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九州烽云录 > 第30章 功亏一篑

第30章 功亏一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燕军堆的土山,就如同一道催命的符,等到它升到最高的时候,就是城中人的死期。

    眼下的形势,逼得孙漓终于坐不住了,连夜升帐召集诸将商议对策。

    孙漓焦急地在众人面前来回踱步,过了许久,突然停住问道:“还是得想个办法,把燕军堆的那座土山移走。”

    郑威无奈答道:“秉公子,我已经试过了……天色一黑,我就派了一队骑兵出城,想挖平那座土山,可是燕军在远处埋伏了弓箭手,时刻盯着,我们的人一出城就被乱箭射回来了……况且即使我们冒死把土山铲平了,他们还能再堆,也耽误不了他们多少时间。”

    孙漓摇摇头,继续问向其他人道:“你们呢?就没办法了吗?”

    众将领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都露出无能为力的表情,屋内一片死寂。

    这时,元恪已经思考良久,出言道:“或许还有个办法。”

    众人纷纷向元恪看来,孙漓也不禁眼前一亮,连忙走到元恪身前,问道:“赵监军有什么办法?快说来听听。”

    元恪继续说道:“现在看来,我们从正面想挖掉那座土山,燕军人马压在城外,必定困难……或许我们可以从其他方向挖掉那土山。”

    孙漓连忙追问道:“其他方向?哪个方向?”

    元恪说道:“从地下!”

    此话一出,众将领议论纷纷,孙漓想了半天,还是没明白,只好继续问:“赵监军不妨把话再说明白点,怎么个地下法?”

    元恪于是也不保留,一股脑地都说出来了:“我们从城内往外挖一条地道,通到那座土山下面,燕军再在上面堆多高,我们就在地下挖空多少;我想燕军就算不计伤亡,也只能白天攻城那几个时辰来堆,而我们有城墙相隔,昼夜都能施工,进度应当会比燕军快。”

    元恪的话立刻引起众人议论纷纷,但也无人出来反驳,孙漓越想越觉得可行,只有元恪又补充一下一下说道:“只不过……这个地道有点难挖,又要绕过城墙的地基,把里面的土运出来之前还不能坍塌,光是有苦工的人力还不够,只怕还需要一些经验丰富的工匠。”

    此话一出,孙漓还在思索,郑威连忙抢答道:“这个倒不难,我们之前也做过一些地下工事,征集过附近郡县的工匠,名单我这里都还好,可以马上把他们征集来。”

    孙漓连忙补充道:“再多征集些民夫劳力,光靠这些士卒恐怕不够,白天还要守城。”

    郑威点头称是,连忙下去安排连夜去附近郡县找人了。

    孙漓等人也不敢怠慢,立刻来到城墙边对着土山的位置,已经开始准备划分区域,安排兵士连夜就先开挖。元恪也爬上城楼,隔着城墙看了一下两边的地形,虽然不是土工方面的专家,但元恪心中还是有些把握。

    郑威的动作很快,第二次燕军还没来进攻,召集的工匠和民夫就都已经到了,孙漓把一些不用守城的士卒也安排进去了。城墙之外,燕军仍然在不计伤亡,前赴后继地向土山上堆土,而一墙之隔,在燕军看不到的地方,城内也在更加忙碌地向下挖掘。

    果然,经过燕军一天的进攻,土山又高了不少,目测看去,有些矫健的士卒也许都能顺着跳上城墙了。到了夜间,孙漓愈发着急,好在城里的人也是一刻都不敢歇息,到了晚上通往土山下面的地道已经挖通了,工匠们支撑起了几根关键的梁柱,稳住了地势,剩下的就是尽快把底下的土方都挖空运出来。

    城墙之内,秦军彻夜举火,民夫在地道中穿梭不停,孙漓仍然觉得不够快,在一旁焦急地催促着,众将领也在一旁注视着,恨不得自己能亲自上去帮忙运几筐土。偶尔有民夫累得不行了,倒在一旁歇息,身边立刻也有人接力补上;总之人可以停,这条地道运土不能停。

