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清穿之安然自在 > 第72章 第072章

第72章 第072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072章 “皇家公主”

    听十四在那说“四哥小心眼儿”, 八、九、十没有一个应和的。

    这可不是向着老四, 而是将心比心, 这哥仨现在都是千顷地一棵苗,胤禩的宝贝儿子刚办完洗三,胤禟家的弘政一岁多点,胤俄家的弘暄也才四个月大。

    谁家的娃不是宝贝得跟眼珠子似的, 你想扔着玩, 不翻脸的那就不是亲老子。老十明知道这里头还有别的事儿, 也觉得十四是自作自受。老八和老九,压根就没起疑心。

    胤禩就是想拉拢胤祯,此时也说不出支持的话来,只好笑着拍拍他的肩膀, “不说那些了, 十四弟,我们几个都没你有福气, 跟着皇阿玛去围场打猎,有什么趣事讲来听听?”

    “围场……”胤祯说起围场狩猎,热河见闻,心情逐渐好了起来。是啊, 四哥在围场可是亲口说了,我将来要当大将军的。

    看看九哥,他和五哥是一奶同胞,但和十哥最为亲近。四哥也是这个意思吧,亲的就是亲的, 让我心里有数就行了。

    至于旁的心思,四哥可能看出来了。那又如何,他又不会害我!他说得对,我们亲哥俩再抱成团,可就有点惹眼了,做事也不方便……

    太子在热河的所作所为,也就皇阿玛还当他是个宝。要说斗太子,我可不是最着急的,还有八哥顶在前头呢。坐山观虎斗,以逸待劳,我年轻,等得起!

    十四讲起草原风光、猎场历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八、九、十都听得津津有味。聚会很快歪成了喜闻乐见的声讨太子茶话会,直说到三更天,几人方尽兴而散。

    皇太后圣寿前十日,端静、纯悫、温恪和敦恪四位公主与各自的额附先后赶到京城,与京中的兄弟姐妹齐聚一堂,给康熙和太后请安。

    康熙十分高兴,就想为太后好好办一次寿宴,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太后崇尚节俭,婉言拒绝奢华宴饮,只想阖家团圆,安享天伦之乐。

    私下里,太后对康熙是这么说的:“你从热河回来,还病了一场,刚刚痊愈,不宜操劳。宫里的良妃、端嫔、勤嫔都

    在请医问药,毓庆宫太子妃、老四的福晋卧床不起,可见今年不宜大办。依我说,生辰年年都过,今年又不是什么整寿,还是俭省为要。”

    康熙不依,劝道:“皇额娘,你疼惜儿子,儿子只有感激,但儿子真的痊愈了。后宫都是您的晚辈,怎能因为病了,就不给长辈祝寿?而且荣宪她们姊妹几个,难得从草原回来一趟,就是想为皇额娘祝寿……”

    太后叹了口气,不言不语。康熙赶紧刹住话头,察言观色,轻轻问道:“皇额娘可是有什么心事?”

    太后嗔怪地看了康熙一眼,又对英嬷嬷使个眼色。英嬷嬷向康熙行了个礼,带人下去了。

    只有母子二人,太后拍拍康熙的胳膊,“你是天下之主,也是儿女们的阿玛,孩子们有了难处,除了你还能指望谁呢。”

    康熙一听,就知道有事儿,“皇额娘最是慈爱,儿子万万不及,是不是哪个出了差错?”

    “你呀,那日公主们请安,你就没发现端静的脸色很差吗,抹了厚厚的宫粉,依然遮不住憔悴。我让人打听了一下,额附噶尔臧是个粗人,端静过得很不如意,来时刚生了一场大病。”

    太后说“很不如意”,都是咬着后槽牙说的,实际情况更糟。

    公主们生在帝王家,娇生惯养长大,十几岁领了封号,指婚各部盟旗或是有功之臣。说实话,公主们的婚后生活很少有称心如意的,多数是相敬如宾度过一生。

    荣宪公主出生前,康熙接连有儿女夭折,年轻的皇帝受到不小的打击。而荣宪生来很健康,又活泼伶俐,极大地安慰了康熙的心,因此荣宪从小就很受宠爱。

    一年之后出生的端静公主,命运就坎坷得多。她额娘兆佳氏并不得宠,只封了个布常在,而且端静公主出生的时间太不凑巧。她出生前三天,康熙的结发妻子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难产而亡,同一年又爆发了三藩之乱。

    家事国事都不顺,康熙心乱如麻,对这个低阶妃嫔所出的女儿喜欢不起来。宫里宫外多少势利的眼睛,对公主明里暗里怠慢三分。

    端静公主从小养成了安静隐忍的性格,十六岁指婚给杜棱郡

    王次子噶尔臧。额附早就知道这是个不受宠的公主,婚后连面子情都懒得做,言行粗鲁无礼。端静这些年吃了许多磋磨,真是有苦难言。

    这次回京,年轻姊妹们共聚一堂,端静和荣宪站在一处,衰老和憔悴十分明显,怎么看也不像小一岁的妹妹。

    皇室联姻代表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利益,公主们无法像百姓一样,为受委屈的姐妹抱不平,只能表达关心,却不能多说什么。

    康熙的儿女众多,的确做不到一点都不偏心。女儿们之中,他更关注荣宪、恪靖、纯悫几个,还有去了的温宪。但并不代表他会看着其他女儿受苦。

    听了太后的话,康熙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已经恼了端静的额附噶尔臧,决心派人查个清楚,当下对太后赔罪道:“是儿子疏忽了,那皇额娘的意思是?”

