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大丈夫 > 第262章 欣欣向荣

第262章 欣欣向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洛阳城

    每一条街道都在张灯结彩,就连原本破败不堪的南北两宫也特意的收拾了一番,至少表面上在外边看丝毫看不出遭受了两场大火却没修筑的痕迹。

    因为今天是大将军征蜀凯旋归来的日子,何后,何进,以及贾诩等人早已出城五十余里去迎接去了,城中的其他人自然也无不是欢欣鼓舞,尤其是那些大小商贾,都是发自内心感到高兴。

    往小了说,大胜归来,将士们兑换积分军功,手头上必然富裕,富裕了自然就会买东西,买东西他们就能跟着大赚一笔。

    往大了说,秦宜禄现在全力推动市场经济改革,做生意比以前要容易得多,益州那么大的市场对于那些大商贾来说无疑都是处女地,每个人脸上都是要发大财的笑容。

    所以说这世上骂秦宜禄的人固然是多,真心拥护他的人渐渐的却是也在司隶一代开始冒头,一个并不怎么依附于土地、隐田、奴隶的新阶级正在逐渐冒头。

    这些人以前或许大多也都来自于以前的豪强或者勋贵之家,也都曾经在背地里扎小人咒骂秦宜禄不得好死过,但现在却是都成了秦宜禄的忠诚拥趸,日夜祈祷秦宜禄长命百岁,子孙健康而不夭折。

    中央集权的加强其实是必然增进商业发展的,毕竟只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才能打破道路之间的关卡、壁垒,秦宜禄因为接得是东汉的底子,自认为其实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别说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其实国内现在商业的发展状况连北宋初年都远有不如,但这份甜头却依然让那些还稍显稚嫩的商贾之人食髓知味,以至于渐渐的就连民间的风气也愈发的好战了。

    况且打仗意味着军需,自秦宜禄上台之后朝廷已经不再用行政手段征发物资了,需要什么全用买的,即使手头不宽裕也一定会打欠条,得胜之后也一定会还,就连那些豪强也都觉得,秦宜禄这人做事虽然霸道,但有些地方还真挺讲理,这就大大地刺激了经济。

    打仗让将士们赚取积分,积分换来财富,财富带来商业繁荣。

    开疆扩土又必然开拓市场,大大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就是秦宜禄打仗,所有人都发财。

    这就导致现在整个司隶地区的风气现在变得极为的好战,变得闻战则喜,听说秦宜禄凯旋归来之后每一个老百姓不管是哪个阶级的都特别特别的高兴,以至于秦宜禄自己都被那些出城迎接他的老百姓吓了一跳,甚至开始反思,自己特么的是不是把国家给完成军国主义了?

    应该没有吧?

    进了洛阳之后又吓了一跳,忍不住对迎接他的贾诩道:“太张扬了吧,只不过是打了一个小小的益州而已,怎么还要给我修个凯旋门不成?浪费民脂民膏啊。”

    贾诩却是笑着道:“这些都是百姓自发的,大将军深得民心啊。”

    “百姓自发?真的?我在民间怎样的口碑我心里清楚。”

    “这正是说明了,明公高瞻远瞩,愚民虽一时不能理解明公远虑,但时间一长,自然也就会愈发的尊崇明公了,这二年下来司隶愈发的繁华,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丝毫没有乱世流离之感,这感激,自然也即是发自内心的了。”

    秦宜禄闻言不禁也心情好了许多,得意洋洋了起来,点头道:“若是当真如此,倒也不枉我一场辛苦啊。”

    贾诩笑着道:“眼下秋收在即,明公不妨猜猜,今年朝廷的岁入能有几何?”

    “你就别卖关子了,估算的话是多少呢?”

    “尚书台初步估算,仅司隶、凉州,以及颍川、陈留两郡的岁入,便足有粮草七百万石,钱,八亿。”

    “多多多少?八亿?”

