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六棱古玉 > 第十六章 背后故事

第十六章 背后故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秦老杆看看我道,“你这丫头好奇心还真重,行吧,这次下地还挺顺利,其中有你们不小的功劳,另外今天出来了,以后咱就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我就把这里外里咋回事都告诉你。咱挖的,是窦文场的墓。”

    “窦文场是谁?”

    “这人是个太监,唐德宗李适身边红极一时的大太监。唐德宗你知道不?”

    看我依旧摇头,秦老杆继续道,“唐德宗李适是唐代第九个皇帝,这个皇帝在历史上是个挺有意思的皇帝。年轻没当皇帝那会儿,恰好赶上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知道吧?”

    “嗯,听戏的时候听过,你继续说。”

    “李适在安史之乱后登基了,登基后也有一番雄心壮志,要好好的振兴国家。可惜天不遂人愿,政策总执行不下去,他有心整肃藩镇,结果又落得个藩王联手造反,自己被逼逃出皇宫的惨剧。窦文场就是在出逃时一直陪着德宗的大太监。因为出逃时有窦文场的忠心陪伴,所以后来回宫后德宗大大嘉赏了他,给窦文场封很大的官,赏赐给他无尽的财宝,这个,就是众多宝物中的一件。”秦老杆从兜里拿出一块古玉。

    我接过这块古玉,玉有十厘米长,三厘米宽,呈六棱柱形,通体乳白色,稍微有些偏黄。柱头是一个兽头,兽头狞面獠牙,张着大口,一根六棱柱从口中吐出。六棱的每个面上都有花纹,看不懂纹路,每面的纹路中都嵌有几个八卦卦辞的镜面字,镜面字就是印章上的那种反过来的字体,六棱柱的底部还有一个莲座。这块玉整体有些模糊的透明,能隐约看到玉的中间有一条紫色的线条,从兽头直通莲座底部。

    “就这块玉?是你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得到的宝贝?墓里其他东西都不要,就要这么小一块玉?”

    “嗯。”老大接过玉,在手里把玩了一会儿道,“没错,我们在找的,还有刚才的河北人要找的,就是这个宝贝。”他点着一口烟继续道,“刚老杆说的没错,这块玉是唐德宗赏赐给窦文场的。”

    “窦文场爱玉如命,当年德宗回宫后,特意把这块六棱玉赏赐给他,但没想到,这块玉却要了窦文场的命。”

    “啊?这话怎么说?”

    “这块玉在德宗时就是块古玉了,是晋代留下来的。具体来历我也在核实。野史记载,德宗得到此玉后‘分外珍惜,常置于案几间’。德宗回宫后将其赐予窦文场,窦文场很是珍惜,但没想到得到此玉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甚至半瘫在床。待到唐顺宗即位后,他又被同朝大臣举报弹劾,被迫告老还乡。还乡后不久,两个义子就先后病亡,纳的小妾也一死一疯。窦文场一共收有四个义子,剩下的两个就怀疑是古玉在作祟,要窦文场扔掉。但他认定皇上所赐没有问题,就坚持留了下来。没过三个月,窦文场也暴病身亡,临终前要求将此玉与他一同下葬,义子们欣然答应。将其和此玉一起葬于汉中,就是咱们挖的这个墓。这个墓穴是窦文场随德宗流亡到此时,自己给自己寻到的,风水赶不上帝王陵墓,但已是万里挑一的风水宝地了。而且他还安排义子为其设置疑冢,为的就是保全此玉。”

    “哦……原来还有这么个故事。”

    “嗯,所以在挖的过程中提到的,不是皇族,也不是大官,这指的就是窦文场太监的身份。也因为他是太监,所以墓室里没有雕刻与壁画,因为按道理说太监是不能厚葬的,他要避嫌。”

    “这块玉有这么大魔力么?得到的人就会家破人亡?”

    “不知道。”秦老杆磕磕烟袋,“我们一穷二白的,没啥可损失的,这玉就是真有魔力我们也不怕。”

    “对了,你们怎么知道这玉在窦文场的墓里?而且确定他的墓就在这儿?”

    “我祖上就是汉中人,后来搬回了东北。我在这的朋友告诉我,这里有座窦家的古墓。然后我多方打听,也查了不少的资料,才知道这座墓的确切位置。”

    “窦文场……窦家古墓……窦家老四……啊?!难道刚那些河北人,是窦家的后代?”

    “嗯,你的联想能力不错。黄河流域有名的窦家,祖上应该就是汉中窦文场的后代。估计他们也听到了道上流传的窦家古墓的事,就找过来了。可惜来错了人,这个窦老四是有名的混球加自大,拉来的人也不靠谱,最终把自己也给陷进去了。”

    “他们怎么死的?”

    “水银中毒。”

    “水银?啥玩意?”

    “古代炼丹师发现的玩意,现在名字叫汞,是一种很容易挥发的毒物。窦文场这人也算是阴险狡诈,担心后代会有人来挖他的墓,就在棺椁之间注满了水银。打开椁盖,里面的水银再加上尸体腐烂被水银蒸气保护着没散发掉的尸毒气体一起挥发出来,吸一口就能要人命。窦老四他们就是吸入了太多的毒气死掉的。他算是窦家的后人,这下就算是给先人陪葬了吧。”

    我又接过玉,拿手上把玩了几下,从造型上看不出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用途是啥,唯一感觉眼熟的就是那几个镜面字了。“

    这字什么含义?从外观看我感觉这是块印章吧?”

    “我来看看。”秦老杆把玉颠倒着看了几次,对着几个镜面字念道,“甲午……兼……甲寅……禽……这个字是禽字吧?”秦老杆吭哧了半天,还是没确定了都是什么字,又把玉递给了老大,老大眯着眼仔细端详了一会:“嗯,没错,是镜面字。”

    “这字啥意思呢?”

    “说不好,仅从字面上来看,我觉得像奇门遁甲的遁甲辞。”

    “那是啥玩意?”不光是我,我爹也很好奇,抢着问道。

    “奇门遁甲是老祖宗留给咱的术数,能用来算卦,排兵布阵啥的。”

    “这玩意能算卦布阵?”

    “不知道,我看着感觉像是钥匙。”

    “钥匙?”

    “嗯,咱老祖宗会的东西要比咱多的多,鲁班那老头能‘削木竹制成鹊,三日不落’;诸葛亮制木牛流马‘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不用人管自己就能跑。说回来奇门遁甲,不仅仅用在排兵布阵上,据说不少能人就用奇门遁甲设计墓室机关和锁簧机关,没点能耐的还真破不了。所以我感觉这块古玉,他的用途可能就是一个机关的钥匙,把他插入某个孔,这镜面字还有花纹契合着锁簧,能打开机关。”

    “说了半天,敢情你俩也不确定这是个啥物件啊。”

    “这块玉一直没面世,但他的名声可大了去了,唐德宗因他流亡出宫,窦文场因他家破人亡。最重要的,这块玉和一个宝藏有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