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卷下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卷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金华后湖比丘 惟勉 编次

    一 上堂普说小参(巡堂茶见此)

    凡朔望。五参上堂。侍者当隔宿。诣方丈咨禀。开静前。侍者。令行者。覆诸寮舍。并挂牌。

    粥后。更不鸣下堂。放早参钟。

    鸣鼓已前。首座与诸头首。领众坐堂。转二鼓。上法堂。两班问讯法座讫。归班。大众各排。雁行而立。行者。立东班知事。后侍者於转二鼓时。下法堂东北角。侧立。俟两班集。问讯归班定就转三鼓。侍者入。请住持出。升座。祝香罢。就坐。侍者下座。於法座前。问讯。次头首出班。大众同问讯。次知事出班。行者随问讯。侍者登座上。烧香(用左手)转身问讯。朔望乃祝圣上堂。须用严备铺设法座。禅客问话。有无不拘。叙谢两班。勉其赞佐。事非要紧。宜从简略。又与五参上堂不同。

    住持演唱罢。当白众。巡堂吃茶。(如免巡堂。则此茶於粥后便吃。不须白众)下座。大众普同问讯。

    首座领众。归堂前。依念诵图立定。如有西堂。则与首座对面。作一班独立。首座一人。才入堂。西堂插。随后入。俓往首座分手。西板头。作一行立。(念诵巡堂。准此)已下头首。相续入。大众次第巡入堂。依图位立定。暂到接众后。侍者接暂到后。巡半堂。至圣僧龛后。侍者背靠圣僧龛。排立。暂到。背后门。朝圣僧龛。排立。住持将入堂。供头鸣僧堂前钟。七下。住持於圣僧前。烧香一炷。巡堂一匝。归位立。次知事入堂问讯。回身住持前。问讯。巡堂一匝。知事才出堂。暂到与侍者。相续随知事后。出堂外。各归位坐堂内。同时就坐。侍者进中间烧香。上下间烧香。堂外上下间烧香。安香合圣僧前。盖却。略退身。问讯。次上间及下间。并堂外下间。次上间。问讯。复归中问讯而立。供头鸣钟两下。点茶。汤瓶出。复如前。内外间。问讯。鸣钟一下。收盏。住持将起身出。再鸣钟三下。知事暂到。起立。伺候住持出堂。侍者先於堂外上手。作一行侧立。伺候住持出。低恭问讯。随出。或施主请升座。无巡堂之礼。但法鼓将鸣。堂司行者。巡寮报云。(大众坐堂)朔望吃茶。俱系侍者烧香。如住持。有故不出。亦当侍者烧香。如住持远出。则粥罢。便吃茶。却是知事烧香。斋供茶例是。知事烧香。以表山门之礼。其他详略。悉在清规。

    ○如施主请升座。库司客头行者。当安排手炉。准备。至侍者候转鼓。入请住持时。知客引施主。秉炉同请。(有处。都寺引入请)住持升座。祝香。就坐。知客引施主。法座前烧香设拜。至下座。知客或都寺。再引施主。住持前。谢说法。

    ○如官员檀越。祈福荐亡。侍者预令行者。请意旨。及叙谢。衔位目子。却报禅客问话。官员讳字。子细借问。密覆住持。庶广施主信心也。

    ○如初五。初十。二十。廿五。此四日。谓之五参上堂。座上不铺设。众中有未尽齐整。及常住缺典事。略而提之。欲众知也。不可多谈世谛。厌人听。古人朝暮咨参。何有限日。今从简要。於五日。一升堂也。

    侍者当隔宿。覆住持。恐住持事繁。或有失记。

    是日开静前。令行者。报覆知事头首寮舍。及再请后。挂上堂牌。

    ○如有尊宿道旧士大夫到山。遇五参上堂。方可叙谢。至於进退两班。叙谢亦然。遇五参空日。无端为之理。诸山尊宿迁化。遗书至。不可以时日计。前辈多讲明。至此。因并录之。

    ○如施主请升座。或择吉辰醮献。或忌日追崇。不可移易。亦不在此限也。

    ○如二月十五日。佛涅盘。四月八日。佛生辰。十二月八日。佛成道。此三日。当铺设法座。祝香自有常格。并不得提及余事。或有官员尊宿。在座下。亦不可叙谢。下座。即同大众。诣佛殿行礼。

    普说。当於寝堂排设。或斋前。或晚下。鸣鼓五下。侍者候众集。请住持出。踞坐。侍者两班问讯。如小参之礼。清规不该载。

    洞下尊宿。每於朔望。升堂罢。就众寮。当中设位。为兄弟普说。

    小参。谓之家训。初夜鸣鼓。寝堂排设。(有处只就法座)事无大小。并合箴规。众中规矩。委折提撕。若其缄口无言。迤逦纲宗坠地。小参之法。意在斯焉。鸣鼓一通。侍者候众集定。请住持出。踞坐。侍者於法座前问讯。次西班及大众问讯。次东班及行者问讯。遇四节。西堂作一班。问讯。侍者登座。烧香。如常法。清规所载。甚详。今有不可不知处。并录於兹。

    古之丛林。每夜咨参。汾阳以夜寒罢参。此不特为规矩。家训而设意。专激励学者。箴其做处偏枯。各自讨生涯。立地成佛作祖。

    今时丛林。每遇解结冬年四节小参。盖为叙谢两班。及大小职务。又缘诸方。专系都寺干斋。故当晚小参时。叙谢心力为众之勤。若常住自辨。不必言也。

    ○如遇小参。侍者。於斋罢。上方丈咨禀。令行者。报两班及诸寮。挂小参牌。当晚僧堂前。不鸣放参钟。

    ○如施主。请小参。观其来意。或咨扣因缘。则又与家训不同也。或斋后。或夜静。俱得。又有所至处官员请小参者。又有出队处。众人裒率。请小参者。虽名为小参。乃与升座。事体一同。此尊宿家。遇缘即宗之谓也。

    ○如欲训行□。斋后。令侍者。指挥茶头。报参头。行堂前挂牌。告报诸局。务令齐赴。至昏钟鸣。行堂前打板。齐集寝堂。立定。

    参头一人。入方丈。请住持出。就座。参头烧香。唱参。问讯九拜。进前屏息。拱听规诲毕。又三拜。珍重。

    二 告香。入室。请益

    夏前。例於四月初五日已前。看新挂搭兄弟若干人。就中推一人。为参头。当於日前。寮首座。同维那和会。参头(或头首中。有未告香者。可为之)同诣侍者处。禀云。(新挂搭兄弟。欲告香。求入室。烦侍者咨报)侍者入方丈。禀住持人。

    如允。就几日。当预买香三片。(一大。二中。率钱买)至期。於寝堂上。或法堂安排。堂司预出告香图。依戒臈排行。侍者指挥行者。置参倚。仍备香几。香炉三只。作一列。设拜席。侍者寮行者。粥罢。挂普说牌。(小书告香二字)鸣众寮前板三下。集众。看若干人。作几行。东西如之。参头中央设席。独位对参倚立。(先一日堂司出图。须习仪一次。免得临时错乱)众人各立定。参头离位。同维那侍者。诣方丈。请住持出。就座问讯讫。参头归位立。问讯。出班烧香一炷。退身问讯。参头径往禅倚西南角。问讯云。(某等。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伏望和尚慈悲。开示因缘)此时住持。当举话勘辨。参头下语。归位问讯。再烧香一大片。(有处。初请开示前。不烧香。但同大众。问讯。便徃请开示因缘。并此际。烧大片香。又烧小片。谓之从香)归位问讯。叉手而立。次第东西班。每次各三人。出班烧香。每炉二人。东班第一第二人。过东边炉前。第三人。中央炉前。西班第一第二人。过西边炉前。第三人。中央炉前。各略相望。同时问讯。各烧香一炷。(或小香。或香合。不拘)已下次第出班。(维那当於图上书云。叉手出班。合掌归位)各行东西二边人背后。归位而立。

    众人烧香毕。一齐大展三拜。各不收坐具。

    参头进坐具一步。鞠躬问讯。叉手云。(伏蒙和尚慈悲。特赐开允。下情无任喜跃之至)复退身。同大众。礼三拜。参头复进前云。(即日孟夏谨时。共惟堂头大和尚。尊候动止万福)又退身三拜。各收坐具起。侍者令行者。鸣鼓五下。却分东西二边。相向而立。此时知事头首。方就班位立。俟住持普说竟。(两班即退)大众依前。归元位。参头复归中央。烧香一片。归位。同大众。大展三拜。(或住持免。只令触礼三拜)收坐具。参头谢词云。(某等。夙生庆幸。已蒙和尚慈悲。开示因缘。下情无任感激之至)遂同大众。问讯退。

    众人随参头。於法堂西北角。谢维那侍者。触礼一拜。众人又於法堂西南角。谢参头。触礼一拜。

    斋罢。方丈请特为茶。侍者预令行者。就堂司。讨人数。依戒腊上单。(单式。与夏前特为新挂搭同)才普说罢。便用卓子展单。於法堂西南角。与人佥。斋了鸣鼓。特为茶。或就法堂。或寝堂。首座相伴。特为参头。有饭。

