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立马沙陀 > 第145章 弩箭

第145章 弩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朱全忠昨天有些恓惶,被晋军追着屁股打了一路,差点儿把老命嗖葬送了,回到王府后,又被张惠阴阳怪气唠叨了半宿,教朱全忠区分:什么是王,什么是将,捉拿人犯,大王怎可亲自出马?

    气得朱全忠真想问她什么是父,什么是子?儿子死了我能不亲自出场吗?想想张惠毕竟只是裕儿的嫡母,这句话也就不问算了,只是自己郁闷。

    不过张惠又问起罗隐的下落,倒是让朱全忠有些警觉。虽然他不相信美丽的夫人会与那个丑诗人有什么瓜葛,但夫人这么一问,还真是让他有点庆幸。

    把丑秀才打发到天涯海角,永世不回长安。这步棋很妙。不论是否有瓜葛,反正现在绝对没有了。

    那谁说的?你惦记别人老婆,别人也惦记你老婆。

    我很好。我不惦记别人老婆了,别人,也给我走的远远的。

    虽然有郁闷情绪,但也有开心。儿子总算没有白死:国家的兵权到手了,河中也再次回到手中了。一切都这么顺利,要说裕儿在天之灵没帮忙,朱全忠是难以相信的。

    这时候李振奉命赶过来了,毕竟李亚子是在罗隐帮忙下逃脱的,所以李振还是有些心理负担。还好大王完全没有责怪他的意思:

    “兴绪,你看,这个天下诸道兵马大元帅府,孤既然做了副帅,就该把自己的人马,加到元帅府的辖制之下。对吧?”

    李振明白大王的意思。大王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来好逼迫其他节帅,也把他们的人马加入元帅府的辖制,从而真正做到掌握全国兵权。他连忙说道:

    “大王一心为国,实在是朝臣楷模。如今大王本兼各职,共有宣武、宣义、天平、泰宁四镇……”

    朱全忠得意地笑着打断:“你怎么不算上河中啊?护国军,现在也公推孤来接管。唉,这么多藩镇都要我来兼管,兴绪你说,孤怎么忙得过来!”

    人家是炫富,他是炫权力啊。不过,男人追求成功,不就是为了躺在人们羡慕的目光里逍遥吗?

    不让他炫耀权力炫耀成功,那就真是项羽说的那句话了:如“衣锦夜行”。

    李振当然明白自家大王的心理,赶忙凑趣说道:

    “啊呀,河中也归附了?大王果然是民心所向啊,看来挽狂澜于既倒,救百姓于水火,当今天下,舍大王其谁啊?”

    朱全忠畅快地哈哈大笑。尽管还有很多障碍,比如官家,太监,朝中的清流,河东的李克用,但并不妨碍他享受现在的成功。

    虽然这次成功,是儿子的性命换来的。

    不过除了他这个当爹的,谁还能如此为儿子报仇?这是朱全忠最自豪的。

    李振也笑了起来:“大王,臣只是好笑,当初官家还想人为制造一个梁晋秦三足鼎立的局面,让他来总揽全局。可是大王此番三拳两脚,就使得梁王府一家独大!”

    “此番”的缘由他没说。朱大郎之死,变成了朱全忠迅速崛起的机会,这个儿子,死了都那么尽孝!当然也是他爹才能掌握住儿子尽孝的机会,别人哪行?

    朱全忠心情畅快,又开始筹划下一步。

    “兴绪啊,这长安,又是太监又是清流,还有那么多皇子,实在不方便的很。”

    李振把大王刚才的话略一梳理,马上明白了。

    “臣倒是觉得,新设立的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府,若是设在蒲州,方才合适。”

    朱全忠点头:“嗯,兴绪所言,正合孤意。京城里掣肘的太多,元帅府设在蒲州,离长安不远不近,是个好地方。”

    他又想起了惨死的儿子,扫帚眉皱了起来。

    “除了通知韩建去蒲州,营建大元帅府。你再去告诉友珪孩儿,让他接任落雁都指挥使。”

    李振连忙答应。落雁都这支精兵,当然必须在大王的儿子里挑选指挥使。

    提到落雁都,朱温又想到了什么,他的扫帚眉皱得更厉害了:

    “昨日一战,沙陀人的马军,猖狂的很,孤亲眼所见……”

    “亲眼所见”什么,朱全忠不想继续往下说了。反正大家都明白,不外乎梁军步军如何被骑兵残杀的惨状。

    李振想了想:“大王,看起来,咱们也要筹备建立一支强大的马军,才好与他争锋。”

    朱全忠摆摆手,满脸不屑。

    “跟在李克用屁股后头学他?”

    李振有些迷茫:晋军的马军厉害,咱们不建立马军,怎么与他争雄?

    朱全忠有自己的想法,他的声音很是冷酷:

    “得不到的,毁了他就行了!大家都别玩马军!哼,当年在上源驿,独眼贼命大逃脱。否则这些沙陀马军,早就姓朱了。但现在,兴绪,你去找张归厚,让他,嗯,就叫‘厅子都’,怎么样?”

    李振努力跟上大王的思路:大王是想建立一支新军来对抗晋国马军?让张归厚来做指挥使?

