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军师 > 第27章 出谋划策

第27章 出谋划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乐松愤愤离开皇宫,万万没想到天子竟然如此不在意自己禀报,拿紧急军情当儿戏。

    回到鸿都门学之后,便使人唤来郭嘉,将觐见的情况说与他听。

    奉孝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于是问道:“院长,陛下是单独接见你,还是有其它人在场?”

    “十常待张让与夏恽在场,对了,张让从中作梗,说他要去调查!”乐松描述当时情景,随后长叹一声。

    奉孝微微一笑,自信道:“院长您放心,这几天陛下定然会光临本院,与您共商大事!”

    乐松怔了怔,目光中透出疑虑,这小鬼,他是怎么猜到的:“若正如奉孝所言,便最好!”

    鸿都门学藏书阁,是一座庄严而古朴的建筑,坐落在学院的东侧,与繁华的市井隔绝,仿佛一个静谧的世外桃源。建筑采用纯正的汉式风格,高大的朱红色门楼雄伟挺立,门上镶嵌着金色的铜钉,显得格外庄重。屋顶覆盖着青瓦,随风轻轻摆动的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长河。

    藏书阁每一层都摆满了各类书籍,从军事策略到医学典籍,再到繁复的工艺技术,无所不包。书架之间隔着宽敞的走道,铺设着细密的青石板,步履其上,回响着沉稳的脚步声。

    天子的鸾驾在藏书阁楼下停下来,收到消息的乐松领着一众学子早已在入口处排列两侧,恭候多时。

    “你们在外面等候吧,由院长陪朕进去查阅典籍便可!”天子在众人搀扶下下了马车,转身对身后一干宦官说道。

    天下人都知道,皇帝喜好读书与书法,除了宫中娱乐,便是夜读,逐字逐句,孜孜不倦,若遇到没有出处的句子,通常要翻阅古今,寻找原由。

    昨夜又遇到书上瓶颈,于是一大早便驱驾赶来藏书阁。

    “喏!”那几名宦官相互递过眼色,都觉得问题不大,也便齐声答应下来。

    于是乐松与郭嘉引着天子入阁。

    阁内的空气中弥漫着古籍的墨香,混合着木质书架长时间散发出的幽幽檀香,让人不禁沉醉。

    三人找了处僻静地方,见四下无人,天子转过身来望着乐松。

    “快快给朕讲讲,黄巾军是怎么回事!”刘宏眼神急切而焦虑。

    于是乐松将自己如何怀疑与监视常待封谞,以及那日与奉孝无意间听到他和黄巾密探私会,还有那个新来的学子唐周的事情。

    种种迹象表明,黄巾势力已经渗透司隶各地,而且还与宫中宦官勾结,他们在谋划大事情。

    刘宏缓缓转过身,面朝着书架,长袍随着身体的起伏轻轻摆,眼神深邃,仿佛在思索对策。身后两人屏息凝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等待。

    “这个事情除了你们,还有谁知晓?”他随即问道。

    “学院也就我们两个知道,别无他人!”乐松回道。

    刘宏点点头,如此机密之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他在思索由谁去处理此事最好,却始终想不到最好的人选。

    “陛下”奉孝轻唤一声,又闭了嘴,似乎有话要说。

    刘宏觉察到这一点,或许这位十四岁的小学子还真有好办法,于是不耻下问道:“郭嘉,你是不是有话要说,尽管道来!”

    “陛下,于今外戚与宦官斗法,此事既然与宦官有关,何不将计就计,将此消息告知外戚重臣,让他们自相残杀,两败俱伤,以此削弱双方的实力,陛下可得渔翁之利!”奉孝于是斗胆献策道。

    刘宏听完,表情严肃或者深沉,陷入沉静地思考中。

    “国舅何进,此人手握京机重兵,一直想立功表现,我看由他来处理此事颇为合适!”刘宏灵光乍现,脑海里闪出一人。

    “陛下英明!”奉孝也从叔父戏志才嘴里听说过此人,不过多半被骂成屠猪贩狗不辈,但没想到,就是此股人,竟在朝中混得风生水起。

    “关内黄巾可交于何进,然河北、荆州、青州等地的黄巾又如何处置,陛下!”乐松趁机抛出下一个问题。

    刘宏眼中露出惊恐,似乎有些招架不住,只能退步再行思考。

    “院长不必急于一时,我们以关内为诱饵,让何国舅坐实黄巾猖獗之事,待到公之于众,陛下可召百官及地方州郡长官入京商议,到那时,谁都藏不住军情,再处置不迟!”看着刘宏一脸为难之色,奉孝只能替他解围分忧。

    “想不到你小小年纪,谋划如此得当,妙哉!”刘宏听他讲的头头是道,忍不住夸赞。

    “我去与何进商议处置安排,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控制唐周,可能他根本不姓唐,切不可放跑了他!”三人商议完毕,天子准备起身出阁,回头再三嘱托。

    “请陛下放心吧!”乐松目光中充满自信,鸿都门学是他的地盘,冲着院内有千余学子,大家团结一心,没有人能够悄无声息将唐周带走。

    送走天子鸾驾,奉孝径直往学生宿舍而去。

    打开房门,唐周还躺坐在榻上,此时荀采正在给他倒药,唐周的目光落在荀采白娕的脸蛋上。

    “奉孝哥,你来了!”荀采正好转身,便看见郭嘉,脸上露出一丝欣喜。

    “今日是你在轮岗啊!”因为忙于黄巾一事,许久没空去找寻同院的荀采,今天遇见,也算得上惊喜,老乡相见,格外温暖。

    “情况怎么样?”奉孝看了看一脸迟疑的唐周,对方正在思考要和他说些什么。

    “基本上痊愈了,老先生说,还要服用最后一轮草药,避免有所残留!”唐周声音有力许多,吐字清晰,不像刚得病那会有气无力。

    “那就好,等病好了之后,你便可专心读书了!”郭嘉点点头。

    “真心感谢诸位,为了我,让大家通宵达旦,真过意不去!”唐周很是礼貌,眼眶充满感激。

    “我们鸿都门学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子,你不用如此,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日后如果其它学子要是也有不幸,相信唐兄也会如此待之,对吧?”郭嘉目光紧盯着他,观察对方的表情。

    唐周有一丝慌乱,感觉到对方有言外之意,但又不清楚具体所指,有意逃避郭嘉如剑般的目光。

    “那是当然!”最后吞吞吐吐四个字。

    “来,把药喝了吧!”此时荀采已经倒好碗,端到唐周面前道。

    唐周接过药碗,咕噜咕噜一口气喝,随着药的苦味穿透全身,这时的他才感觉舒服不少。

    “我想通了,病好了之后,还是要回趟河北!”唐周放下药碗,突然说道。

    “回去?你千里迢迢从河北入关,不就是为了求学求功名么,现在病都好得差不多,却要回去?”奉孝想知道他以何种理由提出这个想法,难道是察觉到异常了,想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