    如挂搭人多。则一年两次。告香。於冬至前数日一次。礼法一同。或长老入院。例三五日后。知事头首大众。告香一次。首座为参头。或其中。有西堂。是住持同参。或曾旧住。经告香之人。则住持令侍者报。免。其中礼数。亦在住持增减。或谢时。但令触礼而退(古礼如未经告香。则未许入室)。

    入室之法。或三八日。或不定时节。鸣鼓三下。集众。侍者预令行者挂牌。住持於方丈内坐。侍者於室外东边。列一行立。仍於室门限外。设席。众人烧香。大展三拜。不问戒腊。雁行而立。於室外西边。如头首知事。插入不妨余人搀行。令人动念。俟排稍定。侍者入室内。住持前。问讯了烧香。复当面问讯。出室外。对入室上首人问讯。揖入。当先举左足。叉手进。住持前问讯。转身於禅倚角西南。叉手而立。住持举话。下语毕。复正面问讯。叉手。从东边出。亦先举左足。出门外席内。触礼一拜而退。据清规所载。入室例合烧香。烧香之法。初入方丈。当面问讯。转身叉手。於香倚南面。向住持问讯。右手上香。却当面问讯。方过禅倚西南角。听举话。

    今以滞时妨众。故不烧香。就门外设席。一拜而退。亦恐妨众。或行古法烧香。亦在住持意。

    当於寝堂中。或挂达磨顶相。设香烛供养。其住持当展拜了。方归室中坐。侍者随住持后拜。入室弟子。次第於像前。烧香一炷。设三拜。如前雁行而立。次第入室。

    若兄弟请益。当闻侍者。先覆住持。某人上座。今晚欲诣方丈请益。如蒙开允。却於定钟后。诣侍司祇候。侍者令行者。秉烛装香。随住持人坐处。引入。请益人。烧香一片。大展九拜。肃恭侧立。谛听垂示。却再烧香一片。触礼三拜而退。

    三 坐禅。坐堂。放参

    每日坐禅。堂司行者。於粥后。先覆首座。鸣众寮前板。大众归堂坐。次覆以次头首。归堂。稍定。再覆首座。鸣首座寮前板。首座入堂。烧香一炷。巡堂一匝。归位坐定。

    次覆方丈。鸣寝堂前板。住持入堂烧香。巡堂归位。坐定。(或欲抽解。此时方可起身)将至放禅。堂司行者。祇候。低缓覆住持。次覆首座。从圣僧厨后。转右边。出堂前。略撼牌下之。住持首座头首起。大众方可自便。斋后虽不鸣板。而办道之士。不以此拘。

    ○昏钟鸣。入堂坐禅。首座待第二会钟将歇。入堂烧香。巡堂一匝。归位。住持於第三会钟将绝。入堂烧香。巡堂一匝。而坐定。钟鸣方出堂。定钟后。至二鼓前。亦系坐禅时。如欲偃息。至二鼓二点后。方可就枕。三鼓鸣。起坐禅。住持首座头首。入堂伴众。首座於三鼓鸣。洗面了。入堂。烧香一炷。巡堂一匝。次住持入堂。烧香。巡堂一匝。

    然巡堂之法。住持。从上堂巡。至下堂。首座。从下堂巡。至上堂。盖首座未出世人。故从下巡上。若已出世人。则不拘。以理论之。亦合从下巡上。免得於住持位前行故也。

    晚下坐堂。至鸣放参钟。和南展单。归寮吃粥。

    如放参。申时后。堂司行者。先覆首座。仍报供头行者。装香点灯。次覆头首。鸣众寮前板。大众归堂。坐定。次覆方丈。鸣寝堂板。住持入堂。不烧香。径归位坐。行者却鸣首座寮前板。大众转身。(如首座寮前板鸣。僧众来迟者。不可入堂。头首来迟。亦不可入)首座入堂。烧香一炷。归位坐。(首座或先入堂。陪众坐。将放参时。却起身。从后门出。归寮。行者方鸣板。大众转身。首座却再从前门入堂。烧香归位)堂司行者。进首座前。问讯。覆云。(和尚今晚放参)从圣僧厨后。转出堂前。鸣放参钟三下。(有处。喝食行者。长声喝云。放参。方打钟)首座先出堂。次住持出堂。次头首大众。展单而出。

    ○如寻常坐参。却不打首座寮前板。堂司行者。至首座板头。低缓覆云。(和尚放参)却打钟出堂。

    或当晚小参。则不打放参钟。

    四 念诵巡堂(朔望巡堂。见上堂篇)

    如遇三八。斋后。堂司行者。覆方丈。次覆知事头首诸寮。挂牌。至参前。堂司行者。提点大殿土地堂祖师堂等处。装香。秉烛。报钟头。候鸣大钟。事辨。未可打板。先覆维那。次上方丈。先覆知。次覆库司知。却覆头首。鸣板。先鸣众寮前板。次鸣诸寮板。次覆知事。却再上覆侍者。次覆方丈。鸣寝堂板。头首知事大众。於板鸣时。然集堂前。排立。西堂作一班。与首座对面立。住持於祖师堂土地堂烧香。堂司行者。即鸣库堂前大板三下。即鸣大钟。住持至佛殿烧香。将至僧堂前。供头鸣僧堂钟三四下。住持入堂烧香。(烧香侍者。捧香合。请客侍者。於两班前。巡过。请汤却归位)住持将出堂。维那往中央立。住持出。立定。上八中八则云。(皇风永扇。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伽蓝土地。护法护人。十方檀那。增福增慧。为如上缘。念清净法身云云)下八则云。(白大众。如来大师。入般涅盘。至今某年。已得几千几百几十几载。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众等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伽蓝土地。如上云云)念诵罢。归位。住持先入堂。归位立。首座一人入。西堂便随后入。於下堂入门板头。作一班立。头首与大众。次第入堂。俱合掌。每次三人。同於圣僧前。问讯。回身。向住持前。问讯。次第合掌巡堂。归位竟。侍者接后入堂。至圣僧厨后立。

    如非夏内。有暂到。则於侍者前。随大众后。巡半堂。至后门。对圣僧厨立。侍者接暂到后。巡堂。至圣僧厨后。对暂到立。

    。知事齐入堂。作一班。往圣僧前问讯。回身。住持前问讯。巡堂一匝。将出。暂到及侍者。从圣僧厨右边过。接知事后。出堂。供头鸣钟三下。放参。大众和南。住持出堂。众展单而出。(清规载。初三。十三。廿三。念。皇风云云。初八。十八。廿八。念。白大众云云)两班诣方丈。赴汤。如欲免汤。则就僧堂前。辞之。

    ○如免巡堂。则於维那念诵。归位罢。住持更不入堂。堂司行者。中央问讯。喝云。(大众免巡堂)便鸣放参钟。三下。大众和南。入堂。展单而出。两班仍诣方丈。赴汤。欲免则辞之。

    ○如圣节中。遇八日。则就大佛殿。念诵。大众雁行。向佛而立。维那出香炉前。东边立。念诵。(念上八语)回向云。(念诵鸿因。恭为祝延今上皇帝。圣寿无疆。云云)却当免巡堂。供头在僧堂前。伺候。随后。打放参钟三下。而散。

    五 诸山尊宿相见

    如大尊宿到。探知。当挂牌。报众门迎。(或鸣大钟)或不探知。才到。便敛钟集众。就法堂。安排座。(或就寝堂)先依宾主相见。两家各炷香。触礼三拜。次知事头首大众。作一次人事。首座都寺。两人插香。(库司备香)转身。作展坐具势。免则问讯。次侍者人事。烧香礼拜。免则问讯。继令行者喝云。(请知事头首。献茶)空盏备礼。

    若是法眷。则住持小师。别作一项。於侍者人事后。炷香礼拜。

    本寺参头。引众行者。炷香礼拜。次方丈轿番人力。参拜。

    其容参随行者。炷香礼拜主人。次轿番人力参拜。

    侍者再烧香。点汤。汤罢。住持。同两班。送安下。让客为主。住持立西畔。客立东畔。以表安下处。仍备香炉。宾主各炷香。无拜。叙送安下之礼。或旧住相识等人。却再就安下处人事。

    如法眷。师祖。本师。师叔。伯。师兄。到来。先於法堂上。宾主相见罢。送安下处。预安排坐位。住持请敷坐。烧香大展九拜。或三拜。

    或有自门首迎入。便就寝堂行礼。礼毕。知事头首等人。次至。吃汤罢。送安下。然如前礼。方巡寮。(以理推之。行后一段。礼为稳当)如大尊宿。则侍者一人。随住持。同引巡寮。

    如平交。则住持自相引。

    斋时草饭。当晚特为汤。侍者斋罢。诣安下处。炷香拜请。词云。(方丈请。今晚就寝堂。特为献汤。伏望慈悲特赐开允。不用通寒暄)次下照牌。对面中央。安排坐位。两班相伴。鸣鼓一通。吃汤。收盏。退鼓三下。侍者行礼。揖坐烧香。劝汤。悉如特为常式。汤罢。起身谢汤。折衣。复就位。药石。昏钟鸣。汤果。仍请相伴。(有处。药石汤果管待。并请西堂耆旧。相伴)侍者。当中烧香一炷。入卓。

