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大雪龙骑,打造大秦 > 第84章 剑履上殿第章 赞拜不名第章 入朝不趋!

第84章 剑履上殿第章 赞拜不名第章 入朝不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杨定面露苦笑。

    “两位,如今情势,想必两位已经知道了。”

    “宛城侯清除我董太师麾下,不遗余力。”

    “更有王允当众扬言,要将我们赶尽杀绝。”

    “你们说,我们现在怎么办?”

    李蒙冷哼了一声。

    “要我说,我们直接起兵反了算了!”

    “懒得受这鸟气。”

    “反?谈何容易!”

    王方不由地苦笑。

    “如今宛城侯兵强马壮,便是董太师都不是对手。”

    “我们如何匹敌?”

    “不若我们散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杨定、李蒙二人,面露意动之色。

    就在这时,身高八尺有余,长相英武的张绣。

    提着一杆虎头湛金枪,杀气腾腾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三位将军,我叔父他们,都被抓了。”

    “你们还在这商量什么?”

    张绣手中的虎头湛金枪重重一跺。

    “要我说,我们直接反了!”

    王方苦笑道。

    “少将军,不是我们不想反。”

    “实在是太因为,宛城侯的那些武将,实在是太厉害了。”

    “这有何难!”

    张绣满脸的不屑。

    “我乃北地枪王。”

    “一手百鸟朝凤枪,出神入化。”

    “到时候,我倒要看看,那些秦烈、徐骁、典韦之流,到底有什么本事!”

    杨定、李蒙、王方三人,面露犹豫之色。

    张绣一声冷哼。

    “你们不信我,还不信他吗?”

    话音才落,一名身着儒袍的中年文士,从外面走了进来。

    此人初看,有些不大起眼。

    但那双眼眸中,却透着智慧的光芒。

    杨定、李蒙、王方三人见了,齐齐站起身来。

    恭敬道。

    “文和先生!”

    贾诩朝着三人微微点头。

    “三位将军,你们可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王允为人隐忍,如今铁了心要清除我们这些董太师的余党。”

    “你们以为,我们能逃避得掉吗?”

    “这……”

    杨定他们三人,犹豫了。

    贾诩冷冷一笑。

    “若你散了兵马独自逃亡。”

    “到时候,一名小小的亭长,便能将你们绑起来。”

    “你们能逃到哪里去?”

    三人面色渐渐冰冷。

    王方一拱手。

    “文和先生,你说,我们该如何做?”

    贾诩的双眼微微一眯。

    一道寒芒乍现。

    “为今之计,只有尽起西凉之兵,反攻长安。”

    “若能一举拿下长安,则大事定矣!”

    见三人还有些犹豫,贾诩反问。

    “岂不闻,富贵险中求的道理?”

    嘭!

    李蒙一拍桌案。

    “文和先生智计无双,深得太师信任。”

    “所谋定然不会有错。”

    “那便依文和先生之见,反了!”

    “反了!”杨定也是朗声大喝。

    “我们各自召集兵马,兵发长安。”

    “那便反了!”

    王方也是面露狰狞之色。

    “我这便去召集兵马,兵发长安!”

    当下,三人齐齐离去,召集兵马。

    在他们的一番鼓动下,无数的西凉人,纷纷参加了这一场叛乱。

    一时之间,声势日益浩大。

    他们浩浩荡荡,往长安而来。

    ……

    长安城。

    朝堂之上。

    刘协坐在龙椅之上。

    而在下方,秦烈双眼微眯,好似睡着一般。

    王允上前,恭敬道。

    “陛下,宛城侯亲自领兵,前往太师府。”

    “将太师府余孽,一网打尽。”

    “好!”

    刘协大为兴奋。

    “此番宛城侯起兵勤王,劳苦功高,朕自当重重有赏。”

    “不知宛城侯封王的封号,可曾拟好了?”

    司空士孙瑞上前,恭敬道。

    “陛下,自古以来,宛城皆属楚地。”

    “按照惯例,当封宛城侯为楚王。”

    刘协点了点头。

    他望向了秦烈,轻笑道。

    “宛城侯,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秦烈双眸微微一抬,淡淡道。

    “本侯只对秦王感兴趣。”

    “若是其它封号,不要也罢。”

    刘协面色一僵,面露不虞之色。

    杨彪冷哼了一声。

    “这秦王的封号,于理不合。”

    “断断不可能,封给你一个外姓之人!”

    “既如此,这王位,不要也罢!”

