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白马银弓玉公子 > 第29章 精卫的下场

第29章 精卫的下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郑玉安遇见陈七第一天就问了一个问题,既然想救人,在敌方有没有内应?

    陈七说有,郑玉安就没再问。内应怕暴露,越少人知道越好。

    前几日钟家兄妹想要学武,杨福和陈七轮番指点了几天,均说二人不是练刀的料。陈七自告奋勇,说带他俩出去拜师,郑玉安因为太忙,也没有过多关心。

    没想到,钟家兄妹的师父,陈七的内应,竟然就是镇三山于镇。

    郑玉安翻身下马,将于镇扶起说:“不必多礼,陈七不够意思,把你藏起来,是怕你分他的功劳?”

    陈七在身后嘿嘿地笑:“二公子,他们练剑的规矩多,脾气臭,不如我们这些练刀的爽快。时间长了你就会明白,还是我最忠心。”

    刚刚还占尽优势的吴新良,顷刻间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他指着于镇,被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于镇回头轻轻颔首,将怀中一沓银票甩了出去:“金钱还你,今日再饶你一命,算是我报答了你的知遇之恩。咱们两清了。”

    吴新良不太甘心,他当然知道镇三山的厉害,自从聘请于镇当保镖后,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福利待遇都是京城最高标准。

    吴新良不知道的是,镇三山于镇,也是奴隶出身。

    于镇少年家贫,又恰逢闹灾荒,被家中卖去为奴换取粮食。为奴期间,于镇受尽了屈辱折磨,幸好遇上高人指点,一剑杀了奴隶主,解放了身边所有的奴隶,逃之夭夭。

    然而,许多年之后,于镇游历天下,又碰上当年被自己亲手解放的奴隶,让他惊讶的是,对方还在为奴。

    “我们这些人的奴籍都在官家手里,除了为奴又能做什么呢?”

    为了自由,于镇又想办法去户部那里消奴籍。经过调查,于镇知道了户部侍郎管令达的名字。

    管令达对奴隶制度深恶痛疾,得知于镇杀了奴隶主逃跑后,便以奴隶逃跑无从追查为由,顺手消去了他们的奴籍。

    管令达预想的是,既然从黑暗中走出来,那便光明正大的在这世间活下去吧。

    管令达也没想到,这些人没有了奴籍,还要去为奴。于镇明白了,想让奴隶自由,不仅要消除奴籍,还要打破他们心中的枷锁。

    这时,郑玉安突然闯进了于镇的视线,他为奴隶开课教学,让他们懂得自己反抗,换句话说,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但是,管令达对此提出了疑问:若是奴隶胆小懦弱,不敢反抗,你郑玉安便不救他们了吗?这世上,总要允许有胆小懦弱,但心地善良之人的。

    于镇觉得郑玉安和管令达都是对的,拯救奴隶任重而道远,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可以肯定的是,吴新良一定和他不是一路人。

    洛阳城外,吴新良还是想不通自己好吃好喝伺候的于大侠为什么要背叛自己,他问了一句:“为什么?”

    “道不同,不相为谋”于镇回过神来,依旧是面无表情:“我不喜欢你不把人当人。”

    吴新良还想说什么,被郑玉安打断了话:“好了好了,吴老板,留你一命,算是给背后的大人物一个面子。”

    吴新良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最终供一拱手,独自跑回了城里。

    管令达暗自叹了一声,上前谢说:“二公子,大恩不言谢,时候不早了,我也得赶路了。”

    没想到这回是于镇先开了口:“吴新良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管大人,他必然还会追杀,你独自一人,凶多吉少。”

    管令达嗯了一声,他暂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管令达不是没在京城请过武师做保镖,但没人敢接这一单。

    开玩笑,你管令达得罪的是皇帝陛下,哪家镖师若保了你,以后在京城还怎么混?

    于镇又一抱拳:“如若大人不嫌弃,我愿意保护大人到幽州城。”

    管令达一愣,试探着问:“于大侠可是有求于我?”

