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清穿之安然自在 > 第38章 第038章

第38章 第038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038章 “七级浮屠”

    戴梓自从被南怀仁诬告私通东洋, 举家发配辽东, 就知道自己铸造“佛郎机火炮”、“冲天炮”和火铳火器的本事, 已成为惹祸的根苗。

    他自幼聪颖不凡,多才多艺。既精通机械制造和天文算术,又擅长兵书战法和诗文绘画,随便拿出一二种, 就可作为生计。

    为了保全家人平安, 戴梓从发配路上开始装病, 到盛京后表现得郁郁寡欢,做了几首感怀沧桑之诗词。

    他还立下“家训”,要求子孙“再也不许碰触火器”,只能“为了生计迫不得已”, 让大儿子去铸造日用铁器, 二儿子专门学医药,三子四子更是只许学文。

    尽管如此, 盛京的大萨满也明里暗里几次想从他口中求得铸炮之法。

    戴梓一直装聋作哑,做出颓废之状,十几年除了打打炉子烟囱水壶之外毫无建树。熟悉他的人都以为他昔日的灵气与傲气都在发配之中磨灭殆尽。

    两年之前皇上开恩大赦天下,戴梓罪名尽去, 恢复清白。他想回归原籍浙江仁和,却受到种种阻挠,不能成行。

    戴梓心中警讯大作,只能继续装病,让儿子不停地“四处求医”。那些萨满巫医则三天两头就要来家中, 说是治病,实则监视。

    戴梓已经苦忍两年。最近大萨满派人传话的语气逐渐失去耐心,戴梓万般无奈,正准备“一死了之”,想不到今日竟有了转机。

    展开信纸,戴梓愕然发现上面无名无款,只用一种陌生工整、毫无个性的笔体,对他十几年受苦表示了简短的慰问。

    他蛰居日久,对外界之事知之甚少。原来当初陷害他的南怀仁已死!还来不及感慨,下面的内容就牢牢吸引住他的视线。

    信中言道,近年来英、荷、瑞、西、奥等国为了抢占地盘,彼此征战不休。各种机械、火器发展突飞猛进,普通兵丁的火铳上加装了利刃,可做近战突刺之用。火硝药的填装也在逐渐简化,使用更加灵活。西洋商船上出现了更小更轻的火炮,射程反而比先前更远,力道更猛。可惜我朝无人懂得其中的原理……

    写信之人用词极为精确简洁,毫无渲染之词,却仿佛在戴梓心中点燃了一把火!

    火器,让他发配多年受苦的罪魁祸首,也是让他魂牵梦绕的心头所好!

    “这……这……”戴梓再也无法镇定,语不成句。写信的到底是谁?想让自己做什么?

    信末写道:耕烟先生若有意,可让传信之人安排,前去欧罗巴实地勘察,破解西洋火器之密。西洋诸国扩张成性,爪牙已至琉球等地,觊觎之心显矣!不出百年,中西必有一战!先生大才,可为守土开疆立下不世之功!

    戴梓看得热血上涌,心潮激荡,早已坐不住了,下床绕室而行,几乎要仰天长啸。但他毕竟人老成精,转了一圈,就琢磨出不对来。

    首先这绝非皇命,皇上有旨怎会如此掩人耳目?但信中格局,对西洋诸国的态度,又不是豪商巨富们关心的领域……

    思来想去,戴梓猛然一惊,暗叫一声“苦也!”

    这种天地为局众生为棋的口气,只能是谋求皇图霸业的龙子凤孙!比朝堂倾轧更加险恶的,就是储位之争!

    他曾为翰林院侍讲,入值南书房与养心殿,岂能不懂皇权之森严与冷酷?他放任自己沉迷机械火器制造,就是想避开这些纷争,谁知兜兜转转,还是躲不过这一遭!

    这么一想,信纸都仿佛烫起手来。戴梓深吸一口气,理智告诉他应该放下信,婉言拒绝,想方设法带着家人回乡归隐,才是正事!