    次日。特为饭。系具状作都寺名请。同请客侍者。诣安下处请。都寺同侍者人事。烧香。触礼一拜。都寺。却先请吃饭。(或小去处。即作住持名。侍者烧香拜请)都寺请讫。侍者请云。(方丈。斋罢特为点茶。伏望慈悲。特赐开允)至期。侍者揖客上。与主人问讯了。侍者再揖。特为人归位。(或是法眷。则主人自揖坐)转身。於特为人上手。略立。问讯。却进前烧香。便转身於特为人前。问讯。又转上手。问讯而退。至吃饭时。侍者烧香。下嚫。(如方丈。有贴嚫。系衣钵侍者。随后下)至吃茶时。行者鸣茶鼓。侍者烧香一炷。至特为人前。问讯。转身。且於特为人上手侧立。候吃茶将毕。再进特为人前。问讯劝茶。仍转身上手侧。问讯。进前烧相伴香一炷。归位。问讯而退。

    ○其特为之礼。侍者不可不详谨。以嘱执事行仆等人。听其指挥。临期。不致失事。特为设独座於前。由雪窦为云峰悦禅师设。示礼之异。故丛林。自后遵之。

    ○自古丛林。名德尊宿到山。必请为众说法。山中主人。先引座。

    或众人率金。请普说。山中主人。亦先引座。当两班具状请。

    有处住持名。有处首座名。俟举扬了。下座。住持领大众礼谢。继后客当巡寮表谢。或尊宿退院至。当作见住持待之。德望稍不在人上者。固不在此限。

    又或非其人。僭忝法眷。其礼增减轻重。不可不察也。

    六 圣节启建满散

    如遇启建。堂司。预写黄纸榜。隔宿挂牌。维那预日。具威仪。袖纸。诣书记寮。禀制疏。书记制毕。当亲送到堂司。堂司隔宿。具威仪诣方丈。请佥疏。正日。早粥。遍食槌了。再打槌一下云。(白大众。粥罢。闻钟声。各具威仪。大佛殿。启建 圣节道场。谨白)又打槌一下。转身。圣僧前问讯。次至住持前问讯。又从首座板头。北面问讯。巡堂一匝。亦巡外堂。复归中央。问讯而出。(满散。白槌巡堂。一同。但改启建。作满散)住持升座罢。供头敛僧堂前钟。即鸣大钟。住持至道场前。点茶汤毕。维那出班问讯。住持烧香。侍者捧香合。次首座都寺。同出班烧香。次西堂。作一班烧香。(有处。西堂在首座前出班。或谓。首座未出世人。则西堂在前出班。已出世人。则西堂在后出班)次东西班。两两烧香。转身不问讯。住持大众。同展三拜。起。知事头首。转身对面立班。大众转西边立。住持归中胡跪。知客度手炉。侍者捧香合。俱用略跪。住持上香。维那宣疏毕。知客复跪接炉。维那举楞严咒。喝摩诃毕。再回向云。(讽诵鸿因。恭为祝延今上皇帝圣寿无疆。金刚无量寿佛云云)大众乃散。

    ○暂到。当诣客司。请榜头。印本白纸。不可书节名。须用黄纸令写。粘榜上。

    七 请楞严头

    堂司和会楞严头。请吃茶讫。同诣方丈。库司人事。各有药石。三八一同头首药石。若是新挂搭人。住持当发批下众寮。免寮主一次。堂司夏中辨点心相待。散楞严会罢。维那同上方丈问讯。次维那诣众寮相谢。斋罢请吃茶。

    八 建散楞严会

    维那预请制右语。与建 圣节礼同。(如无书记。则用堂司所存。已前右语。或住持自欲制之)仍隔日。诣方丈。请佥疏。斋罢。挂牌。预提点大佛殿香烛。至期。鸣众寮前板。及诸寮板。候住持到法堂下。鸣库堂前板三下。即鸣大钟。知事预点茶汤。住持至佛前。烧香一炷。退身问讯。展拜。跪炉。知客度炉。侍者棒香合。住持上香。维那白佛云。(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获法身)次宣疏毕。知客接炉。住持起身。楞严头。喝楞严会上。众和毕。楞严头。即唱尔时世尊云云。举咒。讽毕。喝摩诃了。维那再回向云。(上来讽经功德。回向真如实际。庄严无上佛果菩提。四恩等报。三有齐资。法界有情。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云云)大众无拜。次日系楞严头。举回向云。(上来现前云云)遇朔望。系维那。回向祝 圣。

    或每日粥罢。下堂。便讽楞严会。则不须诣藏殿讽经。如每日粥罢。再打板。讽楞严会。则下堂。仍用诣藏殿。讽经祝 圣。

    满散。与启建礼同。但讽咒毕。楞严头。唱是佛顶光聚云云。复喝摩诃了。谁那回向。如启建语。乃散。

    九 四节土地堂念诵

    堂司行者。於斋罢。报众挂牌。参前提点土地堂。祖师堂。大佛殿。装香点烛。事办。覆住持两班。一一如三八念诵次第。知事预烧香点茶汤。板鸣。众集。住持出佛殿。鸣库堂前板三下。即鸣大钟。住持至。烧香。退身。维那出班。揖住持烧香。次揖两班烧香。转身。问讯住持。次第毕。维那转身。向土地念诵。(文见于下)回向云。(上来念诵功德。回向当山土地。合堂真宰。所冀。神光叶赞发辉有利之勋。梵苑超隆。永锡无私之。庆再劳尊众念。十方三世云云)。

    结夏。切以。熏风扇野。炎帝司方。当法王禁足之辰。乃释子护生之日。恭裒大众。肃诣灵祠。诵持万德鸿名。回向合堂真宰。所祈加护得遂安居。仰凭大众念。清净法身云云。

    解夏。切以。金风扇野。白帝司方。当觉皇解制之辰。是法岁周圆之日。九旬无难。一众咸安。诵持万德鸿名。仰答合堂真宰。仰凭大众念。云云。

    冬至。切以。时临亚岁。节届书云。当一阳来复之辰。乃万汇发生之始。恭裒大众。肃诣灵祠。诵持万德鸿名。回向合堂真宰。仰凭大众念。云云。

    除夜。切以。化工密运。岁律云周。咸忻四序之安。将启三阳之庆。恭裒大众。肃诣灵祠(并同前)。

    十 排钵位

    如遇前堂后堂都寺退。次早。闻小静鸣。堂司令行者。请吃汤。汤罢。送归钵位。触礼一拜。或诸方首座都寺西堂挂搭。当分板首。

    十一 钟鱼鼓板

    夫钟鱼鼓板。昏晓盖有常度。长短疾徐。号令毋令失准。此丛林示人。以不言而信也。晨钟者。破长夜。警睡眠。夕钟者。觉昏衢。疏冥昧。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单八下。暂脱苦轮。息三涂之悲酸。发门深旨。证十地之种智。鸣钟行者。当烧香礼拜。诵鸣钟偈云。(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三途离苦罢刀轮。一切众生成正觉)称观音菩萨号。然后击之。其利大矣。

    至如启法具供。上殿焚诵。接送之钟。止击一通。不限以数。

    僧堂前小钟者。集本寺僧众。则鸣之。凡斋粥时。及朔望巡堂念诵时。各鸣七下者。皆为住持人入堂。

    如开静坐禅。则鸣云板。集童行。则击木鱼。

    惟鼓之令不同。说法。则有法鼓。会茶。则有茶鼓。转藏。则有藏鼓。开浴。报斋。引更。亦各有鼓。又大普请。僧行并赴时。亦击鼓。致成法社。并宜先知。

    设有掩关庵岩。坐禅幽僻。闻声返听。出定敛容。或收卷以披衣。岂违时而失候。为主法者。欲众整肃。先使朝昏钟鼓分晓。自然事事有伦。彼之来者。虽未见主人。斯可以知其贤矣。

    清规警众一篇已详。今具大略。鱼板。大钟。僧堂钟。库司堂司主之。法鼓。茶鼓。侍者主之。如上堂法鼓。长击三通。小参。长击一通。入室三下。普说告香。各五下。如特为尊宿。特为大众。特为新旧执事。击茶鼓一通。退座三下。

    如首座西堂秉拂。则借茶鼓。长击一通。

    库堂前鼓。库司主之。报斋三下。堂中煎点茶汤。集众退座。每日斋粥。下堂和南。并击之。大普请。长击一通。

    或有处。击三门下鼓。集知事头首。门迎檀越。击五下。大众接时。长击一通。

    十二 进退寮主

    凡进退寮主。遇当次满日。开大静后。维那点烛客堂。候旧寮主辞退。触礼一拜。送出。行者随后请。斋退吃茶。次挑灯。就众寮。请新寮主。烧香吃汤。汤罢。起身。再烧香一炷。咨闻云。(其寮主告退。不可缺人。拜烦某人。充寮主)请罢。香炉前。触礼一拜。送归众寮。行者报寮。鸣寮内小板三下。维那上手入门问讯。触礼一拜。维那转下手。寮主转上手。又触礼一拜。送维那出。堂司行者。继请。斋退特为茶。圣僧侍者相伴。

    如大剎众多。则未满十戒者。次第充寮主。或小寺院。则行者为之。

    十三 病僧念诵

    赞佛罢云。(今晨则有在病比丘某。释多生之冤对。忏累劫之愆尤。特运志诚。仰扣清众。称扬圣号。荡涤深殃。仰凭尊众念。清净法身云云)回向云。(伏愿一心清净。四大轻安。寿命与慧命延长。色身等法身坚固。再劳尊众念。十方云云)。

