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军师 > 第11章 太学院

第11章 太学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递过名帖,羽林卫向众人拱手,随即分出一名士兵进入院内禀报。

    大约等候半刻钟,便有几名白衣学子跚跚而来,为首上前拾礼:“诸位同修,随我来!”

    “尔等任务完成,回吧!”荀采把身上剩余的盘缠交给四名家丁,吩咐他们速速回去报平安,四人便顿首离开。

    于是转身随太学学子进入太学院,脚下玉石铺路,洁白无瑕,让人不忍下脚,道旁俱是葱绿松柏,如列兵般直立。

    但见左右广场内,青衣学子们或聚成一团,或并列席地而坐,皆手捧书册,专心攻读。

    他们个个脸颊饱满,耳垂圆润,与城外瘦骨嶙峋的百姓仿若隔世。

    这些人便是大汉的精英人士,个个出身名门,宗族实力非凡,且子孙天资聪慧,通过层层选拨应试,方可进此学府。

    院内清静幽雅,花草丛生,菏塘亭立,假山绘石傍水而生,鸟语虫鸣不烦于心,隐隐琴瑟之音从竹林深处顠来,真是读书修身的好地方。

    “这边请!”光顾赏景,不知不觉已进入阁廊之间,廊道蜿蜒九曲,生人进入恐怕难识归路,道连道,廊生廊,青砖绿瓦层出不穷,只能任人指向而行。

    带路学子指着前面一排矮房道:“这便是几位的住处,稍作安顿,等会我来领你们熟悉学院环境,四处走走!”

    说话间那几名学子已经轻步离开,只剩下三人呆若木鸡。

    “哇,不错,我要中间这屋!”荀采赞叹一声,急切推开房门,只闻到一股淡淡清香,红漆床榻整齐如新,学案上静卧文房四宝,屋内有盆景插花,宛若仙居。

    于是两人分选左右房间,住处皆为精心布置,华丽而不失简洁,确为读书人所居之所。

    “这便是太学!”奉孝有些为叔父戏志才惋惜,若他能来,必然高兴到手舞足蹈。

    欣赏一番屋内摆设,于是将行李拆开布置其中,才发现,自己所带之物比起屋内,真是不堪入目。

    收拾差不多,便有学子在外面呼喊,于是对着铜镜整整装束,便推门出去。

    看来新入院的不止他们三位,整个院子几乎安置圆满,几名新来的学子四处张望,有男有女,甚是热闹。

    “诸位学子,大家初识,作为学长,我来介绍介绍你们认识!”方才带路的学子年纪稍长,约有二十来岁,他将众人集合在廊间,为拉近距离,活跃气氛,于是开场道。

    “我复姓皇甫,字坚寿,暂负责你们的起居安排!”年长学子先自我介绍。

    “这位是太常刘焉之子刘璋,字季玉!”接着介绍他身边那位稍胖的学子。

    “幸会,幸会!”肥胖且憨厚的刘璋向大家拱手作揖。

    “这两位乃季玉的弟弟,一名曰刘范、一名曰刘诞!”刘家入学人数彼多,皇甫坚寿不好一一详解,一笔带过。

    “这位乃蔡院长之女蔡琰,字文姬!”看来太学院学生都是名门望族的后辈,不报来头都不好意思介绍。

    众人都侧头朝院长之女望去,那女子十二三岁,长相乖巧,眉目含情,着装发式,都透着一股文墨气息,好似柔弱,却又显侠女之气,谓之奇也。

    “蔡同修乃美人胚也!”刘璋眯着眼睛傻笑道。

    “望各位学长日后多多关照!”不说话则已,玉口一开,女子特有气质弥漫开来,就连奉孝也被吸引。

    “咳咳,这位,太仆杨彪之子,司空杨赐之孙杨修,字德祖!”为转移众人注意力,皇甫坚寿着重介绍另一名学子。

    “幸会幸会!”三公后人格外让人敬重,刘璋三兄弟连忙上去拾礼。

    随后又一一介绍一番,不过后面这些人家世明显逊色不少。

    “颖川学院院长荀爽荀慈明之女荀采!”

    “哇,没想到,这期同修里面如此多美女哇!”刘季玉口水流一地,不知该用何等赞美之词。

    “颖川太守阴修阴元基之子阴瑜!”

    “各位幸会!”

    “这位是?”刘璋瞬移到郭嘉跟前,细细打量起来。

    “时间不早,剩下的同修就不一一介绍,日后大家相互认识便可,我这便带大家熟悉太学环境!”剩下的小门小户人家或并无出处的学子,皇甫坚寿懒得介绍,也给这些人留足面子,于是打断刘璋的询问。

    这也让奉孝松口气,相对在场名门望族之后,他郭奉孝真没什么好介绍的。

    刘璋也只好不再追问,而是屁颠屁颠跟在蔡琰和荀采后面,寻找机会与她们搭话,而他的两个兄弟则不为所动,在队伍后面窃窃私语。

    足足花了近二个时辰才将太学院区逛个大概。

    用过丰盛午宴,再午休一个时辰,已是未时,众学子伸伸懒腰,等待下一步安排。

    课厅是一座八颗石柱支撑的大殿,殿高五丈,格窗明亮,横竖三十余砚台,前排为讲师坐椅,规格远超颖川书院授课大厅。

    片刻过后,只见外面徐步走来一排长辈,均在四五十岁之间,身着礼服,头戴文冠,为首乃蔡邕,当下太学院院长,博士。

    “诸位学子,我给大家介绍几位师傅!”蔡邕回头望向身后之人,暗里捋下说词。

    “这位,乃马日单博士,经学讲师!”

    此人乃经学大师马融门生,在士林中名气旺盛,诸学子仰慕已久,于是都鸣桌致敬。

    “这位,乃韩说博士,尤善图纬之学!”方介绍完,又是哄堂赞叹。

    “此位,乃议郎卢植,卢子干,曾任九江太守,此次与我等共修典籍!”这可不得了,哗啦啦鸣桌声如大雨倾盆,卢植在北方名气响亮,故彼受学子欢迎。

    “望日后诸位学子能鼎立协助诸博士圆满完成《东观汉记》校正及《熹平石经》镌刻任务!”众师傅落座,便有不少学子离开座位,纷纷上去投递名帖。

    唯独寒门子弟仍然呆坐座枕上,不知所措。

    散场之后,奉孝抛开众人,独自步行回往住处,此时已近黄昏,霞光沉浸于西山,宛若此间心情。

    自从游历南方归来,自觉年少有为,不输天下学子,没想到入了太学,才发现海内之大,士林之深,自身才学,如流溪比之大海,顽石沉于高山,正所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看来要想出入高阁,委成重任,光靠学识尚难往之,须得有适当身份,否则与那些经学大师根本搭不上话。

    如刘璋、杨修、阴瑜等人,有家族背景为名帖,使得博士们不可轻视。

    “这位学子,有心事?”正思索间,不想那宛若黄鹂之声突起,由身后传来。

    回头望时,美人如画,白皙肌肤,娇好面容,不怒乃嗔,宛如一幅仕女图挂在自己身前。

    “见过蔡同修,无事,随意走走!”奉孝拱手拾礼,欠身回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