    但他的身体更加诚实,薄薄的信纸仿佛千斤重,他却舍不得放下!

    信中说,他十几年前的心血结晶,如今正在仓库里逐渐锈蚀,比之西洋火器,正在逐渐过时!

    他仿佛看到当日他说能造出不输佛郎机炮的火器,比利时教士南怀仁那不屑一顾的样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

    若信上说的都是真的……西洋诸国对我朝有觊觎之心,我朝火器战船又落后对手……自己独善其身又有何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戴梓又将信看了好几遍,慢慢舒了一口气。信中建议他去欧罗巴考察,自行判断去留,可见此人以国事为重,并非想让自己帮他训练私兵

    、私造火器、犯上作乱……

    戴梓转身看着吕成安,出其不意地问道:“贵上是哪一位皇子?”

    吕成安张口结舌,然后一揖到地,“戴大人果然犀利,小人佩服!主子说了,您不必有顾虑,若您愿意去欧罗巴考察,一应事务都不必您烦心,小人自当为您处理。将来回国之日,主子会亲自为您设宴接风。若您只想归隐回乡,小人也会助您一臂之力。”

    如此八面玲珑,滴水不漏……会是谁呢?戴梓脑中盘旋片刻,无奈放弃。他在朝时诸位皇子都十分年轻,还未出现一个这样的人物。

    戴梓刚要再探,门口小厮闪了进来,“启禀老爷,二爷来了。”

    戴家二爷慌慌张张地冲进屋,“爹!他们借口要造一批铁器,把大哥带走了!”

    戴梓拍案而起,“欺人太甚!”转而向吕成安一拱手,“如今只能向贵上求助了,望吕先生能伸出援手……”

    吕成安急忙侧身让开,“戴大人折煞小人了。大公子被带去哪里了,是怎么一回事?”

    戴梓再无保留,把流放至此后受到大萨满监视之事说了,最后意味深长地道:“大萨满所图非小啊!”

    吕成安大吃一惊。大萨满曾经为主子驱邪禳灾,谁能想到他竟有不臣之心!此事必须尽快报给主子知道!如此一来,更不能让戴大人留在此处!

    吕成安也不再犹豫,把事先准备的几套方案一股脑儿都说了出来,与戴梓一起参详。

    三天之后,戴家打出白幡,老爷子药石罔效,立地成仙了!

    戴家老爷子在本地人望颇高,当地萨满立即将戴家大爷送回,还帮着整理老爷子的遗容,全程监控了葬礼。戴家人一个个悲痛欲绝,哭作一团,表情绝无虚假。

    盛京大萨满亲自赶来治丧,在灵前又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民俗表演。

    一直负责监视的祭司向他报告,戴老爷留有遗命,就地安葬,不必扶灵南下归乡。四个儿子也依然在此居住,各安生业,并不迁走。

    三天内离开的商队都是来往数年的熟面孔,而且都是往北去的,目的地是俄罗斯国,一路上要继续收购皮毛

    。他们看得清楚,并无一人一马南下。

    大萨满听后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戴梓应该是真的死了。死了也好,他可以少一桩心事。

    他监视戴梓,不让他离去,想掌握火炮制造之法,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戴梓十几年前所做的火器,他已经从各种渠道弄来了一些。据他了解,中原如今也不太重视火器了,十几年间再无戴梓这样的人出现。

    大萨满心中还是有草原民族的骄傲,认为骑射才是制胜法宝。火器只是辅助,与中原保持相同水平即可。爱新觉罗家族被中原繁华迷住了眼,八旗绿营逐渐废弛,草原铁骑总有一天能重振雄风!