    ○如病重。与十念阿弥陀佛。

    念诵之法。先叹弥陀佛了。次白云。(今晨则有在病比丘某。释多生之冤对。忏累劫之愆尤。特运志诚。仰投清众。称扬圣号。荡涤深殃。仰凭尊众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长声念百遍。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各十声。回向云。(伏愿。某诸缘未尽。早遂轻安。大命难跳。径生安养。十方三世云云)当摄心清净。不得攀缘世事。

    十四 当代住持涅盘

    夫世尊示灭。诸祖泥洹。棺敛有经。礼仪有序。每见诸方。委世尊宿。或曰不用教俗举哀。但心丧而已此亦简之一端。近代仿而行之。切恐后世无闻。聊举大略。只如双林。顺敛以金棺。阿难及诸弟子。悲哽忧恤。泣血如波罗奢花。释梵龙天。哀号躄踊。泪若雨雨。七日迦叶自外国至。恨不睹其真像。忽椁示双趺。然后以大自在三昧。致金棺於太虚空中。绕拘尸罗城三匝。却就阇维。八国兴兵。争分舍利。各归建塔。岂非礼经与。景德年中。臣僚备录百丈大智禅师规矩内二顶。亡僧长物。尽行支破。营丧具。奏闻奉敕者。编入大藏。永为法式。

    一如尊宿迁化。先沐浴着衣。就敛。置方丈中。香花供养。以遗诫偈颂。粘牌上。挂灵筵左右。请邻寺高德人主丧。或於众尊宿中。请法眷一人主丧如无法眷。则请当寺尊宿。然后写遗书。报官员檀越。僧官邻近尊宿。嗣法小师。亲密法眷。请僧分头项下书。

    其灵具供养。在方丈。三日后。移龛。

    一移龛之时。请尊宿一人。举灵座。(有法语)方移下法语。西间置龛。又请一人。锁龛。(有法语)用布幕白花灯烛。供养之物。法嗣小师。并在龛帷之后。具孝服。守龛。

    一法堂东间。用红紫帷幕。设床帷。衾褥卧具。前安倚卓。拂子拄杖。左边衣架。安法衣。右边。唾盂。水盆。净巾之属。

    一法堂中间。用绢幕。挂真。广设灯烛饮食。供养之具。

    一如有遗嘱。请丧主。丧主不可推托。候丧主到门。鸣大钟。头首知事。领大众迎接。至寝堂安下。茶汤毕。两班引孝子。炷香拜请。须预备孝衣等物。送丧主。

    次商议。请诸执事人。掌财。或二人。丧司维那。书记。知客。侍者。即旧人请执事。如寻常请人礼。吃茶毕。起身。烧香一炷。归位立。禀白请人。再至炉前请。亦下拜。受职罢。点汤而退。

    次唤参头行者。合差丧司一局。行者执役既毕。当先请维那。具单排请。头首西堂。及西班耆旧。或诸山。执法事。移龛锁龛之类。须分请均等。毋致嫌疑。主丧人。但可受对灵小参。并举哀。其余。并不可兼执。如带行僧行人从。切不可预其职事。

    一安排龛席了。预措置举哀。祭食。鸣钟集众。侍者出前人遗音。首座大众书。主丧人拈受。首座烧香。维那宣读罢。次请主丧人举哀。(有法语)然后孝子。与大众发哭数声。孝子烧香。尊茶汤。上祭。维那宣祭文。孝子真前礼拜。归孝帷。主丧烧香礼真。次两班烧香礼真。丧主就孝帏。吊孝子。孝子礼三拜。主丧答一拜。次知事头首大众。吊孝子罢。伴真吃汤。

    两班。朝暮赴真前烧香。龛前讽经。就丧主问讯。斋粥随众供养。

    一凡吊慰人到。外知客先问所从来。亲踈高下。却遣人报内知客。送孝衣巾与之。却受祭仪。内知客。引到真前。烧香下祭。次到灵龛灵床。两边烧香。复来真前展拜。宣文。

    如不带读祭文人来。却是本寺维那。或书记代宣。次吊慰孝子。及知事头首。与主丧人茶汤。孝衣巾。多简在人。

    一自举哀。初夜茶汤设供  念诵。并随家丰俭。

    一主丧。须当计会亡者衣钵多寡。默作三分均之。一分。准丧司孝衣讽经灯烛之费。一分归常住。陪贴供养羞设。一分表大众看经。并结局用。主丧当与掌财商量。毋令欠乏。以致纷纭。逐日令丧司。具帐目清洁。仍预措置管徒一局人。酬劳嚫资。

    一诸处下祭。赠掌财。当分明具帐目。候使用外。余物归常住。

    一分表孝衣。

    孝子。布裰巾坐具  主丧。绢裰巾。  知事。裰巾  头首。裰巾。  耆旧内外执事。裰巾  方丈近事行者。裰巾。  行堂众行者。腰帛  邻封尊宿。裰巾。  远近檀越。抹帛  作头执事人。布衫巾。  诸庄甲头。布衫巾  火客布巾。

    已上孝衣。有无轻重。又在主丧。孝子。知事。临时较议。

    一法事次第。

    移龛  锁龛  挂真  举哀  奠茶  奠汤  对灵小参  起龛  门首挂真  门首奠茶  门首奠汤  秉炬  提衣  举骨  入塔  归祖堂如停龛多日。或法事人多。每日奠茶汤

    一奠祭次第。  知事  头首  丧主  大众  耆旧  诸庄  乡人  法眷  诸山  施主  侍者  小师  行者  庄客

    一大夜小参。隔日。知事同孝子。请主丧人。对灵小参。禀云。(堂头和尚。既已圆寂。某等悲哀失恃。敢请丧主和尚。来晚对灵小参。万望慈悲。特赐开允)。

    一大夜念诵。堂司於斋后。挂牌。昏钟鸣。众集。小参罢。上首知事。烧香。献茶汤食毕。维那出。揖两班烧香毕。维那转身。对灵念云。(白大众。堂头和尚。已归真寂。众失所依。但念无常。切勿放逸。仰凭大众念。清净法身云云)讽大悲咒毕。回向云。(上来念诵讽经功德。奉为堂头某人和尚大禅师。伏愿昙花再现。重敷觉苑之春。慧日长明。永烛昏衢之夜。再劳大众念。十方云云)知客平举楞严咒毕。回向云。(上来讽经功德。奉为堂头和尚。增崇品位。十方三世云云)。

    一举龛。念诵云。(金棺自举。绕拘尸之大城。幢旆摇空。赴茶毗〔葬云难提〕之盛礼。仰凭大众。称诵洪名。用表攀违。上资觉路念。清净法身云云)。

    一送葬之礼。应须合宜大龛结饰。并真亭。香亭。法事幡花。

    起龛之日。本寺随力。作大斋。嚫施重於寻常。孝子围绕龛后。次丧主已下。送丧人。及本寺大众等。各执花柳。相继而行。官员施主。在大众左右。并行。尼师宅眷。在末后行。

    一涅盘台。念诵云。(是日则有新圆寂堂头和尚。化缘已毕。遽返真常。灵龛遍绕於拘尸。性火自焚於此日。仰凭尊众。资助觉灵。南无极乐世界大慈大悲〔众和云〕阿弥陀佛。〔念十声毕。〕上来称扬圣号。恭赞化仪。惟愿体极先宗。机峻不存於佛祖。用开仪范。悲心仍摄於人天。收幻化之百骸。入火光之三昧。茶倾三奠。香爇一炉。顶戴奉行。和南圣众)维那举大悲咒毕。回向云。(上来念诵讽经功德。奉为堂头和尚。资助觉灵。增崇品位。伏愿。不忘愿力。再现昙花。棹慈航於生死海中。接群迷於菩提彼岸。再劳大众念。十方云云)知客举楞严咒毕。回向云。(上来讽经功德。奉为堂头和尚。增崇品位。十方三世云云)。

    一全身入塔。念诵云。(切以。双趺示相。绍灵鹫之遗规。只履显宗。表少林之垂范。全机隐显。盛法始终。仰凭大众。资助觉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云云。上来称扬十念。资助往生。惟愿慧镜无边。慈云广布。四生界内。示不生不灭之因。六趣道中。说无我无人之法。茶倾三奠。香爇一炉。顶戴奉行。和南圣众)维那举大悲咒。回向同前。

    一茶毗毕。於寝堂内。安排挂真。丧主已下。次第礼真。相慰而散。

    两班孝子。仍朝暮赴真前烧香。二时下供。候新住持公举定。则移入祖堂。

    一抄札单帐式。

    谨抄札堂头和尚衣钵于后。

    壹号某物。

    贰号某物(逐一排列写)。

    右件如前抄札。并无漏落。

    众佥押(各用书名)。

    一收钱表散单帐式。

    谨具堂头和尚。估唱衣物。支表于后。

    一收钱若干(系某件钱到 逐一排列写)。

    一支钱若干(系某件事用 逐一排列写)。

    右件支破。尚有若干。斋七追修。命众看经。僧行经钱。支破外。更无余剩。

    年 月 日。丧司库子 某 具。

    把帐执事人。两班典丧。佥押。

    一缴纳度牒状式。

    某寺知事僧某。 右某本寺。住持僧某。於今年某月某日。因疾顺世。遂於某日。茶毗安厝。所有本名度牒一道。谨用缴纳。欲乞台判。送案照应。伏候台旨。谨状 年月曰。某寺知事僧某状。

