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官路之权力巅峰 > 第286章 规划全省未来支柱产业

第286章 规划全省未来支柱产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党校,上午下课的时候,张恪清正准备去吃饭呢,手机忽然响了。

    “喂,周哥。你帮我请假了?好,我这就过去。”

    张恪清急匆匆的出门,打车前往省委办公楼,来到了省委书记办公室。

    办公室里此时烟雾缭绕,看到张恪清进来,周永权起身去倒茶。

    黄志奎指了下沙发:“坐。恪清,你的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我看了,写的不错,有理有据,我会送到上面去,领导肯定会重视的。”

    张恪清给的那份报告,详细的分析了可能出现的多种弊端,同时也附上了一些措施。

    无非就是政府下文,禁止主体结构完成前预售,禁止地皮抵押贷款,禁止囤地捂盘,加强质量监督,企业资金监管,土地供应调控……

    这些措施的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极大的避免一些烂尾楼,豆渣工程出现,甚至连农民工工资保障都考虑到了。

    这需要政府、银行、地产公司等通力配合,如此就能保证房地产行业有序发展,不会出现大的漏洞,一些小的问题,随时能在发展中出台政策弥补。

    光是这份报告,就能让他得到不少的政绩。

    要是早两年该多好,他那时还不到六十,还有机会再往上奔一奔,而不是想尽办法留在这个省委书记的岗位上。

    不过现在也不算太晚,原本以为明年就直接退休了,现在看来,也许能延后两年。

    这对他一系的人,还有对他的儿子,都有极大的好处。

    两三年,足够很多人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了。

    黄志奎又把另一份文件放在桌上:“这个也是你写的?还有其他人看过吗?”

    “舅舅,小梦看过,她帮我整理了一些数据,检查了错别字。”张恪清很坦诚的说道。

    黄志奎松了口气,没给孙颖看过就行,这样也就不会有人先报上去了。

    “永权,你也坐这。”

    “恪清,你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做了一个规划,与上头的政策并不相同,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你这是替省里规划了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方向,甚至是支柱产业,你凭什么认为这些可以作为全省未来的支柱产业?”

    每个省的优势产业都不同,支柱产业也不同,但若是省内的支柱产业与国家的相同,那么就可以借助政策的东风,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保证发展速度更快。

    张恪清此时为省里规划的支柱产业,并非是目前省里的优势产业,也与国家的政策不同,这样的产业如果规划成全省支柱产业,怎么可能发展的起来?

    支柱产业,不但要有钱,还要有政策扶持才行,这点张恪清会不懂吗?

    周永权也一脸的好奇,他看到这些的时候,也觉得张恪清有些异想天开了。

    张恪清指着上面他所规划的支柱产业开始挨个分析道:“第一个,节能环保产业。我们国家目前工业发展飞快,居民用电量也急速增长,垃圾制造越来越多。”

    “以节能灯为例,二十瓦的节能灯,比六十瓦的白炽灯更亮,而且不刺激眼睛,这无论是用于公共照明,还是家庭照明,企业照明,都能节省许多能源。”

    “这样我们全省的公共照明支出可以降低一大截,百姓的用电量增长可以极大的降低,企业有更多的电可以用,降低了企业成本,也就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不只是咱们省,全国能源都不富裕,我们虽然没有石油、煤炭资源,但可以做配套的技术企业,一样能发展起来。”

    “尤其是开发新能源,比如现在汽车都是烧油的,柴油、汽油为主,但为什么不能用电呢?这样还能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扶持一些新能源开发的企业,比如研究电池的,研究风力发电的,太阳能发电的等等。”

    “环保是全球面前都重点关注的事情,我们国内也很重视,一直在倡导,这时候如果我们有生产环保材料的企业,就能借助这股东风,快速的腾飞,并且利国利民。”

    黄志奎微微点头,张恪清这意思是笃定节能环保会成为全国下一个五年规划的支柱产业,现在进行产业布局,等到政策下来,就能借助政策的东风腾飞。

    “你说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能发展起来吗?现在的技术能达到吗?会不会步子迈的太大了?”

    “还有你的意思是扶持电力驱动的汽车?电瓶带动的汽车能跑十公里吗?”

    张恪清听到黄志奎问了自己问题,反而更加高兴,这证明黄志奎真的在思考可行性。

    “这些技术早就在研究,这些年随着发展,技术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只要给予一些扶持,会有很多人才创建这类企业,并拉来许多资金投入。”

    “也许现在技术达不到,但这代表着未来。我们国家的汽车需求量激增,但国外技术壁垒的封锁,导致国内汽车企业发展很差,主流的也是合资车,然后是进口车,最后才是纯国产车,大部分利润都被国外车企赚走了,让他们有更多的钱继续投入研发。”

    “纯国产车中的许多技术,也是从国外买来的,甚至是濒临淘汰的技术,想提升,又会被专利壁垒所挡住。”

    “所以我们只有绕开他们的技术封锁,研究新能源汽车,从而完成弯道超车,迈入汽车制造第一梯队,未来也才能出口国外市场,去挣外国人的钱。”

    “这条路也许需要十年,但只要有政策扶持,就可以缩短这个进程,也能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其中,振兴汽车工业,打破行业壁垒。”

    “我省内本来就有一家国产车企,不过却只是低端车,品牌价值不高,认可度也不高,可若是在新能源汽车上成为引领者,将来必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来更多的税收,也能拉来更多的配套投资。”

    黄志奎低头沉思,理论上是如此,可实际上能不能做到就不一定了,万一投资了很多,结果失败了呢?

    不过就算是失败了,这期间也能拉来不少的投资,省里是绝对不亏的,亏的是那些投资人。

    这个新能源汽车,好像可以搞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