    福源商号的马队向北行进,吕成安将任务报告分成几份,准备入夜后放出信鸽。

    戴梓只带了两个最心腹的徒弟随行。他在广宁驿住了十几年,儿孙都已落地生根,且无一人继承铸造火器之法。就让他们继续安稳过活吧。若自己有命回来,形势必然大有不同,到时候全家想住在哪里,应该都不是问题了。

    两个忠心弟子自愿跟随师父发配,一直混在仆人堆中,连铁匠铺都不去,所以无人知道他们的本事。这次师父要远行,他们依然跟随。

    戴梓豁了出去,跟随商队经由俄罗斯国,去往欧罗巴的国度。他已经做好了埋骨域外的准备,所以葬礼上家人的痛哭是货真价实。

    至于下葬的那具以假乱真的尸体,戴梓还记得,那位“郎中”毫不在意地说道:“吕成安的确是开医馆的,在济南城内小有名气。但我是他的族弟吕广安,家传仵作为业,装殓描画一项也是本行。我与吕成安相貌只有五分相似,但我可以画到九分。所以戴大人尽管放心,小人过了手,谁也看不出尸体的破绽。”

    戴梓不知道的是,这位仵作全族已经发誓为四贝勒胤禛效死命。四贝勒向他们承诺,大功告成之日,将做主废除贱籍!仵作再也不会是下九流,这比什么恩典都重要!

    戴梓看看吕广安,又看看两个徒弟,他自己别无所求,只希望心腹弟子将来有个好前程。

    他干咳一声,决定给自己加加码。

    “吕管事,”戴梓

    说道,“贵上费心营救于我,我也不是不知感恩的人,这里有一个方子,我愿献与贵上。”

    吕广安停下手上动作,笑道:“戴大人多才多艺,小人早有耳闻。敢问这是何仙方?”

    “不敢称仙方。此方原料颇为常见,从我祖籍浙江仁和,到京师地面,到辽东盛京,都见过路边随意生长着此物,名曰黄花蒿。我刚到盛京之时经常采药贴补家用,发现此物清热、解暑、截疟、凉血,我研究了一年有余,做了一种小炉子,再严格掌控火候,最后烘焙制成的药粉,可治疗疟疾之症。”

    “可治疟疾!”吕广安虽是仵作,但家族有不少人行医,他也学过医理,一路上冒充堂兄行医都没出过问题。听了这话,他差点跳了起来,“戴大人,此药治疗效果如何,可比得上那西洋来的金鸡纳霜?”

    戴梓傲然笑道:“我见过金鸡纳霜的医案,虽能治疟疾,但经常伴随呕吐和晕眩等症,那洋药显然含有微毒!我这药粉,能治好疟疾,又无不良反应!”

    吕广安激动地道:“此药推广开来,必然活人无数,戴大人当为万家生佛!主子知道了一定欢喜!”

    信鸽将这个好消息传回京城,胤禛果然喜出望外。

    黄花蒿大江南北都可生长,就是说可大量栽培!若无戴梓精心研究的制备之法,谁知道这竟是治疗疟疾的良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戴梓此功,已超过火炮研发!

    我们自家的药,比那西洋药丝毫不差!胤禛心头一阵松快,“梦境”带来的压力顿时减小许多。

    这个消息带给他的惊喜和满足,冲淡了关于大萨满那部分的影响。

    没想到盛京的大萨满还颇有雄心壮志。胤禛看着报告,摇了摇头。

    就算没有“梦境”,他也知道草原诸部一向桀骜不驯。

    早年漠南诸部战败归降,比较老实。喀尔喀和漠西诸部仗着距离较远,对朝廷阳奉阴违。皇阿玛平三藩时,察哈尔部竟趁机作乱。可见他们一直心有未甘。

    大萨满不止在草原上威望极高,朝中王公贵族大部分都对他敬若神明!当初太后不是还请他为自己驱邪

    么?

    胤禛心里清楚那是“上天示警”,是苏佳氏的呼唤让他清醒过来。但他知道,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大萨满之功。

    苏佳氏性子纯朴,从未顶着“福运之女”的名头邀功,反而表现得很是排斥。胤禛也明白名利能杀人,舍不得她被过度关注,所以府中渐渐没人提这个了。

    大萨满在自己府中作法九日,赚得了大笔名望,却还存着不臣之心,那他的作法有多少效验,更是可想而知!……人心不足,人心不足啊!