    一唱衣。昔世尊在日。古佛示迹。号乌波难陀比丘。好聚敛衣盂。身死之后。佛令集众。以所畜之物。尽情估唱。使现前比丘。观前人悭鄙。为他人所积。因兹。有证二果者。对治他缘。修己行。所有法衣。不唱。当分留与嗣法弟子。

    ○堂司。当唱衣日。预挂牌。

    至期。鸣钟集众。於僧堂前。维那念诵云。(留衣表信。乃列祖之垂规。以法破悭。禀先贤之遗范。今兹估唱。用表无常。仰凭大众念。清净法身云云)唱衣毕。回向云。(上来唱衣念诵功德。奉为堂头和尚。庄严报地。再劳大众念。十方三世云云)。

    一丧事毕。当具状请丧主。并诸山。及诸执事人。置食陈谢。嚫钱常住出。乃山门礼也。

    一管待陈谢一局执事人毕。知事当下状申明。请新住持人。诸山及僧官。保明申上。如所保。未允众议。即本寺知事。赴官申诉。别行定夺。如官司行下令本寺委保。亦须及早行遣。免致久缺住持人。

    此项住持迁化规式。乃是衣钵丰厚。讲行盛礼。如此。

    近代尊宿。间有衣钵无者。并不讲此。但依常僧津送。或遗言。不要做法事。只请首座於涅盘台。举无常偈。焚化。盖亦随人意也。

    十五 诸山尊宿。迁化遗书

    如尊宿迁化。下遗书。专使先到知客处人事。知客却同上侍者寮人事。侍者却引上方丈人事。通呈遗书。及送遗物。方丈当集两班。会茶。侍者烧香。点茶毕。住持云。(法门不幸。某人迁寂)开遗书看。次住持自送专使。安下处。

    次往库司头首寮人事。当晚请专使。特为汤  看彼处山门大小。法眷高低。或头首相伴。或两班相伴。住持。令行者传语书记。作祭文。或请面委言法义交情始末。庶作文切当。

    便报库司。办祭食。次日得办。即粥后升堂。挂牌报寮。如常式。

    就法堂前。预安排香几香炉。鸣鼓集众。住持出法堂前东立。知客引专使於住持前。烧香问讯。呈遗书。住持接了。就香炉熏。侍者接。度与维那。宣读讫。专使於住持前。两展三拜。(一展云。此驰专信。获奉尊颜。下情无任瞻仰之至。又一展云。即日云云)或触礼三拜。

    住持升座。叙彼平生所历住持。道德誉望事。下座。诣灵位前朝立。预於法堂西间。设位安排。祭礼如法。或拈香。或举哀。(有法语)维那揖住持并两班。烧香毕。礼拜。专使於灵位右边。代答拜。祭文。维那宣读讫。举楞严咒。回向。

    寺中或有法眷。及办事乡人。江湖头角。次第上祭。读末后祭文讫。讽大悲咒。回向。

    专使进前。两展三拜。谢住持。次问讯。谢两班大众。次两班大众。慰住持人。山门当管待专使而去。两班相伴。

    ○邻封当代归寂。如请主丧。一看亡者遗言。二看其徒虔请。尤宜审及。

    若亡者遗言。固不可辞。非其徒虔请。如得回互。最逃谤议。切不可有心希酬谢也。事稍违式。多致争讼。有玷法门。如圆悟与宁道者。主开福之丧。接月庵果一人。便是承当后事之标格也。若赴其请。彼寺有首座。请同主之。如无首座。请以次一人。次请丧司执事一局人(详见前篇)。

    遗书式 某几处住山。无补宗教。一疾忽作。有负丛林。偶风火以交煎。望云峰而增恋。  面违弗及。 珍重是祈。

    某寺住持。属末比丘某。 右某。叨滥住山。有愧 同门之友。因循老病。将为异世之人。敬奉手书。聊伸。

    面诀。顗 亲闻之 嫡似。将 力荷於 先师。匇匇遂行。伏惟 珍重。 右谨具呈。 今月 日某启。

    封皮 手书。拜上 某处堂头和尚。 某州某寺住持。属末比丘某。谨封。

    某住山无补。依 邻壁之有光。梦境元空。幸世缘之已了。莫谐 面别。但切心驰。祈 佛日以 挥戈。使 宗风而益振。

    讣状式 某寺丧司比丘某。 右某启。山门不幸。今月某日。祸延 堂头和尚。遽尔归寂。谨以讣告。谨状 年 月 日。某寺丧司比丘某状。

    讣告 某寺堂头和尚。 某寺丧司比丘某。谨封。

    十六 亡僧

    亡僧津送。虽诸方堂司有板帐。其诸法度清规。详略可验。有不可不知处。略而举之。

    亡僧不问衣钵有无。须令津送合仪。若耆旧。衣钵稍丰。然须请两班商议。禀住持裁度。别为羞设。不宜作修造名色打钱。至於生事。失外观者。多因此也。要知亡僧之物。只合表众看经。清规未尝说及他用。若住持与之主行。其它人必不敢觊望。虽然积钱多者。当思。释子每日受用。一韲一粟。莫非常住。一向表众。而无补常住。亦为不可。在住持人。与职事人。合礼区处。俾生者见之感激。死者瞑目无憾。则善矣。

    或全无衣钵者。常住亦当出物。力津送佛事。礼仪一同。盖送死一节。乃互相先后。惟仁者以是为重。如耆旧动使什物。欲打归常住公界。或头首寮缺典。即时令行者批。上交割簿。庶免去后为他人所有。致无分晓。

    或西堂。唱衣钱多。又不可以板帐事例为拘。当与添佛事。如提衣挂真茶汤之类。仍与之斋僧。

    位牌当书。前住某处和尚。不得标双字名。

    或耆旧衣盂多者。亦当添奠茶汤。挂真佛事不妨。但不当提衣。住持。或致祭。如有小师在侧。当与孝衣答拜。以表父子之义。(此西堂可用。余人不可)诸方亡僧版牌中。有伴龛监化钱二项。古人措置。深有意焉。如大寒隆暑。多不曾监伴。但来讨钱。四方孤客。身殂命谢。非公界人与之提点。其赖者谁耶。凡洗浴着衣入龛。而公界人。悉当究心可也。

    龛前念诵。斋罢。堂司行者。报寮挂牌。至昏钟鸣。众集。住持至。烧香一炷。归知事上手立。(知事预点茶汤。表山门祭)维那出。烧香一炷。转身。请法事人。锁龛了。维那出。揖住持。出班烧香。次揖两班烧香。转身问讯住持。归位毕。维那出位。朝龛。念云。(切以。生死交谢。寒暑迭迁。其来也电击长空。其去也波停大海。是日即有新圆寂某甲上座生缘既尽。大命俄迁。了诸行之无常。乃寂灭而为乐。恭裒大众。肃诣龛帷。诵诸圣之鸿名。荐清魂於净土。仰凭大众念。清净云云)举大悲咒。回向云。(上来念诵讽经功德。奉为新圆寂某甲上座。伏愿。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再劳尊众念。十方云云)知客平举楞严咒毕。回向云。(上来讽经功德。奉为某上座。庄严报地。十方云云)住持归知事上手立。江湖道旧乡人。次第设祭。末后举大悲咒。回向。与知客同。

    次日送亡。白槌。维那於早晨。遍粥槌后。再打一下云。(白大众。粥罢。普请送亡。除守寮直堂外。并皆齐赴。谨白)又打槌一下。过圣僧前。问讯。次住持前问讯。转身。板头问讯。合掌巡堂一匝。至外堂。巡讫。归圣僧前。问讯而出。

    或遇 圣节内。不可白槌。只是行者。覆住持及头首知事。粥罢。报堂云。(请首座大众。闻钟声。延寿堂讽经)。

    举龛念诵(宜略紧念)云。(欲举灵龛。赴茶毗之盛礼。仰凭大众。诵诸圣之洪名。用表攀违。上资觉路念。清净云云)念佛罢。维那烧香一炷。请法事人。起龛。

    送亡仪式。隔日斋罢。报寮挂牌。

    当日粥罢。预提点。持幡花。备鼓乐之类。候举龛法事毕。大众出。立於三门内。俟抬龛先出。维那於三门外。当中面北。合掌而立。住持及头首大众。次第作两行相排。合掌而出。却各执花柳。侍者知事。在末后行。

    涅盘台念诵。大众立定。维那烧香一炷。转身。请住持秉炬。(直岁度火炬。无直岁。则监作行者度)法事罢。维那面龛念云。(是日则有新圆寂某甲上座。既随缘而顺寂。乃依法以茶毗。焚百年弘道之身。入一路涅盘之径。仰凭尊众。资助觉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十声罢。上来称扬十念。资助往生。惟愿。慧镜分辉。真风散彩。菩提园里。开敷觉意之花。法性海中。荡涤尘心之垢。茶倾三奠。香爇一炉。奉送云程。和南圣众)举大悲咒毕。回向云。(上来念诵讽经功德。奉为某甲上座。茶毗之次。庄严报地。十方三世云云)知客平举楞严咒毕。回向云。(上来讽经功德。奉为某上座。茶毗之次。庄严报地。十方三世云云)。