    “于某只是觉得,管大人是个好官,”于镇难得露出一丝微笑,转身对郑玉安说:“二公子,不知可否让我两个徒弟同行?一来我怕他们落下功课,二来,武功最需要的就是历练,他们随行有利无害。”

    郑玉安算是知道陈七所说的,练剑的人规矩多是什么意思了。练刀之人可以自己握刀,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刀;但练剑之人个人意志极为强烈,很难听命于人。

    郑玉安也不是计较小节之人,摊摊手说:“您都安排妥当了,何必问我呢?只是钟家兄妹年龄尚小,一路上还请镇三山多多照料。”

    “有我在,二公子大可放心”于镇抱了抱手:“将管大人平安送往幽州后,于某再回来报答公子恩情。”

    “我与你有什么恩情?”

    “你救下我两个徒儿,便是大恩。”

    郑玉安笑笑,没有说话,聪明人不必刨根问底。钟小虎钟温婉是他救下之后才练武拜师的,于镇这么说,显然是抬举他。

    随即,郑玉安找人牵了几匹快马,并承诺会料理好躺在地上人的后事,管令达才放下心来。

    管令达一勒缰绳,大笑着说:“后会有期了,郑玉安,希望我们下次见面还在洛阳城。”

    郑玉安目送管令达一行人离去,心中暗暗叹气,洛阳城又失去了一个清官,大魏离崩溃又近了一步。

    这样想来,自己帮助郭家造反,反而是好事了。

    七月初七这天,郭露露特意起了个大早,把自己打扮地漂漂亮亮,兴致冲冲来到了郑府,结果扑了个空。

    如今小倩是郑府的大管家,小倩做事精细,一是一,二是二,半点也不能错,平日里板着脸,颇具威严。

    今日她见小姐来了,立刻收拾起往日严肃,又恢复了昔日怯懦侍女的模样,上前说道:“小姐,公子一大早就去染布坊了,我去帮你找他。”

    郭露露见小倩成为了郑府的人,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醋意,但她们毕竟情同姐妹,不好为难。郭露露挥挥手说:“不用了,我自己去,郑老二是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了吗?”

    小倩一脸笑意,没有答话,今日是七夕,中原的情人节,许多情侣今日都出门约会。然而郑玉安半点没提此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忘了。

    还是说,邺城没有七夕情人节?

    小倩看着郭露露远去的身影,一股微妙的心情涌上心头,转瞬即逝,又去忙自己的工作了。

    郑府的事情很多,自己不能辜负公子。

    也不能辜负小姐。

    洛阳城的许多商户都好奇,郑府的染布坊为什么那么大,比普通的染布坊大上了三四倍。常来这里的郭露露却知道,染布坊内藏玄机。

    除了织布染布,这里还有教书、唱戏、小作坊等许多功能。郑玉安认为,想让身边的人的更有用,首要的就是让他们更优秀。

    自从将吴新良那里所有的奴隶买下后,郑玉安花钱通关系,帮助所有人摆脱了奴籍。想回家的,他会给路费,并托人相送,没有家或者不想回家的,可以留下来做工赚工钱养活自己。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点在染布坊学习东西。比如钟家兄妹学武,赵钱塘刘天贺喜欢读书,百灵鸟能歌善舞,郑玉安甚至下血本找小乔姑娘亲自指导。

    郭露露也不太理解郑玉安的想法,曾经问过他将大把银子投入在这群人身上值不值得。郑玉安振振有辞:“这叫投资,只不过是把钱投在人的身上。”

    “比如,如今市面上识字算账的管家,一个月起码要十两银子,每天摆一张臭脸不说,还有背叛跳槽的可能。”

    “而以赵钱塘和刘天贺的成长速度,不出三个月就能与那些管家看齐,他们不但工钱要得少,因为感恩对郑氏布行一定会忠心耿耿。培养这样的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郭露露说不过郑玉安,只能大骂他是奸商。

    郑玉安今天没有讲课,而是在小作坊与一群工匠在捣鼓着什么新发明。这里的工匠许多都是他高价挖来的,还有一些是刚刚赎身的小奴隶,最努力的,当属一个小哑巴。

    小哑巴名叫谢巧工,是郑玉安第一个搭话的奴隶,尽管他不会说话,但做工极有天赋。郭露露见过这人几次,每次打招呼,谢巧工都红着脸跑开,似乎十分害羞和女子相处。

    郭露露道小作坊的时候,郑玉安正在与谢巧工商量什么事情,他俩对着一个器械指指点点,时不时对视一眼。

    郑玉安似乎能看懂谢巧工的手势,眼中对其充满了赞赏。郭露露过来打招呼,他才拍拍谢巧工的肩膀,转身走向郭露露:“今儿怎么有空来了?”