    “然也,正是八亿钱,这还不算军屯之粮钱,这个岁入,已经远远超过桓灵二帝之时,甚至自打光武中兴以来,也没有任何一个年份的岁入能与之相比,尤为难得的是,朝廷并未因此而增加百姓的负担,如今朝廷之下之民,可谓是人人安乐,丰衣足食。”

    秦宜禄闻言愈发的感慨万千,虽然他知道这都是市场经济的功劳,之前也想过今年的岁入应该会有个爆发式的增长,但他还真没想过居然能涨这么多。

    不过仔细去想的话倒也很正常,毕竟论购买力的话,东汉时一钱差不多也就相当于宋明等朝的两钱到三钱之间,即使是按照明末清初的兑换比例,八百钱换一两银子来算,八亿钱,也就是两千万两银子罢了,这个岁入其实也就是跟明朝时的一个省差不多,相比于宋朝之时更是仅仅只跟一两个府差不多,倒也并不算夸张。

    市场经济改革还只是刚刚开始,未来仍旧是任重而道远啊,怎么着,自己也得把国家治理到宋朝的那个水平再说么。

    况且以前朝廷的岁入少,其实也代表不了什么,因为两汉并不是市场经济的缘故,汉朝确实是没有财政危机的这个概念的,以至于后世许多不懂历史的网友会说独汉以强亡,理由就是朝廷并没有发生什么财政危机之类的。

    他危机个屁啊,朝廷买东西压根就不一定花钱,可不就是没有财政危机么。

    推行市场经济最大的缺点就是朝廷以后办事儿也要花钱了,一旦再出现买东西不给钱的情况市场经济就会被破坏,导致社会动荡,因此他看似是发财了,但这个钱他还真未必就够花。

    “所以,乌堡还是要继续拆啊,拆除了乌堡,让商品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自由的流通,朝廷才能收取商税,社会才能得到安定和繁荣,还有,棉花的种植和推广工作,一定要进一步的大力推进才行啊。”

    “明公说得是,不过这还只是今年秋税的情况,其他方面的收入,比如安利号的情况并未计算其中,不过这个,尚书台就不知道了,对了,颍川府今年的卖地收入,虽只是短短几个月,却已经有了六亿多钱,若是开征商税,很可能也会超过亿钱,这么多钱卢植拿着实在是烫手,请奏说,要上缴一部分。”

    “居然有这么多,这颍川收复才几年啊,那颍川书院,不是也才刚扩建完么?”

    这些钱主要应该还是来自于阳翟县搞的那个学区房建设,果然,学区房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国家的钱袋子啊。

    “颍川书院的建设不容有失,我还不屑于去抢他的钱,让他留着吧,不过这钱……确实是多,让他在保障颍川书院的正常建设之余,多余的钱用来建院办企业吧,也开店工厂之类的,让他看着安排,颍川越是繁荣,天下就越是容易归心,将来新政在关东地区实施,阻力才越小么。”

    贾诩一愣,特别诧异地道:“真……真不要?可是这……这是好多的钱啊,明公,您是不是对他们颍川人……太好了呢?”

    秦宜禄瞥了他一眼,这贾诩,跟杨修在这方面却是穿同一条裤子的。

    “这个我心中有数,你放心,我不会胳膊肘往外拐的。”

    “可是真的是好多钱啊,而且明年一定还会更多,说不定还会翻倍。”

    “翻倍?”

    “天下豪族在失去隐田,拆除了乌堡之后有不少人都选择了将嫡系一支拆分出来,索性去了阳翟居住,不止是关西,就连关东豪族中迁移颍川的也不少,毕竟现在天下大乱,关东地区连年征伐,就算是豪强,也一样是苦不堪言啊。”

    秦宜禄闻言点了点头,这些,他大概也是知道的。

    毕竟现在的关东,曹操和刘备等人,甚至连袁术在内都在各自想办法去抑制豪强,虽远没有秦宜禄酷烈,但终究也还是有的,自从酸枣之战决胜之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是时局弊病所在,甚至是模仿秦宜禄开始屯田了。

    再者战争从来都是社会阶层的大洗牌,有赢就有输,比如青州地区许多原本支持刘焉的那些豪强,曹操在收拾他们的时候是绝不手软的,这些人虽然天天骂秦宜禄,但是也照样是拖家带口的跑到秦宜禄的治下逃命的。