    唱衣。堂司预挂牌。鸣钟集众。坐定。维那起身。打磬一下。念诵云。(浮云散而影不留。残烛尽时光自灭。今兹估唱。用表无常。仰凭大众。奉为某上座。资助觉灵。往生净土。念。清净云云)十声毕。打磬一下云。(夫唱衣之法。盖禀常规。新旧短长。自宜照顾。钱须足陌。无以新锡相兼。磬声断后。不得翻悔。谨白)再打磬一下。

    先拈亡僧度牒。就书名处。横三剪破云。(亡僧本名度牒一道。对众剪破。缴纳归官)打磬一下。付与行者。捧呈两班。

    维那解袈裟。安磬中。却挂络子。唱衣。

    唱衣毕。回向云。(上来唱衣念诵功德。奉为某上座。资助觉灵。往生报地。再劳大众念。十方云云)。

    亡僧单帐式。

    今具亡僧某甲上座。估唱衣钵。收支下项。

    一收钱若干(某件到 逐一排列写)。

    一支钱若干(某件用 逐一排列写)。

    除支外。现管若干(见管只可些小。却收堂司。公界支用)。

    右具如前  年 月 日。堂司库子行者某具。

    把帐侍者某押 知客某押(相排写)。

    知事(排列称呼写)某押 头首(排列称呼写)某押。

    住持      押。

    经单式。

    ○山门今月某日。伏值 新圆寂某上座。某七斯屇。伏望 尊众结缘。披阅经文。上资 觉路。今具品目于后。

    华严经(一二三 逐卷写。至八十一。其余经排列写。不用写卷)。

    右具如前  今月 日。堂司 某 拜白。

    十七 法嗣师忌辰

    先德以激唱宗乘。发自己得处。诲示后学。使知正传其来有自。谓之报德。如巴陵三转语。可以作忌也。如忌日将临。就衣钵合。支羞设钱。送常住造供养斋僧食。至忌前一日。就法堂。或寝堂。铺设。备办供具等。如法。

    斋罢。方丈请客头。请西堂两班。今晚对灵相伴吃汤。

    至期。排照牌。鸣鼓。侍者揖相伴人入。住持揖就座。进前烧香上汤。一并下相伴人汤。住持退身。再烧香一炷。大展三拜。收坐具。回身一问讯。谢相伴。鸣鼓三下。退座。

    如有三五人西堂。则分作两座。第一座。西堂相伴灵。住持行礼。第二座。住持同两班吃汤。侍者烧香问讯。如常法。(或参前吃汤。剔昏钟鸣。集众。讽经。或参后吃汤则汤了。便鸣钟集众。讽经)大众讽经罢。维那回向。有常式。次行者讽经。珍重。

    次日早。上粥。烧香礼拜。半斋时。供养办。集众。具威仪排立。住持当先出。中立拈香。(有法语)次两班。出班烧香。大众同展三拜。住持亲点汤。进食。每品三作礼。至进饭下嚫点茶。收坐具。维那举楞严咒。回向而散。

    设斋时。住持入堂。烧香一炷。礼三拜。归位坐。

    斋毕。就座点茶。侍者烧香。吃饭时。系衣钵侍者。烧香下嚫。无量寿禅师清规载。对灵吃汤。有第三座。系小师等。侍者相伴。

    十八 祖师忌辰

    凡曰应世绳摄化门。祖师忌辰。岂宜空过。大则供养。次则展礼讽经。切须经怀。递相恭敬。

    如作大祖师忌。预一日。於法堂。铺设挂真。排办供养。玩具等如仪。堂司行者。斋罢。覆住持两班。挂讽经牌。至晚。大众讽楞严咒。回向。

    正日早。堂司行者。报堂具威仪讽经。真供养行者。当上香烛。并上粥供养。粥后少迟。厨司备供养食办。堂司行者。再覆方丈两班。打板鸣僧堂前钟。众集。面法堂。雁行而立。住持至。烧香。点汤。献食。点茶毕。维那揖住持烧香。次揖两班烧香。转身问讯住持毕。大众同礼三拜。维那举大悲咒。回向。

    若寻常忌辰。或就法堂下间排设。亦隔宿讽经。礼仪如前。次日。但住持与两班有拜。大众无拜。

    又其次。只就祖堂。排设供养。粥罢。报堂讽经。住持至。烧香点茶毕(今时多是知事。顸点茶汤。住持只烧香一炷。中间立)维那出。揖住持出班烧香。侍者捧香合。次揖两班烧香。转身问讯住持毕。住持与两班。对祖师。展三拜。方归班位立。维那举经。回向云。(仰冀真慈俯垂昭鉴。山门伏值前住当山第几代。某号某禅师示寂之辰。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伸供养。集比丘众。讽诵大悲圆满神咒。所集殊勋。奉为觉灵增崇品位。十方三世云云)若斋时。有供及嚫钱。当在半斋讽经。礼仪如前。

    十九 月分须知

    典礼节目。前已具详。今於月分。记合行之事。总其大纲。毋曰[(尔-八+(采-禾))见]缕。

    四月分。初一日。照规例。入夏禁足。锁旦过。初四五间。住持与新挂搭兄弟告香。次第特为茶。知事头首。亦继特为茶。

    初八。如来降诞。预率钱。备供养。堂司隔日写疏。请住持佥。维那备香袱香炉。堂司行者擎上。维那问讯。烧香。请佥。挂牌讽经。

    是日粥罢。住持升堂。祝香云。(某寺住持。远孙比丘某。虔爇此香。供养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上酬慈荫。所冀。法界众生。念念睹佛出现于世)遂敷座云。(今晨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降诞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伸供养。禀遗教比丘某。升于此座。举唱宗乘。与法界众生。同伸希有之庆。回向真如实际。庄严无上佛果菩提者)次说法竟云。(下座。各具威仪。大佛宝殿。浴佛讽经。谨白)堂司行者。是早分付供头。及钟头。听候升座罢。僧堂前打钟。即鸣大钟。仍令供头。铺拜席。打铙钹。供头出汤瓶盏托。方丈茶头。备茶汤汤瓶。诣佛殿。祇候住持点茶汤。住持至。烧香一炷。点汤上食下嚫点茶毕。归位。维那请出班烧香。(烧香侍者。住持前接食。请客侍者。佛前下食)侍者捧香合。次西堂出班烧香。次两班烧香。不转身问讯住持。大众同伸三拜。住持跪炉。知客度炉。侍者捧香合。维那宣疏毕。唱浴佛偈。绕旋而行。浴佛喝佛。举楞严咒罢。鸣鼓。入僧堂吃汤。(殿主煎汤。是殿主行礼。常住煎汤。是都寺行礼)当鸣库堂前鼓。其行礼。只如常仪。

    至十二十三日。建楞严会。

    十四。斋后。侍者诣首座寮。请小座汤。次土地堂念诵。僧堂吃汤 当晚小参。放参前。出免人事榜。小参。叙谢毕云。(来晨斋罢。烦都寺。维那侍者。赍牌拂。诣首座寮。拜请。为众秉拂)十五日粥了。上堂。举法语毕。即说行礼次第云。(下座。先与西堂人事。次与知事人事。两展三拜。次与首座大众人事。两展三拜。人事罢。知事先归库司。首座领大众。诣库司人事。触礼三拜。人事罢。首座归僧堂前上间立。后堂首座。领大众。归僧堂前下间。与首座人事。触礼三拜。人事罢。依念诵图立。首座领众入堂。依位立。首座礼谢大众。次知事入堂。大展三拜。巡堂一匝。知事礼谢大众。出堂。住持人入堂。烧香一炷。大展三拜。巡堂一匝。归位。与大众人事。然后大众。普同作礼。次第巡寮)下座。少顷。诸寮安排香卓。住持巡寮。当从东廊。第一寮起。次第巡转。回至法堂。(亦预设香卓)大众至前。每三人成列。问讯住持。而过巡毕。乃散。

    解制礼同。今时多免。

    斋罢。讲特为茶。都寺维那侍者。送牌拂。请秉拂人。头首令茶头挂牌报众。请侍者禅客吃茶。多是和会圣僧侍者为之。

    秉拂罢。仍喝请汤果。秉拂人。即怀香诣方丈。就汤前谢证明。次日粥罢。方丈请秉拂人吃茶。如系都寺干斋。并请吃茶。

    此月初间。除僧堂暖帘。次第上窗。坐夏兄弟。办道克期取证。住持叮嘱典座。严办堂厨。

    十六日。知事讲特为茶。十七日。首座讲特为茶。

    光阴迅速。一息不来。便属他生。住持勉谕兄弟。精勤办道。儒家尚有朝闻夕死之言。世外之人。道眼未明。荏苒岁月。果自安乎。

    五月分。芒种后。插种毕。当捡例。做青苗会。请大众看经等事。

    如梅雨之时。於上堂际。叮嘱直岁。照顾僧堂殿宇等处损漏。令其疏浚沟渠。

    此月内。僧堂挂帐。有处待中夏晒荐。宜看所在。若蒸湿及蚊蚋。不可固执。

    二十日后。住持当往诸寮。点茶一次。粥了。令行者。先诣寮报覆。仍带侍者烧香。诸头首寮。作一日。单寮蒙堂前资。作一日。库司庵岩。作一日。亲访点茶者。以见住持於安居中。温存之意。

