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山不转水转重生小画仙血洗苍兰国 > 第66章 心无物,天地宽!

第66章 心无物,天地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话说大将军祖青云和苍南王祖永寿率领亲兵返回京师。

    那些个亲兵,大部分留在城外庄园,只有36人随将军入城,其中包括17位星箭手和一位神箭手,另外18人则是中高阶近战武师。

    祖青云和祖永寿入城之后,回到苍南王府,见到祖明澈、祖明伦和郭红袖。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其乐融融,很是开心。

    饮宴过后,众人喝茶叙话。

    祖青云虽然平平安安回到京师,但他面临的危险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因为失去亲兵护卫,变得更加危险!接下来,他要进宫“面圣”,接受太子质询,还会跟泰武王见面,接受盛宴款待,每一次入宫,都等于过一次鬼门关。

    毕竟他才是玄阶宗师,面对泰武王的时候处于劣势。

    泰武王是地阶宗师,比祖青云高一个境界,而且皇室之中还有隐藏的高手,实力深不可测。

    比较而言,苍南王府的实力,虽然有大幅增长,但还无法推翻赵家的统治!不说别的,只要赵家从朝阳门请回老祖赵丹阳,就能让祖家满门灭绝!即便请回赵志成或者赵敏,那两位筑基前期的修士,也够祖家的人喝一壶了!

    因此之故,祖家还不能立马掀桌子。

    虽然说,雁门山之战已经发生了,但那是荒郊野外,消息没有走漏,没在京师传得沸沸扬扬。

    所以从明面上说,祖家依旧是苍兰国的臣子。

    现如今,摆在祖家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留在京师,见招拆招,撑一天算一天,尽可能提升自家人的实力,或许有一天能摆脱困境;二是离开京师,前往苍梧省暂避,天高皇帝远,苍兰国兵力有限,应该不会派重兵攻打。

    但不管怎样,既然祖青云回到京师,总归是要入宫的,先逃过眼前的劫难再说。

    这时候,祖明澈取出一张尺许长的绢画,道:“爹,我这里有一幅奇特的画,可以让你将四百名亲兵收入其中。如此一来,无论你走到哪里,身边都有护卫之人。必要的时候,我和爷爷也可以躲入画中,危机关头跳出来,或许能斩了泰武王!”

    “斩了泰武王?”祖青云眼中有神光闪烁,道:“杀他会有麻烦。毕竟是皇室高手,位高权重,他要是死了,会引起仙门中人的关注。”

    祖永寿发出冷哼:“若到生死关头,不需要顾虑太多!大不了,举家逃亡就是了。”

    老爷子和祖青云一样,都是杀伐果断之人。

    父子两人都做过大将军。

    “柱国大将军”,非同小可!整个苍兰国只有一位。平日里统领三十万大军,驻守北方边境,到了国战的时候,手下兵将多达百万。这样的人物,胸有百万甲兵,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岂会畏惧泰武王的身份和地位?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前世祖家之所以被灭,归根结底是因为实力不足。老爷子自始至终未能晋升地阶宗师,祖青云也未能成为玄阶宗师。

    比如说雁门山之战,前世的祖青云乃是黄阶宗师,手中连一支符箭都没有,而且只带了二十名亲兵上路,那些个星箭手一个没带,所以在遇到多位宗师围攻时,最终惨死在荒郊野外!

    后来,祖永寿毫无防备,喝了毒酒,被泰武王杀害。

    今生有胡芸儿提供的功法和丹药,他们各自往前迈进一大步,而且提前得到预警,做好了迎战的准备,结局自然有所不同。

    三日之后,祖青云入宫“面圣”,在朝堂上见了太子赵凌帧和一众大臣。

    太子说他年过七旬,应该退休荣养,免了他“柱国大将军”的职位,封他为有名无实的“太傅”。

    这等于削了祖家的兵权。

    大将军手里没兵,等于没牙的老虎。接下来,想怎么修理都行。

    不管怎么说,太子和泰武王是叔侄,虽然个人利益有所不同,但在削减祖家势力方面,态度是一致的。

    随后过了一个多月,祖青云一直待在家里,等着泰武王进一步发难。

    然而泰武王却一直没发难,不晓得是否黔驴技穷了。

    直到八月上旬,胡芸儿悄悄返回京师。

    胡芸儿为什么回来呢?