    关西地区因为改革的比较早么,而且改革得也更彻底,那么相比之下自然还是富庶繁华,拥有学府,以及秦宜禄做了一定妥协,依然保留了大量颍川世家的阳翟县最合他们的胃口了,好歹那也算是关东了么。

    “这些人虽然失去了隐田,但是浮财总是还有一些的,偏偏失去了土地又没了生计,虽在尝试着经商,但毕竟大多都不会,害怕坐吃山空,所以,大多也就都买了阳翟的房产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半年之内阳翟的房价和地价着实是翻了不少,把卢府君都给吓到了,连忙出手限价,否则,说不定是还要更高的,明公今年降蜀本就要有一批蜀地豪强内迁,关东地区则是依旧在各自征伐不休,想来明年去阳翟的人一定会更多的。”

    秦宜禄一愣,然后一脸蛋疼地道:“你是说,卢植他居然以行政命令,强行规定了阳翟县地产交易的价格上限?”

    “是啊。”

    “啊~”

    秦宜禄闻言不自觉地就开始捂着自己的心脏,一时间心痛不已。

    “钱啊~,我的钱啊~,卢植他……他……他这个大傻x!”

    这回换贾诩愣住了,因为在他想来这次卢植干的这个事儿没毛病啊,那阳翟的房价都已经涨到天上去了,甚至因此还传导到了颍川的其他几个县,这要是不进行控制,颍川本地的老百姓还活不活了?

    听说现在颍川耕地的价格都要比旁的地方贵出不少了啊。

    秦宜禄悲哀的看了贾诩一眼,心知此事确实也怪不得人家卢植,毕竟一群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古人,经济领域的能力照比宋朝那些士大夫都还要差出十万八千里,让他们去理解房地产这么复杂的一门生意,确实是有难度。

    “我当然知道高房价伤民的道理,但这个账却不是这么算的,因为阳翟那个地方,压根就不是给普通人生活的,如果是原住民,房价涨了,他们完全可以干脆把房子租出去,他们本人拿着房租来司隶居住,这又有何不可?至于外地流民,没钱你去阳翟干什么?那地方本来就是我故意设计出来的韭菜田,就是要割那些有钱人的韭菜的,他卢植把房价压下来,我不是白设计了么?”

    “再者最重要的是,你们真以为,下一道行政命令,就能抑制高房价了?房价该涨还是会涨的,只是这个钱就进不了咱朝廷的兜了啊,这不是浪费么?”

    贾诩一脸懵逼。

    哎~再如何聪慧的脑子也超越不了时代的局限啊,真让贾诩和卢植这么搞,说不得那阳翟的学区房还是要变成历史上唐朝长安那样的,你保障了颍川百姓的利益,就必然要损害其他地区的利益,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

    “哎~,这是个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其实我自己对此也是一知半解,自然也就更说不明白了,另外,你们不是都觉得我胳膊肘往外拐么?”

    “我,们?还有谁这么大胆?”

    “哼,你也知道自己很大胆?”

    贾诩讪笑。

    秦宜禄瞥了一眼身后一脸尴尬的杨修道:“还有他啊,这小子现在胆子大得很,自己一个人去白水关劝降贾龙,捎带手的,还把人家给收了做他们收做了弘农杨氏的弟子,要教他们尚书,跟我对着干呢。”

    贾诩闻言连忙正色道:“欧阳尚书乃今文经学之根本之一,自当弘扬,益州乃秦国故地,与关中历来风俗相近,习俗趋同,修儿教化豪强,应该是有功无过才是啊。”

    “…………”

    给秦宜禄都干得有点破防了。

    “又特么绕回来了,所以说,改革还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啊,我这次回京,接下来朝廷未来几年最重要事就是进一步的推行改革,至于措施,我也说不清,你不是不理解我为何要骂卢植么?过几天咱们抽个机会,咱们一并去阳翟看看去吧,文和啊,时代变了,你们,也得要学习,得要进步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