    元恪还是站在城墙上,焦急地一边估算这边燕军土山的大小,一边计算着墙内挖出的土方,到了天色破晓,心中才终于有些把握了……

    次日,燕军又来了,这一次比以往都要坚决,无论城墙上秦军箭雨如何密集,燕军都奋勇向前,把手中的砂石袋往土山上堆,想来是要毕其功于一役了。

    远处的燕王崔允在本军阵中,也焦急地注视着进度,终于土山已经快堆到城墙上方了,这个高度,无论是人是马一个跨步就能上去,大功告成了,崔允鸣金示意堆土的燕军退回来。与此同时,身后一队骑兵领命出阵,准备冲击。这是崔允心中幻想过无数次的场景,当初曾阻挡过先祖烈王的函谷关,今日就要用大燕的铁骑踏平!

    城墙上的元恪等人也无比紧张,心知燕军的总攻马上就要开始了。

    只见燕军骑兵缓缓来了关城前,排列好纵队,便开始对着土山的方向逐渐加速冲刺,尽管秦军仍然箭如雨下,但面对急速冲锋的骑兵,并没有减缓多少冲刺的势头和速度。只眨眼间,骑兵先锋就已经冲上土山,跃马扬蹄眼看就要踏上城墙。

    元恪见状,连忙回头对城内的士卒高喊:“快!抽掉梁柱!”

    城内的士兵得令,连忙拉动绳索,这绳索顺着地道一直通向城外的土山下,土山下的空间早已被秦军挖空,此刻没有坍塌完全依赖之前架设好的梁柱支撑。等到绳索拉动,原本架设好的梁柱便纷纷倾倒,城外的土山轰然倒塌,卷携着山上的骑兵一起落了下去。

    燕王崔允也紧张的注视着前方的攻势,眼见自己的铁骑马上就要踏上城头,嘴角不禁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然而转变来的太突然,突然之间就天塌地陷,土山崩塌卷起一阵烟尘,过了好久烟尘散去,崔允才发现转瞬之间土山竟然没了,自己的先锋骑兵陷在地坑中挣扎哀嚎,函谷关的城墙仍然高耸在自己面前。

    崔允的笑容瞬间僵硬了,他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只是一股强烈的宿命感笼罩在自己心头:难道自己也像先祖,一样,要被这函谷关生生挡住?

    此刻原本冲到城墙下的其他燕军骑兵顿时也傻了眼,原本眼前这么大一座土山突然没了,他们总不能骑马飞上城墙吧;但是身后又没有传来撤退的命令,只能尴尬停在原地,成为了秦军弓箭手的活靶子,一时间不停有人中箭落马。

    此刻崔允仍在恍惚之中没有缓过神来,身旁的崔蒙连忙提醒道:“父王,先撤回来吧!攻不上去了!”

    崔允此刻却不想答话,只是眼神死死地盯着前方。

    崔蒙见状,十分焦急,再拖下去那些骑兵都要赔进去了,连忙抓着崔允的手臂摇晃催促道:“父王,快撤兵!”

    崔允此时才回过神来,恶狠狠地吐出几个字:“退兵!”说罢,眼神仍不忘凝视着前方的城楼,充满不甘和怨恨……

    尘埃终于落定,燕军驻扎在函谷关外,一连几日都没有攻城的工作了。城内孙漓等人也是非常高兴,对待元恪的态度都友善了很多。元恪心中也有些激动,心想着终于面对燕王崔允扳回了一城,解了洛阳失陷时的那口恶气。众人正兴高采烈之际,又有执令官来报,燕军又来了,只不过这次只来了一人。众人疑惑不解,连忙再登上城楼查看。

    只见燕军都在远处列阵,并没有派人前出攻城的架势。只看见有一人,手持刀斧押着一名全身被绳索反绑的囚犯,从阵中走出来,在距城楼一箭之地停下,用刀斧逼着那囚犯跪下。

    众人正在不解,元恪眼力极好,远远地认出来了,说道:“下跪那人正是世子,孙潇。”

    正是如此,而那押着孙潇过来的刀斧手,正是崔芒。崔芒架着刀,在孙潇的颈脖处摩挲着,戏谑般地威胁道:“世子,还记得我教你的那些话吗?说吧。”

    孙潇此刻跪在下方,心中万般屈辱,也万般纠结,半天不肯开口,但身后的崔芒却不给他机会,继续逼问道:“世子若是不敢开口,今日可就要命丧于此了。”说罢又将刀口向下按压了几分,刺骨的凉意已经渗进了孙潇的肌肤。

    孙潇终于顶不住了,求生的欲望还是战胜了内心,猛然抬起头来,冲着前方大喊:“我乃大秦世子孙潇,命令尔等打开城门!”