    秦烈冷冷一笑。

    “本侯这便收拾行囊,明天一早便回师宛城。”

    说话间,他袍袖一甩,扬长而去。

    只留下殿内众人,一个个面面相觑。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秦烈走出大殿。

    他们没有想到,宛城侯对于秦王之位,居然如此执着。

    便是刘协,也是面露诧异之色。

    原以为,秦王之位于理不合。

    便封个其他王位便是。

    未曾想。

    宛城侯秦烈,居然连王位,也不要了?

    “报!八百里加急!”

    一道急报声响起。

    “凉州告急!”

    一名斥侯,从外面闯了进来。

    “陛下,大事不好了。”

    “董卓余孽李蒙、杨定、王方、张绣四人尽起凉州兵马,共计十万余众,往长安而来。”

    “并扬言,要攻下长安,为董太师报仇血恨!”

    文武百官闻言,一个个震惊莫名。

    刘协脸色大变,腾地从龙椅上站起身来。

    “他们距离长安,还有多远?”

    “以他们如今的速度,只需三天,便能到达长安々v。”

    “三天?”

    刘协身体一颤,吓得脸色煞白。

    他望向了下方文武百官,颤声道。

    “众位爱卿,你们可有解决之法?”

    他的目光,落在了司空士孙瑞的身上。

    “士司空,你可有退敌之策?”

    士孙瑞身子一颤。

    这可是十万兵马。

    他哪里有解决之法!

    “杨大夫,你可有守城之法?”

    光禄大夫杨彪苦笑着摇了摇头。

    开什么玩笑。

    若是一两千人,他还有可能有办法。

    十余万人?

    把他这把老骨头拆了,也无济于事啊。

    王允心中不由地暗赞了一声。

    公子的计策,堪称绝妙。

    便是对时间的拿捏,也是恰到好处。

    这前脚刚走,八百里加急战报,便来了。

    王允偷偷抬眼,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不禁心中暗乐。

    这下子,抓瞎了吧?

    刘协求助的目光,向着王允望来。

    “王司徒,你素来智谋深远。”

    “不知此次,可有良策?”

    王允面露为难之色。

    “陛下,如今董卓余孽矢志要为董卓报仇。”

    “声势浩大。”

    “老臣也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刘协彻底瘫软在了龙椅之上,喃喃道。

    “完了!”

    “我大汉江山,完了!”

    王允眼见火候拿捏得差不多了。

    这才蹙眉道。

    “除非……”

    刘协闻言,好似抓注了救命稻草一般。

    “王司徒,莫非,你有什么良策?”

    王允面露犹豫之色。

    “陛下,老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协急了。

    他站起身来,急道。

    “朕赦你无罪。”

    “你但讲无妨!”

    “陛下,老臣以为,退敌的关键,在宛城侯身上。”

    “哦?”

    刘协眸光微微一亮。

    “可董贼余孽有十余万众。”

    “而如今,宛城侯麾下只有数千兵马。”

    “如何能平定这一场叛乱?”

    王允不由地轻笑出声。

    “陛下,宛城侯的实力,岂是单单用数量便能衡量的?”

    “陛下莫非忘了,想当初,宛城侯还只是区区一名县令,麾下也不过数千兵马。”

    “而那时候的南匈奴,兵马强盛,足有八万之众。”

    “可结果呢?”

    王允的目光,在众人的身上扫过来。

    “可结果,宛城侯率领数千兵,深入南匈奴腹地,将南匈奴彻底灭了族。”

    “再反观袁术。”

    “袁术称帝之时,其麾下的兵马最为强盛。”

    “便是那带甲的精兵,便有十余万。”

    “如袁绍、曹操、陶谦之流,全部都避而不敢出战。”

    “但宛城侯呢?”

    他昂然而立,朗声道。

    “面对兵力如此强劲的袁术,宛城侯挺身而出。”

    “仅仅用了两月之功,便已经平定了袁术的叛乱。”

    “如此种种,哪一次,是能单单用兵马数量来衡量的?”

    王允抬起头,目光直视着刘协。

    “若是之前的,大家忘了。”

    “那么这一次呢?”

    “这一次,宛城侯不远千里而来,只为了救大汉于水火。”

    “可如今,换来的,居然是陛下和群臣的猜忌。”

    他朝着刘协一拱手。

    “陛下,万万不要寒了忠勇之臣的心啊。”

    刘协闻言,不由地大为震动。

    “王司徒言之有理。”

    “既如此,还请王司徒将宛城侯请来。”

    “朕与他细细商谈一番,如何?”

    他紧紧地盯着王允,眼眸中满是期盼之色。

    “如此,老臣便前往劝说一番。”

    王允应了下来。

    “只是成与不成,却是由不得老臣。”

    “这是自然。”

    刘协闻言,面露喜色,连连点头。

    “一切便劳王司徒费心了。”

    ……

    城南。

    秦烈的府邸。

    王允迈步走入了大堂,恭敬道。

    “公子!”

