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烹鹿隋末 > 第396章 观摩

第396章 观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董景珍对此毫无察觉,他还以为天衣无缝呢,于是带兵来到了江陵城外。

    萧铣先派人出来劳军,给了他很大的好处,并要求他进城面圣。

    不过董景珍也很谨慎,他到了这里之后,并没有接到弟弟的任何消息,他觉得不妥,以各种理由推脱。

    萧铣知道他有所怀疑了,于是派出张绣来攻击他。

    张绣也是萧铣打击的对象之一,不过这个时候萧铣为了拉拢他,承诺事成之后将董景珍的职位全部封给他,而且能够带更多的兵。

    张绣一下子就动心了,他知道就算是杀了萧铣之后,他和董景珍迟早也有一战,既然如此,不如提前把他解决了。

    于是乎他率领兵将趁着夜色将董景珍包围起来,突然发动袭击。杀了董景珍一个措手不及。

    董景珍还在狐疑中,毫无准备,被杀的大败。

    他在逃走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张绣,他大声喝道:“匹夫,你为什么言而无信,背信弃义来攻击我。”

    张绣冷笑几声,把董景珍弟弟的脑袋扔了出来,“你的事情梁王早就知道了,特地命我来捉拿你,我劝你还是束手就擒。”

    董景珍看到弟弟的脑袋,知道事情泄露了,于是对张绣说道:“兔死狗烹,你难道不知道彭越和韩信的事情吗,如果我死了,你也活不长。不如我们共同对付萧铣。”

    张绣怎么会不知道彭越和韩信的事情,可是他现在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他认为自己可以对付萧铣。所以并没有听进去。

    他不再答话,指挥军队杀向了董景珍。

    董景珍知道不好,奋力的抵抗,可是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杀害。

    萧铣很信守诺言,马上加封张绣为尚书令,作为群臣之首。

    张绣对此颇为自豪,出入横行直撞,不把任何人看在眼中。

    可是他没有想到萧铣趁机收回了他的军权。他空有人臣之首的虚名,却没有实质的权力了,在萧铣面前根本说不上话。

    他这才潸然悔悟,可惜已经晚了,他再也没有对抗萧铣的资本了。不久之后,萧铣找了一个借口把他也杀了。

    萧铣这么一弄,确实巩固了自己的内部统治,其他的人都没有实力和他抗衡了,只能听从他的统治。

    但是这样一来,也导致了人人自危,寝食不安,生怕哪天刀子落到自己的头上。

    萧铣巩固了统治之后,对于杨素的感情也变了。当初他只不过是暂代梁王之位,以后要将皇帝的位置让给杨素来坐。

    但是随着掌握权力的时间越久,他就越不想丢下手中的权力。于是杨素也成为了他的眼中钉。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现在只能依赖杨素。

    除了杨素谁都没有办法打败陈乘风,而杨素毕竟是前朝老将,威名赫赫,又是陈乘风师傅,一定能够打败陈乘风的。

    他向杨素询问对付陈乘风办法。

    杨素想了想向他建议道:“梁王,如今陈乘风虽然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但是想要进攻江南也不是易事。他缺少水军和船只。”

    “没有水军根本无法攻下江南之地。”

    “那我们岂不是高枕无忧了?”萧铣说道。

    “也不是,水军可以训练,船只可以建造,这都是可以解决的。”

    “梁王,你的疆域广大,但是人口分散,并不集中。江陵紧邻长江,虽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但是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其他地方赶过来救援也很困难。”

    “不如我们将都城南迁至长沙,那里处于疆域的腹地,一旦被围攻,可以接受四方的救援。不像江陵太靠近边界了,如果出现危险,大军无法及时救援。”

    杨素出了一个迁都的主意,萧铣听完之后默默不语,过了半天才说道:“素公,迁都的事情重大,牵扯很多,现在陈乘风没有来攻击,还是以后再议吧。”

    萧铣其实是不想离开江陵,江陵这里繁华富庶,气候适宜,如果到了长沙,那里气候多变,湿气瘴气很多,土地贫瘠,实在不是一个好地方。

    利来都是发配囚徒的地方,如果到了那里,可就是再无回头之日了。

    杨素叹了口气,没办法他现在空有一身本事,但是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如果别人不听,那他也毫无办法。

    想到这些他加紧了篡夺梁国政权的速度,他发现自己的这个看似听话的弟子,绝对不会轻易地将权力交给自己。

    李渊在关中也没有闲着,他派李孝恭进入巴蜀,将巴蜀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巴蜀并没有什么领袖,在隋末也没有出来什么割据势力,基本上就是谁先进入这里,这里就归属与谁,这里的人并没有掺和天下争霸的想法。

    于是让李渊捡了一个便宜。白白的占据了巴蜀。

    李孝恭到了巴蜀之后,同这里的地方势力建立了良好关系,基本上秉承了蜀人治蜀的原则,仍然委任当地人来治理蜀地。

    这样一来得到了当地势力的拥护,李渊在这里的统治非常的稳固。

    李孝恭在巴蜀也在积极的打造船只,准备顺流之下,出三峡进攻萧铣,夺取江南的天下。

    因此上,唐军也建造了数百艘战船随时准备着出兵攻梁。

    朝堂上李渊征求将领们的意见,他们到底要不要出兵。

    以李世民为首的人坚决要求出兵,李世民的观点是:“如今从潼关进入中原的路已经堵死了,如果想要出兵就要跟陈乘风翻脸。”

    “而我们刚刚接受了陈乘风帮助,如果这时候就去攻击他,势必会引起别人对我的不满,说我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背负了这样的名声对我们来说是很不利的。”

    “现在陈乘风还没有控制长江,如果我们能够抢先一步攻出巴蜀,占据夷陵,那就可以南下江陵攻击萧铣。”

    “一旦陈乘风阻止我们对萧铣发动进攻,那就会承担撕破脸的后果,这样一来错不在我们,而在于他了。我们就可以有借口兵出潼关攻击他了。”

    “这是我们统一天下的唯一机会了,一旦陈乘风抢先攻占了夷陵,堵住了这个出口,我们将会被彻底的封死在关中。”

    李世明的话打动了李渊,不管是不是陈乘风的对手,那也得试试呀,就这么放弃天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于是他下命令,让李孝恭兵进夷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