    因为她有大仇未报,她的主战场在京师!

    青羊山已经安定下来,暂时不会有危险。祖父胡人杰忙着开办“青羊洞书院”,母亲郭紫薇将会是书院的监院。有胡三春、孙凉石和胡痴汉等人的护持,接下来应该一帆风顺。

    于是乎,胡芸儿离开青羊山,带了丫鬟雪雁和侍女徐如萍,乘坐胡青松驾驭的马车,来到京城之外。

    为了不走漏消息,她戴了人皮面具,在距离城门十里外,将手下收入灵画中,然后一个人徒步入城。

    进入苍南王府之后,她才展露本来面目。

    胡芸儿的到来,让未来婆婆郭红袖很开心,赶紧设宴招待她。

    公公祖青云第一次见她,面上带着和煦的笑容,也有几分严肃和庄重。

    老爷子的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没将胡芸儿当作外人。

    祖明澈嘴角带笑,问道:“你怎么回来了?”

    胡芸儿微笑道:“我家祖父得天道垂青,及时修成儒门宗师,让胡家渡过危机。我担心苍南王府尚有劫难,不放心,过来瞧瞧。”

    祖家三代人,受益于胡芸儿传授的《五气归元诀》,以及她提供的灵画和丹药配方,但只有祖明澈知道她仙儒同修,功力高强,收服了两口飞剑,形同于“剑仙”。

    祖青云刚从边关回来,对胡芸儿缺乏了解。

    老爷子祖永寿对胡芸儿有所了解,但了解得不够深入,以为她是一位神秘的姑娘,聪慧美丽,身负大气运,由于某些原因,掌握仙家功法,同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师,却不知道她是炼气十一层的高手,功力不亚于玄阶宗师。

    单是炼气十一层的高手,倒也没什么了不起。

    问题是,胡芸儿有两口飞剑,还有一座灵石山,借助于“养剑诀”,让灵剑充分吸取灵能,在危急关头施展“祭剑术”,可以越阶斩杀对手。

    祖明澈虽然驯服了飞剑,但储备的灵石不多,不舍得拿来养剑。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不会祭起飞剑杀人,只会将自身功力灌注于剑中,施展青云剑诀迎战敌人。

    祖青云和祖永寿没学过“养剑诀”,连这套法门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跟他们相比,胡芸儿虽然是晚辈,年龄差很多岁,看着柔柔弱弱,但有自身的底气。

    归根结底,她编纂《符文宝典》,翻译青云门的典籍,掌握了大量的修仙法诀,再加上一甲子鬼修积累的神魂,她的根基很深厚,不是普通人能看透的。

    因为胡府的宅子交给朱尚之管理,胡芸儿暂时不能返回故宅居住,于是便遵从郭红袖的安排,在苍南王府住下来。

    郭红袖私下里问她,想何时举办婚礼。

    胡芸儿说道:“等祖家渡过劫难再说。明澈的功力节节攀升,此时不宜分心,多等几年没关系。”

    她没说自己也在修炼,同样处于关键时期。

    郭红袖和丈夫祖青云商量了一番,决定遵从小儿女的心意,让他们自己决定何时成婚。

    祖青云苦修一辈子,年过七旬才是玄阶宗师。

    祖永寿修炼两个甲子,迄今才是地阶宗师。

    他们虽然不晓得胡芸儿的修为状况,但却知道祖明澈已经是玄阶宗师!在弱冠之年成为玄阶宗师,那简直是天纵之才!整个苍兰国,除去大宗门精心培养的弟子外,没有一人能达到这种地步!

    据说,当年苍兰国的开国大帝乃是习武奇才,九岁成为朝阳门的外门弟子,十八岁成为内门弟子,21岁成为黄阶宗师,25岁玄阶宗师,33岁地阶宗师,40岁天阶宗师,50岁完成筑基,然后开创了苍兰国!当时的苍兰国很小,只有方圆几百里。后来经过不断的开拓,才变成方圆数千里。

    在祖青云和祖永寿的心里,始终将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能冒出一位筑基修士,那才是祖坟里冒青烟呢!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晚点儿成亲不是问题。

    只要人家姑娘不介意就行!