    就算还不是“雍正”,胤禛也不愿被白白蹭热度。他立即决定逐年增派人手,监控草原诸部的动向。

    目前他最大的难题就是人手不足。

    他坐镇工部有一段日子了。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他翻看历代农书,从《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补农书》、《农桑经》中整理了一批轮作套种、地力培育、土壤改良的技术,拿回府中,命人在自己的庄子上试验,以求改进之法。

    十三还从福建寄来了刊印不久的《松溪县志》,重点划出“马铃薯”这种作物,“疗饥救荒,贫民之储。秋时根肥连缀,味似芋而甘,似薯而淡。羹霍煨灼,无不宜之。”胤禛也转发下去,命各地推广马铃薯的种植。

    最重要的是从一系列的工程和农事中,挖掘踏实肯干的好苗子培养起来。

    胤禛忙得团团转,安和也忙得转团团。

    一开始,安和有点不好意思,问胤禛自己出于私心,想保证弟弟的安全,是不是有些劳师动众了。

    胤禛笑着伸手点了点她的脑门儿,“你这是关心则乱。搓绳子那会儿的精明哪儿去了?救生衣做出来,只有你弟弟能穿不成?”

    缪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是公共安全领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

    安和脸红红的,伸手拧了胤禛的手臂一下,转身跑走了。

    想通了此节,安和再没有顾虑。她带着听雪听蓉,隔着屏风,让小太监帮忙传话,与悬赏召集来的船夫和渔民开了好几次头脑风暴大会。

    这些水里讨生活的人们最初十分拘谨,在贵人传话鼓励下

    ,慢慢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他们平时都在自己的地盘上干活,很少与这么多同行交流,谁不想安全更有保障呢?

    打开了话匣子,大伙儿唧唧喳喳,碰撞出不少火花。从救生衣开始,讨论范围已经从船员的防护延伸到船只本身的防护了。

    黄河沿岸有名的羊皮筏子被频频提起,见过的都说是实用的好物。安和急忙命人查询这种筏子的资料。

    整张山羊皮或者牛皮,经过特殊的硝制与鞣制,刷油,暴晒等多种工序,头尾和四肢扎紧,用风箱充满了气,一个个“皮球”紧密排列在水曲柳木条制作的架子上,用麻绳绑紧。制作完成后,把架子翻过来,将“皮球”那一面放在水面上,就成了一个稳稳的筏子。

    安和看着羊皮筏子的制作过程,感觉从中可以分解出救生衣,救生圈,船舶防撞球……她立刻又招募了一批木匠、皮匠,讲明要求,希望像搓绳子那样,用机械之力最大程度地解放人力。

    她自己也没有闲着,各种羊皮、牛皮、鹿皮、兔皮等等都是她的试验品。珍贵的狐皮、貂皮也没有逃过一劫。

    各种皮料堆积在一处,尽管经过处理,也有一些腥膻的气味。听雪和听蓉都被熏得头晕眼花。

    安和上辈子没少闻化工面料和涂料的怪味儿,真皮面料那点味道反而是一种清流。如今再次闻到,感觉甚至有些亲切,所以完全没有不良反应。

    “主子真能吃苦!”两位助理小姐姐感佩不已。

    味道更大的是桐油和鱼胶。安和试图用油纸伞的原理来加工棉布,这时候她才发觉这些原料味道刺鼻,自己应该先做出口罩来才是。

    安和内心默默检讨,自己上辈子是服装工业末端的一只小工蚁,穿越到没有工业体系的时代,果然缺乏全局眼光啊!

