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烹鹿隋末 > 第395章 李唐出兵

第395章 李唐出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阚陵是杜伏威的旧部,江淮军的大将。在江淮军中极具威望,当初就是他招降了江淮军的大部,让夏军减少了伤亡。

    他既能陆战,又能水战,是难得的全能型人才,用他做前锋正合适不过了。

    阚陵进来之后,回禀道:“阚陵领旨到来,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陈乘风笑道:“阚将军,你真的不知道吗?”

    阚陵闻听之后,回答道:“略猜出一二,陛下是想攻击萧铣的江陵,用臣来做先锋。臣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出发。”

    “果然聪明,不过现在还为时尚早,让你来这里是督造船只和训练水军。我们的水战水平急需要提高。”

    阚陵听了之后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训练水军绝不辜负陛下的重托。”

    陈乘风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就是欣赏阚陵这种沉稳自信的气质。

    李靖说道:“陛下萧铣坐拥两湖,南到岭南,疆域广大,拥有几十万的人马,实力不容小觑,又有老贼杨素相助,难以对付。”

    陈乘风望着地图说道:“你说的不错,萧铣控制的地方确实广大,甚至跟我们不相上下。但是江南一带大多数地方属于未开发地,在经济和人口上远逊于我们。”

    “他们的重点城市全在长江沿岸,越往南瘴气弥漫,地广人稀,不适宜居住,所以打击萧铣只需要打下他的都城和长江沿岸的城市,他就翻不出什么花样来了。”

    “仅从襄阳一路进攻恐难以得胜,我们不如分兵三路,一路进攻江陵,一路进攻江陵上游的宜昌,占据长江上游。另外一路进攻江夏和汉阳,占据长江下游,阻止林士弘和李子通对萧铣的救援。”

    “这样一来,萧铣的都城江陵就会暴露在我们面前,只要时机成熟,攻入江陵不再话下。”

    陈乘风定下了攻击萧铣的战略,不过他们并没有马上进攻,他们在等待着阚陵训练出一支精锐的水军。

    不是陈乘风不信任原先的江淮军,而是当初杜伏威和阚陵率军进攻齐郡,用的都是江淮陆军,等到他们归降的时候,江淮水军的大部分都投降了李子通,随着李子通到江南去了。

    这就导致了陈乘风机会没有招揽到水军,这才需要临时训练水军。

    不过阚陵的水战水平很高,夏军在他的率领下迅速地组织出两万水军。

    水军在汉水上日夜操练。

    船只的建造也在日夜赶工中。

    那个时候船只建造水平已经很高了,可以建造巨型战舰了。

    不过当时只有巴蜀的工匠有这种水平,陈乘风暗中派人到巴蜀高价聘请工匠到襄阳。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他的高价诱惑下,有数百名工匠偷偷地从巴蜀赶到襄阳,帮助他制造船只。

    陈乘风又跟他们描述了一番现代造船的工艺,虽然只是从某度上看到的,而且支离破碎不成体系,但是对这些工匠们也是大有启发。

    而且陈乘风之前就改良了钢铁工艺,能够建造巨型的攻城塔,如今将这种技术应用于造船上,建造了三艘巨型的钢铁战船。

    钢铁战船长约三百尺,宽百二十尺,高百尺,用现代的尺寸换算就是长约百米,宽四十米,高三十米。

    这在当时属于绝对的巨型战船,尤其是用钢铁打造的,每只船上可以装载千名士兵。

    在船体四周都装有巨型拍竿,装有投石机,可以发射巨石击沉敌舰。

    如果是梭子舟,可以直接碾压过去,毫无压力。

    以他的财力也只能建造三艘这样的战船。

    他为战舰取名为神威舰。

    除此之外,他还制造了黄龙船,平乘,,艨艟等战船。

    阚陵在这里抓紧时间操练水军,准备伐梁。

    那么萧铣方面是如何准备的呢,萧铣在忙着裁军。他以境内四海升平,没有战事为由,开始发展农业,消减大将董景珍,张绣的兵权。

    大敌当前,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这不是自剪羽翼吗?

    说白了这就是权力斗争的结果,萧铣觉得自己的位置有了动摇,他要维护自己的权力。

    当初萧铣是被董景珍,张绣等人推出来做首领的,他们当时害怕失败以后承担罪责,被隋朝抓到灭族,所以谁都不当首领,这才给了萧铣机会。

    可是随着隋朝灭亡,没有人追罚罪责了,反倒是谁统一天下,谁就是天下之主。这些人的野心膨胀起来了,渐渐地不服萧铣,想要夺取萧铣的位置取代。

    尤其是在萧铣依赖杨素之后,对他们非常冷淡和疏远,这让这几个人非常的不爽。

    他们心想当初是我们把你抬到那个位置的,现在你要过河拆桥,把我们甩在一边,独占权力,那怎么能行呢。

    杨素算是什么东西,一条丧家犬,当年的品行就很差,为了荣华富贵,助纣为虐,帮助杨广继位,要不是他,我们的生活还不会这么困苦。

    如今他派人杀了杨广,自己想要做皇帝,我们凭什么要支持这样的人。

    于是董景珍就谋划着要刺杀萧铣和杨素,自己来做皇帝。

    萧铣和杨素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杨素他是精通政变的老手,对时局看的非常清晰。

    他一眼就看穿了董景珍等人的打算,因此他向萧铣建议先要安定朝内的局势,才能齐心协力的去统一天下。

    于是他献上了裁军得主意,假借裁军为名,把董景珍等人赶出权力中心,这样可以减少刀兵带来的祸害。

    萧铣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在统治范围内大规模的裁军,实质上针对董景珍等人手中的军权。

    那些前脚从董景珍等人手中裁掉的军队,后脚就被萧铣以其他名义招募到自己心腹的手中。

    等于裁军并没有真正裁,只是一转手,从政敌手中把军权夺了回来。

    但是董景珍也不是饭桶,马上就察觉了萧铣的意图。以董景珍为首发动了叛乱。

    他让自己的弟弟在江陵做内应,自己从长沙出发以进京面圣为由,到江陵击杀萧铣。

    但是这个消息不幸走漏了,被萧铣得知。

    萧铣知道以后,和杨素商议,准备将计就计,把董景珍引过来杀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