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笑侃大唐风云之李世民 > 第117章 明争暗斗:两党相争(十六)

第117章 明争暗斗:两党相争(十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秦王李世民站在长安城的城墙上,远眺着那夕阳下的古都,心中却是波澜起伏。当得知即将离开这繁华的长安,前往洛阳去管理陕东之地时,他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仿佛有什么东西被猛地拽紧,又突然松开。

    李世民是个聪明人,他自然明白这背后的深意。父皇的决定,既是对他的保护,也是对他的惩罚。他明白,自己与太子的争斗已经引起了父皇的震怒,而这次管理洛阳,不过是父皇为了平息风波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唉,这朝堂之争,何时才是个头啊?”李世民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他转身回到府中,却发现手下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秦琼、程咬金和尉迟恭这些武将们一听到消息,立刻就高兴地跳了起来。他们本就不是那种喜欢勾心斗角的人,每天在朝堂上看着那些大臣们你来我往、明争暗斗,早就厌倦了。如今听到可以离开长安,去洛阳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他们自然是喜大普奔。

    “哈哈,这下可好了,终于不用看那些大臣们的脸色了!”秦琼拍着大腿,笑得合不拢嘴。

    “是啊,洛阳那地方听说山清水秀,比长安可好多了!”程咬金也附和道。

    尉迟恭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此时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洛阳虽好,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跟着秦王您一起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看着这些武将们高兴的样子,李世民也不禁露出了微笑。他知道这些人是真心为他高兴,而不是因为自己的离开而感到轻松。这种纯粹的兄弟情谊,让他感到一丝温暖。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武将们这样高兴。杜如晦和房玄龄等这些谋臣们就显得有些沮丧了。他们作为李世民的智囊团,一直以来都在为他出谋划策、辅佐他登上皇位。如今要离开长安这个政治的舞台,他们的价值就不能体现出来了。

    “秦王啊,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啊!”杜如晦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不舍。

    “是啊,长安是我们奋斗多年的地方,如今却要离开,真是有些不甘心啊!”房玄龄也附和道。

    李世民看着这些谋臣们沮丧的样子,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知道这些人是真心为他担忧,而不是因为自己的离开而感到轻松。这种深厚的君臣情谊,让他感到一丝愧疚。

    夕阳的余晖洒在秦王李世民的脸上,映出他那张英俊而坚毅的脸庞。他站在书房的窗前,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那厚重的城墙,直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此刻他的心中却充满了犹豫和彷徨。

    就在李世民犹豫不决之际,杜如晦,这位沉稳而智慧的谋士,缓缓走进了书房。他步伐沉稳,每一步都仿佛在诉说着他对局势的深刻洞察。他走到李世民的身边,低声而坚定地说道:“秦王,此刻您必须做出选择。”

    李世民转过身来,看着杜如晦那张平静而睿智的脸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杜如晦是真心为他着想,他的建议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示意杜如晦继续说下去。

    杜如晦没有迟疑,他直言不讳地说道:“秦王,如果您离开了长安,太子李建成必然会趁机在李渊面前搬弄是非。到时候,您远在洛阳,鞭长莫及,恐怕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更何况,长安是朝廷的核心,您在这里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影响力。一旦离开,这些都将化为乌有。”

    李世民听着杜如晦的话,心中不禁一紧。他明白,杜如晦说的是实话。如果他真的离开了长安,那么太子李建成确实会无所顾忌地对他进行打压和排挤。到时候,他即便有着再大的能力,也难以在朝中立足。

    然而,李世民也明白,长安虽然好,但也是一个充满勾心斗角和权力斗争的地方。在这里,他必须时刻小心谨慎,以免落入别人的陷阱。而且,他也不想因为自己的争斗而给大唐带来不必要的动荡和危机。

    正当李世民陷入沉思之际,杜如晦又继续说道:“秦王,您是大唐的栋梁之才,是天下百姓的希望。您不能因为一时的犹豫和退缩而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如果您真的离开了长安,那么谁来为天下百姓谋求福祉?谁来为大唐的繁荣强盛贡献力量?”

    杜如晦的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李世民的心头。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不能放弃。

    李世民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玉笏,眉头紧锁。他明白杜如晦的意思,但心中仍有顾虑:“可是,父皇的命令已经下达,我又如何能违抗呢?”

    杜如晦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秦王,您忘了,陛下是最疼爱您的。他之所以让您去洛阳,也是出于对您安全的考虑。但如果您能表现出对长安的留恋,对陛下的依恋,我相信陛下会重新考虑的。”

    李世民眼前一亮,似乎被杜如晦的话点醒了什么。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你说得对!我不能就这样离开长安,我要向父皇表达我的意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