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零五十六章 交流收藏

第两千零五十六章 交流收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对于艺术品收藏的缘起,其实要追溯到大学时期。当年在伊利诺斯工业大学修读工业设计,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对艺术有点兴趣。”罗仲荣一边带领周至等人欣赏这馆内的藏品,一边开启了闲聊的模式。

    “工作之后,我一直很留意艺术市场的发展,开始的时候只是买一些欧美的版画,后来也买一些欧美和东南亚的油画,至于第一张中国书画应该是在一九七七年的时候,”罗仲荣回忆起第一张中国书画作品收藏时,自己也不禁好笑:“那是一幅吴大的山水条屏,认识我老婆后我请她观看,她当时就认为那张作品不太靠谱。”

    “哈哈哈……”周至感觉好笑,这一行的准入标准实在有点低,基本上只要有钱就可以,但是要想入行以后不吃药就极难了,需要有丰厚的资金,深厚的学养,广阔的人脉,相当的背景,独道的眼光,甚至还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行。

    “认识我夫人以后,我的收藏才算是走上了正路。”面对周至的笑声,罗仲荣倒是非常坦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接触到高级拍卖活动。”

    周至点头:“八十年代港岛的中国书画拍卖已经比较活跃,贤伉俪也算是适逢其会了。”

    “我夫人认为从拍卖行买书画比较好,机会也多一些,某种程度上能够在真假问题上有个把关。”罗仲荣笑道:“她这方面的朋友就比我多得多了,跟嘉德的几位高管都是朋友,比如茅先生,最早就是嘉德的中国书画鉴定师,也是看在她的面子上,才来到我们梅洁楼做顾问的。”

    “不过你也知道,作为藏家最苦恼的事情,就是力不能及。”

    周至心里表示老罗你特么说得太对了,比如我苦求张大千的大泼彩山水画这么些年,到现在才有了个机会。

    “中国有数千年的文明传统,一个藏家有再大的财力,也无法包罗殆尽,而只能选择某一角度、方面,某一历史或某些类别,来划定自己的范围,也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自己收藏的特色和优势。”周至说道:“除非是如岛国安宅,藤田,或者如北美安思远,英伦的尤摩弗帕勒斯,克拉克夫妇,大维德爵士,帕玛家族那种,从很早就开始着手收藏中国艺术品的个人和家族才行。”

    “我是生得太晚了,而罗先生,却是起得太晚了。”

    “主要还是当时生意还没起来。”罗仲荣说道:“等到后来有点钱了,在古画上的机会,却已经不多了。”

    “于是我夫人便设定了一条收藏路线,我们以近两个世纪的作品尤其是二十世纪的名家画作为收藏方向,以国画、书法、油画、版画和素描为体系,其中又以中国画为大宗,来建立起我们梅洁楼的收藏系统。”

    “路线正确了,的确可以事半功倍。”周至对罗夫人倍感佩服:“二十世纪水墨收藏体系,夫人的眼光和魄力,当真都令人钦佩。”

    “一开始也经过了一番摸索的。”罗仲荣说道:“刚开始的收藏没有固定,主要是先看画,再看画家。”

    “后来时间长了,就好比我们的口味,是会不断改变的,收藏的时间长了,对每位画家的作品看多了,品味也就有了。”

    “现在我就比较喜欢齐白石、李可染、陆俨少、张大千、吴湖帆,还有一位香港的画家吕寿琨。”罗仲荣说道:“实在是太可惜了,本来听说沪上文物商店有一幅吴湖帆,一幅张大千,夫人便前往准备购入,结果刚刚打电话回来说是已经被人购走了,白跑一趟。”

    周至心里暗叫侥幸,只好拱手:“不敢相瞒,沪上文物商店骆老和我交情也满好,前段时间承情受让了一批好物件儿,除了玉器十八子外,还有傅抱石的《兰亭图轴》,黄宾虹的《山行图轴》、徐悲鸿的《双奔马图轴》。”

    说完赧笑道:“吴湖帆的《临郭熙幽谷图轴》以及张大千《竹溪觅句图轴》,也在其中。”

    “啊?!”这回轮到罗仲荣目瞪口呆,接着苦笑摇头:“大陆藏家的实力也越来越雄厚,能够入手好作品的机会,当真是越来越少了。”

    “明明是你们得便宜太久了。”周至表示不服:“当年国家为了创汇,从国博调出了多少件好东西?全都便宜你们和台岛的客商了。”

    “光铜炉就一次批出了一万件,还有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哪样不是给你们收刮干净了的?”越说就越气愤:“比如供春,时大彬,陈鸣远的壶,我拜托苏省文物总店寻找,说是都没有了!”

    “其实在这些门类上,周生也大可以走我们梅洁楼的路子,把收藏的名家年代更往现代挪一挪嘛……”

    周至笑道:“这倒也是,我按照‘曼生十八式’,从紫砂一厂集了一套顾大师和他弟子的‘十八样’,也算是聊慰于心了。”

    顾景舟现在还在世,虽然已经不再亲手制作紫砂壶,但是手里还有些精品存货,而且价格还没有大涨起来。

    一省的工艺美术圈子,其实比书画圈子还要小得多,周至利用和玉雕厂大师们的关系,辗转委托到宜兴一厂,想要寻求一件顾大师的作品。

    八十年代大师们的壶都贼便宜,蒋蓉的花器工艺繁复,一只能够卖到二十八元,顾景舟的汉云壶定价也不过二十五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老爸这样的普通干部想买都买得起。

    直到八八年,顾景舟成了宜兴第一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加上台岛人和港岛人开始炒作紫砂,他的壶开始能够卖到二十万左右一只。

    这已经是一辆桑塔纳的价钱,不再是一般人可以问津的东西。

    而且这还是在内陆,在港岛的拍卖会上,有一只顾氏紫砂壶曾经拍到了六十万港币。

    不过仍然是一枝独秀,其余大师的作品就没能热起来。

    顾大师为了紫砂艺术可以说不遗余力,同意了转让一把好壶给他的要求,但是提了一个条件,就是让他连带着收购一套,包括自己徒弟和紫砂一厂其余大师们的套壶。

    为了诱惑周至,顾大师还下了血本,拿出的这个石瓢是由他手制,江寒汀作画,吴湖帆题诗的合作精品,当时一共就制作了五把,现在尚能找到的就这一把。

    开出的价钱不容周至有丝毫拒绝,一套曼生十八件名家紫砂瓷器,四十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