    六月分。暑气正隆。自初一日。暂歇打版。办道兄弟。自忘寒暑。岂间此乎。头首免入堂。但三鼓鸣。首座及住持。仍旧巡堂。略伴众坐。务要整肃。抑亦警懈怠者。此月入伏。晒荐拂尘。乃堂司职事。中夏后。方丈亦合叫唤众人点心一次。常住有无事例。在住持主行之。

    七月分。十二十三日。散楞严会。十四日。参前土地堂念诵。都寺。讲僧堂特为汤礼 方丈出免人事榜。

    晚小参。记请秉拂。虽例免。亦当提过。两班未当退者留之。十五日。粥后上堂罢。讲礼。与结夏同。

    今时以余暑未退。多免。却於座上言之。下座普同作礼。

    惟僧堂特为茶。不可免。三日茶罢。如有两班进退。照事例行之。解夏恐头首知事出入人事。如粥了上殿等事。暂歇半月。

    八月分。初一日。开旦过。知客接方来。然旦过虽开。本色衲子。未必起单。仓忙驰走。决非良俦。

    此月系兄弟修冬装衣之时。众事放宽。或征远途。有亲切急事。又不可以迟速一槩论也。

    九月分初一日。鸣版坐禅。

    凡坐参。念诵。巡堂。丛林所行之事。并宜振举。此后许相看挂搭。

    此月内。糊僧堂窗。挂前后门暖帘。

    十月分。初一日。开炉。上堂。

    初五日。达磨忌。(就法堂。如法排设。隔宿供养讽经。正日行礼。住持拈香。有法语。其余制右语。请佥请。挂牌报众。出班烧香。大众礼拜。并同佛忌)。

    十一月分。至节将临。库司措办糍果。方丈令写门状。参贺檀越。埽拂殿堂。冬节事例。库司虽定。丛林。冬夏两节。为重。当留意捡举。节前数日。诸方有叫唤大众。节前一日晚。小座汤。参前。方丈出免人事榜。

    土地堂念诵。僧堂特为汤。行冬果 都寺行礼。昏钟鸣。小参。言请秉拂。下座。喝请汤。正节日三更早。侍者诣诸殿堂。代住持点茶。小师诣方丈。礼拜。或触礼。在住持意。次方丈行者礼拜。次行堂行者礼拜。次作头人工拜贺。

    或免。只就粥了。法堂作贺。亦在住持人意。

    粥罢。僧堂茶。上堂祝 圣。下座。与大众。普同作贺。次法眷侍者小师。拜贺。行者拜贺。人仆拜贺。大众或展。或触。在住持意。侍者写茶榜。请首座特为茶。斋时长版鸣。行僧堂请茶礼。

    斋罢。请秉拂。

    十二月分。初八日。如来成道。堂司隔日。写疏请佥。率钱。备供养。

    正日粥罢。住持上堂。祝香云。(比丘某。奉为法界众生。虔爇宝香。供养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所冀共睹明星。同成正觉)次敷座云。(今晨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伸供养。禀遗教比丘某。升于此座。举唱宗乘。普愿法界众生。发明自己智慧入微尘剎转大法轮)说法竟云。(下座。同诣大佛殿。礼拜讽经。谨白)住持诣大殿。下供养。行礼。悉与降诞同。

    下旬。方丈请两班。单寮。或大众。分岁点心。或常住。作一供。方丈库司。预备门状。参贺檀越。

    岁除日。参前。土地堂念诵。僧堂特为汤 方丈出免人事榜。昏钟鸣。小参。叙谢。言请秉拂。(今时多免)小参罢。客头行者。喝请汤。并如冬节。

    正月分。初一日。粥罢。就座点茶。仍请两班单寮。方丈吃茶。如常礼。下堂藏殿讽经。祝 圣。少顷升座。法座下人事。与冬节同。或讲或免。在住持意。

    斋时。库司。僧堂。点茶。如常礼。或两班满替。照例次第行之。如请诸庄库务。请人后合行约束等事。

    二月分。十五日。如来涅盘。维那率钱。备供养。隔日写疏。具礼上方丈。请佥。

    住持升座。祝香云。(比丘某。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入般涅盘之辰。虔爇宝香。上酬慈荫。下与法界众生。同伸攀慕。所冀。法身常住。法轮再转。一切有情。悟无生忍)次敷座云。(今晨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涅盘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伸供养。禀遗教比丘某。升于此座。举扬涅盘妙心普愿。法界众生。同圆种智者)说法竟云。(下座。同诣大佛殿。礼拜讽经。谨白)住持点茶汤。下供至。维那举咒回向等。并与腊八同。

    此日。不当法座祝 圣。只就藏殿拈香。

    三月分。此月农务方兴。库司当提点耕种。及诸庄陂堰之类。或山林茶笋抽长。合出榜禁约。住持当提点。有新茶出。点献殿堂。亦点僧堂。供养大众。

    圣节月分。堂司预书黄榜。写疏。差僧上殿。照例。排上殿僧员。堂司备茶汤。火炉。库司备点心。当日行粥了。维那白槌。住持上堂敷座云。(某州某寺。某月某日。恭遇某节。本寺预於今月某日。就大佛宝殿。启建金刚无量寿道场。一月日。逐日轮僧上殿。披阅金文。宣持密号。今晨启建。住持臣僧某。升于此座。举唱宗乘。所集鸿因。祝延 圣寿无强者)说法竟云。(下座。各具威仪。大佛殿。启建圣节道场。谨白)满散同此式。

    当日侍者。令客头。提点佛殿灯烛。铺设拜席。令整肃。方丈茶头。备供养茶汤。祇候。

    二十 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

    出尘离俗。圆顶方袍。大率经历丛林。切须洞明规矩。举措未谙法度。动止不合律仪。虽是善友良朋。讵肯深锥痛札。循习成弊。改革故难。致令丛林荒凉。转使人心懈怠。屡见寻常目前过患。遂集百丈现成楷模。原始要终。从朝至暮。要免头头败阙。直须一一遵行。然后敢言。究己明心。了生达死。世间法。即是出世间法。行脚人。可贻未行脚人。庶几不负出家身心。抑亦同报佛祖恩德。谨具于后。

    入众之法。睡不在人前。起不在人后。须是五更钟未鸣。轻轻抬身先起。将枕子。安脚后。未用折。恐响惊邻单。抖擞精神。将被裹身。端正勿动。不得扇风。令人动念。觉困来。将被推脚后。转身将手巾下床。手巾搭左手。想念偈云。(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互。若於脚下丧身形。愿汝即今生净土)轻手揭帘。出后架。不得拖鞋。不得咳嗽作声。古云。揭帘须垂后手。出堂切忌拖鞋。

    轻手取桶洗面。水不宜多。使齿药。将右手点入。揩左边。左手点入。揩右边。不得两手再点。恐有牙宣口气。过人。漱口吐水时。须低头以手引下。不得直腰吐水。溅邻桶。不得洗头。有四件自他不利。一污桶。二污手巾。是他人不利。三枯发。四损眼。是自己不利。不得鼻孔内作声。不得高声呕吐。古云。五更洗面。本为修行。呕吐作声。喧堂聒众。拭面归堂。若在上间。左足先入。若在下间。右脚先入。归被位。将眠单。收一半。坐定。若换直裰。须将新者。覆身上。不得露白。不得扇风。

    若欲殿堂烧香礼拜。宜於钟未鸣。密地将袈裟。出后门外披。平常离被位。披袈裟。合掌顶戴。念偈云。(善哉解脱服。无相福由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折袈裟。先折搭手处。后解环。不得以口衔袈裟。不得以颔。勾袈裟。折了亦当问讯而去。

    如殿堂礼拜。不得占中央。妨住持人来。不得出声念佛。不得行礼拜人。头边过。须行后面空处。

    五更钟鸣。住持并首座。坐堂时。不得从前门出入。开小静。(钟绝后版)方折被。拗枕子。

    折被之法。先寻两角。以手理伸向前。先折一半。次折身前一半。不得横占邻单位。亦不得抖擞作声。不得以被扇风。或归众寮吃汤药。或茶堂经行。次第归钵位。以上肩顺转。(谓左肩也)若前门。从南颊入。不得行北颊并中央。盖尊住持人也。木鱼响。不得入堂。或令行者。取钵。堂外坐。或归众寮。打给。

    入堂。归钵位。须低头问讯上中下座。若已先坐。上中下座来。须合掌。古云。不敬上中下座。婆罗门聚会无殊。

    闻长版鸣。下钵。抬身正起立定。然后转身。亦要顺上肩。合掌方取钵。一手解钩。左手提。转身令正。蹲身放钵。免将腰背撞人。堂前鸣钟。下床问讯。为迎住持人。不得以手左右摇曳。下床时。须近前问讯。莫令袈裟。搭床缘。仍须低细上床。不得顿身。取钵安座前。闻槌声。想念偈云。(佛生迦毗罗。成道摩竭陀。说法波罗柰。入灭拘絺罗)展钵之法。先合掌。想偈云。(如来应量器。我今得敷展。愿共一切众。等三轮空寂)然后解袱帕。展净巾覆膝。帕折转三角。莫令出单外。先展钵单。仰左手。取钵。安单上。以两手大指。拼取鐼子。从小次第展。不得敲磕作声。仍护第四第五指。为触指。不得用。钵拭折令小。并匙筯袋。近身横放。入则先[匙-匕+巳]。出则先筯。手把处。为净头。向上肩。钵刷安第二鐼子缝中。出半寸许盛生饭。不得以[匙-匕+巳]筯头。出生饭。不过七粒。太少为悭食。(凡受食。则用出生。或不受食。却不可就桶杓内。撮饭出生)维那念佛。合掌。手指不得参差。须当胸。高低得所。不得以手托口边。古云。参差合掌不当胸。两手交加插鼻中。拖履揭帘无欵细。呕声泄气逞英雄。