    太后知道,康熙是盛世帝王,天地间最尊贵的人,待自己一片纯孝,自己也不能说得太过了,于是笑道:“儿女绕膝,天伦之乐,皇家与民间并无不同。咱们和孩子们一起乐呵乐呵,也就是了。”

    康熙笑着答应了。太后最希望看到儿女孝顺和睦,康熙何尝不是如此?

    前些日子关了老大、太子、老四和老八几天,虽然各有缘由,又很快释放,面子上到底不好看。

    康熙想了想,颁下旨意,还让这四人,并诚郡王胤祉一起,负责太后寿宴事宜。百官朝贺等项就免了,就在宫中办个家宴。

    诚郡王胤祉空欢喜了一场,还落得额娘和姐姐一通埋怨。皇阿玛旨意一下,自己只能与那几个兄弟一起,为太后办个小规模的家宴。螺狮壳里做道场,有什么意思?胤祉感觉不能尽展才华,怏怏不乐。

    荣宪公主自从明白了形势就很失望,而恪靖公主到京后,比荣宪公主还要失望。

    康熙三十六年,恪靖公主十九岁,指婚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她性格强势,婚后将额附拿捏在了手心里,在草原上经营多年,已经权倾漠南漠北。

    恪靖公主的府第不受归化将军、督统衙门的管辖,那些官员还要向她跪安问好。在草原上,恪靖公主有

    一个称号是“海蚌公主”,这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参谋议事,这就是说,恪靖公主有参政的权力和代天子监国的义务。

    恪靖公主颇有才干,体恤百姓,积极垦殖,她的领地吸引了大批务农人口。“农人踊跃争趋者,纷纷然不可胜数”。

    自从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没有再起内讧,齐心协力将矛头指向心怀异志的噶尔丹,在康熙平乱时为朝廷出人出力。喀尔喀三部全体内附,接受朝廷管辖,恪靖公主功劳不小。

    这次回京祝寿,恪靖公主踌躇满志,一心要给自己的额娘争口气。她的额娘郭络罗氏,是宜妃之妹,但这么多年过去,依然是个贵人。

    原以为太后寿宴会是朝廷盛事,恪靖公主做了种种安排,想着好好表现。结果皇阿玛只让几位兄弟安排家宴,让她扼腕不已。

    恪靖公主入宫探望额娘,见郭贵人的住处还是那个小院子,与自己出嫁前别无二致,陈设看着还更旧了些,心里不是滋味。

    母女抱头痛哭一场。恪靖公主擦擦眼泪,拍案而起,“我不管,额娘这里的东西,我都要换一遍。”

    额娘本来还生了一个弟弟,却没站住。若有个亲生兄弟在,额娘怎么会这般清苦!

    郭贵人见了女儿,满心只有欢喜,“我的儿,额娘这里什么都不缺,不是拿话哄你。四贝勒每个月都给宫中消毒,每间宫殿都没落下。旧物件若是不堪用,他都让人不声不响的换了,留下的都是真正的好木头,用得越久越细腻,比那新的还强些。”

    恪靖公主主持喀尔喀内务多年,见多识广,不肯轻易相信。她屋里屋外走了一圈,细细的检查,又要了消毒药来看过,这才作罢。

    “我早看四哥不错,兄弟们之中,就他是个干实事的。”恪靖公主一面说,一面命人搬运草原特产的金珠毛皮等,将额娘的小库房塞得满满的。

    通贵人纳喇氏处,二十出头的纯悫公主与额娘窃窃私语,满面娇羞。

    “你可能有了身孕?”纳喇氏又惊又喜,接着一阵后怕,“你一路长途颠簸,可有不适?饮食要多多留心,害口了不曾?”

    “

    没事,额娘,我好好的,倒是策凌慌得不行,手忙脚乱的,”纯悫公主忍俊不禁,“其实日子还短,不能确定呢。”

    “不能大意,明儿一早就请太医来给你好好瞧瞧!”

    通贵人只生了这一个宝贝闺女,疼到心坎儿里。见纯悫公主容光焕发,眉眼含笑,显然过得十分如意。做母亲的欢喜无限,心里不住的念佛,求菩萨保佑女儿顺遂一生。

    温恪公主与敦恪公主,是十三阿哥胤祥的亲生妹妹。兄妹三人的额娘章佳氏十年前去世,追封为敏妃。

    两位公主此次进京,给太后和皇阿玛请安之后,在宫中只能瞧瞧额娘当初住的屋子,缅怀一番。胤祥早在朝阳门内大街,自己的府邸旁边不远处,包下一座宽敞的宅院,给两位公主暂住。

    这是一位学士告老还乡之后空出来的,“四点金”格局的宅院。穿过第一进的厢房,走过天井到了中厅,厅中摆放着酸枝木的桌椅,造型儒雅大气。

    两位公主在厅上落座,招待四贝勒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夕阳透过古钱窗,照得墙壁金灿灿的。正是晚膳十分,却一室静谧。

    胤禛身着朝服,坐在东边的太师椅上闭目养神,右手摩挲着胸前挂着的银丝珐琅的朝珠。

    胤祥站在另一侧,脸朝着厅外,紧紧攥着面前的椅子背,打磨圆润的木料在他手中发出凄惨的嘎吱声。他愈加用力,手背上青筋暴起,几乎把椅背上精心雕刻的西番莲抠下来。

    夕阳沉下去一寸,两人的脸色就难看一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