    “大王赐名,果然威武,‘厅子都’三个字,今后必定震慑晋军肝胆。”

    朱全忠边想边说:

    “厅子都,选材要严格,必须都是良家子,家有余财,本人骁勇善战,方才可选入。全都最多一千人,一律装备大弩箭。这种弩箭,将作监的左校署才有,孤亲眼看过,一共有两具,引发之后,可带动十二具小弩!哈哈,兴绪你想,这就是弩雨啊!弩雨!凭他沙陀战马如何无敌,却要看他如何抵挡弩箭!哼,那弩箭,可是连马肚子都能射穿的!”

    李振这才明白,大王是要根除晋国马军!想到弩箭如雨一般连人带马一齐射穿,李振就有些不寒而栗。看起来,大王是下决心要破除晋国的骑兵优势了。他自己是个文人,并不精通军旅,但他有他的优势:

    “大王,臣也听说,晋军的那个李存孝,是一员悍将。”

    朱全忠看了李振一眼,没有说话。说李存孝是悍将,有些低估他了,他是手撕悍将的天下第一勇将!可是让他去赞美敌人,朱全忠没有这种爱好,干脆懒得开口。

    李振继续说道:“臣觉得,要打败独眼贼,破除他的骑兵优势当然重要,但如果能再把他的悍将也除掉,让他没兵没将,成了个没牙老虎,岂不更好?”

    朱全忠有兴趣了。李振不会乱说话,想必有了计策:

    “兴绪说说看。”

    李振笑了笑:“臣倒是有条反间计。”

    朱全忠没吭声,听李振继续说。

    李振赶紧说话,别让大王觉得自己在卖关子,那就糟了:

    “如今官家既然同意设立元帅府,大王何不再上一疏,请官家封李存孝为昭义军节帅?”

    朱全忠的眼睛转了起来,他明白了:

    “兴绪是说,让李存孝实力壮大,然后沙陀就成了两虎相争之势,是吧?”

    李振连忙回答:“臣虽然有此构想,终究不算明白,大王一语点破,臣才反应过来,对,就是让他们两虎相争,必有一伤。那时候,河东衰败,岂非天下幸事?”

    朱全忠并不关心什么天下幸事,不过河东衰微,当然是梁王幸事。他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着,在河东重新培养一头老虎,是利是弊?

    “可是兴绪,若那李存孝做了节帅,还是对独眼贼死忠愚忠,又当如何?”

    李振倒是胸有成竹:“大王,打败男人三件宝,权势、钱财和女人。臣担保,只要李存孝做了一方诸侯,河东必将开始内乱。”

    朱全忠笑了起来:“你这个三件宝,哪里听来的?”

    李振有些心虚:“臣平日里除了看些经史子集,也胡乱读些晋人的笔记,里头有这些言语。”

    朱全忠没有追问下去,又开始琢磨李振这条计策。不错,这条计策,官家肯定会接受,他一直盘算梁晋秦三家鼎立,如果让晋国实力壮大,他是乐见其成的。李克用呢?独眼贼听说自己的义子掌握昭义军,沙陀的势力跨过了太行山,肯定也喜欢。那么李存孝呢?就更不用说了。

    只是,这反间计完全建立在人性的弱点上,靠得住吗?

    不行。不能只是想着李存孝实力强大了就会反叛,那样未免过于武断。自己还要拉他一把:

    “给官家上奏,倒是不难。用一个藩镇做诱饵,若能使河东分裂,也不算过分。不过,这计策等不得。”

    朱全忠的眼光扫到李振身上,李振顿时感觉压力山大。

    朱全忠的话斩钉截铁。

    “不能等,不能等到李存孝习惯了做李克用的藩镇!”

    李振马上发现了自己计策中最大的一个漏洞:等着李克用父子自动翻脸。而大王却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反间计的最大缺陷。李振还没想到怎么弥补缺陷,大王想到了。

    “孤这道奏章,一是请兼护国军节度使,二是调通美为天平军节度使,三是保李存孝为昭义军节度使。这么多人事任命,就不显得李存孝当节帅有多么突兀。”

    李振佩服大王想的周全,也知道大王话还没说完:

    “天平军紧邻昭义军。所以让葛通美暗通款曲,说服李存孝来降!”

    这才是大王的点睛之笔!不是等待他们父子反目,而是主动拉拢李存孝!李振马上明白了。

    “大王高明。李存孝来降,那么自然事情就解决了。若他不肯来降,却也是与李克用产生了裂隙,可以加快他们父子反目。”

    朱全忠摇摇头。

    “孤刚才就说过,等不得!他若不肯降,就让葛通美起兵干他!”

    李振有些犹豫:“可是李存孝乃是天下第一勇将,葛通美恐怕……”

    朱全忠一摆手:“当年上源驿,那个什么天下第一名枪,史敬存,是吧?不也死在王子明枪下了吗?别听什么天下第一第二的,你和德坤两个,赶紧把厅子都给我建立起来!随他天下第几,只看他受不受得住那大弩箭!”

    李振恍然大悟:大王的意思很明白,不论史敬存的武艺,还是李存孝的神力,在威力惊人的大弩箭面前,统统不值一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