爷当差,那是天大的荣耀。老二心中感慨万千,他看着眼前慈祥的老妇人,心中生出一丝暖意。

    “老人家,您儿子真是有出息。”老二说道。

    “呵呵,是啊。”老妇人笑着说,“他从小就机灵,长大了更是有本事。我这老婆子也没啥盼头,就希望他能平平安安的,说起这个来,我儿说最近城里不太平,你是不是遇到贼人了,所以受了这么重的伤?”

    老二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了句“是”,老妇人担忧道:“我说嘛,那就少出去走动,安心在我们这养伤,等过阵子当官的给这些个贼人抓了,就安生了。”

    “娘,我回来了。”

    这时候,老妇人的儿子回来了,老妇人手往两侧擦了擦,站起身来,“儿啊,你回来了,为娘弄了些山芋,还热乎着,你赶快趁热吃了去。”

    周福答应了一声,与老二四目相对,周福眼神有些闪躲,道:“你醒了,你的衣服晾在外面,若穿不惯这麻衣,可以换了去。”

    “多谢你救了我,这衣服很好。”老二嗯了一声,对周福道了声谢,原来的夜行衣也不是什么好衣服,这麻衣虽料子不好,但手工细腻,穿起来很舒服,并不扎皮肤。

    周福看出老二的心思,露出些笑容,“我娘的手艺,几十年了。”

    周福平日里话不多,也没个伴,这会儿又说话的人,老妇人也很高兴,说时辰不早了,要去准备晚饭,说着就走到一墙之隔的厨房去了。

    老二看出周福满脸的疲态,显然是操劳过度所致,道:“方才听你母亲说,你是给县里面当差的,想必不是轻松的活。”

    周福点头,拿起山芋默默吃了一口,道:“给衙门里的老爷晒书打杂,顺便兼了夜里打更的活,隔三差五当值,苦差事罢了。”

    上次周福半夜而归,就是他当值打更,结果碰上了老二。

    老二道:“既然给衙门当差,为什么还是这般清贫?”看着满屋子都是陈旧的东西,老二觉得不应该如此。

    谁知老二的话让周福觉得可笑,“我看你也不是寻常百姓,也有身手,定不是做一般生计,不知道也很正常。”

    周福侃侃而谈,都说改朝换代了,出了个好皇帝,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了,可谁曾想并没什么改变,前几年灾荒,粮食基本颗粒无收,官府横征暴敛,不少老百姓交不起田税,要么弃田而逃,要么出卖土地而投靠当地的大地主为佃客,换些钱去买粮食。

    官府和地主趁机压低田价,囤积粮食,市场价五十石一亩的地,压到十石 以下,而粮食价格却抬高,原本市场价三文一斤,卖到十文、二十文乃至五十文的高价,老百姓根本承受不起。

    可不卖田换粮食,不买粮食,马上就会饿死,老百姓被逼着自愿卖田,只求多活几天,或是熬过几个凛冬天,到了春天也就有了活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