    郭露露心中骂了一句直男,没有说话转了一圈,打算再给未婚夫一个机会:“你猜?”

    郑玉安挠了挠头:“你打扮成这样是要进宫?”

    “进个屁,今天是七夕,早朝都不上了,全城放假,就你们工坊还上工”郭露露把嘴一撅:“你看看人家,都在满春阁定了位子,现在想去都没空位了。”

    郑玉安恍然大悟,他笑道:“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回,你们跟着凑什么热闹啊?七夕人家哭得梨花带雨,洛阳城情侣却想着逛青楼听曲儿,当真好风雅。”

    郭露露瞪了他一眼,转身要走,被郑玉安伸手抓住,只听郑玉安笑着说:“罢了罢了,入乡随俗,谁让我是入赘的呢?”

    郭露露这才消了点气,回头问:“去哪里?今天可不好订位子。”

    “俗,太俗了,我带你过一个永生难忘的七夕”郑玉安仿佛胜券在握,回屋换了衣服,与郭露露便一起出门了。

    赵钱塘与刘天贺正在一起喝茶,他们俩之所以闲,是因为他们的功课比同期高出了太多,以至于老师主动让他们放慢进度,以防骄傲自满。

    实际上,这两人的天赋让老师有危机感,生怕他们超越自己,抢了教书先生的活儿。

    郑玉安问明缘由后,打趣一句:“你们两个要居安思危哦,龟兔赛跑听说过没有,没准你们就是两只兔子。”

    赵钱塘性格开朗,平日里与郑玉安说话也不会拘泥力竭,回应一句:“公子是怕我们白瞎了您的学费?无妨,若是布坊需要,我可以立刻走马上任,立刻就帮着赚回来。”

    “你们一个瞎子,一个瘸子,指着你们给我挣钱?我郑氏布行快倒闭了吧”

    二人玩笑了几句,郭露露在旁边催促,郑玉安只好真正出了染布坊。

    刘天贺重新坐下,调侃赵钱塘说道:“亏是遇到了公子,若是别家主子,你说这些话能把你舌头拔出来。”

    赵钱塘端起了个茶杯:“眼睛看不见就算了,嘴巴若是也不能说话,得憋死我。”

    刘天贺也喝茶,感慨说:“公子与郭姑娘真的很般配,他们若是真能成正果,也算有情人终成眷属了,比牛郎织女结局好上许多。”

    赵钱塘长叹一声:“但愿如你所说吧。”

    刘天贺转头看向赵钱塘:“你个瞎子,难道看出了什么?”

    “眼睛看不清,心里想得自然就多,”赵钱塘没有藏着掖着,直接把想法说了出来:“郑家已经得了皇商,按理说,郭家现在应该立刻与郑家绑定,起码把婚期定下来。但是,公子与郭小姐二人只是有口头之约。”

    刘天贺与赵钱塘二人不是读死书之人,他们虽然不是奴,但已经把自己当成了郑府的人。在其位谋其事,凡事自然要替郑府多想一步。

    刘天贺眉头紧皱:“郑家已经拿出了诚意和实力,郭家还在等什么?”

    “郭家想用一个鱼饵钓两条鱼”赵钱塘眯了眯眼睛,他的双目无神,却一点也不能掩盖他的睿智:“公子是一条金鱼,负责吐金子;司马公子则是一条鲨鱼,钓到的话,可以用来清扫障碍,大事可成矣。”

    刘天贺表示不信:“不会吧,因为百灵鸟的事,郭小姐已经与司马公子闹翻了啊。”

    “此事与郭小姐无关,纯粹是郭家一厢情愿”赵钱塘叹了一声:“人心不足蛇吞象。”

    刘天贺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你知道吗?天藏和尚给郭姑娘看相批字,批的是精卫。”

    这回轮到赵钱塘愣了:“填海的那个?这个批字何解?”

    “不知道,”刘天贺叹气说:“只是觉得,精卫似乎下场不算太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