    两手捧钵受食。想念偈云。(若受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或多或少。则以右手起止之。闻徧食槌。看上下肩。以面相朝。揖食。不得正面。以手摇曳两边。

    揖罢作五观。想念云。(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故。应受此食)出生念偈云。(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徧十方。一切鬼神共)吃食之法。不得将口就食。不得将食就口。取钵放钵。并[匙-匕+巳]筯。不得有声。不得咳嗽。不得搐鼻嚏。若自喷嚏。当以衣袖掩鼻。不得抓头。恐风屑落邻单钵中。不得以手挑牙。不得嚼饭啜羹。作声。不得钵中央挑饭。不得大搏食。不得张口待食。不得遗落饭食。不得手把散饭食。如有菜滓。安钵后屏处。不得以风。扇邻位。如自己帕风。即白维那。於堂外坐。不得以手枕膝上。随量受食。不得请祈。不得将头钵。盛湿食。不得捋羹汁。於头钵内。淘饭。吃不得挑菜头钵内。和饭吃。食时。须看上下肩。不得太缓。未再请。不得刷钵盂。不得吮钵刷作声。食未至。不得生烦恼。古云。呆呆四顾起悲嗔。念食吞津咳。嗽频。摝粥啜羹包满口。开单展钵响诸邻。

    洗钵。以头钵盛水。次第洗鐼子。不得头钵内。洗[匙-匕+巳]筯。并鐼子。仍屈第四第五指。不得盥漱作声。不得吐水钵中。不得先以熟水洗钵。未折水。不得先收盖膝巾。不得以膝巾拭汗。不得以余水。沥地上。想念折水偈云。(我此洗钵水。如天甘露味。施与鬼神众。悉令得饱满。唵摩休罗细娑诃)收钵。以两手大指拼定。次第而入。复毕。合掌。想念食毕偈云。(饭食讫已色力充。威震十方三世雄。回因转果不在念。一切众生获神通)寮前版鸣。归寮问讯。不归位。为轻侮大众。入门归位。如僧堂之法。立定。候寮主烧香毕。问讯上下。若有茶。就座。不得垂衣。不得聚头笑语。不得只手揖人。不得包藏茶末。古云。登床宴坐。不得垂衣。只手揖人。是何道理。私藏茶末。取笑旁观。时中邻案道人。切忌交头接耳。

    茶罢。或看经。不得长展经(谓二面也)不得手托经。寮中行。不得垂经带。不得出声。不得背靠板头。看经。古云。出声持诵。吵噪稠人。背靠版头。轻欺大众。

    须预先出寮。莫待打坐禅板。

    若抽脱。古例披五条。以净巾。搭左手。解绦。系笐竿上。脱挂子直裰。令齐整。以手系定。仍系手巾。作记认。不得笑语。不得在外催促。右手提水入厕。换鞋。不得参差。安净桶。在前。鸣指三下。惊啖粪鬼。蹲身令正。不得努气作声。不得涕唾。不得隔壁。共人语话。古云。户扃只合轻弹指。人拥那堪乱作声。入厕用筹分触净。出时脱履忌纵横。

    不得以水。浇两边。左手洗净。护大指第二指。不得多用筹子。古云。浴汤少使。筹子休拈。

    有者使了。以水洗之。安厕边空处。人多则妨众。不宜长久。净桶安旧处。以乾手。安内衣。入袴。以乾手开门。右手提桶出。不得湿手。拏门扇。并门颊上。右手挑灰。后挑土。不得以湿手。拏灰土。不得吐唾和泥。洗手。然后用皂角。洗至肘前。须一一念入厕真言。用水盥漱。律中。小遗亦洗净。仍嚼杨枝。归堂坐禅。

    火版未鸣。不得先归寮。斋前不得洗衣。粥前。斋前。放参后。不得开函柜。如有急切。白主事人。寮中白寮主。僧堂白圣僧侍者。

    斋罢。不得僧堂内。聚头说话。不得在僧堂中。看经看册子。不得上下间行道。穿堂直过。不得席上穿钱。不得床前垂脚坐。床前一尺。为三净头。一展钵。二安袈裟。三头所向。

    不得床上行。不得跪膝开函柜。不得脚踏床缘下地。草履五条游山。不得经行佛殿法堂。古云。衩袒登溷。草履游山。莫践法堂。回互耆旧。

    不得赤脚着僧鞋。不得把手共行。说世谛是非。古云。别了双亲弃本师。访寻知识拟何为。不曾说着宗门事。白首无成过在谁。

    不得殿堂。倚靠阑干。不得猖狂急走。古云。行须缓步。习马胜之威仪。语要低声。学波离之轨范。

    不得佛殿闲行。古云。无事不须登佛殿。等闲莫向塔中行。不因扫地添香水。纵有河沙福也倾。

    斋后。浆洗衣服。不得衩袒。不得倾汤瓶汤。泡衣。竹竿熨斗。使了安元处。洗脚板鸣。不得争夺脚桶。有疮疥。则随后泡洗。或将桶於屏处洗。免动众念。莫待打坐禅板。次第归堂坐禅。

    放参。以眠单半展。首座寮前板鸣。即时转身向外。须当及时赴众。版鸣后。不得入堂。亦不得堂外立。住持首座出堂。开单下床问讯。归寮药石。各就案位。不得先起盛食。不得高声呼。索粥饭盐醋之类。食罢出寮。不得出三门。不得入小寮。不得衩袒归僧堂。并廊下行。不得候打板出寮。昏钟鸣。即合掌。念偈云。(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须先归单位坐禅。不得床上抓头。不得床上。弄数珠作声。不得与邻单语话。邻单生疎。当以善言诱喻。不得生嫌恶心。未打定钟。不得於前门出入。枕子若响。火铃过时。方许开。烧香礼拜。须待更深。众人未睡。不得先睡。众人未起。须当先起。不得惊动邻单。睡须右胁。不得仰卧。仰为尸睡。覆为淫睡。多恶梦。以被巾。裹袈裟。安枕前。今人多安脚后。於理不便。

    如遇开浴。浴具携右手。入下间门阃内。问讯。归空处。揖左右人毕。先以五条。挂笐竿上。展浴复。取出具。具放一边。解上衣。未可卸直裰。先脱下面裙裳。以脚布围身。方可系浴裙。将裈袴。卷折安复内。次第脱直裰。与五条作一处。将手巾系於笐上。无手巾。则以绦系之。古云。三通鼓响入堂时。触净须分上下衣。

    却脱其余衣。作一袱。覆转放。不得赤脚赴浴。须着履子。於下间空处。舀水。不得占头首老宿坐处(谓上间也)不得以汤水。溅人身上。不得将桶。地上泡脚。不得浴室内小遗。并洗僻处。不得架脚桶上。不得笑语。不得槽上揩脚。不得戽水。不得起身。掇桶浇身上。前后有人。须当遮护。脚布不得离身。有脚布不入桶者。不得多用浴汤。或有疮。或洗炙疮。或使疥药。宜随后入浴。不得搀先。不得以两边公界手巾。拭头面。公界手巾。系着衣后。净手。以披挂子也。出浴。揖左右。先着上衣。并直裰。都遮了。却着下服。解浴裙。以脚布。折浴裙内。恐湿浴复。手巾携左手。不得以湿脚布。搭手上。揖左右出。看设浴施主名字。随意课诵经咒。回向。

    寒月向火。先坐炉上。然后转身。入炉。问讯方坐。有处脱鞋在外。不得弄香匙火筯。不得拨火灰飞。不得聚头说话。不得煨点心等物。不得炙鞋臭。焙脚絣衣裳等。不得揽起直裰。露袴口。不得吐唾。并弹垢腻於火内。

    如前所集。一日事件。众中威仪。非敢闻於老成。聊以诱於初学。

    升堂。入室。小参。讽经。念诵。巡寮。解结人事。装包顶笠。送亡。唱衣。应系微细轨则。清规既已具载。尊宿各有明文。不再备陈。徒为赘语。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卷下(终)

    余传此本。今又十年矣。一日因观览次。或曰。子似有意於丛林之礼。编集类乎成书。但世降习移。沦胥以变。志虽勤。奚补於事。余曰。不然。百世之典。岂一时所趋。而能渝之耶。殷因於夏。周因於殷。所损益可知。倘或流而忘返。此书覆瓿。则吾佛悬记斯验。吾亦末如之何也已。至元甲申。解制后五日。(惟勉)重书于北山堆云寮。

    屏岩首坐。刊示新规。祥於旧板。汲引后学。功孰甚为。然礼坏则法废。法废则礼亡。二者如钩锁连环。不可间断。关系最重。勇於板行。是欲永大法。而存乎礼也。永嘉至曹溪。绕床三匝。振锡而立。谓之无礼可乎。谓之无法可乎。观者毋忽。至元癸巳良月。净慈佛心愚极(邦慧)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