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笑侃大唐风云之李世民 > 第121章 危机时刻:人才流失(上)

第121章 危机时刻:人才流失(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太子府的书房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烛火的摇曳声打破了这沉寂。太子李建成端坐在书桌前,眼神中透露着深思熟虑的光芒。他知道,此刻他正在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而这个抉择将直接关系到大唐的未来。

    书房的一角,魏征静静地站着,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深知,此刻正是他展现智谋的时刻。于是,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太子殿下,如今秦王府中人才济济,文臣谋士如云,这无疑是秦王李世民的一大助力。若我们能削弱其羽翼,便能为其日后的败落埋下伏笔。”

    李建成闻言,眉头微微一挑,似乎对魏征的话产生了兴趣。他转过身来,直视着魏征:“哦?那魏卿有何高见?”

    魏征微微一笑,羽扇轻摇,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殿下,我们可以请奏圣上,以‘王朝初建,人才匮乏’为由,将秦王府中的大批文官调到别处为官。这样一来,秦王李世民便失去了这些得力助手,其势力自然会大大削弱。”

    李建成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对于秦王的心腹谋士房玄龄、杜如晦,我们又该如何处置?”

    魏征微微一笑,仿佛早已胸有成竹:“殿下,这二人乃是秦王的左臂右膀,必须尽快除去。我们可以先找借口罢黜他们的官职,再寻机将他们调离京城,使其远离秦王。”

    李建成听后,心中大喜。他深知魏征的智谋非凡,此刻的建议无疑是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他拍案而起,高声喝道:“好!就按魏卿所说,立刻拟奏章,呈报父皇!”

    书房内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亲信们纷纷上前祝贺,称赞太子英明果断。而李元吉虽然面色不善,但也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然而,这场人才调配的智慧较量才刚刚开始。要知道,那些秦王府的文官们可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中有的是朝廷重臣的子弟,有的是才华横溢的才子佳人。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离开秦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太子府的亲信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四处游说,散布谣言,制造舆论压力。一时间,整个京城都弥漫着一种对秦王的不满情绪。而秦王李世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秦王府内,原本是一片祥和的气氛,但最近却像笼罩了一层乌云。文官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议论,脸上都挂着几分忧虑。毕竟,他们作为秦王的智囊团,深知自己的处境正变得微妙。

    房玄龄,这位儒雅的书生,此刻正坐在书房的角落里,手中把玩着一块玉玦,眼神却飘向了窗外。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秦王忠诚的坚守,又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他清楚,一旦离开秦王府,自己或许还能在别处谋得一份差事,但那种与秦王并肩作战、共同谋划天下的日子,却是再也回不去了。

    “房兄,你怎么看这次的变动?”杜如晦的声音打破了房玄龄的沉思。他转过头来,看着这位同样满腹心事的挚友,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还能怎么看?”房玄龄苦笑一声,“秦王对我们不薄,但我们毕竟是朝廷的官员,不是秦王的私产。如今朝廷要我们离开,我们也只能遵从。”

    杜如晦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是啊,只是这突然之间的变动,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我们这些人,在秦王府里已经习惯了彼此间的默契和配合,一旦离开,恐怕再难找到这样的团队了。”

    两人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原来是有消息灵通的人已经得知了太子府的计划,正在秦王府内传播这一消息。文官们纷纷聚拢过来,议论声此起彼伏。

    “听说了吗?太子府要我们离开秦王府,去别处为官!”

    “这是真的吗?那我们岂不是要离开秦王了?”

    “是啊,听说连房大人和杜大人都可能被罢黜呢!”

    ……

    听到这些议论声,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坚定和不舍。他们知道,自己作为秦王的左膀右臂,一旦离开,对秦王的打击将是巨大的。但他们也明白,太子府的计划已经势在必行,他们无法阻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