    祖青云自己三十多岁才成亲,长子祖明远也成亲很晚。这也是天风大陆武修之家的传统,习武资质越好,往往成亲越晚。那些资质差的人,才会早早的结婚,繁育下一代。

    归根结底,修真人的寿命,跟功力正相关,功力越高,寿命越长。

    正因为这一点,很多仙人一辈子不结婚。

    有的修真人,明明结了婚,还要抛妻弃子,入山修行。(譬如王重阳,张三丰,李叔同,乃至于佛陀,虽是大人物,但也是渣男。)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所谓“修真”,乃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过程。所谓“炼精化气”,便是将后天之精,转化为先天之气。

    若像凡人一般,不加节制,沉迷于酒色财气之中,精气都流失光了,那还修炼个鬼啊!

    苍南王府,规模很大,前后有七进院落,可以容纳数百人。

    胡芸儿居住的地方,唤作“明远堂”,本来是长兄祖明远住的。

    祖明远离开京师,去了苍梧省,这个院子便空下来。

    祖明澈居住的院落,唤作“明澈堂”。

    老二祖明伦住的院子,唤作“明伦堂”。

    三个院子紧挨着。

    祖青云和郭红袖居住的院子,唤作“青云堂”。

    老爷子住的院子,唤作“永寿堂”。

    郭红袖生了三个儿子,连一个女儿都没有,心里一直遗憾。

    她给大儿子娶了媳妇,结果没过几天,两人便离开京师,连面都见不着。

    二儿子虽然定了亲,但因为祖家面临危机,不敢大张旗鼓的娶亲,所以二儿媳李月茹暂时进不了祖家的门。

    而且,李月茹的父亲李成林是礼部尚书,平日里最讲礼数,对女儿的要求很严,若非必要不许出门,所以郭红袖很少见到她。

    比较而言,胡芸儿受到的约束很少。不单因为她是修士,还跟她父亲早亡,祖父是鸿儒有关系。

    胡人杰从鸿儒晋升宗师,早已突破了礼教束缚。

    什么是“礼教”?

    礼教产生于上古,保留了巫的基因,形成伦理、宗教与政治三合一的模式。

    《礼记·王制》中云“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其中的“六礼”是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

    六礼是为了节制人们易于偏颇的自然本能,使人们养成谦恭、节俭、庄重、敬慎的修养习惯。但礼教强调过分,就会变得繁琐,成为束缚。

    同样是儒修,胡人杰的境界远高于李成林,他理解的“礼”没那么教条,所以对胡芸儿的约束比较少。

    胡人杰教导孙女:“礼以顺天,天之道也。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

    意思是说,礼是人所创立,与天地并立,体现天地的秩序,使人与鬼神、万物和合感通。

    礼教上达天道、合义理,下顺人情、依人性。它不是僵尸般的教条。

    胡芸儿还没成亲,就经常前往苍兰王府,这在一般文官家庭肯定是不行的,明显不符合礼数,但在胡人杰那儿就可以。因为胡人杰是高明的儒修,胸中有一口浩然气,堂堂正正,百邪不侵,心无物,天地宽!

    胡芸儿自身的修为,也达到鸿儒境界,不是谨小慎微的小姑娘,她只要遵从本心即可,来去自由,不受束缚。

    因此之故,郭红袖很喜欢这位经常见面、性格率真的姑娘。

    郭红袖出身于武修之家,为人爽朗,虽然读过书,但不在乎繁文缛节。

    所以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和谐。

    这一日,郭红袖信步来到“明远堂”,看见胡芸儿在院子里练剑。

    她有些惊讶:“咦?芸儿你还会使剑?”

    胡芸儿收了剑式,走近前来见礼。

    郭红袖赞道:“芸儿,我见你舞剑的样子,分明是剑道高手,一招一式都很到位,可惜未能练出剑气。”

    胡芸儿微微一笑,心道:“我对灵剑控制入微,已经达到收发自如的地步。我将剑气收束起来,你自然看不到剑气。”

    郭红袖道:“见你舞剑,我也手痒,能否让我试试。”

    “好啊。我给您换一口剑。这口剑已经认主了,对您来说,不容易驾驭。”

    胡芸儿让侍女徐如萍从屋里取来一口半灵剑,是她和祖明澈用祖家的兵器铺子铸造的宝剑,递给郭红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