    需求是创新的最大动力!很快,一批棉布口罩和简易工作服就分发给所有招募而来的匠人。他们没想到贵人还会给他们改善工作条件,简直是活菩萨!顿时感激涕零,加倍卖力工作。

    群策群力之下,效果立竿见影。匠人们很快试验出了密闭性与柔韧性最好的皮子种类,桐油与鱼胶

    的最佳配比,加工出了防水帆布,还改良了充气风箱。

    安和完善了制作思路,一口气开发出包括船舶安全缆绳、船舶防撞球、救生绳、皮质救生衣、救生圈、防雨靴、防水帆布帐篷在内的一整套救生设备。

    后续的工作,就是如何提高各种配套产品的质量,如何批量生产,包装运输。安和不便插手,胤禛全盘接了过去。

    试验材料的过程中,安和偶然将两种珍贵的丝绵和极品鱼胶配到一起,加工后的料子轻软柔韧,有一定弹性,难得的是耐磨损和刮刺,剪刀都不易划开。

    她心中一动,试着用剪刀和锥子去划,去割,去刺,十几次之后,料子才开始破损。

    在没有高密度聚乙烯的年代,用这种料子做成衣服,不就是原始的防刺服?

    安和又做了几次,发现这种料子原料产量就少,加工配比复杂,成品率很低,基本不可能大量产出。

    她将手头的材料全部投入进去,成品也只够做成两件均码的贴身里衣。简直成了韦爵爷的金丝甲了!

    性价比太低,又只是开发救生衣过程中的副产品,安和将做好的两件“防刺服”交给胤禛,声明不是刀枪不入,只是有一定防刺效果,就要继续投入到开发改进新产品的工作中去。

    胤禛却感动非常,细细叮嘱安和,将这种料子的制法记录下来,对外严格保密。他要进宫将制法与衣裳献与康熙。

    康熙对防刺服十分感兴趣,让侍卫用匕首试了试,果然不能穿透。

    “只做成了两件?看来果然难得。”康熙连连点头,“你很好,苏佳氏也很好。这制作方法朕收下了,自然会让内廷工匠去做。至于防刺服,一件回赐予你,一件给十三送去。希望你们兄弟都保重身子,为朕好好办差。”

    “儿臣遵旨!谢皇阿玛赏赐!”

    康熙心情大好,调侃道:“办差是要紧的,开枝散叶也是要紧的。朕赏了你,你也该对有功之人有所表示!”

    胤禛脸色微红,笑着应是。

    苏佳氏的救生装备开发得差不多了,的确应该好好庆祝和犒赏一番!

    胤祥在福建水师

    呆了几个月,基本熟悉了舰船操作,并与基层官兵相处十分融洽。

    他深感这次差事来对了,海天一色的景象他怎么也看不够,心境更加阔达,练功也大有进益。

    海荣每天在船上船下跑得熟了,身板更加结实,性子也更加活泼。除了思念姐姐,他也更爱海上的生活。

    这一日补给船到了,胤祥看过公函,接收了一百套救生设备,回到驻地写谢恩折子时,又收到胤禛的密信和一件防刺服。胤禛在信中叮嘱他安心工作,注意安全。

    胤祥心中感激不已,叫来海荣,想将防刺服给他。

    海荣小脸放光,骄傲地道:“我姐姐也给我寄了好几件衣裳,说穿着都不怕风浪了!这件明显是给大人穿的,我才不要!”说完咚咚咚跑走试救生衣去了。

    几个月之内,各地水军衙门、重要河津渡口都领到了救生装备。各地官员们上折谢恩,歌功颂德不绝,内心真正重视的却不多。

    转眼间到了康熙四十六年,从春末开始,黄淮地区就大雨连绵。传统汛期还未到,黄河沿岸就有数个关口频繁涨水。

    当地官员并未提高警惕,还以为靳辅留下的治水工程坚不可摧。他们没有实地勘察和检修,不知道原本的防水堤坝经过十多年的冲刷,已经多处破损。

    进入八月,比往年更加凶猛的暴雨倾盆而下,三日之内,黄河水位高涨,各地纷纷曝出险情。

    十日之内,苏北、皖北多处决堤,徐州、宿迁等地百姓大批流亡。各地衙门纷纷派出六百里加急向京师求救。

    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望皆水,耕种失业,泛滥弥漫,茫无畔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