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143章:上海农机厂

第143章:上海农机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机械和化肥是降低开荒难度的两大关键。

    肥料这东西,除了粪肥、草木灰等可以就地取材的,来自关内的化肥也在源源不断的往东北输送,1902年,在左念微的协助下,徐建寅耗时数年研究出了实验室制取合成氨,但实际转化过程非常的困难,时至今日也没有下文。

    新开垦的土地1般都会种上大豆之类的作物也是1样的道理,都是为了养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廉价且优质的铁质工具1定程度加快了开荒的进程,1些蒸汽机械也替代了相当1部分人力,但这些机械依然太过于庞大笨重,除了政府没有什么人用得起,而且这些东西只能做做挖坑、斩草的工作,后续依然需要大量的人拿着镢头刨地除根。

    除了当今世界常见的蒸汽农机,从美国引进的内燃机农机也开始出现在中国。

    不过,这种内燃机农机在某人眼中可就不单单是农业机器了。

    7月9日临晨,左念微坐在火车上前往上海,窗外是大片的农田,远处有着几座工厂,烟囱里正冒着白烟。

    经过多年的工业发展,现在的上海已经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钢铁工业、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火车制造、船舶机械制造、化学工业、纺织工业,几乎所有与国家展有联系的轻重工业在这里都可以看到,有的工厂已经建成投产,有的工厂仍在加紧施工建设。

    随着“第1个5年计划”进入尾声,有着天然优势的轻工业计划毫无意外的超额完成,而大部分的重工业项目在战争的刺激下也超出了预计的目标。

    这些重工业项目基本上都是由财政部主持,绝大部分重工业工厂也采取的是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合作的方式,但是管理措施却向私有企业学习,所以,在这些重工业工厂中,虽然国有资本占了大头,但是在董事会里,民间资本在经营上也有着较大的话语权。

    也正因为上海的重工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以及国家振兴的希望所在,所以,对于上海地区的军事警备工作,中枢政府非常关心。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经过苦心经营与认真谋划,上海周遍地区已建立起1整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东海舰队驻扎舟山、崇明,长江两岸炮台遍布,6军两个师与两个混成旅驻扎于此。

    不过左念微此次巡视上海,主要不是来关心上海地区的军事工作的,他来上海主要是为了主持1座重工业工厂的开工典礼。

    今天即将正式开工的工厂是1座农机厂,在此之前,全国已经有东南重工、燕京重工、武汉机车等3家生产蒸汽农机,但这座农机厂不1样。

    这座中美合资的机器厂名为“永丰农机厂”,中方股东就是财政部,而美方股东则是达尔农机公司,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第3方的股份,中方股份占百分之6十8,董事会由财政部说了算。

    合资公司不奇怪,真正不1样的是,该厂在左念微的推动下,所生产的农用拖拉机主要使用内燃机,除了15马力和25马力的中小型轮式柴油农机以及45马力的轮式蒸汽农机,该厂还有1款60马力的重型拖拉机,这种拖拉机不仅使用所使用的车轮不是最流行的大直径钢制圈轮,而是使用美国工程师巴伦德、霍尔特等人发明的霍尔特履带。

    也正因如此,这种拖拉机显然不会是给小农使用的,因为他们买不起,也用不上,而南方的市场也没有那么大。

    所以这种拖拉机的销路自然是东北的国有农场和屯垦兵团,中枢颁布的《东北垦荒指导》中宣布组建国营农场,并将其承包给闯关东的农民使用。

    由于土地不是私有,因此这些农业土地上种植什么作物都由工商部辖下的农业司决定,而根据相关的承包合同,农业司将为这些承包土地的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这其中就包括农机的出租以及技术人员的指导。

    考虑到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关内农民闯关东去东4省开荒种地,那么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东4省广阔的黑土地上,必将出现许多重型农业机械,这些来自政府的订货将保证农机厂的利润,美国投资方看中的也正是这1点。

    而左念微考虑的自然是提前为坦克进行技术储备,履带式农机是这两年刚刚出现的东西,各国也在对其进行军事化研究,只不过需求不明显,再加上技术限制,进展不顺。

    “克强,好久不见!”