    崔芒大笑,说道:“好,就这样,继续喊!”

    孙潇顾不得那些,只好像个机械一般重复大喊那句话。

    声音一直传到城楼上,众将领都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都看着孙漓等他的反应。

    孙漓也死死盯着城下的孙潇,面露难色,此刻孙潇的喊声仍然反复传来。

    元恪在一旁也不知如何是好,没想到燕王居然会用孙潇做人质前来扣关,眼下孙潇还是大秦的世子,理论上是在座所有人的上级,若抛下他不管,于情于理不合适;若是听他的,打开城门,那也绝无可能。元恪也没有想到一向心高气傲的孙潇,居然也会有这样摇尾乞怜的一天。

    看这情形,郑威也有些按耐不住,只能凑过来小声请示孙漓:“公子,世子在下面,怎么办?若是燕军押着世子在前面来攻城,我等是打是不打?还请公子明示,稳定军心……”

    孙漓也不答话,一把抢过身边士兵的弓箭,张弓搭箭对着孙潇的方向就来了一箭。可惜臂力还是不够,这一箭只落在了孙潇身前数十步远的地方。

    射罢,孙漓怒冲冲地扔掉弓箭,冲着前方高声喊道:“我大秦从来只有战死的将士,没有苟且偷生的世子!”说罢,孙漓转身冷冷地对众人说道:“都明白了吧?”

    众人纷纷回道:“领命!”

    城外的孙潇无助地看着眼前的那支箭,顿时沉默了,低下头去也不想再喊了。身后的崔芒看着,笑道:“真是兄弟情深啊!看来你这世子也没多大用啊。”

    孙潇也不想作答,自从被俘之后他都想一死了之,可是求生的希望始终无法放弃,所以刚刚才放弃所有尊严,去帮敌军叫开自家的城门。可是无论自己如何屈辱,实际换来的也是无果,孙潇此刻已不想挣扎,只想崔芒一刀了断自己的干脆,反正如今也不知用什么颜面再回长安了。

    但崔芒此刻却不这样想,手中的刀还是没有落下,只是冲着孙潇屁股往前踹了一脚,说道:“世子回去吧,要谢不用谢我,这是父王的意思。”说罢便不管孙潇,自顾自地收起刀,回燕军阵中去了。

    孙潇有些不敢相信这一切,但却见崔芒真的走了,燕军似乎也要收兵了,于是准备起身往函谷关的方向跑,只是自己此时手脚都被绑住,想站起身都费力,只能挣扎着向前蠕动,用尽全力,连滚带爬地向城门的方向移动。

    孙漓等人站在城楼上,见状也不是很理解,只能高高地看着孙潇用一种极其奇怪又屈辱的姿势,慢慢向自己移动。

    元恪心中不忍,提醒道:“燕军既然没杀世子,我们是不是应该派人去接回来才好?”

    孙漓只是眼神复杂地看着城下的孙潇,冷冷说了句:“大敌当前,不许开城门!若是他能爬到城门口,再放吊篮下去把他吊上来吧。”

    说罢孙漓一脸不悦地拂袖而去。

    而燕军那边,这次却是真的要退兵了。攻不下函谷关,崔允心中虽有怨恨,但仍然知道要以大局为重,不能一直在此消耗。

    回到阵中的崔芒却有些不服气地问道:“父王为何不让我一刀斩了那孙潇,反正留着也没什么用。”

    崔允笑着答道:“既然是无用之人,杀之又有何益处?不如留给秦王吧,本王也好奇,一个战败被俘的世子回去了,会造成什么风浪。眼下我们既然攻不下函谷关,就得先去东面收拾齐国了,就当是本王给秦王释放的一个善意吧。”说罢,策马率军向东去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