    秦烈淡淡地点头。

    “王司徒来了,请坐。”

    王允坐在了下首。

    他的老脸上,满是喜色。

    “公子,你的计策,成了!”

    “哦?”

    秦烈眼眸微抬。

    “陛下他如此说?”

    “陛下让我来请公子回去,与陛下细细商量一番。”

    听到王允的话,秦烈嘴角微扬,不屑道。

    “就这?”

    “恩。”

    王允却没有听出秦烈的不屑。

    只是兴奋道。

    “公子,你是没看到,陛下那一脸期盼的眼神。”

    “当时陛下向士孙瑞和杨彪询问对策的时候,他们俩都快哭了。”

    蓦地。

    王允发现了有些不对劲。

    他发现,秦烈对他的提议,丝毫没有意动之色。

    他疑惑道。

    “公子,不知道你何时准备动身,前往未央宫?”

    秦烈轻轻地抿了一口茶,淡淡道。

    “去未央宫作甚?”

    王允不禁愣了愣。

    “去未央宫,自然是与陛下相商啊。”

    “不必了。”

    秦烈摆了摆手。

    “本侯已经命人准备好了一切。”

    “明天一早,便动身回宛城。”

    “啊?”

    王允瞪大着双眸,不敢置信地望着秦烈。

    他发现,他的小脑瓜,有些跟不上秦烈的想法了。

    “公子,不知道你这是何意?”

    “莫非,真的要回宛城?”

    他的心中,满是疑惑。

    明明之前商议的时候,不是这般说的。

    可为何。

    刘协让他来请公子的时候,公子却拒绝了?

    秦烈不由地轻笑出声。

    “王司徒,记住一点。”

    “太容易得到的,总是不会珍惜的。”

    “若本侯现在便随你入宫,你以为,天子会如何反应?”

    “若是本侯执意要走,若你是天子,又会如何反应?”

    若我是天子?

    什么意思?

    王允心头大骇。

    他急忙起身,深深一躬道。

    “公子,王允不敢有异心。”

    秦烈无语。

    “王老,这不过就是一个假设罢了。”

    王允这才小心地坐了下来。

    “若我为……,若这般情况之下,我一定会……”

    他的眼眸,不由地大亮。

    “一定会亲自前来筵请。”

    “我明白了!”

    王允一拍腿,兴奋地不能自己。

    “原来如此!”

    “这一下子,我彻底明白了。”

    “公子的谋算,果然深远。”

    “王允我实在是望尘莫及。”

    他望向秦烈的目光,满是钦佩。

    随即,他兴匆匆地赶回了未央宫。

    未央宫。

    刘协坐在上首龙椅之上。

    翘首以盼。

    他朝着旁边招了招手。

    大太监张宇迎上前来。

    “陛下。”

    “一会儿宛城侯秦烈会来,你准备点茶点。”

    “喏。”

    大太监眼神微微一闪。

    随即便退了下去。

    不大一会儿功夫,殿外便有人前来禀报。

    “陛下,王司徒求见。”

    “哦?”

    刘协不由地大喜。

    “快请王司徒进来。”

    王允迈步走入了未央宫。

    他朝着刘协一礼。

    “陛下。”

    “王司徒快快请起。”

    刘协急忙伸手,让王允起身。

    旋即,他朝着殿门外望了望,疑惑道。

    “王司徒,宛城侯秦烈人呢?”

    王允苦笑道。

    “陛下,宛城侯说他已经收拾好了一切。”

    “准备回宛城。”

    “什么?”

    刘协腾地站起身来。

    “宛城侯要回宛城了?”

    “正是。”王允微微欠身道。

    刘协来回踱着步,嘴里不断地喃喃自语。

    “这可如何是好。”

    “若宛城侯走了,长安不是完了?”

    刘协猛地抬起头来。

    “备轿。”

    王允心头一喜。

    果然不出公子所料。

    他心中这般想着,脸上却是不动声色道。

    “陛下,你这是准备去哪?”

    “去宛城侯的府邸。”

    刘协理所当然道。

    旋即,他微微一顿。

    “` ‖王司徒,如今宛城侯身在何处?”

    “宛城侯住在城南的一处庭院内。”

    “你这便带朕前往。”

    “事不宜迟。”

    “我们这便出发。”

    刘协急道。

    “可是陛下,外面天已经黑了。”

    “再过一会儿,皇宫要实行宵禁了。”

    “要不,我们明天再前往吧?”

    “明天?”