    上午8点,左念微刚下车就受到了新任农工发展委员会东南工业区分委主席黄兴的迎接。

    农工发展委员会由战时的工业指导委员会发展而来,主要主持5年工业计划以及土地改革。

    “修平,好久不见!”黄兴与左念微握了握手,两人虽然相差十多岁,但志趣相投,同样是军人出身的黄兴对于左念微十分佩服,因此两人私交极好。

    两人都是雷厉风行之人,寒暄叙旧片刻之后便赶往今天的目的地,上午9点,载着左念微和黄兴的汽车已经赶到了宝山县城北郊,在1座崭新的工厂前停了下来。

    随后,工厂被卫队迅速接管,在大批卫兵的护卫下,左念微下了车,徒步赶去工厂。

    虽然提前通知了工厂方面,左念微即将亲自赶到主持开工典礼,但是由于电报说得模糊,只说是“近几日”到底是哪1天,谁也不清楚,所以这两天里工厂虽然没有正式开工,但是工人们都按照工作章程的规定呆在厂里,呆在自己的岗位上,等候左念微的到来。

    现在左念微突然到来,众人悬着的心反而放了下去,厂长立即招呼工人搬出欢迎的道具,1时间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木质演讲台也被搬了出来,摆在厂门口,红绸、横幅、彩花都挂了起来。

    不到半个小时,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左念微与黄兴上台讲话,讲话结束后,礼炮响起,厂长将剪刀递给左念微,剪彩之后,众人进入厂内,黄兴拉动了机床的拉杆,在工人的操作下,蒸汽机开始发出轰鸣声。

    这座中国第1座内燃机农机厂终于开始了生产,而左念微也1直等在工厂里,与几个美国的技术专家亲切交谈,直到工厂生产出的第1把机制铁锹被送到左念微面前,这场开工典礼才算是正式结束了。

    而这种时刻自然不会少了记者的,从演讲到剪彩,再到开工,最后到农具成品产出,每1个过程都有记者将其记录在胶片上。

    他们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内燃机农机与蒸汽机农机的差别,不清楚左念微的用意,但东南总长与农工发展委主席两位要员1齐到场,这已经足以成为1个大新闻了。

    东南总长是本时空的1个特设职位,辖区为南京、上海与江苏,军政财务诸般大事均有过问之权利。

    下午2时,在工厂里吃了顿饭之后,两人对工人进行了慰问,随后乘车离开工厂。

    “修平如此看重这座工厂,这又是为什么呢?”

    黄兴年仅3十岁,自然比不得那些人老成,再加上左念微平日里没架子,说话也就直快了。

    “相比于蒸汽机,内燃机体积更小,动力更强劲,未来必将取代蒸汽机在重型机车中大行其道……”战车的项目目前还在策划书上,左念微自然也不方便透露,仅是大致说了说其在农业上的优势。

    黄兴倒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奇怪,两人的话题很快就从工业转移到了农业上。

    “最近土地改革的事情有什么眉目了吗?”

    工业项目能引进落地的最大前提完成土地改革和普及国民教育。

    前者1来能保证土地产生的剩余价值流向工人群体而不是留在地主手里,2来降低了土地流转成本。

    后者则是保证人口转换成人力资源的关键,比如另1个时空的日本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战前就普及了基础教育,战时稍加训练就是合格士兵,战后这批人进入工厂又成为了非常优质的社畜,奠定了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基石。

    而这2者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教育的普及,政府组织度必然下降,不可能真正完成土地改革,毕竟土改的难度要远远中国经历过的绝大部分困难。

    “按照原定的赎买计划,现在江南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北方但在皖赣等省,最近增速明显放缓,而支出却1直不少。”

    “你是说,有人贪污?”

    “有可能,但也不绝对。”黄兴叹了1口气,“本国地主阶级根深蒂固,关系网错综复杂,全球找不到第2家,很多地方在土改的时候都对地主们客客气气,为了保证土改继续进行,不光出手的是实打实的钞票,听说在华中1些冲突激烈地方,甚至还会用金银支付赎买费……”

    黄兴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战前就有,战后枪杆子的威胁降低之后,自然也是出现了。

    左念微的精力长时间都在军队上,真正转向政务也就是这1个月,对于很多事情还未理清楚。

    在此之前,左念微想过土改进度会比较慢,但没有想到能离谱到这样的程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