    刘协连连摆手。

    “明天一早,宛城侯便要离开长安。”

    “我们这便前往。”

    王允犹豫了一番,终是躬身应喏。

    他心下不禁暗乐。

    当下,刘协带着大太监张宇,和王允一起,直奔城南而来。

    城南。

    一处宅院面前。

    听到刘协前来,亲卫早已经进去禀报。

    刘协面色一凝。

    “王司徒,宛城侯可在里面?”

    王允点头道。

    “正是。”

    刘协的面色一滞。

    “宛城侯怎么住在这里?”

    王允无奈,轻叹了一声。

    “陛下,这一处宅院,乃是老臣的。”

    “宛城侯初来长安,没有落脚的地方。”

    “老臣便将这处宅院,让宛城侯暂住。”

    刘协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终是朕,有负宛城侯啊!”

    “宛城侯不远千里而来,居然住在如此简陋之所。”

    他望向了张宇,轻叹道。

    “我记得,有一处王府,便在城南?”

    “陛下,自梁王刘元逝去之后,梁王府便一直空置着。”

    刘协一咬牙。

    “既然空置着,那便赐给宛城侯秦烈吧。”

    王允心下不由地吃了一惊。

    梁王的府邸,占地面积极大。

    位置,又是极佳。

    故而,有不少人看上了。

    只可惜,刘协一直没有松口。

    而如今,居然要赐给公子?

    大太监心中,也是吃惊不小。

    梁王府,终于有了新的主人。

    只怕,有不少的人,要羡慕了。

    但对于刘协的决定,他自不会反驳。

    当下恭敬应喏。

    秦烈恰好从里面出来。

    他当即上前,拱手道。

    “陛下。”

    “宛城侯不必多礼。”

    说着,刘协上前,一把扶起了秦烈。

    “宛城侯,朕刚才正在和王司徒商议,将梁王府赐于你。”

    秦烈摆了摆手。

    “陛下,万万不可如此。”

    “我不过是区区一个宛城侯罢了。”

    “安敢入住梁王府。”

    刘协面色一滞。

    他讪笑道。

    “宛城侯说笑了。”

    “宛城侯封王一事,早已经有了定夺。”

    “待封号确定,便可以行册封大典。”

    秦烈双眸微微一抬。

    “我秦王的封号,不是早就定了吗?”

    刘协苦笑道。

    “这不是大臣们,都不同意嘛。”

    “朕(赵赵好)也实在是无能为力。”

    秦烈不置可否。

    只是淡淡道。

    “陛下此来,所为何事?”

    “若是无事的话,还请耽搁本侯的时间。”

    “本侯时间匆忙,还要收拾行囊。”

    说话间,甘梅提着一个包裹走了出来。

    “公子,你的随身物品,小梅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

    她说到这里,话语一顿。

    秦烈暗赞叹了一声。

    甘梅这一手配合,绝了!

    他淡笑道。

    “小梅,还不见过陛下。”

    甘梅忙盈盈一福。

    “小梅见过陛下。”

    “小梅不知陛下前来,有冒犯之处,还望陛下恕罪!”

    “无妨。”

    刘协一摆手。

    “朕且来问你。”

    “你们的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

    甘梅理所当然道。

    “那是自然。”

    “我们天亮便要出发,东西自然要先收拾好。”

    “若是不然,只怕匆忙间,落下了什么。”

    秦烈淡淡点头。

    “小梅,里屋的东西,可曾收拾了?”

    小梅眨巴着大眼睛道。

    “这个倒是未曾。”

    “走,随本侯前去收拾一番。”

    说话间,秦烈当即朝着里面走去。

    刘协彻底急了。

    他一把抓注了秦烈的手臂。

    “宛城侯,如今董贼麾下余孽李蒙、杨定、张绣等人,率领十余万兵马前来。”

    “长安岌岌可危。”

    “还请宛城侯出手,保长安不失!”

    秦烈苦笑。

    “陛下,本侯明天便会离开长安。”

    “此事,本侯也是无能为力。”

    “陛下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可天下间,也只有宛城侯你,才能挽我长安于危亡。”

    秦烈摆了摆手。

    “陛下不必多言。”

    “本侯去意已决。”

    刘协彻底慌了。

    若是无法留下宛城侯秦烈,那一切都完了!

    如今长安兵少将寡。

    在十余万兵马的袭扰下,长安必破。

    到时候,一切皆休。

    说不得,他还要成为那亡国之君。

    想到这里,刘协恳切道妖。

    “宛城侯,你有何要求,不妨直言。”

    “你所提的条件,朕通通都答应。”

    “还请宛城侯,不要离开长安。”

    他的目光,直直地盯着秦烈。

    见秦烈脸色未变,刘协一咬牙。

    他朝着秦烈欠身一礼。

    “不就是秦王嘛,朕允了!”

    “还赐秦王你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之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